文学五一

第60章 开粮店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房间里憋气炉(徐铮的盗版)上放着的红泥小茶壶咕噜咕噜欢快的冒着热气,炉膛里隐约透出火红的光。书桌上燃着一根长蜡烛,徐秀才坐在桌边椅子上,手捧着一本《四书集注》,嘴唇不停的开闭,不过没有声音,显然正在默读。李姨娘坐在另一边,膝盖上摊开了几件衣服,看大小应该是婴儿穿的,手里不时的穿针引线。也许是累了的缘故,又或是被茶壶水开的声音所打断,李姨娘抬起头,看了眼读书的秀才。
    “官人!”李姨娘叫了一声。
    徐秀才仍然沉浸在书海之中,没有应声。
    李姨娘拉长声音,叫到:“官人?????!”
    “哦!”徐秀才反应过来,抬起来应了声。
    “官人,水开了,我这身子不方便,你自己倒盏茶汤润润嘴吧!”李姨娘嘱咐。
    徐秀才放下书,看了眼自家娘子,虽然坐在椅子上,但是腰身明显粗了许多,叹了口气,然后起身倒了两杯茶,放在桌子上。
    看着徐秀才发呆默不作声的样子,李姨娘说道:“还是没有和铮儿说这件事吗?不过这肚子可是越来越大了,已经这挡不住了!”
    徐秀才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其实没什么不好出口的啊,不就是给他添了个弟弟吗,你干嘛这么为难!”李姨娘有点想不通。
    “这不是,这不是老来得子,总觉得尴尬吗!”徐秀才是读书人,心里想事情容易复杂化,但是不管怎么说,总有股子怪怪的感觉,因此每次话到嘴边,想告诉徐铮,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开口。
    李姨娘也算是过来人了,看着徐秀才为难的样子,料定秀才是脸皮子薄在作怪,因此也懒得多说,道:“不说也就算了,到时候孩子生下来,也就明白了,省的多费口舌。”
    徐秀才嘿嘿嘿地傻笑。
    “铮儿今年十五实岁了吧,官人?”李姨娘再次起了个话头。
    徐秀才算了下,道:“是啊,过了年就十六实岁了,一转眼儿子长大了。只可惜我这个做爹的没本事,老是让孩子什么事情都得自己操心!”
    “听说咱俩的事还是在铮儿的催促下办成的?”李姨娘掩着口打趣说道。
    “还真让你说对了!当时铮儿提出这件事情,我整个人都蒙圈了,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办!”
    “你啊!”李姨娘嗔了一声。
    看了眼娘子,徐秀才站起身,走到椅子旁边,说道:“辛苦你了,要不是你忙里忙外,我也不可能这么安心读书!”说完拍了拍自家娘子的胳膊。
    李姨娘也放下手中的针线,挽住秀才胳膊,道:“自家人,瞎客气什么!”
    说完,李姨娘把头靠在秀才的身上,不在言语,珠光在微微的跳动,墙壁上两个相互依偎的影子,融为一体。
    许久,秀才站的腿麻,咳嗽了一声,打破了这难得的平静。
    李姨娘如同想起什么事情一般,说道:“咱们是不是给铮儿先订门亲事?”
    “订门亲事,太早了吧?”徐秀才松开李姨娘,回到书桌边重新坐了下来。
    “也不算早了,别人都差不多是这个年纪,再说现在订了,又不是立马就过门,成婚可以晚几年的。”李姨娘说道。
    “我看不如那天跟铮儿提下看看他什么反应!再说铮儿文章不赖,天资聪慧,如能走科举,以后结果尚未可知。只是,只是这孩子最近一段时间醉心于奇技淫巧,恐怕荒废了不少学业,长期下去,真是让人担心!至于婚事,我看暂且不急,最好是等铮儿有了举人功名再说!”徐秀才语重心长地说道。
    “你啊,我看你就不要担心你儿子了,他比你有主见的多,你还是多想想你的事情吧!”徐秀才被李姨娘抢白了一句。
    “再聪明也是我儿子,怎么着也得听老子的话!”徐秀才犹自嘴硬的很。
    李姨娘笑意盈盈的说:“我看是你听儿子的话还差不多!嘻嘻!”
