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四十二章 落梅风第四折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夏日里若是患上了感冒便格外地令人不适,风茗又恹恹地歇了半日,直到晌午过后方才起身。
    她早在刚从案发之处回来时,便立即动手将祁夫人的委托调查得清清楚楚并传信交给了枕山楼,也因此将原本便未大好的病症加重了几分,不得不再休息一番。
    那名外室徐氏本是西市勾栏里的头牌伶人,花名叫做展秋,约摸一年前不知为何被祁少府相中做了外室。西市勾栏也因此沉寂了好一段时间,才捧出了如今的轻鸿。
    一年前……又是一年前么?
    风茗思前想后,终究难以放下这个处处透着诡异的案子不管。她指尖蘸上清水揉了揉额角,待神思清明起来,便起身离开了客房。
    客店之中的廷尉寺衙役皆是行色匆匆,除却守住客店的大门和几处偏门之外,倒也不太约束客人们的行踪,想来是因为案发现场的取证已经结束。
    也正因此,风茗便得以较为顺利地来到了此时并无一人的案发现场之外。
    仓库的大门敞开着,里面的尸体早已被运走,风茗凝视着那处干透了的血迹。她思索着初次见到尸体时的情形,这才想起了一个一直被她所忽略的细节——按照店小二的说法,他根据尸体手上的那把玉骨折扇便立即认出了祁臻的身份,那么有没有可能,这就是凶手所希望的呢?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既然凶手希望发现之人第一时间认出尸体的身份,又何必多此一举地蒙上一块灰布呢?
    她摇了摇头,这也或许与凶手的目的无关,而是他的作案手法之中,灰布有着什么必不可少的用途。但既然说到了手法,尸体没有拖动的痕迹,凶手是如何离开仓库的呢?秘密……在灰布之上么?
    风茗转而看向仓库的屋顶,从这里刚好可看见天窗的一线,那也是在仓库大门上锁的情况下唯一的出口。
    在没有任何垫脚物的情况下通过天窗离开仓库,可能吗?
    风茗的目光落在了院角的枯井之上。
    枯井上的横杆中央有一片青苔被清理得很干净,只需要稍稍细看一番,便能察觉出这处异常。
    “原来如此么……”风茗走近几步细细端详一番,低声喃喃了半句,心中已然有了一个或许能辨认出凶手的方法。
    那么廷尉寺的人,有没有发现这一点呢?
    思虑既定,风茗便立即转身打算离开此等是非之地,再寻个机会探听探听廷尉寺的调查进度。
    然而在她刚刚走到回廊之上时,便听得前方的拐角外传来了一阵争闹声。风茗犹豫了片刻,还是驻了足,在拐角处静静地听着。
    “我可真是奇怪了,怎么现在写这种话本的人也讲究起了什么清高风骨?”阴阳怪气的男声嗓音粗砺,听来便令人尤为嫌恶,“写的剧情这么遮遮掩掩的,放出去谁爱买?还有这话本的唱词,说什么‘暖玉灯边拥’,还有这句……写得这么隐晦,存心不想揽这活儿是吗?”
    “……”另一人似乎沉默着,并不答话。
    饶是如此,风茗还是听出来这分明是句艳诗,此人多半只是个低价收购这类艳情话本转手去坊间贩卖的书商。
    只是她静心听了一番话本之中的词句,却是又觉得此中的风格颇为似曾相识。
    正尴尬之时,又听得那男人继续怒道:“我给钱可不是来给自己做赔本买卖添堵的!我让你写什么,你就得照做,懂吗?”
    另一人依然不做任何争辩。
    风茗实在对此人的污言秽语有些难以忍受,然而谨慎起见,便仅仅是暗中探头循声看向了那两人。只见那仪态举止颇显猥琐的男子正随手地将数枚铜子洒了出去,铜子四散滚落,不少便落入了满是泥淖的排水沟中。
    他对面的青年淡漠地道了一声“多谢”,便不再看他,平静地弯下身子,一枚一枚地捡起了那些散落的钱币。
    风茗虽看不清年轻人的面容,却立刻认出了这个声音——这不正是此前裴珩一案中,被她随手拦下询问状况的学生么?
    “装什么正人君子,还不就是要钱?”
