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六十六章 玉山颓第二折上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玉衡自然很清楚韦夫人多半是另有其他目的,不过顾及此时绣衣使的微妙处境,她并不会在麻烦找上门之前妄动。
    当然,这所谓的“妄动”,是在她以绣衣使的身份出现时。
    任她本人再如何想要追查下去,也得等到入夜之后再去死者生前所在的勾栏一探究竟。
    所以在看到枕山楼又推出了新菜品时,百无聊赖的玉衡便索性走了进去。
    不过很快她便发现,这里也是另有玄机。
    “真是稀客,”沈砚卿推门走入中庭一间看起来并无特别之处的雅间,一派悠闲地笑道,“廉贞大人临时寻我来此,是有何要事?”
    玉衡看着他反手关上了雅间的大门,这才似笑非笑地遥遥指了指墙上挂着的那幅《清明雨》:“有意思,沈先生遣楼中之人将我安排在这个雅间,难道不是有邀于我?”
    沈砚卿好整以暇地在一旁坐下,继续装着一无所知:“原来廉贞大人也喜欢品鉴丹青?”
    “是啊,尤其是——这位应少卿的丹青。”玉衡见此,倒也并不着急,慢悠悠地取过一碟梅花糕尝了起来,“想不到沈先生竟有这样的藏品。”
    沈砚卿索性顺水推舟:“廉贞大人喜欢?其实赠与你也并无不可。”
    玉衡直到细细咀嚼着吃完了一片梅花糕,方才不紧不慢地笑道:“赠与?虽然枕山楼也不差这点铜子,但沈先生可不像是会这样吃亏的人。”
    “廉贞大人此言差矣,我想你近日会需要它的。”沈砚卿亦是笑道,“而我想要的,不过是共享这背后的秘密。”
    “沈先生的提议,倒也有几分趣味。”玉衡说着,看向了墙上的画卷,“听闻昔年‘二十四友’中的清明似乎便是出身于定襄伯府中,但究竟是何人,却不得而知。”
    “其实她究竟是谁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沈砚卿一副故作神秘的模样,“定襄伯府中若是出了什么大事,那么多半便与她有关。”
    “看来沈先生知道几分内情。”
    “不过是猜测罢了,毕竟这可是四世家之一的府邸呢——那么廉贞大人以为,这个交易如何?”
    玉衡这一次倒是答应得非常爽利:“成交。不过相应的,若是我带回了更多的消息,沈先生似乎也应当有所表示吧?”
    “哦?风氏商会需要经手他人调查消息,我倒是第一次听闻。”沈砚卿已大致猜到了她言下所指,却并不挑破。
    “不是商会。”玉衡的语调扬了扬,复又沉了下来,“是你。风城对下属商会的权利限制颇多,沈先生想来即便有人手可以调动,也很难亲手调查司州以外的事情吧?”
    “不算难,”沈砚卿不知是想到了什么,冷笑,“不过我接受这个得寸进尺的交易。”
    玉衡听了“得寸进尺”四字后,笑吟吟道:“多谢夸奖。”
    沈砚卿一面将那幅画取下,不紧不慢地卷起交到玉衡手中,一面颇有深意地笑着:“不过廉贞大人也需知道,真相总是伴随着危险和死亡——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你到时还有与我们交易的资本。”
    敲门之声笃笃地响起,沈砚卿听得此声,便顺势走到了门边:“看来是廉贞大人点的菜品到了,那么,我便不多做叨扰了。”
    ……
    天色向晚之时,崔府之中。
    “不知冒昧请苏少卿前来,可有打扰?”崔荣做了一个“请”的手势,摆出一副标准的笑容。
    苏敬则便也客套地向着他一揖,道:“无妨,此时已是散值时分。”
    待得下人将书房的门关上,崔荣才再次开口道:“不知苏少卿在今日的调查之中,可有发现什么眉目?”
    “下官今日除却勘察现场,还调取了卷宗库的几册卷宗看过,”苏敬则微微颔首,似是明白他想知道的究竟是什么,“简单来说,那把匕首确实是凶器,也颇有些古怪。”
    “此话怎讲?”
    “刀身上的镂空花纹流行于宁州一带,而这把匕首的形制经由比对……”他有意无意地顿了片刻,观察着对方的神色,“和宁州易氏案中的一把凶器几乎是一模一样。”
    崔荣的面色却再也不曾像初时那般显露出一瞬的惊惶:“竟然会和宁州的这个案子有关?是其中的哪一件?”
    苏敬则于是也不动声色地答道:“据下官比对,应是建宁郡守自尽所用、事后不知所踪那一把匕首,不知大人可还有印象?”
    前任宁州建宁郡守易晨因屡屡侵吞商铺田地而得罪了不少当地的乡绅,然而朝廷以彻查贪墨之名委派前去调查的度支部官员刚到建宁郡时,易氏一家便在一夜之间被灭了门。
    死者均有中毒迹象,没有死于中毒的则被人割破了喉咙,而他们最后找到的凶器,正握在自刎而死的易晨手中。此案最终以乡绅怀恨长期投毒、易晨不堪最后的毒发之苦杀死中毒未死的亲人定论,凶手伏法,而易氏家产亦收归国库。
    “此案当年便是本官代理,自然有几分印象。”崔荣点了点头,看向苏敬则的目光有一瞬的阴翳。
    苏敬则反倒是一副浑然不觉的模样,仍旧如常地话锋一转说道:“但若说是相关之人向尚书大人寻仇,似乎也只有凶手亲属最为合理了。”
    “苏少卿所言极是,”崔荣闻言也是不着痕迹地松了一口气,微微笑了起来,“既然是本官手上昔年旧案的遗存,那么本官也自当尽心尽力。”
    “那么下官便在此先谢过尚书大人了。”苏敬则拱手道,“今晚下官还需去西市勾栏探访一番被害人的生前交游,便先行告辞了。”
    “那么本官也不多挽留了,请慢走。”崔荣说罢,便着人来到书房,带领苏敬则离开。
    事实上,崔荣比任何人都清楚宁州这桩旧案的真相,不过只要廷尉寺的人愿意装傻,他还是不打算有什么动作的。
    只是……
    易氏幸存的后人用昔年易晨自尽的凶器来戕害崔府家眷,还真是极致的报复。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