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御香行_11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搜查前前后后竟然进行了七日,期间倒是找出了不少藏匿于民间的逃犯和余孽,然而端王赵晴依旧下落不明。
    十四日后,诏京与柳泉城都又分别落了一场大雪。河道里的冰越结越厚。紫宸宫里为端王赵晴办了一场衣冠葬礼。然后,经过赵暻的首肯,皇后唐曼华将小世子赵戎泽过继到了自己的名下,依旧世袭了端王的封号。
    不知不觉中,这波涛壮阔的一年,又接近了尾声。
    第152章 元平初年
    按照大宁代代传承的规矩,新皇登基,从新的一年开始就要改元。赵暻将自己的年号定为“元平”,取“一元复始,天下太平”之美意。
    然而若是想要长治久安,光改个吉祥的年号显然是不够的。
    时近岁末,赵暻便陆续传召几位朝中重臣进入延英殿,听取他们对于治国治世的看法。尚书令唐权与黄门侍郎唐瑞郎父子,自然也在即将被传召的名单中。
    延英召对之前的那天夜里,陆幽与唐瑞郎相约在药园幽会。
    陆幽早已打听出几名朝臣即将发表的策对,此刻全都告诉给了唐瑞郎,又追问瑞郎有什么想法。
    唐瑞郎自然早有准备,此刻便从怀里抽出一份誊写好的文本,颇为得意地朝着陆幽宣讲起来。
    他所提出的第一条,便是加强科举选拔、任用贤士。
    众所周知,大宁朝虽有科举且每年录取人数不菲,但是通过科举选出的进士,却几乎没有可能担任五品以上的要职。
    高官厚爵,依旧把持在一群贵族门阀的掌握之中,代代沿袭。久而久之,则朝中强者负乘致寇、贪墨成风;而弱者凤泊鸾飘、怀才不遇。
    门阀盛,则皇权空;礼法灭,则腐败生;民心失,则兵戎现……
    因此,天子唯有养士,才能有效分化贵族门阀势力,进而革除腐败、归统兵权、重振民生。
    此后又有数条,关于税法、徭役,乃至刑法与羁旅守备,洋洋洒洒数千言。
    唐瑞郎一口气读完了,仿佛过瘾,又抬起头来等待陆幽的评判。
    陆幽一手将油灯挑亮了,缓缓问道:“你当真要把这封策论读给赵暻听?”
    唐瑞郎不置可否,只问他:“你觉得如何?”
    “我不知道应该怎么说……”
    陆幽也不与他打什么哑谜:“你自己就是贵族子弟,这第一条就是在告诉赵暻,要他拿你开刀?”
    唐瑞郎却并不以为意:“你先别管我是什么身份,单就说这一条,在理不在?”
    “自然是在理的。如今萧家已经倒台,论门阀贵族,你们唐家在朝廷里作威作福也不是一两天了。我要是赵暻,迟早都会来收拾你们。只是时间迟早的问题。”
    “这也正是我所担心的。”
    唐瑞郎拉过陆幽受过伤的那只手,小心翼翼地摩挲着。
    “我这个姐夫,脑袋里究竟在想些什么,真是很难揣测。我的姐姐如今虽然贵为皇后,但是嫁给他这许多年,一直没有生下一男半女。多少个大夫私底下看过了,都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你知道吗?我们甚至怀疑是赵暻给我姐姐下了药……”
    “下药?为什么?”
    “这样一来我姐姐就诞不下他的继承人,皇后位坐不安稳,我们唐家也就会有所忌惮吧。”
    听见唐瑞郎这样一说,陆幽心中微颤,隐约意识到了一些什么。
    他将这个猜测藏在心中,又故意反问瑞郎:“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如果赵暻果真要亡你们唐家,你除了服从,又能有什么办法?”
    唐瑞郎做伤心状扪着胸口:“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你当真希望看见我失去一切、颠沛流离,甚至将那脑袋挂在城门楼上?”
    陆幽故意歪解道:“到那时候,大不了我找个金屋把你藏起来,好生将养着。你就做个安分守己的面首如何?”
    唐瑞郎嘿嘿笑了两声:“好啊,不如就先让陆少监、陆大将军尝尝我这个面首的能耐?”
    说着,一手就插进陆幽的衣襟里面胡乱摸索,另一手打横将陆幽抱了起来丢在床榻上,两个人顿时闹作一团。
    又过去一会儿,屋子里好不容易重新安静下来。唐瑞郎手里拈着陆幽的耳垂,贴着他的耳朵认真地说话。
    “不开玩笑,若是赵暻真的对唐家动手,你会站在哪一边?”