    “阁下说得也不算是错,多谢了。”
    不料对方当真应下了自己的话,那男子先是哑然,而后啐了一口又讥诮着讽刺了几句,然而颜宣也仍是无动于衷。这一下反倒是男子尴尬了起来,他虽是舍不得用这价格买下此等索然无味的话本,但终不可将那撒出去的铜钱收回,便也就愤愤地拿着那一沓尚未装订的纸张,自讨没趣地走开了。
    风茗见此,觉得那人实在欺人太甚,偏偏他又不算是理亏,也只能暗中白了他一眼,帮颜宣拾起了几枚滚落得较远的钱币,而后走上前去交给了他:“给,落得有些远了,可别漏掉。”
    颜宣似乎有几分惊讶,但依然温和地对风茗笑了笑:“……麻烦姑娘了,多谢。”
    他的手上沾了些淤泥,隐隐地有些腥臭的气味,风茗倒也不甚介意,大大方方地将钱币放到了他的手中。
    “剩下的……太脏了些,我自己来吧。”颜宣急促地低声说了一句,便转身蹲下,继续去捡排水沟里的钱币。
    风茗心绪颇为复杂地看着他,以致于并未察觉到有人接近。
    “想不到客店里还是有这些滋事之人。”一只手蓦地将数枚粗略抹去了表面污泥的钱币放到了颜宣手中,尽管沾了不少淤泥,但仍隐约可见白净修长的手指。
    颜宣闻声抬起头来,这一次却露出了几分仓皇与无措:“是……你?”
    风茗也是很有些惊讶:“苏寺丞?你怎么……”
    “方才问完后总有些不放心,便过来看看。”苏敬则此刻衣角也沾了些泥水,状况并不比颜宣好多少,却犹是一副从容谦和的模样,没有一丝破绽,“左右案子的事也是孟少卿在主持,而我需要问询的下一位证人一时半会儿也无法请到。”
    客店之外的证人?风茗在心中暗暗生疑。
    颜宣勉强地笑了笑:“也不算什么大事,无非是交上去的稿子不太合主顾的心意罢了——没什么事的话……我先回去了。”
    “稍等。”苏敬则翻过手看了看沾染的淤泥,语气中是半开玩笑的意蕴,“瞧我现在这副模样,也不太好直接回去继续调查,不知可否去你的学堂之中借光清理一番?”
    “自然可以。”
    风茗心知这多半只是个借口,他二人想必是有些不宜宣之于众的话要谈,便也就顺势道:“两位慢聊,客店之中的房客不好随意出入,我便先告辞了。”
    辞别了这两人后,风茗一面思考着如何能探知廷尉寺的调查进度并说明自己的看法,一面向着客店的客房所在走去。虽说孟琅书与苏敬则皆非不通情达理之人,但若是以局外之人的的身份,想要让自己的看法取信于人也并不算简单之事。
    “轻鸿姑娘,苏寺丞还需要一些时间方可返回,若是不介意,可以到屋内暂且休息一番。”
    “既是官家的事情,哪有什么介不介意的说法?我去屋里等着便是。”
    不经意间飘入耳中的一段对话让风茗精神一振:苏敬则方才不是还说下一位证人一时也到不了么?更何况轻鸿每晚远在西市勾栏登台演出,能为这里的什么事情作证?
    ……
    “乖,带着他们去院子里读今日教的几篇诗文,一会儿我可要来考的。”颜宣此刻已将衣上的污泥清理干净,他微微弯下腰揉了揉小少年的头发。
    那少年顺从地应了一声,又疑惑地看了一眼苏敬则,这才转身去招呼私学里的其他孩子。
    目送着少年将孩童们尽数领到院中后,颜宣这才将房门关好,走上前坐到了苏敬则的对面:“久等了,不知……苏寺丞想问些什么?”
    他似乎不太习惯这个称呼,顿了片刻才有些生硬地说出口。
    苏敬则观察着他略显局促的面色,微笑道:“你也不必如此,我不过随意问问,借机从这繁重的调查里缓一口气罢了。”
    “是么?”颜宣便也回以微笑,几不可察地微微松了一口气。
    “方才那个孩子,也是你收养的?”苏敬则似是无意地瞥了一眼窗外,颇为随意地问了一句,又叹道,“你倒是心善,怎知自己不会因此而更为困顿?”
