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皇帝难为_229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已经是皇帝了,哪怕凤景乾来抢,现在,他也不能放手!
    他与凤景乾有着不错的感情,这种感情在皇位面前牢靠与否,明湛并不在乎。经鞑靼一战,明湛已经抓住了民心,连李平舟对于凤景乾回朝之事都不置可否。
    明湛亦没有太过在意。
    并且,明湛风度翩翩,他将选择权交到凤景乾的手里。
    不论凤景乾回来与否,明湛都有了万全的准备。
    阮鸿飞望着明湛清秀五官,如今明湛早养回了原本的滋润,小小的双下巴似有似无,摸上去温温软软。他与明湛日夜在一起,竟也不知道明湛何时有了这种慈悲而残酷的心机。
    明湛将选择权交给凤景乾,他任凤景乾自拿主意,在这一点上,明湛成全了父子之情。若是凤景乾识趣明白,自不必多提。可若凤景乾真的敢回来,明湛另有一番手段运作,来成全他的帝位。不论如何,明湛已处于不败之地。
    阮鸿飞喜欢这样的明湛,忍不住摸一把明湛的圆脸,笑道,“胖,看不出你还长进了几分哪。”
    明湛嘿嘿直乐,得意坐在椅中的屁股扭了又扭,还装模作样的装谦逊,道,“那是,要不怎么能配得上杜国主呢。”说着,明湛又哼了哼,跟阮鸿飞念叨,“林永裳把太祖宝剑的剑鞘丢了,看他穷成那样,卖身也还不起,我就算你头上了。什么时候算了现银给我。”
    阮鸿飞简直不能理解明湛的脑袋,诧异的问他道,“难道林永裳是我的臣子?”自个儿臣子做事不地道,还能算他头上?这是哪国的规矩?
    “他不你学生么?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阮鸿飞打趣道,“你这不是正经的师母么?”
    明湛眦眦牙,皱皱鼻尖儿,伸出胡萝卜一样的手指,道,“我可给你记着呢,说好了一人一回的,你这家伙不守信用,欠我快一百回了。”
    阮鸿飞笑笑,捏一把明湛的胖腰,指着明湛手里的名单,转移话题道,“这些事晚上再说。既然已经解决了善棋侯,接下来,忠义侯于湖广之地,素来有名声。且忠义侯与湖广付家互为姻亲,付家你还记得吧?”
    “嗯,你说过,有个第一高手叫付宁啥的,就是他家吧?”明湛嘀咕道,“付宁还是少凉的师傅呢。”
    少凉?叫的还真是亲热,阮鸿飞心里醋一回,不过此人会装,并不会醋到脸上来,反是温言笑赞,“是啊,少凉是不错。模样武功都极不错的。”
    明湛翻个白眼道,“再好,那也是我的侍卫,你可不许打他的主意。”
    “你想哪儿去了,胖。”
    “还没听你这样赞过谁呢,除了我。”明湛道,“你想想我对你的心意,就算看到什么美人儿,也只当他们是癞疤头就是了。”
    阮鸿飞忍笑,“明白明白,你还要不要听忠义侯的事儿。”
    “说吧。”
    明湛这里正在想着如何把那些心怀叵测的宗室弄下去,大同城却发生了载入史册的斗殴案,朝纲震动。
    这年头儿,政府禁兵,意思是除了下地的锄头与切菜的菜刀,铁制武器不能存在民间。
    但是,此禁令与如今现代社会天朝禁枪的道理是一样的。
    禁,却不止。
    似一些帮派啥的,总有些刀枪箭戟的私藏。
    邵帆宁知府事先并不知道和平帮与四海帮火拼之事,待到邵知府得了信儿,派了捕快去维持治安,结果那几十个捕快还不够这些帮派塞牙缝的呢。
    聪明的赶紧遁了,有些笨的上去一尽职责,结果给误伤的头破血流,更兼有十三人在混乱中失去了性命。
    邵帆宁听到属下回禀,顿时急了,不顾夜黑风高,急忙去了将军府求援。
    大同府的政事自然是大同知府处置,宋遥等虽是驻军,其军粮饷银却并非自大同府出,而是国家户部直接拨款拨粮。
    端谁的碗,服谁的管。
    哪怕宋遥是代将军,品级依旧高出邵帆宁许多。
    这一场火拼自早上拼到半夜,还在刀砍枪刺,伤者死者就不必提了。
    宋遥早就闻了信儿,不过邵帆宁是个私心颇重的人。大同城守军,防的主要是关外的蛮人。如今大同城的帮派之事,本是他这个知府的责任,他若是有求于宋遥,岂不显得无能么?
