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御香行_111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唐瑞郎轻轻打断了陆幽凝视着江启光的视线:“你注意到没?这里一个萧家的人都没有。”
    的确,在场的内侍与朝臣、还有禁军,蓬莱阁内外几十号人,粗略一看,竟然没有半个是尚书令萧友乾的人。
    这显然不是巧合,而是赵暻的安排。
    从惠明帝咽气的这一刻开始,大宁朝的皇位就已然落入赵暻的手中。如今的他有天命加身,又得到内侍与唐家外戚的拥戴,萧家已经不足为惧。
    陆幽与唐瑞郎对视一眼,彼此心中都清楚明了接下去的发展——大清算,恐怕就在今夜。
    在院中稍稍整肃了一下仪容情绪,他们快步走进蓬莱阁。
    刚上到二楼,就听见女眷们低低的啜泣声。另一旁的偏厅里,天梁星正低头抚额,一脸的倦容。
    陆幽走上前去,轻轻搭上他的肩膀:“这阵子,辛苦您了。”
    “……力有未逮,无法回天。”
    天梁星抬头,回以一个苦笑:“天亮之后我就回天吴宫,若是遇见戚秋公,也会将这里的事告诉给他知道。”
    陆幽点头,用余光瞥了一眼内室的方向:“皇上的死因……”
    天梁星摇头道:“正如我从前所说的那样,油尽灯枯。我知道你在猜疑什么,不过以我这几日的观察,赵暻并未有过任何可疑之举。或者说,皇上这病,也根本就不需要他动手了。”
    “皇上终究还是没有等到……再见南君的那一天。”
    陆幽轻声感叹,但并没有陷进惆怅的情绪之中。
    他们与天梁星告别,转身进入内室。首先看见的就是那张三不靠的龙榻之上,静静躺着惠明帝的遗体。盖住遗容的黄绢微微凹陷,暗示着皇帝死前那惊人的瘦削。
    而刚才他们听见的哭泣声,则来自于许久未见的萧皇后。她被四名宫女簇拥着,瘫软在了一张圈椅之中。
    陆幽第三眼才看见了赵暻——这个即将继承大统的男人,就站在龙榻的尾端。他是如此的安静、从容,几乎与那顶锦绣华丽的帐幔融为了一体。
    陆幽与瑞郎二人首先向着惠明帝的遗体行叩拜大礼,随即又转向赵暻与萧皇后,行礼之后就安静地立在一旁,听候吩咐。
    萧皇后自始至终都在啜泣;而赵暻则缓缓将目光从龙榻转向陆幽身上。
    “本王之所以尚未命人发丧,是因为父皇于临终之前,立下了一道遗诏。”
    他竟然开门见山,一长嘴就说出了最为关键的话。
    “先帝遗旨:铲除萧家党羽,废、萧、太、后。”
    “……”
    陆幽不免一时愕然——不为赵暻的这番话,而是因为此时此刻,萧后就坐在一旁。
    果然,方才还哭泣不止的萧皇后愕然抬头:“你说什么……说什么?你说谎,说谎!”
    “哦?”
    不复昔日的温和谦恭,赵暻斜睨着面前这个他曾经称之为母后的女人。
    “当您赶来的时候,父皇早已驾崩。您,还能听得见什么?”
    “不,不可能!”萧皇后歇斯底里起来:“皇上怎么可能会说出那种话,他怎么可能会做出那种决定?!”
    赵暻冷眼看着她,仿佛欣赏着由他主导的一幕闹剧。
    “既然孩子能向着杀害自己生母的女人喊母后,那这世上又还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
    “你……”萧皇后的脸色彻底苍白:“本宫不知道你在说些什么……不知道……”
    她喃喃自语,抓住身旁宫女的胳膊勉强站起身,却是朝着一旁的陆幽走来。
    “陆幽你说过的,要保护本宫……赵暻现在要对我不利,你还不快点帮我拿下他!”
    陆幽却没有做出任何的反应。倒是唐瑞郎往前迈出了半步,挡在他与萧皇后之间。
    萧皇后推不开唐瑞郎,唯有愕然地看着陆幽。
    “你是我的孩儿,是赵旭的转世……你怎么能……怎么能……”
    “赵旭,东君?”
