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26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让袁州放心的是,老婆婆倒是随时都十分开朗的,治疗也挺成功,只是舍不得她的那些老顾客,会时不时就得叮嘱一下她侄子。
    “去医院看望,还是去她家看看?还是去她家比较方便自在,就是不知道小雅有没有时间,有的话倒是可以一起去看看。”袁州琢磨着。
    “酒馆时间快到了,要准备醒酒套餐,等会再跟小雅商量。”
    袁州放下日历,进入洗漱间开始洗漱,准备去做醒酒套餐了。
    待酒馆结束目送毛野安全离开,袁州才打电话与殷雅聊起这事,可惜殷雅明天没有时间,也因为近来一直加班,请假都不方便。
    “对不起哦木头,不能陪你去了。”电话那边的殷雅口吻沉闷。
    “什么对不起,倒是小雅你,再忙也要保证睡眠和吃好。”袁州道。
    “有你在,哪里还担心吃不好,不知不觉体重就上来了。”殷雅娇嗔道。
    两人煲了一小会电话粥。
    现在网上都在说,年味越来越淡,嗯……是有这种感觉。
    以前过年,小孩子们那是高兴得又蹦又跳,街上也是张灯结彩,家里都忙活着置办年货。
    但现在,其他不知道,这距离过年只有不到半个月,蓉城只有少数街道布置了红灯笼,的确少了年味。
    蓉城年味最浓的,当属桃蹊路了,无论是排队委员会,还是街道上的商铺,提前一个月就开始装潢。
    “袁老板的年货为什么还没开始卖。”
    “据说今年桃蹊路有好多店,过年都开着。”
    “就等着买了厨神小店的年货,然后回家,票早就抢好了。”
    ……
    崭新的一天,距离新年又近了一天。
    “小海,起床了吗,要准备排队了?”郑家伟一边打开乌海家的大门,一边小声喊道。
    进门就看到乌海已经耷拉着一头毛站在床边了,根本不用叫,但双目无神,整个人还是处于木偶状态。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昨天乌海熬夜了,他在房间里琢磨,想要还原烤金禽。
    没错,吃过一次的乌海还想吃,还想吃,但烤金禽不在菜单上,因此就问金海要来配方,自己弄。
    结果是喜人的,房子没烧起来,乌海也安全无事。
    至于其他,真的就别奢求这么多了。
    “我先去喂肉肥肥,小海去给肉多多煮点猫鱼吧,我已经买了过来了。”郑家伟将一个塑料袋子递给乌海。
    其实乌海此时特别困,给人的感觉是身体醒了,意识还在睡着,木愣地接过猫鱼。
    自从乌海将肉多多和肉肥肥接回家以后,郑家伟这几天不管有多忙,一早上都会先赶来乌海这里,亲手给肉肥肥冲奶喝。
    也不知道是不是生了许多小猫,营养没有跟上的原因,很早的时候肉多多就没有奶了,在医院的时候都是冲的奶喝,回家自然也是这个待遇。
    本来是乌海负责的,但头天乌海直接给肉肥肥喂了猫鱼,导致差点出问题,郑家伟觉得他应该在照顾乌海的同时兼顾一下肉肥肥。
    正好早上过来还可以吃上袁老板的一顿早餐,想想都觉得还是十分有必要的,至少得等到肉肥肥对肉多多的食物感兴趣。
    大概是养的比较娇气,别的猫,现在基本都断奶了,可以吃一些泡软的食物了,但是到了肉肥肥这里就是差点进医院的节奏。
    郑家伟一人照顾一只猫和一只乌海,趁着袁州开饭前的这点时间,要把事情都搞定。
    “吱嘎”
    周希慢了一步,推门进来的时候,打招呼:“家伟哥,乌门檐早,我来帮忙。”
