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皇帝难为_47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林永裳意即在此,自不会推辞,笑道,“那本官就代天下百姓谢过诸位了。”
    有云贵之例在先,且盐商们早有心理准备,如今朝廷肯另给他们生路,又能去帝都见驾,简直是惊喜超过预期。顿时,人们先前对于盐课改制的怨言皆是风消云散,只剩满腔爱国忠心。
    林永裳之精明强干,可见一斑。不禁是范维冯秩颇多体悟,亦可见明湛用人之精准。
    40、更新 ...
    林永裳与薛春泓总督设宴招待盐商,宴会过后,宾主尽欢,各自告辞走人。
    范维冯秩与林永裳亦喝的不少,自回院中休息。
    林永裳笑,“这次多亏了小范大人这招釜底抽薪。”
    “不过是奉大人之命而已。”范维谦逊着。
    冯秩笑,“两位就不要过谦了,难得这些盐商合作,咱们赶紧把帐盘清。”
    盐商们这样识时务,自然有舆论的关系。再者,三人早商议了,范维事先悄悄的拜访了扬州城里数一数二的盐商程耀之。
    如今扬州城盐商中,程沈两家不相上下。
    程家族长程耀之,沈家族长沈太平俱是盐商中关系重大之人。
    沈太平乃湖广总督沈东舒生父。
    自从沈东舒步步高升,沈家从不起眼的盐商之家,一跃为盐商中的大户儿。几乎与老牌子的程家平起平坐,甚至锋头儿更盛程家三分。
    程家的地位来自于凤景乾初登基时,为西北平叛大军捐了百十万的粮饷,自此得了凤景乾青眼。终凤景乾一朝,程家皆是顺风顺水,赚的银子海了去。
    谁料沈家出了一位沈东舒,沈东舒有才,沈家有财。沈家拿出家底子为沈东舒铺路,如今已得到超额回报。
    程沈两家皆是盐商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儿,更有沈太平屡屡撼动程耀之的盐商商会会长之位,二人之间,龌龊颇多。
    此次在召集盐商宣召盐课改制之前,林永裳已做足功课。
    二虎相争,必有一伤。
    林永裳就是抓住这个机会,派范维暗访程家,先与程耀之详谈了盐课改制后各家皆可涉足海运的优厚条件,自然还有关乎帝王恩宠的事。其目的,不过是让程耀之在盐课改制时,带头儿配合一下,起个“托儿”的作用。
    对于程耀之而言,这真是天上掉的大馅儿饼。
    他家几代盐商,奈何如今这盐课改制,已是势在必行。他早命人去云贵打听过了详细情形,如今不仅能获得朝廷的补偿。当然,更让他欣喜的是,官家找他做这个“托儿”,而不是找沈太平。
    这说明什么?
    程家子弟自然也有在朝为官者,不过皆不比沈东舒才干过人,贵为正一品总督。
    程耀之自然要抓住这次机会,这是个极难得的,他梦寐以求的,可以获得新皇圣心的机会。
    程耀之求之不得。
    关于为何林永裳不选沈太平做这个“托儿”的原因,林永裳认为,其一,沈家并没有程家根基深厚,这是历史原因。
    再者,从程家在太上皇当政时资助西北军资一事,就可看出,这家人是十分善于政治投资的。而且,能为政治投资下血本。
    沈家却是依靠族中子弟的升迁来得到今日地位,沈家的投资,更多是放在族中子弟身上。
    故此,林永裳弃沈家,而选程家。
    当然,他也没料到沈家亦如此殷切的配合盐课改制之事。
    不过,在范维眼里,林永裳选中程家,或者还有另一层干系。
    朝中年轻新贵,其实不只是林永裳一人。
    再有一人便是如今任湖广总督的沈东舒,甚至在太上皇当政时,沈东舒比林永裳的升迁更加迅速。
    在林永裳为左都御史时,沈东舒就已常年伴驾。
    如今沈东舒外放为正一品总督,如若回朝,除了六部尚书之位,便是内阁相位以赐。
    这个时候,林永裳不令沈氏家族出头儿,自有另一番思量。
    毕竟,林永裳与沈东舒相比,最大的不足之处便是:他没有一个家族可倚。
    一场盐课改制,已见风起云涌之势。
    范维想到的事,不知明湛会不会想到。
    不过,纵使明湛知晓,这也无伤大雅。用明湛的话说:这些啊,都是小爷玩儿剩下的。
    再者,做为一个皇帝,他是不会乐意看到自己的臣子们亲如一家的。
    明湛如今面临的是另一桩是非。
    自从吴婉事件之后,明湛提出“女人不卑”的理论,帝都城的男人感受到了本能的危险。
    道德家们更认为人心不古、世风日下、道德败坏、妖孽当道,日子简直是没法儿过了。他们简直难以理解,世间竟有吴婉这样的怪物,更令人心寒的是,这个放荡邪恶的女人,竟然得到了皇上与太后的青眼,甚至引得不少年轻人暗地里的敬佩。
    每日身处这样的环境,道德家们感觉连空气都邪恶的令人难以忍受。
    终于,苍天有眼,帝都城终于了一件他们可以歌颂,可以视为道德模范宣扬的道德标本出现了。
    这世间,一样米养百样人。
    有吴婉这样刚强坚韧死中求生的女人,自然也有视名节如性命、三从四德的女子。
    事情发生在仁宗皇帝时一个翰林家里,此翰林姓余,余良生。
    余良生有一个女儿,年方十八,许给了同僚钟翰林家的公子。不想钟公子命短,成婚三日,咽了气儿。
    余姑娘守完夫孝,便素衣菇素,立志为钟公子守节。
    转眼三十年过去,余姑娘过继的嗣子已在朝为官,为母请封诰命的同时说出母亲的贞洁美德,当即便有人说,不但要为钟老太太余氏赐封诰命,更要表彰余氏美名,赐贞洁牌坊。
    明湛听到“贞洁牌坊”四字,顿时惊悚了。
    如果只是翻看话本子小说,贞洁牌坊或者只是一个名称,一目扫过而已。可是在现实中,明湛见到活生生的人空守三十年来换这样一件石坊,他直接从龙椅中起身,惊吓的说不出话来。
    明湛的神色,绝对说不上愉快。
    可是,他头一遭见识了群臣的力量。所有人对于明湛的动作产生了一致扭曲的理解,跪下群呼,“陛下圣明,陛下圣明。”
    明湛一句话没说,事情便被人砸瓷实了。
    太可怕了。
    明湛站在昭德殿最高处,脚下铺就着大红织金丝的地毯,身上穿的是玄色五爪龙袍,在他视线所及之处,一片乌压压的头顶,官员跪伏在他的脚下。
    明湛却是头一遭感受到什么叫“孤家寡人”?
    他缓缓的坐回龙椅,不得不重新思量,帝都兵马节制在永宁侯之手,他是安全的。
    “爱卿们平身。”如果明湛稍稍软弱,或者心里素质稍差,或者脾气暴烈,他是坐不起这个帝位的。
    明湛当然恼,当然怒,可,即便他是天子之尊,如今也要忍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