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有这样的身份在,她其实是幸运的,至少现在她能兼顾爱好与赚钱,把每一天都过得有滋有味。
    真要投生成足不出户的大家闺秀,她可能会觉得那是一种煎熬!
    第28章
    盛景意不想把事情往坏的方向揣测,那位韩府君看起来确实是个光明磊落的君子,要是人韩府君单纯喜欢《桃花扇》想让更多人看到它,她这么想就有点太对不起人家。
    盛景意按下那些一下子冒出来的想法,与寇承平两人说起接下来的安排来。
    一般知府任期是三年,既然韩府君认可了《桃花扇》,那这三年就是《桃花扇》的黄金发展期。而且韩府君还打包票说能说服定国公,那定国公这把悬在头顶上的刀也算是解决了。
    只要不去深思韩府君的用意,这次徐昭明两人带来的却是全是好消息。盛景意眉眼弯弯,亲自给徐昭明两人添了茶,说道:“既然韩府君特意过问,不如我们把计划再搞大些。”
    寇承平一听,顿时来了兴致:“怎么搞大些?”不是他瞧不起自己,他从小到大就没干成过什么大事,比较擅长的可能是搞大别人肚子。要不是他这么混账,他开书坊赚钱后也不会被人说是仰仗家里发的财了。
    徐昭明虽痴迷音乐,却也还是少年心性,听说要搞大事,他也来劲了,跟寇承平一起等着盛景意往下说。
    盛景意说道:“以我们千金楼现在的人手,排折子戏已经是极限了,不如回头办一场选角活动,选择嗓音、身段适合的人来演出对应的戏份。”
    盛景意会提出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因为见识过元宵灯会的热闹,听说花朝节比元宵灯会要更盛大,那么在这个时代举办选角活动应该不成问题。
    对盛景意来说,只要危机过去了,就可以愉快地扩大昆曲的影响了。
    只要能拉到足够多人入行,将来不愁演不出完整的《桃花扇》,所以她们先趁着花朝节把《桃花扇》的热度推上去,然后再利用选角活动拉一群官伎、私伎入门。
    趁着这股东风,千金楼可以趁机转型成真正的人才培养基地,这样既可以满足她三个娘帮姑娘们一把的想法,又可以避免千金楼再次因为频繁被挖角而濒临倒闭。
    盛景意娓娓给徐昭明两人讲起昆曲需要哪些人才。唱昆曲的分为生、旦、净、末、丑五个总家,这五个总家底下又分出五十个细家门,每个细家门都有自己的“脸谱”。
    所谓的“脸谱”,也就是特定的身份、性别、性格以及年龄,人站在台上一开腔,观众就知道她是男是女、是忠是奸。
    简单来说,就是把生活中常见人群的特征提炼出来,通过一定相应的手法表演展现,方便观众辨识和代入!只有做到了这一点,才能让看戏的人迅速认同剧中的人物与剧情。
    对于选角活动选出来的姑娘们,她们千金楼愿意无偿引她们入门,顶多只是让她们在出师时对曾经支持她们的观众做一场汇演,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要是像太平书坊这样的大金主肯砸钱当投资方,她们还可以设置高额奖金,吸引更多姑娘参与这次选角活动。
    当然,如果韩府君那边再把这次活动定为官方活动,那就更好了,有官方背书,估计秦淮河畔所有有姓名的姑娘都愿意参加!
    徐昭明和寇承平听得一愣一愣的。
    这样的话确实搞得很大,所有人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只是他们俩乐意参与,不代表别人也乐意参与。
    寇承平看向盛景意的目光都不一样了,这小姑娘不仅待人处事落落大方,胆子还虎得很,这是连韩府君都盯上了!
    盛景意腼腆地说道:“这只是我的一点小想法,不一定行得通,但试试也不吃亏,对吧?”韩府君一个磊落君子,就算不想掺和这种事,应当也不会和她这样的小姑娘计较才是。
    徐昭明提出自己的疑问:“可是,你们无偿教别人岂不是很吃亏?”他一个小纨绔,对生意方面一窍不通,只觉得千金楼要是这么无偿把自己的看家本领教给别人,听这架势接下来也是不准备对外营业,往后靠什么吃饭?
    寇承平白了徐昭明一眼,感觉和徐昭明当好友太亏了,一起走出去说不定会被人质疑他是不是也是个傻子。
    就盛景意参与个元宵灯会就把扇子卖得满金陵都是的架势,能是吃亏的人吗?
    只要大伙想看《桃花扇》,秦淮河畔的姑娘们就得跟着学;她们要跟着学,那就必须参加选角活动才能真正入门;到时千金楼给第一批人训练三五个月,开张让这些被选出来的姑娘演个几天,往外卖门票赚的钱就不说了,谁知道这鸡贼的小姑娘还会趁机卖点什么?