    站在远处看着这一切的赵暻,发出似笑非笑的怪声。
    “就在父皇临终之前,我还告诉了他一个道听途说的故事——当年,你知道安乐王赵南星在东海池子边上藏了一艘小船。他经常划着这艘船去对岸的寺庙里探望他的母妃。所以,你命人在船中放上易燃的机括,又命人以火箭引燃……可谁知那天夜里,安乐王半途下了船,而一直留在船上的,正是你那心肝宝贝的东君!”
    说到这里,赵暻的声音彻彻底底地变成了嘲讽。
    “怎么,还认不认他是你的东君?若他真是东君,那也是转世回来向你索命的鬼怪!”
    “不,一派胡言!你说谎!”
    萧皇后的表情从惊愕到僵硬,再彻底失态地癫狂起来。她一边怒斥着赵暻的污蔑,一边却转身朝着门边走去,像是想要夺路而逃。
    赵暻一步不动,却冷冷看着刚才陪在萧皇后身旁的那四名宫女。
    “给我看好娘娘,若是让她走出蓬莱阁半步,你们四个就全部凌迟。”
    四名宫女一个个吓得花容失色,赶紧左右追上去将萧皇后死死地抓住了,重新往椅子上拖去。
    原本哀伤肃穆的内室里,霎时间回荡着尖叫与怒斥之声,俨然变成了好一场闹剧。
    而在这一片纷乱之中,赵暻却显得愈发地从容不迫了。
    他缓缓踱步来到陆幽与唐瑞郎面前,负手而立。
    “虽然蓬莱阁内外戒备森严,但消息恐怕已经传播出去了。最迟日出之时,萧家就会有所警觉。你们说,我们是继续留在这里等到失去先机呢,还是为了你我的明日,放手一搏?”
    事已至此,陆幽心知再无第二种选择。
    他拱手道:“臣等,听候皇上差遣。”
    一片浑浑噩噩的漆黑之中,蓬莱阁内的光亮开始向着外面蔓延。
    不消一会儿功夫,宫城南面的十六卫与北面的禁军驻地尽皆亮起灯火。然后是东宫与三省六部,宫城夹道,也次第间变得灯火通明。
    ——————————
    城南安仁坊的豪宅之内,尚书令萧友乾素来浅眠。最近这段时间虽然不必早朝,但是每每接近待漏的钟点,他也依旧会准时醒来。
    今日的凌晨,仿佛也和过去的无数个早晨一般静谧宜人。只是浓秋的寒意,叫人忍不住要多留恋着帐幄之内的温暖。
    萧友乾翻了一个身,忽然有些心神不宁。
    他正准备起床,忽然听见一串急促的敲门声,响起在院门口。
    紫宸宫内的暗线传来急报,皇帝驾崩,萧皇后被软禁!
    萧友乾悚然大惊,方才意识到被赵暻摆了一道儿。他咬牙切齿,却也不甘心如此失败。
    按照大宁的律例,天下兵权悉归天子。而天子治下,又有北衙禁军、南衙十六卫、太子六率府、各道折冲府与边防节度使等重重布防。
    此刻惠明帝驾崩,新君尚未登基。北衙禁军悉数听令于内侍省都监。太子六率早已被赵暻调换成了自己的心腹。边防节度使又鞭长莫及……剩下南衙十六卫之中,倒还有几位大将军,一贯与萧家交好。
    情势紧张,不容有失。萧友乾立刻命人前去通知与他交好的天节、招摇、天纪三军大将。
    谁知那传信儿的前脚才跨出门槛,天纪大将军府上就有家仆护送着主母和公子小姐跑来了萧家,说北衙禁军刚刚找上门来,不由分说地就将大将军给带走了。
    萧友乾又是一惊,直到这时才确定自己已痛失先机。所幸右威卫将军曾经受过萧家大恩,此刻领着数百人前来援助。众人略作商议,全都认为负隅顽抗再无必要,为今之计,也就只有走为上了。
    趁着北边的火焰尚未蔓延过来,萧家上下男女老少几十号人,轻装简从,在右威卫众人护卫下漏夜逃往城南明德门。
    第150章 以日代月
    五更三刻,黎明将至。代替宵禁结束的鼕鼓响起的,是承天门东侧沉重的钟声。
    听见异响的百姓们纷纷推开门,从家中走到坊内的街道上。稍稍年长些的,甚至已经开始向后辈们谈起了钟声背后的意义。
    虽然没有听见鼕鼓,但是估摸着时辰已到,里坊的看守还是取出钥匙将沉重的坊门打开。
    率先走到坊外大街上观望的人们,发出了彼起彼伏的惊呼声。
    本应空旷无人的街道上,到处是东一滩、西一滩的鲜血。东面初升的旭日,照亮散落在四周的兵刃与箭矢,还有那些东倒西歪的尸体。
    何至于此,永兴、安兴、崇仁等几处闹坊,早已经被禁军团团围住,坊内诸人,全都足不出户。若有违令者,斩立决。
    而最惨烈的,自然非城南的安仁坊莫属。这座里坊曾经因为住满了达官贵人而繁华鼎盛,如今却成了最为血腥恐怖的地狱。
    萧友乾因为事先得到了风声逃之夭夭,然而他的党羽却没有这样的幸运。
    安仁坊内七座宦官府邸,七座全被破门而入。身着铠甲手持刀剑的禁军,冲进府中,不论男女老幼逢人便杀。一时间火光猎猎、哀嚎声声,洪水一般汹涌的血液甚至漫过门槛,流淌在门前的石板上!
