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七十六章 玉山颓 终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数日后。
    “绣衣使的密信?还真是少见。”风茗瞥了一眼这个有些鼓囊的信封左上角的花纹,暗自惊奇了一番,前往雅间将它交给了沈砚卿。
    而沈砚卿显然也有些出乎意料,用手指摩挲着信封粗糙的表面:“这是从哪儿送来的?”
    “似乎是铜雀街那边的,依照他们所说,托付将信带来的人行色匆匆,他们也来不及多问。”
    沈砚卿随手将信封拆开,一张信纸和一个小纸包掉了出来。
    他取过小纸包递给了风茗:“风茗,你且看一看这里面的是什么。”
    “好。”
    风茗取过纸包,打开后只见是一些白色的粉末。她凑近闻了闻,似乎有些不可置信,又取到一边用寻常的药材试了试。
    “先生,这看起来很像是醉生散,不过其中的毒性更为猛烈,几味原料也似乎与常见的醉生散有所不同。”风茗走上前,看着沈砚卿几度变幻的神色,又试探着问道,“这上面……究竟说了什么?”
    “这是廉贞的信,这一次,可是我们欠了她的人情呢。”沈砚卿将信放下,笑了笑,“这是她好不容易取来的、裴绍在并州调查的成果——九年前的平陵之变后,并州曾有过小范围的病疫,有几个当地士族还因此遭了殃,就是它造成的。”
    “偏偏是平陵之变后?当时为何不见人调查?”
    “并州那时历经战祸一片混乱,而洛都还在忙着改天换日……这点小瘟疫,没有引起任何人的关注。”沈砚卿说到此处微微蹙眉,“那时连商会也觉得,这是战祸之后应运而生的普通病疫。更何况醉生散这种东西虽说是朝廷禁用,世家大族嗜好此物的也不算少,每年都少不了因此而死的。”
    “难怪……”风茗沉思着:醉生散这种东西,确实屡禁不止,“可裴绍为何调查起了此事?”
    “他在为自己谋后路呢。”沈砚卿不觉冷笑一声,“长秋宫的信任动摇了,他却不想步谢家的后尘。”
    “那……玉衡还说了什么?”
    沈砚卿将信递给了她:“独孤家的玉符不见了,既不是在独孤询手上,也不是在韦氏手上。”
    “易氏之人均已身死……还有谁会找到那里?”风茗觉得此中之事越发奇怪。
    “我想我知道是谁了。”沈砚卿忽而神秘地笑了笑,“虽然不如廉贞那么可靠……总算也不是个坏去处。”
    “……谁?”风茗一头雾水地浏览着信件,忽而注意到了什么,转开了话题,“她觉得宁州案中那些人中毒的迹象……和这种‘醉生散’十分类似?”
    “这个猜测,只能由她去验证了。”沈砚卿侧过头看着窗外的街景,“依你所见,这其中与寻常醉生散不同的用药,可能会有什么效果?”
    “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加速药性发作。”风茗说着,语调也不禁随着心中的悚然而颤了颤,“中毒者想必死状与长期服用醉生散无异,但……只需用上一次便足以杀人。”
    若说宁州易氏因此而死是宿敌蓄意报复,那么并州……
    一个更为可怕的想法在心中浮现。
    易氏,或许只不过是凶手谋害平陵军前的试药工具。
    “先生,若我记得不错,在并州和风城一带做过醉生散生意的是……”
    沈砚卿自然早已明白了风茗的言下所指,眉头紧锁,语气不觉阴冷:“石斐和雪岭。而两个案子中又另有一个共同之人出现。”
    祁臻。
    他受命“处理”易氏案在先,“赈灾”并州瘟疫在后。
    而那时候,祁臻的背后是崔荣,崔荣的背后是——
    当年的太子妃,如今的长秋宫。
    ……
    “如此一来,这个案子也总算是尘埃落定了?”
