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皇城之外_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书名:皇城之外
    作者:云之豆
    文案:
    人间四大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到了天下一字号的王爷这里,却成了:“棋逢对手,协游天下,天降好雨,得一人心。”
    势同水火的两人,为了完成明君垂暮之年的最后一愿,携手游天下。
    明面上的协作,暗地里的较劲,重重阴影下的储君之争,孰赢孰负?
    然而......
    先动情者必输,如此说来,新皇未立,有人就已败得一塌糊涂。
    有存稿,不坑,HE。
    感谢小粲同学做封面~
    内容标签: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强强 年下
    搜索关键字:主角:姚枂岚,景眳朔 ┃ 配角:景君奚等 ┃ 其它:互宠
    ==================
    ☆、第1章 君归
    这天是韶宣帝三十八年四月十七日,静阳城里好一派热闹景象。
    皇帝治下的天朝,以静阳为都,共分为十一个都城。除了静阳之外的十个都城,有如众星捧月般地环绕在静阳城外周。每城不设最高领导,而由十余人组成的官府管理,每月须得向皇上或是中央的主管官员汇报情况。
    当今圣上韶宣帝是一位好皇帝,二十五岁即位,登基三十八年以来未尝做过什么昏庸的决定。
    他虽慵懒至极,却爱才惜才,广纳有贤德之人。有传言道,只要你真是才子,他便可以不问出身、不问过往地将你招收进来。在他这种半放任的统治之下,全国上下都过得平稳和谐。
    又说,国都静阳城本不叫静阳城,静阳是韶宣帝一生最爱的女人的名字。
    听说这女子长得花容月貌,又为人贤淑,是母仪天下的最佳人选,可惜却嫁给了当时的一位王爷,韶宣帝最好的朋友。
    这也罢了,韶宣帝想,爱一个人就要祝她得到幸福,如果她能这般生活下去,自己终有一天能够解开心结。
    可是十数年前,朝中出现内乱,王爷夫妇两个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殚精竭虑,静阳有了身孕却不得不四处奔波,动了胎气,生下孩子后便力竭而死。许是情深似海、哀恸过度,不久之后,王爷竟也随她而去。
    于是,这便成了韶宣帝的一生之痛,他遂改国都名为静阳,聊表纪念。
    那被遗留下来的孩子便是当今瑾渊王景眳朔。父母双亡,这孩子成为了孤儿,韶宣帝就把他接到自己身边抚养。皇帝原是心怀愧疚,可见他长得与静阳有几分相似,又聪明伶俐,勤于学习,对他的喜爱便一日胜于一日,渐渐地,就待他甚于待自己的亲生儿子。
    景眳朔继承了他母亲的美貌,即使身为男子也无愧于“倾国倾城”一词。
    城中有一私塾名为“碧梓轩”,请的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学士,皇亲国戚大多在这修习过一段时间。想当年,景眳朔也曾求学于此。
    那时景眳朔尚未成熟,气势还没有现在这般逼人,长得又谦谦如玉,刚开始时同在私塾的孩子都以为他是哪家的小姐,日日将他团团围住,百般讨好献媚,甚至调戏。
    终于有一天,小王爷怒了,顺手拿起挂在壁上的无名剑,不管不顾对着包围圈狂刺一番。
    那天过后,私塾的其他孩子懂了,这人惹不得,从此以后见了他就和见了鬼似的;景眳朔懂了,在别人面前不能和颜悦色,从此以后成天不是冷脸就是怒颜;韶宣帝也懂了,这孩子不仅能文还能武,从此以后对他的教育文武并绪。
    得益于文武并绪的英才教育,景眳朔十六岁那年就踏上了战场,年纪轻轻战功赫赫,几年过去已将全国一半兵权握于手中。
    景眳朔三字,是皇帝御赐之名。“眳”乃不高兴之意,又有诗道:“眳藐流眄,一顾倾城。”这字用在这人身上再合适不过。若此人身为女子,那定会是人间绝色、红颜祸水。
    这日,就是这位骄子二十三岁生日,又即,他大败异族凯旋而归的日子。
    整个静阳城张灯结彩,隆重得好似皇帝娶亲一般。韶宣帝亲自到关外迎接,领着皇子十余人,文武大臣两百余人,加上数千人的护卫队、礼仪队,将城门堵得水泄不通。
    远处,浩浩荡荡地走来了一支大部队,可他们明知天子候在前方,却也不紧不慢不急不缓地走着。韶宣帝也不恼,只是慈祥地笑着。
    文武百官中渐渐出现了些杂音。虽说韶宣帝对景眳朔的宠爱已是天下人人皆知,但没怎么接触过景眳朔的官员们还是被他大逆不道、桀骜不驯的行为惊到了。
    待到队伍与韶宣帝相距一百米左右的时候,位于部队中间的轿子中突然飞出一片红影,飞快地落到了皇帝面前。
    穿着将军服的景眳朔在皇帝面前跪下,低头道:“陛下久等,臣知罪。”却不见有惭愧之意。
    韶宣帝见他身体无恙,大喜,忙扶起他:“快,快,让朕看看你。”
    人群之中,有先前见过这瑾渊王的,也有初次见的,但无论是谁,在他抬头的一瞬俱是心里一惊。且不说这人的好面貌,单是他的气势就已骇人。大战刚过,又风尘仆仆从迢迢千里之外赶回来,此人脸上竟不见一丝倦色,一双瑞凤眼炯炯有神地睁着,好似能流出光彩来。
    这么瞧着,韶宣帝更喜,招呼着自己的两个儿子:“千襄,千翎,快来瞧瞧,眳朔是不是又长大了不少?”