    “小海,我今天要去见鑫海文化的薛总,就约在画神小屋谈一下过年前的一些宣传活动,你要一起去吗?”郑家伟虽然觉得乌海不会去,但是并不妨碍他问。
    主要是这个薛总对于乌海是非常崇拜的,郑家伟和他见过几次都提过想要见一见乌门檐的事情,因此郑家伟照例问一遍。
    “没兴趣。”乌海懒洋洋的,完全看不出饭桌上的飒爽英姿。
    “知道了。”郑家伟点头,没有多劝。
    “家伟哥你放心,肉肥肥和乌门檐都交给我没问题的,我已经学了好几天了,肯定没事。”周希道。
    “那就交给你了。”郑家伟算了算时间,大概中午是赶不回来了。
    一百份早点,按部就班地做完送走顾客以后,袁州速度很快的上楼洗漱打算出门了。
    “时间正正好,老婆婆应该在家?”袁州嘀咕道。
    早餐时袁州特意注意了一下门口的早餐摊子,老婆婆的侄子确实在。
    当然其实不特意看,袁州也是知道的,因为老婆婆的侄子延续了老婆婆一大早过来帮袁州打扫门口的习惯。
    年轻力壮的年轻人,做起事来比起老婆婆更加利落了不少,要不是袁州观察了好几次也不会发现,虽说袁州已经习惯将门口的卫生弄好了,但是毕竟是街道总有一些垃圾的。
    “这些米糕应该符合老婆婆的口味。”袁州将蒸笼里的一个个白白胖胖的米糕拣出来放到专门的食盒里。
    考虑到老婆婆年纪到了,吃不了糯米了,因此袁州特意选用的籼米做的,软糯适中,非常适合老人的胃口。
    这种米糕是属于苏菜的类型,跟川菜里的发糕是不一样的。
    拎着准备好的礼物袁州就出门了,苏若燕主动要求守着,过年过节不止是工作忙,小偷小摸也忙,虽说桃蹊路风气好,但苏若燕觉得还是要注意一番。
    ……
    第一千九百一十九章 没意见也是意见
    “咚咚咚”
    袁州礼貌地敲了几下门以后就停在了门口。
    “谁呀?”里面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听声音确实是老婆婆无疑了。
    “吱呀”
    木门发出刺耳的声音,慢慢打开,露出老婆婆的身影,一身灰色略有点旧的棉衣,妥帖地穿在身上,没有一丝脏污和褶皱,头发一丝不苟地盘在脑后,脸上略微带着一丝病容,显然身体不是很好,但是精神看起来还可以。
    “是小袁老板呀,怎么今天有空过来,快进来坐。”老婆婆看到袁州十分高兴和惊讶。
    “听说您出院了就过来看看。”袁州打量了一下老婆婆觉得她的精神还不错,略微放下心来。
    “哎哟,小袁老板你这么忙,还惦记我这个老婆子,不用来看,我这不是挺好的。”老婆婆略微有点不好意思,大概是觉得麻烦袁州了。
    “今天正好没事,不麻烦,这些糕点是我新做的,您给尝尝好不好吃,提点意见,店里准备出新款了。”袁州将食盒拎着跟在老婆婆后面随着她进门。
    院子不大,几步路就到了房间门口了,巴掌大的院子,这大概是最形象的形容词了。
    里面的屋子也很小,就是一间屋子,没有客厅、厨房还是卧室之类的房间功能性区分,就是统统在一间屋子里。
    小是小,但收拾得很是干净整洁,在这点上许多年轻人都比不上。老婆婆的居所,唯一的好处就是外面的那个院子,以前做包子之类的就是在院子里进行的,很是方便。
    进到屋里后袁州将食盒递到老婆婆面前,意思很明显。
    “这怎么好意思?”老婆婆下意识地伸手接过来。
    “就是给您试试味道,看是不是能够上菜单了,是请您帮忙,该我不好意思才是,麻烦了。”袁州微微弯腰礼貌十足。
    “别别,老婆子是没吃过什么好东西,所以说的东西不一定有用,但有什么肯定告诉小袁老板。”老婆婆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显然觉得能够帮上袁州很高兴。