    “不,算是我的一个堂弟吧,算一算今年也该十五了。”颜宣倒不料他会问这样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愣了愣,便也不多想什么,苦笑着答道,“虽是困顿,却总算还可以勉强度日。这些无家可归的孩子,自然能救一个是一个。”
    “哦?这倒是不曾听闻。”
    “我原本也并非洛都之人,同窗们不知,倒也寻常。”
    “依你如今这番处境……没想过回去么?”
    颜宣苦笑一声:“若还有这样的退路,该有多好。”
    “抱歉。”苏敬则微微垂眸,看不清神色。
    “无妨……”颜宣叹了一口气,平静道,“你可还记得前些日子石氏的案子?”
    “此案也算是由我经手过。”苏敬则不知是想到了什么,反问道,“为何突然问及此事?”
    “颜氏家中的变故,也算与他当年做的事情有几分联系。”颜宣叹道,“不过也都是些旧事了。我知道你今日来此,是为了问什么。”
    苏敬则一面向他投来一个询问的目光,一面暗自思忖着他方才一带而过的话语。
    石斐所做过的,自然是勾结雪岭向风城贩卖醉生散,若说他这番生意会危及的,多半也是沿途的州县。
    而出了洛都所在的司州向北前往风城,必然经过的便是……
    并州。
    依颜宣所言,平康十八年的瘟疫,或许与石斐有几分关系。只是此人已然殒命,即便有线索也是业已难寻。
    这是巧合吗?
    颜宣自然不会察觉到苏敬则的这番思虑,只是继续说道:“当年并州战后突发瘟疫民乱,洛都派了祁臻前去处理,但此后他被翻出当时中饱私囊而去职。”
    “不错。”
    “我确实在其中做了证,实际上在他复职前的一段时间里,当年的证人就多多少少地都遭到了暗害或是诋毁。”
    苏敬则原本随意翻动着书册的手顿了顿,沉声问道:“看来他那时便知道了自己必然会被朝廷复用,才敢如此肆无忌惮?”
    “我想……是这样。”颜宣似乎并未意识到这个细节背后的深意。
    苏敬则接过了他的话语:“所以你们想必是因此而结了仇怨。这之后关于你的那些……流言呢?”
    “如你所想,他并非什么宽容大度之人,且很容易地就查到了我的情况。”颜宣苦笑道,“至于散播流言……无非是办几场百家饭,给平民们一些好处,没人会和钱财过不去。而后他又从中做了些梗,算是直接断了我的很多路——目的想必是逼我离开洛都,然后途中雇人下杀手吧。”
    那么祁臻究竟做了什么,使得上面的人力保了他的复职,以至于造成了这之后的一系列事件呢?
    苏敬则沉默片刻,道:“想过应对之策吗?”
    “你想问有没有起过杀心?”颜宣轻嗤一声,微微仰首,“可是你看,即便如今他死了,谣言也依然甚嚣尘上,对我……又有什么好处?如你所见,如今哪怕是……这样的话本也是没有书商愿意收购了,更不用说向钱庄借贷——实际上,早在选官之前,我就已经几乎用完了所有积蓄。”
    屋内的两人一时皆是缄默,一片静谧之中只听得院中的孩童们齐声朗读着词句:
    “憔悴欹翘委佩,恨玉奴销瘦,飞趁轻鸿。试问知心,尊前谁最情浓。……”
    苏敬则于是轻声笑道:“原来除却风雅颂,你还会教这些。”
    颜宣有几分尴尬地轻咳一声:“他又在乱教些什么……失陪,我去看看。”
    说罢颜宣便起身推门而出,留下苏敬则一人独坐在屋中。
    他想起了方才那些孩童吟诵着的词句,忽而一笑。
    另一个人在这此中若即若离的存在,险些被他忽略了。
    若真是如此,玉衡的邀约,倒也值得一赴。
    ……
    轻鸿在客房之中坐了片刻,仍不见有人返回。她百无聊赖地环顾了一番房中简洁的陈设,目光落在了案上摆放得略显凌乱的卷宗。
    她不由得向窗外瞥了一眼,门外守着的廷尉寺衙役似乎也并不关心她在客房之中的动向。
    好奇之下,轻鸿蹑手蹑脚地翻动着那基本卷宗,大致地看过每一本的封面标题。这些多半是些与祁臻和少府寺相关的案卷记录,不少她也有所耳闻。
    直到她翻到了最下面,也是案发时间最为久远的一本。
    这一本卷宗的封面上,用规整的正楷写着案件的时间与名称。
    “平康十七年三月,宁州易氏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