    即便将来满秦淮都会演《桃花扇》,别人提起它来还是会想起千金楼这个昆曲摇篮。
    寇承平说道:“我为什么要拿出钱来办这个活动?”
    盛景意笑道:“你要是出钱,将来汇演可以由你指定地方。像你们这样的人家,家里肯定有酒楼茶馆之类的,再不济自家肯定有个园子,到时搭个台让姑娘们过去演一场,你千挑万选悬出来的姑娘,难道不想在亲朋好友面前摆显一下?”
    至于能靠这场汇演获得多大的收益,是看重立刻回本还是需要借此打出名气,那就全凭投资商自己去运作了,总不能让她把这部分也干了吧?那可就不是一个价了!
    寇承平听了,竟觉得有点心动。
    盛景意说得对,他们寇家名下也是有酒楼茶馆之类的产业的,要是能让由一干纨绔子弟选出来的姑娘过去汇演,不怕当天不爆满。赚不赚钱都是其次,重要的是有面子!
    寇承平说道:“那第一次选角活动的奖金我出了!”
    徐昭明很有些心动,可是他手里没多少钱,没法像寇承平一样爽快,神情顿时有些落寞。
    盛景意当然没冷落徐昭明,对于有助于千金楼的贵人,她怎么都不会把人晾在一边。她含笑说道:“外头都知道徐公子是‘乐痴’,徐公子耳力好,认识的人又多,有件事可能非徐公子出面不可。”
    徐昭明精神一振,马上表态:“什么事?只要是我能办的,你随便安排。”
    寇承平觉得没眼看了,他怎么觉得徐昭明越看越像只在摇尾巴的小狗,盛景意不给他骨头他都围着人汪汪叫的那种!
    盛景意说道:“我们平时看人容易先入为主,看人先看相貌出身,不容易做出公道的判断。所以我们选角时不妨先来个盲选,第一轮海选不看身份、不看相貌,不管是美是丑、是官伎还是私伎,都可以参加。我们邀请几位专业的前辈对她们的声音进行评定,确定她们适合入生旦净末丑中的哪一家,再让她们分别进入第二轮选拔。”
    徐昭明双眼熠熠:“这个好!”
    盛景意望向他,说道:“我觉得提到分辨嗓音,没人比徐公子更擅长了,徐公子一定得当出面坐镇。不过光由徐公子来选,大家不一定服气,还得徐公子请一些有资历、有名望的前辈来当这个评选老师。”
    徐昭明拍着胸脯说道:“没问题,这事只管交给我!”
    徐昭明这些年收集了这么多曲谱,自然也少不了结识同好,但凡有点名气的前辈都被他骚扰过,他相信只要让这些前辈看了《桃花扇》,他们一定愿意出山!
    这可不是胡搞瞎搞,这是连韩府君都认可的书!
    三个人凑一起商量完选角活动的事,时间已经不早了,徐昭明和寇承平便各自回了家,满心期待地想着花朝节后他们要怎么干大事。
    到那时候,他们可就是引领金陵城风潮的人,一定叫那些平时整天说他们不学无术、不务正业的家伙惊掉下巴!
    接下来几天,盛景意便忙着写《桃花扇》的运营策划案。
    首先,花朝节不能搞砸,有寇承平他们兜底,哪怕她们作弊也能作弊到第一,但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要真正扩大昆曲的受众还是得拿出精彩的表演来。
    这点盛景意还还挺有信心。上回时间紧迫,含玉只改了妆容,没拿到定制的头面,花朝节上台时含玉会全副武装出场,到时舞台效果肯定更好!
    其次便是围绕选角活动的一系列安排了。
    正如寇承平所想的那样,只要把这个活动捏在手里,来钱的方式多不胜数,甚至还能形成一个庞大产业链。
    别的不说,从道具到衣裳首饰都可以拿来做文章,折扇现在已经卖开了,别的也可以卖起来。只要有心推动,完全可以把《桃花扇》相关的文创产业渗透到许多人的衣食住行之中。
    盛景意每日与盛娘她们商量此事,逐步填充更多细节把自己的构想进一步细化。
    对盛景意这个庞大的策划案,盛娘几人一开始还有些忧心,怕摊子太大千金楼兜不住。等知晓徐小公子、寇家公子都会参与,甚至连那位韩府君也曾亲自过问,她们总算放下心来。
    都是吃了十几年艺术饭的人,她们当然看得出《桃花扇》的好。
    比起盛景意的一系列商业策划,关于推广《桃花扇》、吸纳昆曲人才的部分更让她们上心。
    要是能培养出足够多的专业人才,她们将来说不准真能凑齐班底把《桃花扇》完整地在戏台上呈现出来!
