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2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郑景匆匆找了过来,听到那几个老者刚才煽动的话,眉头紧皱:“公主,现在城中局势如何?”
    瑶英吐了口气,道:“聪明人听明白现在的局势,其他人被我的亲兵吓住了,只要他们老实下来,我们就能耳根清净,不至于腹背受敌。”
    郑景迟疑了一下,说:“公主,卫国公如果在这里的话,肯定会劝殿下想办法撤出城……”
    他觉得瑶英身份贵重,比一城一地的得失更重要,没必要留下守城。
    瑶英摇头:“我如果临阵脱逃,百姓会怎么看待我?一旦西域诸州对西州兵和朝廷失去信心,我们之前的所有努力都前功尽弃,以后想一鼓作气收复失地,只怕难了。而且现在北戎一万骑兵守在城外,就算我们撤退,也没办法突围出去。”
    郑景皱眉。
    瑶英说的没错,现在出城等于自投罗网,对她来说,留在城里才最安全。
    不过如果救兵赶不及回来驰援,高昌也坚持不了多久。
    “杨迁能不能及时赶回?”
    瑶英忧愁地道:“焉耆既然是个圈套,那杨迁很可能被困住了,我们只能等各地西州兵、部落驰援。北戎人的粮草支持不了太久,我们现在能做的就是守城和等待。”
    火把熊熊燃烧,夜色深沉,她一身戎装,沐浴在朦胧的火光下,叹口气。
    “我现在最怕的不是北戎人攻城……阿兄知道高昌被围,肯定会赶回来,他只带了两千人……”
    万一海都阿陵设下陷阱袭击援兵,他就危险了。
    郑景安慰她说:“卫国公领兵多年,一定会保持警惕。”
    夜风呜呜吹过。
    瑶英定定神,她不能慌乱,得守住城池。
    她好好的,李仲虔才不会冒进。
    瑶英回到屋中,叫来亲兵:“信鹰送出去了吗?”
    亲兵道:“北戎人射杀信鹰,消息送不出去,现在只能在白天狼烟示警。”
    瑶英拧眉。
    缘觉一直跟在瑶英身边,之前她和达摩、郑景商议军情,他不好插话,这会儿忍不住开口:“公主,王如果知道高昌被围,一定会派兵的,说不定援军已经在来的路上了。”
    瑶英怔了怔,喃喃地道:“王庭的援军?”
    她脑子里似有雪亮电光闪过,瞳孔猛地一缩,翻出舆图看了一会儿,手心沁出汗珠,抓起舆图,冲出屋子,找到正准备小睡一会儿的达摩,召集其他守将。
    “海都阿陵这两天围而不攻,会不会就是在等我们的救兵?”
    达摩疑惑地道:“等救兵?他肯定想在救兵赶来前攻城才对……”
    瑶英手指点点舆图:“他要攻打高昌,方圆几百里内的西州兵都会赶回来驰援,王庭也会派兵,凉州军准备攻打伊州,说不定也赶来相助……他只需要按兵不动,就能调动所有兵马。”
    达摩眼睛睁大,倒抽一口凉气。
    如果真像瑶英猜测的那样,那海都阿陵就是拿高昌当诱饵,引诱各方势力前来救援!
    众人心头大震,不敢相信:“有这个可能吗?”
    瑶英面色苍白:“明天我们就知道了。”
    如果海都阿陵的目标果然是援军,那他肯定不敢尽全力攻城,那样会消耗战力。
    他放出谣言,就是一种迷惑他们的手段。
    这一晚,众人压根不敢合眼。
    翌日清晨,战鼓擂响,守将披甲上阵。
    北戎人吹响号角,几骑快马飞驰出阵,骑手弯弓搭箭,射出几支绑了布条的箭。
    布条上只写了一句话:只要高昌交出文昭公主,他们就撤兵。
    北戎派出一队声音洪亮的士兵,喊出布条上的内容。
    瑶英昨晚已经恩威并施,安抚了城中豪族,现在士兵都知道文昭公主留下来、他们才有守住胜利的希望,不论北戎人如何叫阵,城头士兵不为所动。
    北戎人叫喊了半个多时辰,高昌毫无反应。
    日头升到半空时,北戎人在隆隆的战鼓声中发动第一次攻击,此前高昌早已加筑工事,北戎骑兵冲锋到一半,突然一阵惊天动地的炸响,地动山摇,战马受惊,锋利的长弓阵型立时陷入混乱,一阵鬼哭狼嚎声后,他们很快调整阵型,往两翼收缩,拉成尖刀,继续攻城。
    等他们进入射程,守将立即指挥弓箭手放箭,箭雨嗖嗖罩下,北戎人的速度慢了下来。
    几轮绞杀后,两军鸣金收兵。
    瑶英面色凝重,北戎人的攻势一点都不弱,面对火药的威力,慌乱之后依旧悍不畏死地往前冲,难道她猜错了?
    第二天,战鼓雷鸣,北戎人再次派兵叫阵,满嘴污言秽语。
    高昌也派了几个嗓门大的士兵和他们对骂。
    等到日中的时候,北戎人击鼓攻城,冲锋的骑兵依然和昨天一样悍不畏死。
    如此一连几天下来,城中人心惶惶,士兵疲惫不堪,达摩每天看一眼城外黑压压的北戎军队,心惊肉跳。
    瑶英却是渐渐看出端倪:“他们果然在保存战力,每次投入的战力都不多。”
    达摩的心跳得更快了,焦急地道:“我们的消息送不出去,援兵应该都在赶来的路上了……”
    如果真是海都阿陵的计谋,他已经得逞了。
    李仲虔、王庭的援军、西州兵、心向汉地的诸州……海都阿陵把所有援军吸引到高昌来,到底是为了什么?
