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一百一十三章 御街行第二折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是夜,寒风吹彻,明月高悬。洛都的灯火依旧是辉煌如星海,璀璨地点缀在亭台楼阁之间。
    风茗整理完今日枕山楼中的账目之时,才发现夜色已深。她提了一盏灯笼走出了中庭的小楼,不紧不慢地向着后院的住处走去。
    客人们喧闹的话语声与频频的觥筹交错声自前厅远远地传来,依稀可辨出大多仍是在畅谈着洛都之中的美人与珍宝,好似前些日子里重重的朝堂变故从来不曾发生。
    与极端的繁华伴生的,自然便是糜烂。
    而风茗又抬眼看了看中庭回廊檐角与小径两旁随着夜风飘转明灭如无归游魂般的各色花灯,忽而便在这晕开的一点点暖色光团之中,有了一阵莫名的不真实感。
    明晚……会有怎样的发现呢?
    风茗轻轻地摇了摇头,不再去无端地担忧什么。她沿着小径继续走着,此刻夜色沉沉,唯有一轮银白的弦月高悬空中,清透如纱的光芒似能照彻千古。
    月色下光秃秃的枯枝嶙峋地伸展着枝条,而风茗却是不自觉地顿了顿脚步。
    她记得今年中秋的前夜,那时这些枯枝还是花叶繁盛,而沈砚卿于交结的月色之下折得一枝新绽的昙花,簪在了她的鬓边。
    风茗本能地抬手抚了抚发髻,却只是触到了晨起时随意簪上的发钗。她自嘲似的轻笑了一声,重又举步向前。
    转过一个弯后,她蓦然见得月色与灯光的掩映之下,有一道清亮的辉光转瞬闪逝,一如永夜之中绚烂而短暂的极光。再定睛看时,才见得沈砚卿正侧身对着她,擦拭着手中的袖剑剑身轻轻一转,那清透的光芒便是再次一闪。
    溶溶的月色与凌凌的剑光衬得他身姿清举,天青色的衣袂融在夜色之中轻轻地飘荡,似一霎将明未明的天光。
    “先生,”风茗犹豫了片刻,终究还是有几分担忧他的旧伤,加之她料得对方多半也已发现了自己的行踪,便索性走了上去,“夜寒露重,何故在此停留?”
    “虽说夜寒露重,但月色却是很好。”沈砚卿侧过身来看向风茗,将袖剑归入鞘中,微微笑道,“许久不曾用过它,手倒是有几分生了。”
    “在秦风馆时,我似乎见你用过它。”风茗沉默了片刻,问道,“我……可以看看吗?”
    “自然无妨。”沈砚卿将袖剑递给了风茗,自己则是倚着一旁的石桌,眉眼之间带着几分散漫的笑意。
    风茗小心地接过了袖剑轻轻拔出几寸,这才发现这柄在秦风馆时不曾看清的剑,与沈砚卿先前赠予自己的竟是颇为相似。只不过,这把袖剑的制式分明更为轻巧,纹饰的华丽程度亦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把袖剑不过一尺有余,几乎与剑身一般狭窄的剑格上镶着一颗天青色的玉石。剑身却不似她的那一把一般是寻常的白刃,而是隐隐的有几分透明,上面的阴刻纹饰精巧细密,乍看来似是飘逸的云纹与缠枝纹错综交缠。
    剑尖与剑刃之上泛着幽幽的青蓝色光芒,好似破晓之时的黛青色天际,不知究竟是由何种金石锻造而成。
    她的目光重又落在了同样纹饰地极尽华丽的剑鞘之上,见得那花纹簇拥着的是古篆文所书的“繁声”二字。
    “繁声?”风茗的目光掠过那两个字时,不觉轻声念了出来,“繁华之声……倒也符合它的模样。不知这是哪位名家所铸?”
    “当年的谢侍中,或者其实该说……”沈砚卿的笑意忽而黯了几分,“是我的师父。”
    风茗心下略有几分惊讶:“我只知谢侍中剑法造诣颇为不凡,竟不知他还善于铸剑。”
    “谢侍中对于剑法的理解,倒是我生平仅见。”沈砚卿微微颔首,目光略微垂了垂,回忆道,“当年我向谢侍中讨要刚刚铸成的‘别秋’打算一试,他却说我出剑素来飘逸不拘,与此剑之凛冽剑意无法配合。”
    风茗听到了此处,不觉眨了眨眼,发问:“后来他便特意为你铸了这柄‘繁声’?”
    “算是如此。”沈砚卿故作轻松地笑了笑,“如他所言,那时我用起繁声来确实得心应手。”
    “但……”风茗摇了摇头,不知是想到了什么,默默无言地将繁声交还给他。
    “到底是那时候年少气盛不愿让步迂回,换做如今,或许也未必会落得那般困顿。”沈砚卿接过了繁声,自是听出了风茗想问些什么,语调之中却是听不出多少异样的情绪。
    风茗的目光闪了闪,她就近坐在了一旁的石凳上,靠着一旁的石桌以手支颐,微微仰首看向了沈砚卿:“可又为什么要以这样的方式回来?”
