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皇帝难为_290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蒋文安笑,“在朝廷旨意未到之前,咱们还是低调行事。”
    “这是自然。”
    明湛对于邵春晓与闽靖公之争,谁是谁非,尚无定论。
    只叹道,“狗咬狗,一嘴毛。”
    闽靖公是地头蛇,邵春晓也不是什么好鸟儿。亏得他先前还认为闽靖公说话实诚可信,如今看来,是闽靖公演技一流啊。
    若非阮鸿飞、明湛、卫太后来这出钓鱼计,怕是非上了闽靖公的鬼当不可。
    明湛一直心有不安。
    凤景乾一走,即有鞑靼人兵临城下之事。
    若非明湛强势惯了,吉凶难测。
    明湛心机城府并不逊色,阴谋阳谋的,他生来就浸淫其中。就这样,他这个皇位还坐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皇位之艰难,比明湛想像中的,更厉害。
    明湛是位有理想的有志青年,既然他做了这个位子,他就得做些什么?
    他一直期待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这个世界,他可以接受人们对于他的改革提出异议,甚至,在许多问题上,古人对于事情的看法会更符合这个时代百姓的习惯与世情。
    不这,明湛实在怕了,不知何年何月何时,会在何在发生一场令他措手不及的兵变,抑若什么?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天子一怒,血流飘杵。
    君主集权多么可怕。
    但在这个年代,君主立宪,就意味着挟天子以令诸侯,接着就是诸侯取而代之的战争。然后就是新的王朝,新的君主,新的一轮君君臣臣。
    不会有任何的差别与不同。
    明湛倚卧在凉椅中,曲指扣着凉椅的竹质扶手。虽是竹骨所制,却发出清脆的声音,可见其材质不凡。
    阮鸿飞坐于另一张凉榻中,微声道,“兵部尚书顾岳山的心腹幕僚李易水来福州城了,他直接去了福安侯的府上,像是有什么事,一时半会儿的倒打听不出来。”
    明湛淡淡的眉毛抬起,看一眼阮鸿飞道,“只要付宁在手,我们就是安全的。”
    一路上,明湛与付宁相谈甚欢。明湛还真不怕付宁有什么异心,甚至,明湛愿意将付宁与付家分别对待。
    付宁是个有情谊的人,这样的人,怎能甘心为家族傀儡?当初付宁有刺杀鞑靼王族之义举,方在弱冠之年被视为天下第一高手。
    这种荣誉,更多的是来自于付宁对于国家所做出的贡献。
    若是今日付宁有刺王之举,那么,先前付宁所做所为,岂不成了大笑话?
    再者,甭管是天下第一高手,还是什么人,在如今的情势下,谁要是真敢刺杀他,不论能不能得手,不论是功还是过,这人,都甭想再活着?
    明湛极其详细的分析过,甚至在他与阮鸿飞刚刚落脚苏州城时,付宁不请自到,明湛也并非没有怀疑。故此,明湛力邀付宁到了福州城。
    把人放在眼皮子底下,总比任由天下第一高手到处乱晃的好。
    “付宁武功虽好,能敌十人百人,却难敌千人万人。”对于明湛这种自信过头的行为,阮鸿飞总是忍不住打击明湛几句。
    明湛笑道,“顾岳山不是个蠢人,刘易水来福州城,另有目的,非是为了试探咱们的行踪。再者,先前福州卫城之战,我看福州城的官兵还有几分血性的。”
    阮鸿飞剥开一粒葡萄道,“借你吉言吧。接下来,你就在这里乘凉啦?”
    明湛在竹椅中蹭了几下,将大头伸过去,对阮鸿飞张大嘴。阮鸿飞伺候明湛吃了回葡萄,明湛嚼巴了几下道,“唉,我在想,究竟顾岳山有何难处,要让他冒这样的危险派人南下。这回,顾岳山官职难保啊。”
    阮鸿飞倒没反驳明湛此语。
    卫太后的执政方式与明湛并不相同,明湛有一种冒险家的性格。
    古人常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明湛却是傻大胆儿,他啥都敢干,哪儿都敢去。像这次来福州城,阮鸿飞私下的建议是在扬州城停留,别人信不过,林永裳是可信的。
    扬州城几经梳理,绝对于福州城安全许多。
    结果,明湛执意到福州城来瞧瞧。
    若别的事,阮鸿飞做主即可。
    事关朝政,明湛老有主意的了。
    帝都城。
    卫太后接到顾岳山的辞呈。
    205、更新 ...
    许多事,做的时候,可能觉得没什么。
    甚至,在我们保持着绝对的强势的情形下,在这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狼吃羊,并非残忍,而是天性。
    殊不知,一念之间,埋下的因,在许多年以后,必然要结出果来。
    如顾岳山,这枚意料之外的苦果,比他想的更加苦涩难咽。
    卫太后仔细的看过顾岳山的奏章。
    六部尚书,顾岳山不比李平舟资格老道,不比欧阳恪年高德韶,更没有徐叁的八面玲珑。不过,顾岳山的尚书之位一直很稳固。
    从天津港布防到永定侯下淮扬、重组淮扬军,再至鞑靼人入关,顾岳山但凡有半分不妥之处,他也干不到现在。
    顾岳山在内阁不显山不露水,明湛对他却极是倚重。
    甚至,私下里,明湛对顾岳山说过,“人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朕却是不信的。朕觉得顾卿襄助于朕,如臂指使,默契天成。只要你我君臣同心,顾卿,朕希望你能跟朕再干二十年。”
    当然,这话里不乏有收买人心的成分在。
    但是,对顾岳山的能力,亦是间接中的一种肯定。
    欧阳恪年老,李平舟亦不年轻,刑部吏部早换了新人。在徐家张狂的时节,明湛甚至想过要换下徐叁,只是碍于徐叁帝师之尊罢了。明湛唯一没有动过换人心思的,就是顾岳山。
    按了按手中的奏章,卫太后宣见顾岳山。
    这位正当壮年的尚书大人衣饰齐整,却面容憔悴,漆黑的发间竟出现点点霜白。往日龙行虎步的沉稳睿智,如今满身都透出浓浓的疲惫来。
    不必卫太后说什么斥责的话,顾岳山二十岁入仕,至今三十年,一朝壮志成空,半条命已去,悔不当初四字竟不能形容顾岳山内心之一二。
    “顾大人若有什么为难之事,可与我直接说。”卫太后温声道,“你为朝廷效力多年,皇帝与我说过,顾大人栋梁之材。皇帝亦盼着,能与顾大人君臣相得,善始善终。”
    顾岳山眼睛微辣,继而一涩,险些落下泪来。
    为人臣子的,能得遇名君,真得看运气了。
    先前凤景乾当政,朝廷日子紧巴,兵部亦无大的动作。如今赶上明湛登基,明湛是无风能起三尺浪的人,这方一年,变动极大。
    文官喜安逸。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