    瑶英脊背生凉。
    就在这时,城外又是一阵凄厉的号角声响起,北戎大营的方向突然冒出冲天的火光。
    北戎军队没料到大营会被袭,前军还在往前冲锋,后军惊慌失措,不知道是该掉头还是跟着前军,两翼乱成一团,不一会儿,北戎军队开始后撤。
    高昌守军惊喜过望,大声道:“援军来了!援军来了!”
    远处,北戎大营已经陷入一片熊熊的火海之中。
    瑶英看着狂舞的火舌,冷汗淋漓。
    第152章 援军
    黑烟弥漫, 火海翻腾,半边天空都映得通红, 一支打着西军旗帜的援兵忽然杀出, 冲入北戎大营。
    惨叫马嘶声四起,北戎骑兵锐气大挫, 慌忙撤退。
    城头上精神萎靡的守军立即振奋精神,高呼道:“我们出城去接应他们!”
    “等等!”
    瑶英叫住达摩,声音轻颤, “怎么确定援军是我们的人?”
    达摩一愣:“难道不是我们的人?”
    瑶英道:“北戎人最擅长的战术是包围,佯退,突袭,攻心,一波接一波的冲锋, 围猎, 驱使奴隶平民突破我们修筑的工事, 为他们的骑兵开道,这些手段我们都见识到了……他们唯独不擅长攻城。”
    “我们得防着他们佯退,先想办法确认援军的身份。”
    在书里, 年老的海都阿陵所率的军队攻城略地,势如破竹, 他征服各地后提拔了一批擅长制造器械的能工巧匠, 那些工匠不仅技艺高超,还精通数理,他依靠他们发明的各种攻城武器, 攻破了一座又一座城池的城门。
    瑶英在海都阿陵营地里的时候,捡过羊粪,理过羊毛,喂过马,搬运过沉重的武器,她不仅惦记海都阿陵培养的马种,还留意他搜罗的工匠。逃到王庭以后,她让老齐帮她留意那些经验丰富的工匠,只要有一技之长的,不论是哪里人,她都要。
    现在的海都阿陵帐中没有足够多的工匠帮他制造攻城器械,就算有工匠,北戎四分五裂,以他的身份也筹集不了那么多的军需。
    瑶英甚至怀疑城外这支北戎军队的粮草也支持不了多久。
    “我们兵力不足,又不擅长制衡骑兵,无法和北戎正面交锋,必须坚守城池,不能贸然出兵。如果援兵是个圈套,我们出去接应,正好中计。”
    达摩冷静下来,道:“如果援军是真的呢?”
    一旁的守将道:“我也觉得不宜出兵接应,可以先派斥候去看看。”
    斥候派出,达摩心急如焚,立在城头观望远方的战况。
    那支突然出现的援兵仍然在和北戎军队厮杀,北戎大营转眼间烧了一大半,北戎军旗东倒西歪,而西军旗帜冲着高昌而来,迎风招展。
    瑶英手心出汗。
    如果援军是真的,他们不派兵接应,就失去了里应外合夹击北戎的最佳时机……但是城外的北戎军出现得太蹊跷,他们冒不起风险。
    达摩紧张忐忑,来回踱步。
    将士们汗出如浆,目不转睛地眺望远处,拳头捏得咯咯响。
    半晌后,一名斥候连滚带爬地奔回城:“看不清援军主将!北戎一直在后撤……”
    达摩心一沉:“坚守不出,继续探查!”
    能赶过来救援的主将斥候都认识,他说看不清主将,必然是对方故意为之,让他们无法分辨援军来自哪个部落。
    守将得令,更多斥候悬索跃下城。
    达摩咬牙:“北戎人果真狡猾,他们烧了大营,故意引诱我们出城,是不是想诱杀我们的主将?动摇我们的军心,逼我们投降?”
    瑶英面色凝重:“如果只是这么简单就好了……”
    达摩冷汗直冒:“他们的目标不是我们?”
    瑶英叹口气,手指蘸水,在泥砖上写写画画:“现在高昌被围,周围的西州兵肯定会赶过来救援,北戎军队只需要守住要道,让援军以为我们已经失陷,他们可以设伏,赶来的援军必会中计。然后他们再佯装被援军突袭,紧急撤退,引诱我们出城,城中守军如果追击他们,多半会被他们断了后路,届时守军被他们围困,我们还能守多久?我们守不住,其他赶来的援军岂不是更加慌乱?”
    北戎人这一招可以反复利用,以城破为诱饵来伏击援军,又以援军为诱饵来引诱城中守军,只要援军和守军有哪一方中计,他们就能顺势将歼灭西州兵。
    瑶英忧心忡忡:“我们只要坚守不出就行了……可是援军等不了……”
    她担心援军中计。
    达摩满头大汗。
    杨迁、李仲虔的救兵迟迟不到,难道他们已经遇伏了?
    ……
    高昌城外,大海道。
    李仲虔带着几千西州兵连夜疾驰,穿过砂砾遍地、寸草不生的大海道。
    部下劝他不要连夜赶路:“将军,大海道遍布流沙,马匹稍有不慎就会连人陷入流沙中的坑洞,而且我们一路没有休息,掉队的人越来越多了!”
    在沙漠掉队的士兵很可能会迷失方向。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