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八十年代重生手记 第4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谢薇并不是个集邮爱好者,或者该说,她对这个一窍不通,完全不懂,仅仅知道邮票是有收藏价值的。
    可这张邮票,谢薇却是记忆深刻。
    也就在重生前不久,她曾和穆青戎一起在香港应邀参加了一个拍卖会,当时的重头戏就是这么一枚小小的邮票。
    谢薇并没有出价,但她却记得很清楚,这枚邮票当时的最终成交价高达三百多万。
    即便当时谢薇很有钱了,但还是十分错愕。
    毕竟,只是一枚面值八分的邮票……
    之后她因为好奇而详细地查了一下这枚邮票,得知了一些来龙去脉,不过也只是当成乐子看了看,并没有收藏的兴趣。
    只是她无论如何都没想到,竟然会在今天,在自己家里发现了这一枚天价邮票。
    谢薇皱了皱眉,觉得有些不对劲,若是自己家里真的有这样一个天价宝贝,那后世怎么会没人发现呢?虽说集邮是小范围的事,但一片红的天价拍卖也是上过电视的,那时候消息流通何等强大,怎么家里人竟没一个人知道?
    谢薇越想越纳闷,可随后,却又突兀地发现原因所在了。
    上一世,她并没有这么乖巧地陪着奶奶聊天,上一世的她和谢蔷一样调皮,两人只会想着怎么出去跳皮筋丢沙包,根本不会老老实实地在屋里陪着奶奶。
    没人陪着,奶奶也不会心血来潮将所有东西都翻出来一一查看,没有翻出来的话,那么这枚邮票就永远沉睡在旧书里,无人知晓。
    即便后世的新闻传开了,一片红的珍贵也不再只是集邮者明白,可奶奶……却离世了。
    谢薇隐约记起来了,奶奶走的时候,爸爸将爷爷所有的东西都在坟头烧了。那是奶奶一生珍贵的东西,谢建国想给她送过去。
    谢薇闭了闭眼,所以说……上一世这邮票应该早就化成了灰烬。
    从那之后,谢薇一直悉心保存着这邮票,她本以为要留到三十年后再将其公诸于世,但现在,她却不想等那么久了。
    三百多万十分诱人,但她等不到那时候了。只要有了启动资金,她深信,二十年时间,她能赚出数十个三百万!
    如今这么好一个机会摆在眼前,谢薇没有丝毫犹豫!
    “是的!我要卖了它!”
    穆青戎眯了眯眼睛,他已经清楚记起那红艳艳的四联邮票了,如果没有记错,应该是叫‘全国山河一片红’,他想了一下,还是问出口:“你有把握能卖得高价?”
    谢薇笑了笑,眼里有一丝狡黠:“所以,我们要好好计划一下。”
    穆青戎挑眉:“哦?”
    谢薇靠近了他,小声说了几句,穆青戎一开始还有些笑意,但慢慢地却也凝重起来。
    过了一会儿,谢薇说:“怎么样?明天我们去省城吧!”
    穆青戎说道:“不急,给我两天时间,我了解一下集邮这个行当。”
    谢薇想了下,说道:“好!那就三天后!”
    穆青戎要了解一下集邮,谢薇也不能闲着,她先去青市的集邮门市旁观了一阵子,基本上做到心中有数。
    三天后,谢薇和穆青戎就从青市出发了。
    这么大的生意,他们不想在青市做,去省城是最好的选择。
    从青市到省城需要坐火车,两个小少年一起去买票上车,还被售货员询问了半天,后来见他俩不躲不闪,条理清楚,问什么答什么,的确不像是偷跑出家的,也就放他们走了。
    需要坐三个小时的火车,上了车谢薇就靠在窗边眯了一会儿,穆青戎坐在外面,自始至终都没有睡觉。
    下了车,两人也不浪费时间,问了路之后,直奔省城的集邮门市。
    省城不愧为省城,百年老城,颇有古韵,同时也人口众多,路上川流不息,已经有不少私人小汽车了。
    集邮门市大多在邮局附近,省城这边也不例外,在邮局的左侧有一条街道,这里就是集邮爱好者淘宝的地方了。
    集邮门市众多,初来乍到,谢薇和穆青戎也只是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留意了一下摊位上的邮票,发现大多是时下的新票,甚至还有很多漂亮的花纸头。
    瞧见谢薇和穆青戎两个少年来逛街,有老板热情招呼道:“来一套呗?十二生肖的,可漂亮了,两块钱就全拿走。”
    谢薇看了一眼,也能分辨出这是花纸头。
    花纸头并不属于邮票,只是印刷的山寨产品,并不具备收藏价值,只是给刚入门的小孩子们玩乐而已。
    谢薇笑了笑,也没多说,就和穆青戎一起走了。
    他们现在要做的是看,看哪家门市规模大,更正规,他们才好下手。
    半个小时后,基本心中有数,穆青戎和谢薇选定了位于街道正中央的一个铺子。铺子里老板不在,是两个年轻的女店员在张罗。
    谢薇的计策很简单,因为他们太年轻,想要谈生意就一定要先证明自己。
    而最好的证明就是消费。
    穆青戎学东西十分快,虽然只有三天时间,但他也算是入了门,对于邮票的分辨和当前的趋势都做到了心中有数。
    他眼睛锐利,指了指铺子最上头的那一枚邮票:“价钱多少。”
    卖票的姑娘还在感慨他长得帅气,此刻听到他问话,当即热心地解释道:“这枚是文革时期的邮票,价格很贵的,不如你看一下……”
    穆青戎看着她,重复了一遍:“这一枚,价钱多少?”
