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快穿之替你妹的身_15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99章 谁与逐鹿天下(21)
    莫行歌好歹在前线打了五年的仗, 就算完全没有谋反的念头, 也不可能一点都没有自己的势力——当初魏王要杀他, 也只敢连下十二道金牌将人召回去再作计较, 是无论如何都不敢在边关与他的嫡系硬碰硬的。
    可也正是因为这样, 边关大多出自一系的将领都对他们的将军敬若神明,才会在其身亡消息传来之后悲痛欲绝、精神恍惚, 以至于在面对易修的疯狂时显得尤无还手之力。
    到如今, 莫行歌“死了”也有半年, 魏王当然不是真的对前线那些跟自己离心离德的将领们放心,可信王脉系的人才好像一张罗网,将整个魏国边军都紧紧笼罩起来,上至中军大将,下至马前小卒, 关乎魏国国本, 要除是根本除不尽的, 便只能在那里放着, 待日后培养出来别的人才再顶上去。
    但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
    苏怀瑾知道吴王其实并不是真的信任自己,所以也不敢轻举妄动, 但他手头同样有一些用于秘密联络的方式, 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在监视眼皮子底下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两国打仗, 拼的从来就不仅仅只是前线真刀真枪的比斗,他在后方的支持远远及不上易修, 可之所以能跟易修对抗这么多年不落下风, 在其他方面的经营当然不能落下。
    就像易修派人渗透他们的朝堂一样, 他也在盛京里安排了不少人——但精于政事的吴王并不像新老魏王那样好糊弄,他安排的人很难真正在朝中取得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这些人大多都隐于民间,其中不乏地位崇高的商人乡绅。
    很多时候朝中克扣他们的军饷物资,还时不时得靠这些暗探接济。
    实在是操碎了心。
    现在苏怀瑾要联系的,就是这些隐于民间的探子。
    这日他正在兵部衙门悠闲地喝茶看奏报,忽然就有人进来通传,说梧湖商人联会代表求见。
    跟传统的魏国不同,吴王当年中兴的时候,大力兴商,所以商人在吴国的地位极高,掌握着大笔的社会财富。每次军队开拔之前,各地商会都会派代表前来“捐赠”钱粮,以支援国家边防。
    至于这其中有多少猫腻曲折,就不足为外人道哉了。
    苏怀瑾现在这个官儿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没有什么特别固定的职责,吴王给了他不小的方便,什么事儿都能掺一脚,当然,也什么事儿都不会让他接触到真正核心的机密。
    至少现在不会。
    这两天兵部正忙,为了秋天大军拔营折腾得人仰马翻——这次皇上和太子的意思可是要毕其功于一役的,来年都不一定回的来,要准备的东西自然比以往更多些。
    商会的人来找他这个“打杂”的主事,也算恰如其分。
    苏怀瑾微微一笑,整整领子,示意将那代表请进来。
    若所记不错,这该就是他在魏国安排的其中一人,名叫李基,是在盛京中都排的上号的布匹商人,连普通五六品官员在他面前都不敢摆谱。
    不过他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权力不大,品级倒不小,端坐在这里等着对方拜见便可以了。
    李基很快走了进来,那是个看上去便慈眉善目的中年男人,一张脸圆圆的,充满了养尊处优的细腻和优越,身上的衣裳料子极好,就是审美让苏怀瑾不太敢苟同。
    他脸上虽笑着,眼神中却隐隐透着些怪异——前日收到印有信王独家记号的信件时,他可险些没给惊个半死。
    王爷去世说来也有半年了,他们这些人在异国他乡兢兢业业地经营,个个心里头再难过,面上也得表现出若无其事甚至欢欣雀跃的样子来,有时候听着“同伴”的风凉话恨不得一拳打碎对方门牙,却也得含笑拍肩称兄道弟,违心赞上那么两句。
    好在太子殿下那一场酬敌的大病传的满城风雨,文人墨客们对这两位战神惺惺相惜的感情更甚是赞赏,因此上行下效,民间的氛围还不算太让人憋屈。
    信王暗卫商部的人大多精明强干,他们在魏国都曾是家破人亡的流民,当年是信王殿下救济了他们、训练了他们。这些人没有家人,就把信王府和商部当做自己的家,都说商人重利,可他们在吴国如履薄冰,为的可从来不是那些冷冰冰白花花的银子。
    莫行歌几乎可以说是他们的信仰,要不是为了帮王爷继续坚守下去,他们早就该撂挑子不干了。
    可正当他本来都已经快要接受了王爷身死这一噩耗的时候,却忽然收到了一封密信!