    “食物就是要采纳多数人的意见,多数人觉得好吃才叫美食。”袁州见老婆婆将食盒放到桌子上便上前一步顺手打开。
    食盒是保温的,打开的食盒,还冒出白色的雾气,显然十分新鲜。
    “哗啦,哗啦”
    老婆婆特意去那边水池洗了手擦干净以后才拿着一双筷子过来,打算试吃。
    “小袁老板的手艺就是好,看这模样就差不了。”老婆婆看这一个白白胖胖就是尖尖上有一点点红,做成寿桃样式的米糕,心情就很好。
    “这只是其中一种模样,还有其他的,下回您帮忙试试。”袁州道。
    “好的,没问题,我肯定告诉小袁老板。”老婆婆信心满满。
    伸出筷子夹了一个小巧的寿桃,老婆婆慢慢送到嘴边,咬了以后桃子的尖尖。
    本来以为只是用的食用色素点的红色,虽然看起来十分舒服,但是应该没什么味道才是,但是吃进嘴里却是完全不一样。
    一股带着萝卜的清甜味道在嘴里散开,伴随着大米的清香,味道清新自然十分好。
    老婆婆暗暗点头,这跟袁州往年做的汤圆的味道不一样,大米的糯性要比糯米要差一点,但是经过袁州的特殊处理还是具有一定的粘性的。
    暗暗点了点头,觉得袁州名不虚传,再次咬了一口,这下子有了惊喜,一股桂花的甜糯滋味在唇齿间弥漫,仿佛现在不是冬天,正置身于‘桂子十里飘香’的时候。
    老婆婆最是喜欢吃糖桂花了,不过因为年纪大了,不能多吃甜食,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吃了,但是今天的桂花却给人不一样的感觉。
    完美保留了桂花的风味,清甜自然没有一丝多余的糖分,感觉一点也不腻口,老婆婆没忍住,下一口直接就都塞进嘴里了,然后吃完再夹一个,再一个,然后就没了。
    考虑到老婆婆的食量,袁州就准备了六个小小巧巧的寿桃米糕,不过几分钟就全部进了肚子,速度很快。
    “比起去年小袁老板中秋给老婆子送的月饼,手艺是一年比一年进步了,这个米糕完全没有问题,很好吃。”老婆婆看了看空空的碟子,她也是好久没吃这么多糕点了,稍微有些不好意思。
    “这本来就是给您准备的,趁热吃了刚刚好。”袁州道。
    “小袁老板做的东西很好吃。”老婆婆道:“老婆子实在想不到什么意见。”
    “没有意见,也是一个意见,证明糕点做得很合婆婆的胃口。”袁州点头。
    “那我就先走了,下次再来看您。”袁州将食盒收拾好带走,不然老婆婆肯定会抽时间专门送过来。
    “我洗了再带走吧。”老婆婆说着就要上手。
    “没事,回去一起洗。”袁州道。
    “正好我要出门修鞋,有一双皮鞋开口了。”
    老婆婆没有勉强反而提了门背后的一个袋子跟在袁州身后打算出门。
    “是那个薛大爷那里吗,他还在修鞋吗?”袁州问道。
    这里几条街就只有一个修鞋的地方,记得以前小时候袁州还去修过一次,但却是好多年前的事,现在年轻人都不修鞋了,毕竟鞋子便宜的坏了可以直接换新的,要是贵的也不可能送到小鞋摊上修,直接送到专卖店不是更合适?
    “就是老薛,他说只要能动一天就干一天,还在修呢。”老婆婆很是赞同薛大爷的观点,因为她就是这么做的。
    “那我帮您拿吧。”从老婆婆手里接过袋子,袁州领头走在了前方。
    袁州模糊地记得地点,这边没怎么翻修和改建,基本都是记忆中的样子,勉强可以记得。
    老婆婆见状也没有多说什么,反正基本都是顺路的,拐不了多少路。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