    陆幽静默了片刻,并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
    “古人有云:盛极必衰。赵暻看不惯你们唐家,还不都是因为唐家从前行事张扬、多有僭越。若是唐家一开始就不贪荣禄、谦恭自守,又怎么会有祸事临头?”
    唐瑞郎苦笑道:“你说的这些,我都不会否认。只是唐家并非兴于我之手,而我之所以能有今日这些收获,多多少少也沾了门阀之光……我或许无法改变既成事实的这一切,但是我可以向你发誓保证:自我而始,将会有一个截然不同的唐家。你信我不信?”
    陆幽转头抚住瑞郎的脸颊:“你与我说这些,我自然是相信你的。然而你需要说服的人却不是我,而是赵暻。你觉得自己有把握让他信任你么?”
    唐瑞郎浓眉微皱,十分认真地思索了一阵子。
    “实话实说,我觉得就算唐家拱手交出一切,有些人还是不会满意的。这种事你还不能轻易去尝试,只怕一时的天真,反而会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
    “……说的也是。”
    陆幽虽然憎恶唐家,但不得不承认唐瑞郎的这番话的确有道理。
    如若日后,唐瑞郎为表忠心而向赵暻拱手交出唐家的一切权柄,那就等于是卸去了所有的武装,任由赵暻予取予求。
    这对于皇帝而言自然是一件好事,对于瑞郎和无辜之人却可能是一场灭顶之灾。
    陆幽继而想起不久之前,戚云初与他辞别之时所发的一些感叹——所谓的大宁,究竟是坐在紫宸御座上的皇帝,是朝中群臣,还是万千百姓?
    如果不是前者,那又为何要以牺牲自我为代价,去努力维护赵暻的皇权不可侵犯?
    想到这里,他仿佛有了顿悟,认真看向唐瑞郎。
    “无论如何,唐家都需要变革。按照你的想法去努力改变唐家,做于国于民有益处的事,割舍本不属于自己的利益,但不要轻易交出权柄……如果赵暻真是一个贤明的君主,也许会消除对于你的芥蒂隔阂;但如果他果真是不可救药,那至少你还有自保的能力。到时候我们再另想对策。”
    “好,就按照你说的办。”
    唐瑞郎点点头,又贴过来与陆幽耳鬓厮磨:“我很高兴,我的佐兰能够如此这般的替我着想。”
    陆幽苦笑道:“说什么傻话,我看起来像是那种愚忠的傻瓜吗?你与赵暻相比,我又怎么会选择他。”
    唐瑞郎打了个激灵,一口咬住了陆幽的咽喉,边吮吻边含糊道:“有了你这句话,就算是给我个皇帝的宝座,我也不换。”
    俄而夜阑,两人恩爱一番之后便相拥入眠。
    ————
    次日,唐瑞郎入延英殿面见赵暻。他拿得依旧是昨夜那份策,却略作过一些修改,将那些自取灭亡的字句全都删了去,只说要整肃朝纲,令诸位公卿退食自公。
    赵暻倒也对他的建议十分看重,全程听得认真仔细,末了还提出不少疑问。
    如此这般,等到赵暻将钦点的所有要员全部召对完毕,又过了整整十日。日月跳丸之间,崭新的元平初年终于来到了。
    既是元日,又逢新君临朝,这仪式自然也比往年格外隆重许多。
    冬日凌晨天色混沌之时,文武百官、八方来使、万国节臣,皆已在朝天门外列队等候。万点红烛,摇曳光明,将那巍巍皇城映得如同火城一般。
    卯时,晨光初现。新君赵暻携新后唐曼华驾临承天门,接受百官万民朝拜。一时间“万岁”之声如风如潮,上达天听。
    又有各方贺表,诸州纳贡,番邦的奇珍异兽罗列在侧。
    新君赵暻加尊号“景徽”,改元“元平”,大赦天下,其后更有祭祀宴饮,热闹了足足十余日,接上元宵节。
    这边是歌舞升平;而另一边,朝中众臣们真正在意的,则是大朝会之后,景徽帝立刻颁布了一系列的新政。
    细究新政内容,正是赵暻于延英召对众臣时商谈的结果。这其中,亦有不少是出自唐瑞郎的策对,执行起来自然也就少不了唐瑞郎的参谋与规划。
    至于有关科举改革之事,唐瑞郎最后并未没提及,而其他人自然也不可能作茧自缚。倒是门下侍中江启光作为六部之长,针对吏部选官提出了一些建议。
    按照江启光的主张,吏部从今年开始着重提拔流外吏,直接充入五品以下的流内官员队伍。而这些破格提拔上来的官员,又大多数归入了御史台。
    丽藻堂内,同样拿到了新政文书的陆幽,却显得忧心忡忡。
    “按照大宁惯例,官员若是想要升迁就须得经过考试。文臣连续三年每年一考、武臣则为五年,唯有全部通过方能右迁。然而御史台的官员,考限却大大短于其他官员。即便是正八品下的监察御史,也只需要二十五个月就能升迁。从七品下的殿中侍御史为十五个月;而从六品下的侍御史,仅仅只需要一年……你说,这意味着什么?”
