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皇帝难为_128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帝都。
    钱永道原本身子挺好,虽说头发胡子都白了,却还硬朗。因着明湛要请他主持修订啥大典,他不大乐意,便几次皆以年纪已老为由,几番推脱。
    其实要说这读书人哪,就是心眼儿忒多。要说钱永道没拿捏着架子,这话,他自己都不能信。凡读书人,都希望得到诸葛亮一样的待遇。
    诸葛亮此人,就是个心眼儿贼多的主儿。
    诸位想来,若是刘皇叔头一遭去草庐,乍一开口,诸葛亮就屁颠儿屁颠儿的跟了皇叔出山,那么,他在刘氏集团的地位绝对达不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尊贵。就是这样拿捏足了架子,把刘皇叔吊了个够,在诸葛亮刚到刘备身边儿时,关羽张飞对他尚多有不服之处。
    钱永道的位子是同样的尴尬。
    他的学识,这要说起来,都得赞一声好、渊博、大儒。
    可是,他也只是在淮扬一带有名望。北面儿的人虽也知道他,但是真要说尊崇敬仰,比之南面儿人相差远矣。
    何况学问这东西,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天朝地域广阔,有学问的人多了,谁也不能说自个儿就真的学通了。
    钱永道在南边儿有名望,可是朝中还有翰林院。
    能入翰林院的,哪个不是有才学之人。三鼎甲必入翰林,还有那些修书修白了胡子的老翰林们,那也是做了一辈子学问的人。
    钱永道哪里就敢说,自己的学问一定就比谁强呢。
    再者,孔圣人都道,三人行,必有我师。
    在这种以谦逊为美的社会风气中,钱永道自然要拿捏一二。
    还有就是,钱永道当真没把皇上要修的大典当回事儿,在他以为,不过是给天下藏书做个目录儿罢了。钱永道对此事的兴致,真没有太过浓厚。
    只是,皇上毕竟是皇上。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上有皇上屡次相邀,下有学生苦口相劝,钱永道还真的没做过让皇上下降相请的美梦,他就是觉着,实在推辞不得,想要的面子也有了,拿捏的也差不离了,于是,只得应了。
    这种只得应了的姿态说起来有种不得不为之的无奈,但是,毕竟,这是皇上亲派的差使,皇上越过翰林院,三番五次的相请。即便是年入古稀的钱永道,胸膛里那颗书生之心也是无耐中滋生了一抹淡淡的得意吧。
    看,天下读书人,也只有他有这个派了。
    皇上这样的盛情,不能却,也却不得。
    钱永道应下这桩差使,但是,谁料,帝王话锋一转,他直接由主持编修大典的第一人,变成了顾问。
    顾问。
    这种官职,以往真没在帝都的国史上出现过。经皇上的解释,钱永道才明白自己不过是在别人干活时搭把手儿罢了。
    这种落差,这种不可说的落差,让钱永道除了深深的一回叹息之后,陷入了长长的沉默之中。
    明湛的厉害,钱永道不过是刚刚体会而已。
    为了表示皇上的礼贤下士,以及他对读书人的推崇,明湛在拿钱永道做足了幌子后,还破例的将钱端玉收入身边儿做侍卫,赏了个六品官职。这次明湛没有问钱永道的意思,他直接下旨。
    除了接旨谢恩,钱家倒没说什么。
    在外人看来,皇帝对于钱家实在是恩典太过。钱永道却是惊心动魄,直接赐官,对于别人自然是可遇不可求,但是对于一心想要幺子科举晋身的钱永道而言,这并不能算是什么好消息。
    这世上,还有一批人,他们非以科举晋身,但也能做得高官显位。这类人,他们是皇帝身边儿的宠臣信臣,向以帝宠为晋身之阶。
    但是,别忘了朝中规矩,非进士莫入翰林,非翰林莫入内阁。
    如果你没有进士这张文凭,日后想着宣麻拜相,那是做梦!
    钱永道虽说外表一派仙风道骨,他本人也以闲云野鹤自居,但是一个考就要求儿子考状元的人,能说这个人没有野心吗?
    在明湛看来,真正没有野心的人,根本不会要儿子出来科举。
    钱家要做什么,是个什么打算,明湛不清楚。明湛以为自己也不必清楚这些无足轻重之事,他要做的事,就是出手将钱家的安排打乱。
    他要让钱家明白,什么是帝王君权!他们这些所谓的学士大儒,在王权面前,该做何姿态才算体面!
