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快穿之替你妹的身_20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没什么,”明虚叹了口气,“现在山下局势也逐渐明朗了,你可有什么新想法?”
    “想法自然是有的,”苏怀瑾一笑,站起身来,将右手背在身后,“魏廷眼看已是苟延残喘,如今义军中可堪扶持的势力也不过三方,不管何方得胜——最多一年,京城便该被攻陷了。”
    明虚一惊:“这么快?西北十万大军才刚刚撤回来,这些人常年在边关苦寒之地与戎人为战,就算义军战意高昂,恐怕……”
    苏怀瑾摇摇头:“西北军可远没有常人想象那般悍勇。这些年我对西北关注最多,那地方早被蛀虫侵蚀一空,多年来全靠荆御关城高防厚,和对戎人的暗中摇尾乞怜——单说人数,西北军现在便恐怕连五万都凑不齐。”
    “差那么多?”
    “没错,”苏怀瑾看向殿门外西北处青蓝色的天空,“吃空晌、暗地里构陷角力,朝中又是风起云涌相互排挤,这么多年下来,能剩下一半已经算不错了。”
    “……”
    “而且那些人早习惯了消极怠工,临阵脱逃练习得比冲锋陷阵不知道熟练多少,朝廷气数已尽了……现在我们要想的是,那一方势力最值得支持。”
    “……”明虚无言以对,过去的时候,苍然派上下俗务关系全靠他来处理,谢长风虽始终没有入道,其仙风道骨看上去却比满山的道士都更浓几分,他完全不明白那样不食人间烟火的师弟怎么就变成了如今这样,简直像在红尘中洗练已久,一双眼睛看着清透,细细去瞧,却深而不见底。
    苏怀瑾也没指望他去回答,苍然派这些道士避世惯了,即使是其中最具烟火气的明虚,也总有一股子世外之人的清高与天真,不过这样……总也比各自都心怀鬼胎深不可测好上许多。
    明虚踌躇了一下,转移了话题:“元儿那边怎么样了,还在跟你闹吗?”
    这回轮到苏怀瑾叹气了。
    谢元是他精心调|教培养起来的孩子,这八年来,不止武学功夫,他也在利用各种条件不断地向小徒弟灌输天下大局、权谋之术,他可不希望将这孩子教成满腹天真想法的圣父,那样的人在这乱世,很难能活得自在。
    这些东西他从未耳提面命地与谢元说过,也从没有手把手地教过他要怎么处理问题,他教给谢元的是那种纵观大局的思考方式,是能让他在处于任何劣势当中都能游刃有余的思想。
    可他没想到的是,对谢元的培养似乎过于成功了。
    现在那孩子也不过十七八岁,却似乎已经不耐烦继续待在枯燥寂寥的山上了,从上月开始,就坚持要下山入世。
    苏怀瑾倒也不是不让他下山,当年谢长风可是十五入世,在这个年代,一个十七八岁的男孩子,已经是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大人了。
    但谢元想做的不是一般的事,在学识渊博的师尊教导下长大的他,根本不满足于小打小闹的快意恩仇,他想做的,是参与到这个群雄并举的时代中去。
    换句话说,这小子要去造反。
    如今时局动荡激烈,三大义军势力也已经基本成型,且势均力敌,这意味着谢元不管选择加入哪一方,都将会把脆弱的平衡打破。
    除非他隐瞒自己苍然首徒的身份……但那样的话,徒弟控的苏怀瑾又怎么可能放心。
    他摇摇头,把手串放进袖中收好,无奈回道:“可不是……昨天晚上竟跟我喊起来了,我叫他复练三百次长风剑以平心静气,这不拗着脾气,到现在都还没休息。”
    明虚愣了愣神:“这孩子的性格……你且看着些,别让他伤了身体。”
    “我自省的,”苏怀瑾往门外走去,“今天不见客了,我回去与元儿好生谈谈,兴许能商量出个章程来。”
    “快去快去,”明虚推他后腰,“他耍小孩子脾气,你别也跟着瞎闹,元儿也不是不懂事,你跟他分析局势,他一向最听你的,想来不会针锋相对。”
    苏怀瑾苦笑了一下,没再多说什么,出到殿门外提起轻功,飞快往后山竹屋处赶。
    长风剑法施展起来可不容易,对每一分内力都要控制到最精微之处……三百遍,苏怀瑾自问即使是现在的自己做起来,恐怕也得筋疲力尽,得三天手软到不能端碗。
    他昨天也是气急了……谢元这小子他亲手养了八年,两人之间几乎不曾有任何隔阂,他可是真知道怎么说话能戳得自己心尖儿发疼,一句句的根本不留情面。
    只要想到那孩子用几近哽咽的声音与他争辩,苏怀瑾就觉得心里头再坚固的防线也都土崩瓦解。
    说到底,对谢元他不能做到全然坦诚,他有太多的秘密不能与他说,也完全没有办法弥补他成长过程当中缺失的亲人。
    虽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但苏怀瑾始终牢牢记着自己只是一个外来者,当年受茶收徒的那人不是他,当年浴血奋战将小小的孩童从边军铁蹄下拯救出来的也不是他,他不过是陪伴教导了谢元八年,凭什么就要大言不惭地用师尊的身份去管束他?
    苏怀瑾轻盈地掠上一根苍翠的修竹——谢长风的小屋就隐没在后山这一片竹林之间,他想先从暗处缓缓自己的思绪,再静下心来详细跟徒弟讲道理。
    其实……男孩子想要建功立业,想法也不算太难理解,谢元的性格与他不同,根本不能忍受天天被困在山上清修,对那些谈判谋略间的机锋也兴致缺缺。
    苏怀瑾不得不承认,这个徒弟是天生属于疆场的,哪怕在自己前世那样的年代,谢元也绝非京城里执笔治世的文臣,而是边关叱咤风云的武将。
    他又叹一口气,怀着稍许妥协的心情朝屋前看去,想着若小徒弟还在那儿较劲儿,就让他停下来歇歇,反正三百遍也不急于马上做完。
    也许他们能趁这时间聊聊……小崽子累得不轻,该是没有力气再跟他大喊大叫了吧?
    然而眼见的情景让他一下子愣住了。
    屋前空地空空荡荡的,地面上没有一片落叶,或丝毫剑风扫过的痕迹。
    只有一把孤零零的秋泓剑插在那里。
    苏怀瑾心头猛然一颤,顷刻间闪身出现在那把他当年送给谢元的第一把宝剑之前。
    剑尖堪堪将一张雪白的宣纸钉在地面上,那轻薄的纸张随着山风泠泠作响。
    勿念。
    第17章 何意得长生(10)
    苏怀瑾怎么也没想到,谢元竟有胆子跟他玩儿这么一出金蝉脱壳。
    最要命的是,居然还给他成功了。
    “这孩子,也太不懂事了,”闻讯赶来的明虚看了看苏怀瑾的脸色,煞有介事地率先斥责道,“不就是三百遍长风剑吗,竟然敢负气出走,真是惯得他越活越回去了。”
    苏怀瑾苦笑了一下,一把将雪亮的秋鸿拔出剑鞘,细长剑身反射的日光刺得他微微眯了一下眼睛,修长的两指对准一弹,长剑便发出一声清脆的鸣响。
    “元儿他……这是在逼我。”
    “哦?”明虚马上来了精神,“此言何解?”
    苏怀瑾把剑收回剑鞘,无奈地看了他一眼:“师兄何必如此,我没有那么生气。”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