    “看来为夫不得不要振兴夫纲了!”说完作势去挠李姨娘。李姨娘赶紧娇滴滴地告饶道:“官人,奴家不敢了,饶了我吧??????!”
    夫妻二人乐呵了一会,秀才似乎有所决定,最后说道:“我得让他出去游学一番,顺便也好收收心,全力读书!”
    “唔!官人,不早了,歇了吧!”
    “嗯!”
    第二天早晨。
    徐秀才一大早让人来叫徐铮。
    “游学?不去!我这手头上多少事情呢!哪有功夫出去玩啊!”徐铮一口回绝。
    徐秀才的脸顿时拉了下来,不在言语。徐铮一看情形有点不对,最后只好同意:“出去游学也可以,不过现在马上年关了,就算要出去,也得等明年开了春吧!”
    徐秀才点点头,道:“也不是要你现在就出去,只是要你提前做个准备!”
    “好吧!”徐铮有些无奈。
    “你准备去哪里游学?”
    徐铮想了下,回到道:“路途近一些的吧,姑苏或者金陵!”
    “可以!”
    结束谈话之后,徐铮开始安排过年事宜,吃的方面黄金山已经可以自给自足。虽然仍以粗粮为主,细粮为辅,但是粮食消耗量比起当初大为降低,徐铮知道这是因为鸡鱼肉蛋供应充足的原因。油水一旦多了,粮食的消耗量肯定就会下降,这是必然的。为什么后世人们米饭只吃半碗,说到底还是肉蛋辅食用的多。
    徐铮还发动学员们搭建了不少暖室大棚,培育了很多反季节蔬菜,因此粮食略有结余。目前黄金山的开支主要是工匠们的工钱和原材料,经过全盘考虑,徐铮决定开辟新的财源,增加自己的财富储备。
    徐铮找来了老道士,提出了自己准备投资,开设‘车行’,用今天的话是‘搞运输’。老道士毕竟社会经验多些,听完徐铮的想法后,没有明确表示反对,只是提醒徐铮“车行的生意不太好做,一是关卡税收较多;二是路上不够安全;三是雨季道路难行。”
    徐铮听完,顿时想通。
    这可是大明朝啊,路上关卡众多,各种税吏盘剥,最困难的是道路交通不便,这一切导致了运输成本剧增,看来得改变思路。自己还是异想天开了,觉得后世物流业几乎无所不能,但那是以高度发达的交通和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面的,现在可不行。
    徐铮见这个主意不行,脑海里顿时显现出几乎所有的穿越众都能想到的方法:造玻璃、开饭馆、做服装、卖盐?一个个想法走马观灯般在徐铮的脑海里浮现,然后被一一否定。原因很简单,玻璃的澄净对于技术要求过高;开饭店更不用说,后世的烹调技术尚且不一定赶得上明朝人;服装和食盐被官府牢牢把控。
    真是万恶的旧社会!徐铮气呼呼直想发脾气。喝了一杯茶,稍微冷静会,终于想起了自己的优势,自己可是穿越者啊,很多大事件的发生都可以提前预知,这就是最大的优势。明朝最多的就是自然灾害,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就是没粮食吃!想到这里,徐铮再次拍板:开店,开粮店。
    这次老道士没在反对,而是按照徐铮的吩咐,调派人手前往陕西、河南考察市场和选址。
    和其他粮食商人的经营方式不同,徐铮采用的是产销一体策略。也就是当地选址设立库房和店面,同时在当地购买部分耕地或开垦荒地,主要种植黄金山培育的高产作物以及经济作物,兼带养殖业,从而实现产供销一条龙业务。
    陕西是重点,徐铮这样说道,并建议老道士把目前尚在山东出差的‘二杨’派遣到陕西,同时抽调学员及‘燕子堂’部分成员一同前往,年后正式开始操办此事,老道士一一照办。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