    “这已经是最好的方案了。”沈砚卿亦是笑了笑,将繁声重又笼入袖中,侧身在风茗的对面坐下,抬手不知从何处取出了一支火折子,小心地点亮了石桌之上的花灯,“以蜀郡密不外传的易容之法换得风城相救,以留在风城为商会效力换一个新身份,一切都很公平。”
    风茗不甚赞同,低声道:“看中了风氏商会的的情报与人脉?但实际上你也看见了,商会总管也并没有随意调用人力的权力。”
    “总好过我势单力孤地回来调查。”沈砚卿将火折子甩灭,花灯暖黄色的光芒映衬着他的面容,明明算不得十分俊朗惊艳,却也自有一番独一无二的疏朗与洒脱,“更何况,你不觉得一个毁容的人频繁出没在洛都街头,更为惹人注目么?”
    风茗听得他这番轻描淡写的话反倒是愣了片刻,许久才开口试探了一声:“你……”
    “那时遭人偷袭,险些被整个人推入火中而已。”沈砚卿反倒是很有些不在意地笑了起来,花灯的光芒照得他的眼睫之间碎光迷离,而双眸明澈如琉璃,“都是些陈年往事,你也不必忌讳什么。”
    沈砚卿这副风轻云淡的态度反倒是让风茗觉得有些不是滋味。想来他后心久未痊愈的伤也是那时留下的,风茗其实很难想象,一个曾经名满京城惊才绝艳的少年,该如何去面对这样生不如死的劫后余生?
    而倘若那时年少成名却又一夕间重伤毁容的是自己,又哪里还会有什么求生之心?
    风茗沉吟了许久,仍是将自己的一番感慨暂且埋在了心中:“那么这一次……你有把握吗?”
    “不算十分,在洛阳宫内枕山楼几乎无人可用,只能拜托我那不靠谱的师妹。而且……”沈砚卿话未说完,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
    “即便你当年已给陆寺卿留下了足以平反的证据,如今也不能袖手观之么?”风茗咬了咬下唇,以极低的声音发问,尾音轻颤,“你有没有想过,若是失败,未必能再有全身而退的机遇?”
    “这场阴谋里,风城和洛阳宫谁也不是旁观者,而我当年根本没有看透。即便到了如今,我也只不过处理掉了区区秦风馆。”
    这样几近于孤绝的行径令风茗心中倏忽间便有了几分恻隐与不忍:“其实你本可代他们远离纷争自由自在地活下去,又何苦与风城再做第二个交易?”
    “我其实早便问过你,一个无来处无牵挂的人,又该往何处而去?这天地本就是最大的牢笼,此间的芸芸众生,谁又敢妄言自由。”沈砚卿垂着眼帘,有些故作轻松地笑了笑,抬手抚着花灯的灯罩,在风茗看来却是有几分萧瑟,“自从以沈砚卿的身份‘复生’以后,我时常会想……为什么他们都死了,我却还这样活着?无论生死成败,我都想再倾力地为之一搏。”
    即便是在说着这样的往事,他的语调也依旧是从容得听不出半点异样。风茗见他的目光虽是落在花灯纸罩内隐隐跳动的火焰上,却又似乎无比遥远。
    恍惚之间她自己好似也看见了音容尽改的昔日少年在偶尔的夜深人静之时,敛去平日里的洒脱随性,轻轻锁着眉头忆起无法忘怀的旧事。或许那时候也会有这样一盏灯在他眼前跳动着烛焰,烛火温暖,却也化不开他眼底的空茫与遥远,最终只是凝成了更为坚定而决然的眸光。
    “秦风馆已算是南城在洛都乃至中原司州一带的根基,先生若说是‘区区’,未免也太过看低了。”风茗紧紧抿着唇沉吟了许久,才低声地开口安慰道。
    “即便如此,代价也绝不算小。”沈砚卿抬眸看向风茗的双眼,一字一顿地轻声道,“而这之后的,只会更大。但以此换来的东西是否真的值得,我却是不敢妄言。”
    “先生,崔荣和祁臻已经死了,长秋宫眼看也成了众矢之的……一切应当都会顺利的。”
    “但愿能如你所言。”沈砚卿抬眼,略微牵了牵唇角,“你本是局外之人,这些烦心之事本不该让你知晓。”
    “但我真的很想知道……先生究竟是怎样的人,又有过什么样的经历。”风茗轻轻地摇了摇头,“已经三年了,我并不希望就这样一直活在先生的庇护之下,而对其他的一无所知。”
    “枕山楼的诸事,其实你早已足够接手,缺的不过是相应的心性而已。”沈砚卿笑着站起身来,“或许你说得确实不错,此前倒是我太过狭隘。夜深了,我送你回去吧。”
    “先生放心,明晚之事,风茗必然不会有所拖累。”风茗亦是随着他站起身来,取过放在一旁的灯笼,低声嘱咐了一句,“你的旧伤很是棘手……也不要太过劳累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