    独孤询一一地回答过苏敬则的几个问题,看着他在卷宗之上又补了几笔,试探着问道。
    “交与左民部复核的卷宗大致便是如此了。”苏敬则落下了最后一笔,将笔搁在了一旁,“不知府上的老夫人可方便一见?卷宗有些模棱之处,最好还是核实一下。”
    独孤询面露难色,踌躇半晌道:“这……不瞒苏少卿,家母自昨日归家之后便是身体抱恙,恐怕不便相见。”
    “这样啊……”苏敬则也并不强求,颇有歉意地笑了笑,“也并非什么至关重要之事,老夫人若是不便也无妨。”
    “对了,不知苏少卿是否方便透露一番,这案子最后将如何处理?”独孤询似是想到了什么,有几分谨慎地再次问道。
    “凶手既然都已丧命,即便被害之人是一位尚书与他的宠妾,此事多半也不过是留个定论不了了之了。”苏敬则笑了笑,似是随意地问,“不过在调查此案之时,我倒是发现了一个有趣之处,不知道独孤寺卿有没有兴趣听一听呢?”
    独孤询好奇的神色之下似乎还隐藏着什么:“愿闻其详。”
    “是关于轻鸿娘子失踪的尸体。”他依旧温雅而从容地笑着,收拢好卷宗抬眼看着独孤询,“我前日里谨慎起见,还是去调查了一番她的棺木。”
    “哦?不知苏少卿有了什么样的发现?”
    “尸体消失的关键,正是出在了棺木上。”苏敬则道,“这种规格的棺木长七尺宽三尺深四尺,其实是足够葬下两人的。”
    “苏少卿总不会想说,这棺木里装了两个人?可这一眼便能看出来。”
    “独孤寺卿何必着急?”苏敬则微笑着反问了一句,顿了片刻,方才继续说道,“开棺取出了那替死丫鬟的尸体后,我发现这口棺木内层的底板,其实是可以翻转活动的,只需解开边缘一个简单的锁扣,便能将它翻转过来——也就是可以将这底板上的尸体,翻到底板下的狭小空间之内。”
    “苏少卿的意思是,那晚尸体其实根本没有被盗走?”独孤询笑得有几分勉强,“这未免也太异想天开。”
    “如果说尸体消失也没错,只不过尸体并非在停灵夜里消失——恐怕在棺盖合上后不久,便被人趁机动了手脚。而直到棺木入葬后,尸体才被人乘夜取了出去。”
    独孤询依旧保持着镇定:“原来是如此么?”
    苏敬则沉黑的眸子与他对视了片刻,才不紧不慢地笑了起来:“所以独孤寺卿选用棺木之时,还是太大意了些。”
    独孤询于是也暗暗地松了一口气,笑道:“是啊,想不到在这里也会给他人可乘之机——还真是一个绝妙的手段。”
    苏敬则站起身来,微微欠身:“耽误了独孤寺卿这么久,我也该将卷宗交回廷尉寺了。早先事发的那个宅子我还得去看一看。”
    “那处宅子?”独孤询笑了笑,“不知会如何处理?”
    “想来在崔尚书的亲属前来处理之前,都会被封锁吧。”苏敬则从容地看着他,又似已经看透了他的所思所想,“两个月内连着两位尚书出了事,虽然说并非有什么关联,含章殿也免不了会重视一些。”
    独孤询看似颇为云淡风轻地答了一句:“这样,我原本想着此前在那里似乎落下了些东西,还打算去取回来。”
    “这时节天气阴晴未定,独孤寺卿还是为自己着想些吧。”苏敬则笑得十分温文尔雅,“若是同老夫人一般在外染了疾,便不好了。”
    “……苏少卿有何高见?”独孤询心下讶然,默然片刻后问道。
    “我不过一介刚刚入京不久的江南士子,能有什么高见呢?”苏敬则笑着作揖道,“不叨扰了,就此别过吧,独孤寺卿。”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