    那信是个小叫花子送来的,从何处来何人所托一概支支吾吾说不清楚,要不是看那信封用的是甚为昂贵讲究的云宣,那信连他府门儿都进不去。
    当时李基正入乡随俗地跟他新娶的小相公谈天说地拨算盘,接过信封本来想放一边待会儿再看的,结果随便一瞟,被那上面不甚起眼却在他眼中惊天动地的标记惊得一把捏碎了手底下的玉珠子。
    小相公吓得一哆嗦,整屋人就都忙不迭趴地上请罪去了。
    李基心烦意乱,摆摆手轰他们出门,用打开每年盈利账单的心情哆哆嗦嗦地把信纸拆了出来。
    里面的内容倒是很简单,催他们商会今年的捐款,叫他亲自到兵部衙门一趟,拜见新上任的主事苏凤洲。
    呃……那个据说天人之姿把皇上迷得神魂颠倒的小郎君?
    李基对这事到底怎么回事儿完全理不出个头绪,可他看着信封上那早就镌刻到心里的暗纹,又根本按捺不住心中激动到快要爆出来的情感。
    会不会……王爷他其实没有死?
    可是、可是魏国都发了唁信,追封也追了,葬礼也开了,皇帝亲自下令全国着白茹素三月以悼,还哪能出什么差错?
    况且他们这些人,对王爷和皇家的那点儿恩恩怨怨再了解不过,自然不会相信什么“旧疾复发重伤难愈”的狗屁说法,想也知道是狗皇帝将王爷诱回去下了黑手,但也正是因此,才让他们彻底相信了神话的陨落。
    自来能伤到那人的,也就只有他在意的“君王”和“亲人”。
    当年先皇驾崩,他们想劝王爷夺位想得连皇袍加身的心都有了,可王爷却只是淡淡地笑,烧了他们私下备着的皇袍,一句责备没有,却亲手将羽箭插|入臂膀。
    他笑道:你们想逼我戕害手足、不顾伦常,全是本王教化不正,该当严惩。
    自那以后,再不敢有人提起一句大逆不道的言论——他们其实根本不在意什么皇位富贵,更不在意所谓从龙之功,他们只是想那个人得到他应得的,想他平安而已。
    可后来,就连这样简单到卑微的愿望,都被无情地打碎了。
    所以,现在不管希望有多么渺茫,只要能得到一点儿有关王爷的信息,就是龙潭虎穴,他也愿意去闯一闯。
    李基当机立断,马上便吩咐备车出府,找商会的人商讨捐赠事宜,并以几乎是无礼的姿态把今年的代表身份抢到手。
    其实也不用抢,他在商会中的地位本来就挺高,人又刚好住在盛京,其余老伙计听说他积极要跑一趟衙门端着笑脸挨宰,都特别乐见其成。
    李基现在却根本不在意他们想什么,他心里早就被忐忑和犹疑不定塞满了,因那信上没有多余的言语,他也不敢贸然联系遍布吴国各地的“自己人”,只好一个人怀揣着这让心砰砰直跳的秘密,和意思自己都说不清到底是什么的期待,无比积极地用最快地速度赶到了兵部衙门。
    即使满怀着无比复杂的心思,见到苏怀瑾的时候,他也还是忍不住愣了一下。
    来这儿之前,他其实做过许多假设,比如说这个苏主事是王爷去世之前安排的什么后招,甚至会不会王爷其实是假死脱身,现在要挟持了这位吴王新宠靠他聚集旧部,亦或是什么人得知了他们的联络暗号,据此设下了陷阱。脑补了那么多东西,就为了到时候对任何突发事件都游刃有余。
    可这位小郎君……也太他娘好看了吧!
    别误会,李掌柜可不是什么□□熏心之徒,只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见到美人有点正常的怔愣,多正常呀。
    也真不怪吴国传说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也被迷了心窍——外界都说皇上为讨小情人欢心无所不用其极,非但不把人关在宫里,竟还让人出来抛头露面,甚至还交托了眼下最为要紧的兵部。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