    这场耸人听闻的惨烈屠杀,一直持续到了旭日初升之时。
    听见钟声而赶来上朝的文武百官,踩着朱雀大街上的斑斑血迹赶往紫宸宫。皇城大地,白色的砂石上满是斑斑驳驳的红色足迹。
    乾元殿内,百官肃立。御座之侧,内侍少监陆幽手捧御玺端庄肃立。
    御座之上,空空如也。
    皇帝大行,而新君尚未即位,本应由萧太后垂帘临朝,宣布先皇遗诏。然而此时此刻,大殿之上却迟迟不见萧太后的影踪。
    群臣依旧静默等候,直到赵暻缓缓步入殿内。
    又是一天的朝阳,从东边远天中冉冉升起。金光耀眼,照亮了乾元殿前丹墀上的五爪游龙。却依旧照不进那幽深的朝堂,也照不出朝堂之上,众人暗自各怀的心事。
    宣遗诏,发哀,贺新皇即位,新皇临朝,治丧——规矩都是自古就有的,只需要遵照执行,步步为之即可。
    惠明帝驾崩的噩耗很快传遍大宁上下,各州府百姓哭祭、易服。然而举国的缟云素海之下,依旧有殷红的血液在悄无声息地流淌着。
    新君即位,往往大赦天下。然而赵暻却反其道而行之,愈发加紧了搜捕萧氏余党的步伐。
    外逃出城的萧友乾与右威卫大将军等人很快就被抓了回来。未免夜长梦多,赵暻不经审问就下令处死了这些人。
    不仅如此,萧友乾与大将军的项上人头,还被高挂在了诏京城南的明德门楼上。
    与此同时,更大规模的清洗也正在朝中铺开。
    前次东宫之乱时,三法司的监狱都已经人满为患。如今不得不另辟一所诏狱,专门关押与萧氏有所牵连的官员及其家眷。皇城内,各处官员办公的场所为之半空。
    当然,剔除异己并非是赵暻的唯一目的——每查抄一户官邸,他就能从中收缴到成堆成堆的金山银山。光是萧友乾一家,就查抄出良田八百顷、店铺五十九家、黄金一万三千两、白银千万两、绢绸各万匹、各类金珠宝贝更是数不胜数。所有这些财富加起来,甚至超过了大宁朝一整年的国库盈入。
    赵暻得到这些财富之后,却也并未投入国库之中。他将其中的小部分充入了他自己的私库,而绝大部分都拨给了太华宫的建设。
    太华宫,这座惠明帝心心念念、却始终未能亲眼见之落成的恢弘宫殿,也将成为赵暻心中最为狂热的一道幻境。
    一面是大刀阔斧的抄家灭门,另一方面,赵暻对于忠于自己的人却是十分慷慨的——太仆寺少卿江启光就是最好的例证。
    这个曾经的“养马小儿”,如今一跃成为了门下侍中。大宁六部,悉数落入了他的掌握之中。
    而作为赵暻的岳父、当今的国丈,唐权也接过了萧友乾的权柄,成为了尚书令。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