    所以,在最开始邵帆宁并未向宋遥救援,他觉着有自己的人马,足够了。
    但是,很显然邵大人并不了解帮派的概念。
    甚至他的新夫人郑氏并未得到夫家的信息,这场火拼来的莫名其妙,并不在郑家的掌控之内。
    手下死了这些人,如今朝廷御史就在大同,邵帆宁的心都凉了大半。这时候,也顾不得什么面子不面子的事儿了,他能做这个大同知府本就是侥幸,再不舍得丢了官位的。
    于是,仓皇皇来到将军府。
    时已至夜半。
    164、更新 ...
    春寒料峭。
    何况这是在西北,一场春雪尚未来得及化去,屋顶树梢仍有残雪之姿。
    何况夜半西风紧。
    邵帆宁只着一身夹棉的官服,甚至连大裘都未披,却已是满头大汗,脸色苍白,得到允准,与领路的亲兵直至将军府正厅。
    邵帆宁的脚刚刚迈进正厅门口,原本只是苍白的脸瞬间变的惨白。
    正厅之中,灯火通明。
    这个时间,邵帆宁原以为宋遥定早已安歇。且此时,他悄悄的来,也有掩饰形迹之意。却不料,如今正厅之中,宋遥、赵令严、蒋文安、陆文韬,以及邵帆宁的同年好友大同御史,均在其座。
    宋遥一身银铠铁甲,坐于上首之位,见到邵帆宁时,宋遥劈头问道,“邵大人,如今长荣街斗殴事件,到底如何了?”
    邵帆宁见中厅如此阵势,心知宋遥是等他入瓮呢。只是事到如今,他欲辩白,可是在政见不同的宋遥面前能辩白出个什么结果呢?邵帆宁满嘴苦涩,到底也有几分男人的气概,沉声道,“下官已派出衙门兵士衙役过去,至晚上,就有十三人被错伤至死。其他百姓伤亡尚未统计,下官本事有限,请宋将军出兵平乱。”
    宋遥早已命副将侯命,此时点将发兵,不在话下。
    邵帆宁亦想跟着一道过去,却被赵令严拦下。赵令严冷声质问邵帆宁道,“有牛副将在,长荣街之危可解,邵大人不必担心。倒是长荣街之事,大将军早已知晓,三次派人问询邵大人。邵大人铁口相拒宋将军之意,如今事已至此,邵大人身为一城父母,要如何对死伤的百姓交待?要如何对殉职的衙役交待?如何对帝都的万岁爷交待?”
    小赵大人一脸正气,咄咄逼问,“按理,内政与军务无干。只是大同城刚刚恢复重建,就发生如此惊天血案,本官实在痛心欲绝!”
    甭看赵令严一脸人五人六,当他得知和平帮与四海帮斗殴时起,就知道机会来了!赵令严本身便鄙薄邵帆宁的为人,就是先前连连找他们麻烦的四海帮,听说有郑家人的背景。邵帆宁与郑家联姻,按赵令严推测,这次宋远入局,御史上书朝廷,宋遥陷于被动,与郑家与邵帆宁脱不开关系。
    如今正好蒋陆二人俱在,大同城发生斗殴,正是邵帆宁职责所在,而邵帆宁为了在钦差面前留下好印象,绝对不能让宋遥插手的。
    邵帆宁以为,四海帮在郑家的控制下,是打是和,只是郑家一句话而已。
    和平帮则与大同城的另一势力,先前的靖国公有关。如今靖国公父子为鞑靼人所虏,去了茫茫草原,不知归期。
    和平帮失了靠山,大不如前。
    郑家想一并吞了和平帮,谢白戈走江湖的人,虽然敬着郑家这样的世族三分,但是,谢白戈也不是白给的。
    郑家虽能控制四海帮,但和平帮的势力并不是郑家可以掌控。
    这种帮派斗殴,一旦打起来,就不是哪一个人可以说了算。
    哪怕郑家屡次给四海帮主谢四海送信儿,命他停手。谢四海早已杀红了眼,哪个能听。
    于是,震惊整个大凤朝的斗殴案终于发生了。
    赵令严对于大同城的了解绝对不比邵帆宁,但是,赵令严对于形势的判断绝对远胜于邵帆宁。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