    姑娘被他看得有些紧张,清了清嗓子,才说道:“一千块钱,不能更少了。”
    穆青戎点了点头:“行,成交。”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卖票的店员半天都回不过神。
    她……她以为这两个小少年是来玩的,怎么都没想到,竟然真的是来买票的!
    她还在震惊呢,穆青戎竟又指着旁边的那枚邮票,同刚才一样,问了价钱,然后付钱交货。
    这下,连旁边的年轻姑娘都震惊了,这、这出手也太阔绰了吧!
    足足买了三张昂贵的文票之后,穆青戎选中了这门市的镇店之宝,那是一整套80枚全版1980庚申年的8分金猴邮票。
    店员们都惊呆了,要是刚才穆青戎没有出手那么阔绰,她们可能会以为他在闹着玩,可现在,她们不确定了,万一这真是个大家呢?
    “您……您稍等一下,这个,我们得问一下老板。”
    其中一个姑娘跑出去了,另外一个姑娘还在陪着他们,但态度却恭谨多了,远没刚才的不当回事。
    不多时,庆和集邮门市部的李庆和就赶回来了,乍看是一对少年,他愣了愣,怎么觉得这么不靠谱?
    不过店员不会坑骗他,看了看少了的三枚文票,李庆和也谨慎起来。
    “不知两位贵姓?”
    “免贵,穆、谢。”
    李庆和笑道:“穆先生,谢小姐,里面请。”
    门市部里面有单独的房间,李庆和将他们引进去之后就奉上了茶水,待到坐定之后,他才微笑问道:“你们想入手那1980年的那一整套金猴票?”
    既然已经引起注意了,穆青戎也没有再拐弯抹角,他盯着李庆和,缓声说道:“实不相瞒,我们来这里是有一枚邮票想要出手。”
    李庆和微微一怔,他也是见过世面的人了,稍稍一想,就明白过来。
    原来是这么回事。
    他到没有瞧不起这两个少年,这时候的人都早熟,十五六出来闯荡的大把多。而且他瞧这两个孩子的衣着,家里肯定也富贵,看那谈吐,也不像是普通的孩子。
    他问道:“不知道能不能看一下票样?”
    穆青戎将票样拿出来。
    看到这枚邮票,李庆和瞳孔紧缩。
    这丝神态没有瞒过穆青戎和谢薇,谢薇没有出声,但却轻轻地碰了一下穆青戎。
    李庆和也是老手了,知道这时候更得沉住气,他平静地说道:“四联,原胶,上品,的确是套好票。”
    穆青戎没有出声,还在静静地看着他。
    李庆和原本觉得他们不懂行,但此刻也有些犹疑了,只是,这邮票的魅力太大了,他的左手都微微颤抖,极力压制住紧张的心情,他强装镇定:“我可以收,你们说个价钱吧。”说出口他又后悔了,时不时太急切了?万一开出天价,他可能会承受不起!
    穆青戎轻轻扬了扬嘴角:“您觉得,它值多少?”
    听到这话,李庆和心中迸发出巨大的喜悦,虽然这两个少年懂点毛皮,但很显然也并不知道这邮票的价值!
    他强压住心中的激动,努力开口说道:“我觉得……”
    话还没说完,穆青戎却蓦地收回了邮票,神态也高深莫测起来:“李老板,您觉得我看起来像多少岁?”
    话题转的太快,饶是李庆和身经百战,此刻也有些错愕:“这、这个?”
    不等李庆和开口,穆青戎竟自顾自地说了:“十六岁。”
    李庆和还有些搞不懂,这其中有什么关系。
    穆青戎见他越发迷惘了,才好心解释道:“我今年才十六岁,后面的时间还很长,若是将这邮票存放到二十年后……价值肯定会翻数倍。”
    李庆和脸色变了变,这话里话外,分明是不想卖票,他有种自己是被捉弄了的感觉。
    不过紧接着,穆青戎就微微笑了下,刚才有些紧绷的气氛也缓和许多:“李老板你放心,既然我来了,就是想要出手,但我想让您知道,我为什么会卖了它。”
    李庆和眼神有些要游移,勉强沉声说道:“愿闻其详。”
    出乎他意外的,穆青戎只平静地说了五个字:“因为我年轻。”
    李庆和微微一愣,但下一刻,却恍然大悟了。
    第四十八章 成交
    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哪怕眼前的邮票价值连城,他也可以轻易放手。
    说轻狂也罢,说自信也好,但这些其实都不是李庆和所要关心的。
    真正让李庆和专注的是,眼前的少年十分清楚这枚邮票的价值,甚至了解它日后有巨大的增值空间。而穆青戎之所以说这一番话,其实是在提醒李庆和,不要试图动用那些小手段,他看得很清楚。
    再说得直白一点,其实就只剩下一句话了:这个少年不好糊弄。
    李庆和是个生意人,可同时他也是个集邮爱好者,看到穆青戎手里的邮票,他十分心动,一方面是他看得到这枚邮票背后的巨大利益,可另一方面,对邮票执着的爱也让他为其迷醉。
    少年的语气,他细细回味,也能品得出来,他们并不爱它。
    这样一枚珍品流落在两个并不珍惜它的孩子手里,他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在抽疼。
    所以说无论是从商人的角度还是从集邮者的角度,他都不能容忍这枚邮票继续沦落下去!
    终于下定决心,李庆和咬着牙开了口:“五万,不能再多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