    虽然是冷不丁地接到这个问题,但坐在一旁烤火的唐瑞郎却脱口而出:“通过科举选拔士人,尚且需要留京待选才能委以任用。这意味着最短只需要一年时间,江启光就能够组织出相当规模的朝廷新势力。”
    “没错。”
    陆幽忧心忡忡地点头:“而且这些朝廷中的新势力,都是久居官场、熟稔世故的人。若说手段,有时候流内的官员甚至还比不上他们。”
    “佐兰啊,看起来……我们的确遇到了对手。”
    唐瑞郎放下手中的书卷,扭头看向支摘窗外一片萧瑟的庭院。
    隆冬即将过去,可是春意却迟迟没有到来。
    第153章 流外入流
    “流外入流”的新政很快就开始了实施。御史台三院两百余号人,一夕之间竟有六成全都换成了新入流的官吏。
    这些官员,大多并不在诏京城内就职,而是散入大宁的各道各州。起初朝中还未觉得有什么重大的变化,然而才过了两个月,有些消息就陆陆续续地传进了京城——
    江南东道芜州刺史,窝藏萧氏余党二十七人。遭人举报,核实下狱;山南东道金州长史,勾结私盐贩子贪赃枉法,因畏罪,于制狱之中自尽身亡;陇右道一地之豪强,私自铸币、兼并土地,奏请抄家、秋后问斩;……
    但凡此类,不胜枚举。
    短短两个月,御史台检具揭发出的各种案件,竟然超过了去年整整一年所劾案件的总数。
    所有这些案件呈送入京之后,全部需经由三省核实批复,自然也就进入了枢密使陆幽的视线。
    虽然这些案件乍看之下都是惩恶扬善、兴利除弊之举。可是陆幽却总觉得,仿佛还有更深的阴谋,暗藏在御史台这层光鲜活跃的表面之下。
    而与此同时,后宫之中有些事,也不得不分去了陆幽的心神。
    淑妃叶月珊有喜的消息,早在一个月前终于“不胫而走”,迅速传遍整座掖庭宫。
    老谋深算的赵暻,仿佛这才得知此事似的,表现得“极为惊喜”。不仅赏赐叶月珊以许多金银财帛,更将她的寝宫从掖庭的开襟阁移到了紫宸宫后宫的鹤羽殿——那也正是赵暻的母妃昔日居住过的地方。
    叶月珊此时已怀有五个月身孕,小腹明显隆起,虽然冬春之交的衣裙宽厚,然而毕竟还是有些风声走漏,被人私底下议论起了腹中胎儿父亲的身份。
    作为暂代的内侍省首领,陆幽自然有理由对于这些流言蜚语加以禁止。可还没等他处置,赵暻居然就亲自下令,凌迟了几名妄议是非的宫女。
    如此残忍的刑罚,就在掖庭诏狱门前的曝室内进行。无数宫女、女官甚至嫔妃眼睁睁地看着那两个手无寸铁的宫女被钝铁片一点点剐成白骨,惨叫之声在宫墙之中久久回荡!
    至此之后,宫内再无人敢于谈论此事。鹤羽殿附近更是人迹罕至,无人敢于大声喧哗,硬生生地成了后宫默认的禁地。
    对于叶月珊而言,这似乎是好事,至少赵暻对她的宠爱世人皆知,而她大可以在鹤羽殿内安心养胎。
    然而陆幽却越来越觉得,事情似乎并没有这么单纯。
    首先,若是赵暻当真如此重视月珊,当初又怎么会将她送去太子身边?月珊的确是在东宫时身怀有孕的,依赵暻阴暗的个性,又怎么会毫不猜忌,认定了那就是自己的骨肉?
    其次,即便赵暻能够用酷刑堵住悠悠众口,然而一旦叶月珊瓜熟蒂落之时,任何人只要稍稍往后推算十个月,就会领悟个中蹊跷。到那时候,不止是后宫会有风言风语,恐怕种种猜测会充斥整个大宁朝。
    还有瑞郎曾经说过,皇后唐曼华伴驾十余年,至今一无所出。如今叶月珊却轻而易举地身怀六甲,难道说赵暻果真要将未来的东宫之位交给叶月珊的子嗣?那唐家会同意吗?唐家又会怎么做?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