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一百一十五章 御街行第三折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苏少卿,你也来调查……它?”风茗亦是压低了声音,略微侧了侧身看向身后之人。
    “算是如此。”苏敬则简短地答了一句,而后又道,“不过想来若是风姑娘动手,应当能做得更隐蔽一些。”
    风茗心下不觉苦笑:这分明是要让自己主刀去剖一番尸体了。
    “正有此意。”尽管她不免腹诽,到底也还是认可了对方的说辞,不紧不慢地翻弄起了包袱,“只有苏少卿一人?恐怕不是吧?”
    “风姑娘也不可能独自潜入廷尉寺。”苏敬则隐隐地似是笑了一下,“看来沈先生和陆寺卿……会相谈甚欢了。”
    风茗的目光不觉闪烁了一下,她轻轻地抿了抿唇,想到了沈砚卿昔年与陆秋庭的关系。
    这一番神色自然也是尽数落在了苏敬则眼中,而他只是若有所思地沉默了片刻,便道:“风姑娘方才也看见了,真正的不速之客已经赶到,我们的时间……不多了。”
    “他们很快会找到此处?”风茗的尾音明显带上了几分慌乱。若是遇上了那些歹人,她眼下这般模样自是无从反抗,而苏敬则……
    风茗瞥了对方一眼,一介文弱书生,多半也不可能会有足以退敌的实力。
    “后院厢房不少,他们一间间地找也需好些时候。”苏敬则仿佛是看透了风茗心中所想一般,带着轻微笑意的语调中分明有着几分从容与笃定,“何况还有那两位在明面,风姑娘大可放手而为。”
    思及沈砚卿的状况与身手,风茗其实并不算十分放心,但就如今的局势而言,显然也没有更好的布局。
    于是她微微颔首:“那么还请苏少卿助我,先解开这尸体上的渔网和麻绳。”
    ……
    此刻的旧书房中,月色泠泠,正是大敌当前时片刻的宁静。
    “原来是枕山楼的贵客,久闻大名,倒是不曾一见。”陆秋庭向对方微微颔首,冷然道,“不知阁下深夜来此,有何贵干?”
    沈砚卿不动声色:“自然是要确定一些‘小事’。”
    “恐怕不止是‘确认’吧?”
    “陆寺卿不也一样?”
    二人的目光静默地交锋了片刻,沈砚卿率先半是戏谑地笑了起来,又接着说道:“何况关于此地的种种传言……是陆寺卿当年有意散播的吧?”
    “沈先生不觉得,这样的推论太过武断么?”陆秋庭不置可否,心下却难免有几分讶异。
    沈砚卿扬了扬手中刚刚拿到的卷宗,微笑:“自然不是无端的推论——这里面,可不止一个人的笔迹。”
    “沈先生看完了?”陆秋庭微微蹙眉,抱着臂淡淡开口,面色微冷。
    沈砚卿挑了挑眉,算作默认。
    “那就烦请您,放回去吧。”陆秋庭的语气显然算不上友善,“毕竟你们风城向来自诩不干涉诸国政事。”
    “仅仅是因为如此?”沈砚卿轻笑一声,“陆寺卿,你似乎忘记了,就身手而言,你不会是我的对手。”
    “可惜沈先生偏偏来到了此处。”陆秋庭亦是冷笑着作答,“看来是本官在廷尉寺沉寂得太久了,连枕山楼的人也如此轻敌。”
    他这样说着,抬手扶上了一旁的高脚烛台。不知他是触动了何处的机关,那烛台在一声轻响过后亮起一团微弱的烛火。
    沈砚卿扫视了一番四周,笑意顿时一敛,反手将手中的卷宗抛回了暗格之中:“闪开,别在门边!”
    陆秋庭也不多想,一闪身便避至一旁。
    门后银白的月色之中,几点阴冷的白光倏忽一闪,直射而来。
    沈砚卿目光死死地盯着那数点暗器的冷芒,反手捞过案桌上的几支狼毫,全然不犹豫地将它们作为暗器一一地对着门外打了出去。
    “叮叮”。
    几声清脆的声响过后,那几道冷芒已然湮没不见。
    那几支狼毫凌乱地散落在门外的地面之上,笔尖的毫毛之中无不深深地嵌着一支极小的飞镖。
    “果然来了。”沈砚卿不敢怠慢,却还是淡淡地瞥了陆秋庭一眼,示意他戒备。
    陆秋庭微微颔首,又向后退了一步,抬手控制住了另一处机关:“不必顾忌。”
    沈砚卿说话间已然向前掠了数步,右手原已笼入袖中,只是停顿了片刻之后,又悄然收回。
    也正是在此时,第一道黑影率先掠入屋门。隐在一旁的陆秋庭见得人影一闪,果断地抬手按下了另一处机关。
    “哧”。
    一道黑色的箭矢如暗夜之中闪现的毒蛇信子,刹那间洞穿了来人的喉头。
    那人“嗬嗬”地挣扎了几声,手脚抽搐了片刻,俯身倒下。沈砚卿一步上前夺过了尸体手中的长剑,轻声一笑:“多谢。”
    陆秋庭向着与屋门相反的方向退了几步,又顺手关闭了暗格处的机关:“你还是留心一番眼下吧。”