    明湛给钱家恩典,却扼住钱永道的咽喉。
    帝王手段,莫测至此,钱永道怎能不惊心动魄,大失颜色!
    明湛将钱端玉分配到方慎行的手下,去看着丹房里的三位道士炼丹。
    这次,明湛要的大还丹需要炼制的时日颇久,而且难度极大,需要九九八十一天方能开炉,并且,昆仑子与青城居士有言在先,这大还丹也过程琐碎艰难至极,十炉大还丹,能得一炉就是天赐了。
    这意思就是,虽然他们是在炼丹,但并不一定能保证成功。帝王开明,吩咐预备炼丹的东西,其余只随他们去。
    说起来,在青城居士与昆仑子未到之前,明湛多用小还丹。
    钟道人的长处就在于炼小还丹。
    只是如今又来了两位竞争对手,青城居士与昆仑子虽是后来者,却不大和气,每次明湛来丹房视查进度,此二人话里话外的就对前辈钟道人的炼丹手段有些怀疑。并且二人联手,将大还丹鼓吹的能消百病,健体强身。吃了后虽不能立时的蹬腿儿成仙,也能益寿延年。
    据青城居士与昆仑子道,此大还丹,一粒可抵得十粒小还丹。
    明湛当然要好的。
    现下就命道人们炼大还丹,钟道人要说自个儿不会吧,显得跌份儿,怕要被这二人挤兑出宫去,岂不名声丧尽。
    青城居士瞧出钟道人的心思,捋须笑道,“我等于山中早炼过数炉大还丹,若是钟道兄不善此道,倒是可以先施用道法,将陛下的电灯弄好,此一举,也可使陛下解忧。”
    钟道人一听,顿时劲后寒毛直竖。
    电灯的事儿,他也听说了,参加考试的二十位道人,焉何只剩青城与逍遥二人,皆因那电灯闹的。此刻,钟道人也算是明白了,这二人就是来报仇的。
    钟道人自问命不比青城昆仑二人更硬三分,但是帝王面前,你也不能露了怯。钟道人也是久在江湖飘的,当即心思一转,硬着头皮在明湛跟前儿吹下大牛,“大还丹之事,道人尚可支应,只是道人刚刚炼制了一炉小还丹以供御用,如今道法耗用大半,再无支撑之力。若是欲炼大还丹,还需待道人修养六六三十六日之后,方可为陛下尽力。”
    青城昆仑吹嘘的大还丹的配方他是不知道的,不过此时定要拖上一拖,缓兵之计,另寻计量,解了这二道人设下的绳套儿,他方能活命。
    明湛是明君啊,明君怎能不体恤下属呢。
    好了,钟道人,你累了,你先歇着吧。青城昆仑,你们开始炼大还丹。
    就在皇帝陛下心心念念的等着大还丹出炉之时,丹房竟然霹雳一声,祸自内生,传出性丑闻。
    说来也是钱端玉倒霉,弱质一书生,被明湛发落到丹房来。换了侍卫服,他虽然只会些花拳绣腿,但是相当尽职尽责。
    又是刚来的,也很听话。
    方慎行是念过书的,如今手下来了这么一位文雅彬彬的侍卫,一打听,哟,还是帝都上有些名号儿的钱永道的幼子。说起话来,钱端玉也明白眉眼高低,故此,方慎行对钱端玉的印象相当不错。
    钱端玉这人吧,其实有个毛病,好读书忒求甚解。
    炼丹一事,其实自古就有。现代人说起来封建迷信,古人却并不如此看待。老子是道教创始人,道人就喜欢没事儿炼个丹药捏个丸子啥的。
    钱端玉虽然年少,但是博览群书,对于道家养生炼丹一事也稍有了解。
    他如今正是个好奇的年纪,又正管这事儿。近水楼台,就有事儿没事儿的常在丹房转悠,还会看一看大还丹的配方什么的。
    钱端玉在方慎行手下,又得方慎行的意,这三个道人对于方慎行都有些惧怕,故此虽然觉着钱端玉话多问题多,常问的他们张嘴结舌,左支右绌,非常讨厌。但是,因着方慎行,他们也不敢拿钱端玉怎么着。
    要说如今这三道人正是得宠,在皇上面前颇有些话语权,怎么会怕方慎行一个小小的五品给事中呢。
    说来,虽然皇帝陛下对他们很信任,封赏极是大手笔。可是方慎行似乎对于他们的本事并不以为然。这三人常有争执,又是御前红人儿,之前并不将方慎行放在眼里。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