    站在前排的两个男子应声走了出来,靠前的的是太子北千襄,靠后的是小了他两岁的厉王北千翎。
    再威武的人,也躲不过时间的潮流。韶宣帝终是到了选定继承人的时候了。韶宣帝有皇子十位,但真正可能坐上龙椅的,只有北千襄北千翎这两人。二人算起来也已明争暗斗了许久。
    韶宣帝不傻,两人之间的种种龙争虎斗,他全都看在了眼里,心里也有了大致的人选。但要是想成为皇帝,没有这位大将军的支持是不行的,他把两人叫出来,也是想试探试探景眳朔的态度。
    他不傻,景眳朔也不傻。他和北千襄结盟不是一天两天了,也想借此机会为这位太子推波助澜。他选择太子也没有太多的原因,只是因为他们从小一起长大,他深知北千襄是个重情重义之人,当是不会负了国家负了人民。
    他本不想趟这浑水,可有权力的地方,势必会有斗争;有斗争,势必会殃及池鱼。可惜行走在沼泽之中,又怎能不沾淤泥?
    想到这儿,他默默叹了口气,向北千襄深鞠一躬:“太子殿下。”末了,朝北千翎点点头:“厉王爷。”
    他是个敢爱敢恨的率性之人,不怕得罪了厉王,倒是苦了北千翎。
    北千翎在心里苦笑道:“这态度表现的也真是明朗。”嘴上却说:“眳朔兄真是越发俊朗了。”一个“眳朔兄”,不着痕迹地将二人关系拉回些许,下手之快,让景眳朔也不得不暗叹几分。
    韶宣帝此番举动,意思再明显不过。原本欢乐的气氛突然就尴尬了起来,厉王党的官员都不由得在心里捏了把汗。
    景眳朔也不想立即与北千翎交恶,顺着台阶下了:“哪里哪里,眳朔自是比不过厉王爷的玉树临风。”
    韶宣帝哈哈大笑两声,扶住景眳朔的肩膀:“眳朔,你先回去卸甲,休整一番。朕为你准备了接风洗尘宴。”
    啪——
    厉王府中,响起清脆的落子声。风吹起了白色的帘帐,也吹起了坐在帘帐里面的人的衣袂。那人嘴角挂着淡淡的笑容,眼眸之中满是认真。
    “专门回来就是为了告诉我这个?”白衣男子用修长白皙的手指夹起一枚白子。“看来皇上马上就会有下一步行动了呢。”
    北千翎颔首:“我也是这么想的。但是,且不论景眳朔这态度对我赢得皇位会有什么影响,即使我顺利登基,也不能没有他的帮助。如此将才,可是百年一遇的啊。”
    “百年一遇吗……”白衣男子捻起耳边落下的一绺头发,握子的手迟迟未落。
    “千翎,你要知道,一枚棋子如果太好用的话,”他挪开一枚黑子,“夺过来就好了。”
    言罢,把白子放到先前黑子所在之处。子落,输赢已定。
    【卷一 丈红尘】
    ☆、第2章 出招
    一抹阳光从窗外照射了进来,轻柔地洒在了雕花的紫檀木床上。床上的人不耐烦地翻了翻身,一头乌丝从枕边滑下,散落开来,竟是显出了几分妩媚。
    景眳朔伸手扶住了额。昨天喝多了,虽然没醉,但现在还是免不了头晕脑胀。
    “王爷,”窗纸上映出一个佝偻的身影,“该起了。我已经给您理好了这一年半载的大事要闻。”
    “知道了。”景眳朔从床上坐了起来,抹了一把脸,让自己清醒一下。
    好累。即使做这个瑾渊王能够享尽荣华富贵,他也不想再干下去了。忙完沙场忙官场,九死一生回来却是勾心斗角,何时才能解脱?