    顷刻间,又有两人冲入屋内。
    沈砚卿足尖一点,一剑已破空刺出直抵来者面门。那人惊骇之间仍旧不忘侧身一闪,沈砚卿借势向前,在与他擦身的那一刻剑锋一转,剑光如凌厉的鹰喙一般,昂首一啄之间,已是血光飞溅。
    那人因腰腹被刺而身形一晃,然而另一人也立刻挺剑,乘着沈砚卿再次出剑之时,悄无声息地向着他身后刺来。
    而屋内又是两箭接连射出,分别钉入了第一人的额头与肩胛骨。他踉跄着后退了几步,仰面倒下。
    直到第二人的剑尖几乎便要抵上后背之时,沈砚卿的身形才瞬息之间鬼魅般地一转,青色的衣袂在夜风之中翩然一飞,被对方未及转向的剑锋削下了一角。
    那人剑锋尚未调转之时,余光已见得泠泠的月色在剑锋之上水一般地流淌。
    温柔如水的月光清凌凌地流到剑尖之上,化作一瞬间的无双杀意。
    那人的瞳孔骤然放大,看着自己心口刺出的剑尖,无力地扑倒在了地上。
    沈砚卿身形再次一转,退回屋内的同时也不忘一挽剑花,颇有几分潇洒地将剑向身后一收。
    “少玩这些花里胡哨的东西。”陆秋庭远远地看着他的动作,不自觉地微微蹙了蹙眉,“又来了……看来这尸体当真不简单。”
    沈砚卿虽然仍旧紧绷着盯向门外,却仍旧是忙里偷闲般地笑着,语调中带着几分散漫:“你觉得会是谁?”
    “总归不会是长秋宫,她需要的是洛都的安定,故而没有行此下策的必要。”陆秋庭绕至案桌之后,将手伸至案桌下开启了另一道机关,“她即便参与了什么,也该是刻意放出了这具尸体。”
    黑色的箭矢带着隐隐的火光纷纷射出,当先的几名不速之客猝不及防地中了数箭,身上便立即有火焰自中箭处开始迅速地燃烧蔓延。不曾射中敌人的箭矢直直地插入地上,不曾惊起半点火焰。
    随后的几人均是一惊,一时皆是犹豫着不敢贸然上前,只是远远地试探着打出几个暗器,无一例外地被沈砚卿准确击落。而地上的尸体挣扎滚动了一番,也便再无声息。
    “未必是她。”沈砚卿抬剑又击落了一只暗器,思维倒是仍旧冷静,“若是如你所说,长秋宫要针对的又是谁?”
    陆秋庭被他问得略有些意外,思索了片刻才答道:“河间王的实权早些年便已被他主动交出,如此看来,只有赵王。”
    沈砚卿向左侧退了退,让开了木门外的视野:“惹得被针对之人这样疯狂地对廷尉寺出手,只怕不仅仅是能逼得他放权离京的事情。”
    “不论对方是谁,既然已经如此行事,今晚……”陆秋庭亦是借着屋中的书架案桌等器具藏了藏身形,“会出大事——你不怕后方出现意外?”
    “枕山楼那边自然有防备,至于这里……”沈砚卿说到此处,忽而又轻快地笑了起来,“既然你我在此,那么你派出的人、我派出的人,还有与他们一处的尸体,想来都比这里安全得多。”
    “看来沈先生的想法,从一开始就与本官不谋而合。”陆秋庭目光淡淡地看向沈砚卿,却也不觉略微牵起了嘴角,“当真是位妙人。”
    “承赞。”沈砚卿依旧是笑着,目光落在了门外不远处燃烧的尸体之上,“听闻兴平二年时,也有人被烧死在了这里,奇特的是除了尸体以外,周遭几乎没有受到任何波及——和现在很像。”
    “沈先生该不会以为,这样的东西留在廷尉寺中会无人惦记吧?”陆秋庭冷然道,“兴平二年那人不过其一,本官自然不会允许他再留在廷尉寺,而楚王生乱时的两人也很有嫌疑——只可惜他们背后的指使者究竟是何人,却是很难查清。”
    “倒是我小瞧了陆寺卿。”沈砚卿略有几分讶异。
    “但其中少不了长秋宫的眼线。”
    “何解?”
    “祁臻之事案发的那段时间里,有人便打算清理掉相关的人与事——祁臻案最终牵涉到什么,沈先生比本官清楚。”
    祁臻之事深挖下去,便是崔荣的并州赈灾,便是长秋宫。
    “有些意思。”
    沈砚卿话音未落,便见得门外原本尚在犹豫着的黑衣人们忽而恭敬地两边分开,迎来了一名显然是头目的蒙面人。那蒙面人附耳与他们低语了几句,立时便有数名黑衣人四散离开,而他自己则是全无畏惧地信步走到了最前面,负手与沈砚卿于门内门外遥遥地四目对望。
    一时间四下寂静得宛如虚空,高悬的明月洒下亮堂堂的光,寒风吹下枝头零星残破的枯叶,而尸体上未灭的星火明灭点点。
    而陆秋庭却是分明听见了沈砚卿压得极低的话语,没有戏谑,只是满满的严肃:
    “陆寺卿,看来事情不太简单。”
    “他们有危险了?”
    沈砚卿没有答话,只是凝神看着门外那些人的一举一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