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六十八章 玉山颓第三折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因为此案与宁州一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故而即便崔府强调了息事宁人,苏敬则仍旧是得到了陆秋庭的首肯,能够随时查阅一些早年的旧卷宗。
    卷宗正册所载是调查所得易氏欺压贪墨、乡绅投毒易晨自尽的始末,这些内容苏敬则已在昨日细细地看过。
    正册的扉页以标准的楷书写着:宁州易氏案,主审官度支尚书崔荣,赴宁州查办官度支右丞祁臻。
    他将正册小心地放回,又取出了宁州案卷宗的副册,第一次仔细地翻阅了起来,这其中记载的是易氏的一些其他罪名,及调查起讫时间等杂事。
    宁州的案子发于平康十六年的十一月,结案之日却是一直拖到了次年的三月。此类地方官员贪墨的案子若是上达天意,无一不是全力调查尽快结案,而卷宗之中对于拖延的理由亦是语焉不详。
    是因为案子的结果遇到了什么人的反对吗?……廷尉寺的反对?
    他将卷宗又向后细细地看过了十余页。
    易家的罪名除却侵占私产、贪墨府库官银以外,竟还有行贿京官。
    苏敬则的手指在划过“行贿”二字之时顿了顿。
    看起来是贪墨有败露之象时,易晨想要用钱财将此事尽快地压下去,最后失败了。但奇怪的是,京中收取这笔贿赂的人却——没有记载。
    以易氏当时的处境,洛都权贵想来也不敢出手去保他,有什么人收取了易晨的钱财,却在这之后成功地全身而退了。
    或者说,这一笔无人收取的“贿赂”,原本并不是贿赂。
    “当时整个案子中下落不明的不仅是形制和此次凶器完全相同的匕首,还有这笔钱。也许可以想一想,如今刀出现了,钱又在何处?”
    苏敬则回过头来,正看见陆秋庭踱步到了他的身后,淡淡地看着他手中的卷宗。
    “陆寺卿。”他转过身去颔首作为行礼,微笑,“不知陆寺卿对此可有什么见解?”
    “不必如此谨慎,你觉得此事如何?”
    “下官以为这笔赃款无论去向何处,都需要‘洗干净’才能用,如此一来,不免会有蛛丝马迹。”
    “只要这笔钱仍在周转之中,相关之人便脱不了身。”陆秋庭点了点头,转而正色问道,“不过你能确定,这两个案子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大致上是可以确认了。”
    “那么不论你查到了什么,卷宗上都不可有多余的记录。”
    “……”苏敬则似是有些惊讶,一时不语。
    陆秋庭觉出自己的语气似乎太过强硬了一些,叹了一口气转而又道:“这桩旧案若是没有十足的把握,便不要再牵扯出来,对你没有任何好处。不然这语焉不详的卷宗放了许久,我为何不去查?”
    苏敬则笑了笑,也不做辩驳,答道:“陆寺卿放心,下官明白此中利害。”
    陆秋庭正要再说些什么时,已有一名主簿急匆匆地走入卷宗库之中,见陆秋庭也在此处,略有几分惊讶,仍旧行礼道:“陆寺卿,苏少卿。”
    苏敬则微微侧目看向陆秋庭,对方看着来人,皱眉问道:“出了什么事?”
    “昨日那名死者的尸体,消失了。”
    “什么时候的事?”陆秋庭神色不觉凝重了几分。
    “今日早晨。”
    苏敬则几不可察地瞥了一眼陆秋庭的神色,而后才问道:“崔尚书呢?他打算如何处理?”
    主簿答道:“时近中秋,此事崔尚书没有声张,不过他还是希望廷尉寺能派人私下来做些调查。”
    苏敬则再次以征询的目光看向陆秋庭,后者只是点了点头:“谨慎行事。”
    ……
    明日中秋,宁帝将依开国时的旧例,于邙山山麓的祭坛之上祭祀先祖,届时文武百官无论品秩皆需随行。
    此时的皇家祭坛之下,玉衡依照着往年的旧例,刚刚部署完明日在此护卫的绣衣使人员。
    “廉贞大人。”
    玉衡循声看过去,见来者是独孤询,便客套地回应着:“原来是独孤寺卿,看来太常寺也已做好祭祀的准备了。”
    “中秋祭典本是大事,诸司自然不敢怠慢。”独孤询说罢,转而又问道,“明日的祭典约是卯时三刻开始,到午时方能结束,不知这之后绣衣使可有什么要事?”
    “看来贵府遇上了什么麻烦?”
    “不是麻烦,是邀请。”独孤询不觉笑道,“明晚府中的中秋宴,家母希望阁下可以出席。”
    玉衡思忖片刻,心下拿不准韦夫人究竟有何打算,问道:“中秋宴?不知贵府还邀请了何人呢?”
    “只是邀请了平日里交往较多的三两家而已,譬如崔尚书。邀请廉贞大人前来,也是为了答谢先前的叨扰。”
    听到“崔尚书”三字时,玉衡不自觉地挑了挑眉:答谢?听起来更像是为了应对凶手的下一步行动。或者更多的是,韦夫人想借机插手一番重新被翻出来的宁州案吧?
    这个案子,又与她有什么关系呢?
    “答谢?”玉衡笑着摇了摇头,反问了一句,“贵府似乎与尚书府交情不浅?”
    独孤询颔首:“崔尚书于我有举荐之恩,故而时有来往。”
    “原来如此。”玉衡依旧笑着,稍稍压低了声音,“那也难免想趁着宴会替他查出凶手究竟是何人了。”
    “正有此意,只是此案不便牵涉到明面,唐突之处,希望阁下包涵了。”独孤询见她似已会意,索性也便低声答道。
    “老夫人有邀,我又岂敢推脱?”玉衡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不过若是真的打算如此处理,贵府与崔尚书,恐怕还需与廷尉寺交涉一番。”
    既然明面上只是一次寻常的中秋宴,玉衡便也乐得去凑上一次热闹,何况……
    她想起了那幅《清明雨》。
    倘若真如沈砚卿所言,这场宴会是否就是所谓“定襄伯府的大事”?
    “此事阁下大可放心。”
    玉衡在心中暗自冷笑,既然连绣衣使和廷尉寺都暗里请去了,想必定襄伯府是有了的充分准备,他们前去也不过是做一个凶手“自投罗网”见证之人。
    不过……昔年宁州案始末并不见独孤氏的身影,他们能从中获得什么?
    “好说,”玉衡面上仍旧是一副浑然不觉的笑容,见绣衣使们已经布置完毕,便抬手作揖打算就此告退,“我也很希望,能早日找出这位凶手。”
    独孤询见此,出言道:“廉贞大人既然应下,那么还有一事需得告知阁下。”
    “哦?”玉衡的动作顿了顿,有几分好奇,“何事?”
    “昨日送归崔府入殓下葬的尸体,今日在灵堂里神秘消失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