    不想再在宦海中明争暗斗,不想再强颜欢笑逢场作戏,不想过着不知道有没有明天的日子,只想寻一处安宁的小地,卸下一切名利,平凡地度过余生。
    但是,韶宣帝养育他二十三年,诸般宠爱,视为己出,此等大恩大德不可不报。待到这江山易主,也就是他功成身退之时了。
    景眳朔走到书房坐下,拿起一块糕点,轻咬一口:“说吧。”
    年迈的吴管家站在一旁,从怀里掏出一张纸:“是,王爷。”
    “第一件事,是去年七月,皇上突然生了场重病,宫中御医试了千味药也没见有所好转。厉王爷及时送药,皇上吃了一段时间,病就根治了。”
    景眳朔顿住手,瑞凤眼一挑:“姚枂岚?”
    吴管家应道:“正是。”
    说起姚枂岚,全国上下可谓是无人不知。此人乃是厉王府中的幕仲,也是厉王爷手下第一参谋。
    据传,他是医者世家姚家的现任家主。他父亲是名满天下的医圣姚青云,在姚枂岚八岁时,和妻子一起被想要夺取姚家秘术的商人所杀。厉王爷救下来当时只有八岁的小枂岚,帮他报了仇,从那以后姚枂岚便跟着北千翎了。
    姚枂岚在厉王府中生活了八年,一直都是名不见经传的小鬼,但却在十七岁那年一夜成名。
    那时,韶宣帝攻打华涂城,六个月而未见起色,姚枂岚给韶宣帝写了一纸书信,不知出了什么计策,不出三月竟取得了大捷。他也因那一战被美称为“少年军师”。
    最奇的是,除了皇上和厉王爷,全天下似乎没人知道他的真面目。有人说是因为他不出府门一步,也有人说是他长于易容,众说纷纭,到底还是没几个人见过他。
    景眳朔与他在暗地里过招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均是不分胜负。这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姚枂岚,已然成为了他的心头大患。
    对于厉王北千翎的做法,他一向看不过眼。之所以被封为“厉王”,或许也是因为韶宣帝清楚北千翎薄情的本性。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样的人若是成为了皇帝,百姓也不过是他权下的玩物。
    ——这是景眳朔支持北千襄的最主要原因。北千襄虽然行事迟钝,为人太善,但是有了百官的帮忙,倒也不至于倾覆了国家。
    “第二件事呢?”
    “第二件事,几天前,曹仲曹大人告老还乡,接任宰相一职的,是他的学生,叶家长子叶澄蔚。”
    “澄蔚啊。”景眳朔吃完糕点,用帕巾揩去指尖的碎粉末,“挺好的,对我们来说很有利。”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曹老还乡,两位皇子有什么表示?”
    吴管家实话实说:“曹大人离开静阳回到故乡柏麓,这整件事,都是厉王爷派人帮忙操办的。我还听说,厉王爷在柏麓给曹大人置办了全新的院落。至于太子殿下……”
    景眳朔叹了口气:“朽木不可雕也。第三件事呢?”
    “第三件事,也是我道听途说。”吴管家道,“据说皇后娘娘过段时间想要回乡探亲一阵。”
    “回乡探亲?”景眳朔端起茶杯,吹了吹茶面,“她家乡在哪?”
    “传言中是玖歌。”
    “玖歌啊。”景眳朔眯起瑞凤眼,“我听说,朝中有很多官员与皇后暗中勾结?”
    “是有类似的流言,但一直没有确切的证据。”
    “还有别的吗?”
    吴管家道:“没有了。其他的事,我之后再整理成文给您。”
    景眳朔点头:“还算和平。辛苦你了,下去吧。”
    景眳朔开始盘算起来。如今的夺嫡之争,实质上是四人的对战。表面上双方旗鼓相当,实际上,情势对己方是大大的不利。且不说谋略上北千襄比北千翎逊色不少,光是姚枂岚一人藏于幕后、躲在暗处,就已经是足够大的威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