    那样的未来,想想就叫人期待。
    柳三娘在给姑娘们上课时,也小小地透露了千金楼的转型计划。如果转型成功,她们往后就不会干那些迎来送往的事情了,顶多只是在官方活动上登台演出。
    要是她们愿意下苦功夫学习和练习,说不准在首次选角活动结束后还能荣升为第一批入选姑娘的老师!当然,要是她们更想上台演出,也可以报名参加选角活动。
    这个消息让小姑娘们都欢喜雀跃起来,感觉未来多了许多选择,眼前的一切倏然变得亮堂极了。
    在这种氛围之下,十二位小姑娘自然都马力全开,倾尽所有精力去完成老师们布置的任务不说,私底下还自己加练!
    小姑娘们那股子折腾自己的狠劲,连盛景意这个曾经吃过不少苦头的演技派都自叹弗如,赶紧给她们做第二轮思想工作,让她们不必把自己逼得太紧。
    可连含玉这个主演兼老师都从不松懈,小姑娘们又怎么愿意落后,她们嘴里答应得很爽快,回头该疯狂加练还是疯狂加练。
    就在盛景意发愁“我们家小姑娘太用功了怎么办”的时候,一张来自韩府君的帖子送到了千金楼。
    作者有话要说:
    小意儿:只要你多看一眼,我就把你安排上!
    韩府君:?
    注:
    1节目创意,参考大家都知道的《中国好声音》
    2昆曲介绍,还是参考纪录片《昆曲六百年》
    第29章
    有徐昭明和寇承平提过醒,盛景意收到帖子时并不意外。从那位韩府君的履历来看,只要打个照面,估计徐昭明和寇承平两个小纨绔什么底都给人抄了,卖掉她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因为心里清楚很可能是要谈《桃花扇》的事,盛景意也没特意盛装打扮,挑了身寻常衣物,往脑袋上插上两只自己最喜欢的小玉兔便带着立夏出门了。
    相比盛景意的从从容容,盛娘她们心情没那么轻松。
    女儿大了,总是要让她学会独当一面的,给她挑了立夏当丫鬟就是为这个做准备。可这一天也来得太快了,她们都还没做好心理准备,怎么那位韩府君就派人来下帖子了?
    她们在秦淮河畔待了那么久,什么人没见过,像韩府君这种出身名门、少年得意的年轻人最招女孩子喜欢了,要是女儿一不小心陷进去了该如何是好?
    诗经里都说“士之耽兮,犹可脱也;女之耽兮,不可脱也”,对于她们这种出身的人来说更是如此。有时候很多姑娘明知道不可能,还是想飞蛾扑火,如意楼的孙当家不就是一个例子?
    不是盛娘她们觉得自己女儿不好,相反,她们觉得自家孩子哪儿都好,配天底下最好的儿郎都行。可自己的想法是一回事,现实又是另一回事,做人总要清醒些不是吗?
    杨二娘见盛娘与柳三娘都满面愁容,开口劝慰道:“你们也别瞎操心,听说那位韩府君为人清正,早已与他老师的孙女有婚约,只是因为女方要给父亲守孝才耽搁了婚期。他哪怕是为了保持尊师重道的好名声,也不会在这节骨眼上闹出什么流言蜚语来。”
    这些东西自然是包打听老张给打听回来的。
    她们这些在秦淮河畔混的,其他事都可以不管,首先得摸清官府的动向,去年她们被官府下通牒,不就是因为有人在官府那边捣鬼吗?因此新的父母官一到,老张就出去打听了对方的出身和作风了。
    另一边,盛景意乘着轿子来到府衙,从后衙侧门被人领了进去。
    自古以来都有“官不修衙”的说法,一来是为了显示自己为官清廉,不好奢靡;二来是到地方上当官往往三年就会挪位置,掏钱修自己只住三年的后衙不太划算。
    不过每任主人不同,这后衙看起来还是不大一样的,盛景意从花木扶疏的后园往里走,不一会便被引到一处临水小谢前。
    江南一带的人大多爱风雅,修园之风盛行,比之当年处处都是达官贵人园子的洛阳有过之而无不及,连这金陵府衙的后衙也是有山有水。
    盛景意进门时已有人入内通传,这会儿韩端已候在临水小谢之中。
    这临水小谢虽不算特别大,却四面开阔,过往的仆从只消远远看上一眼,便能对里头的情况一目了然,这样的安排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误会。
    盛景意也从老张那边了解了关于这位韩府君的情况,瞧见韩端的安排立刻明白对方的意思。
    韩端纯粹就是邀她来谈事情的,对她这样的小姑娘没什么想法,也不希望她生出什么不切实际的想法。
    盛景意心中稍定。
    这时代家里养些姬妾很正常,但凡有点家底的人都可以纳妾,没名没分的舞姬歌姬就更不用说了,有时候达官贵人之间甚至还会相互赠送,送完还传为佳话。
    只是别人怎么样是别人的事,当初她在娱乐圈见过不少片场夫妻、见过不少“应酬”与潜规则,对这些事情非常反感。
    虽说谈什么一生一世一双人很俗气,但如果她将来真要和什么人结为夫妻,她不希望对方身边还有别的女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