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伙头兵纪事_54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跟自家汉子没商议个啥出来,今日五更天,顾李氏起床往他们屯子不远处的一家庙里,拿了顾小满的生辰八子,找他们这儿有名的庙祝算了一卦,据那庙祝说,她家小满近期红鸾星动,命里的有缘人就在身旁,顾李氏听完,又联想到近日的事,于是问起他俩日后的缘法,庙祝算了,说他二人是天定三世的姻缘,拆都拆不散的,这前世寇镇是个护国大将军,只因遭奸人所害,故此英年早逝,那顾小满原本是个有些道行的龟,早年不慎被渔夫捕住,得了路过的将军相救,将军心慈将他放生,后来听闻将军去世后,甘愿为他驮了二百年的碑,日夜与他作伴,天上的神仙怜惜他们之间的真情,这便许了他俩三世的好姻缘。
    顾李氏听了之后,心里原本的不安去了一半,若是天上的神仙叫他俩在一起,那即便她是小满的娘,也是阻拦不了的,只是想到寇镇的家世,顾李氏这心,终归还是惴惴的。
    寇镇朝着顾小满他娘微微点头,说道:“顾大娘,早!”
    顾李氏不自在的说道:“天还早着呢,大人咋不多歇歇。”
    “习惯了,往日在营里,这个时辰已起来操练了。”寇镇答道。
    那寇李氏朝着灶屋喊了一声;“老大家的,快给寇大人打洗脸水,多倒点水。”
    “哎!”灶屋里女人的声音应了一句,顾李氏又左右望了望,嘴里嘀咕一句;“小满这个懒货,都到这会儿了,咋还没起来!”
    寇镇见顾李氏要去叫顾小满起床,便喊住她,说道:“大娘,他往日在营里当差辛苦,难得能歇歇,就让他多睡半日吧。”
    顾李氏眼瞧着寇镇如此体贴她家顾小满,昨夜的火气顿时消了不少,只是心里到底有许多遗憾,要是没那么高的家世,看中的是她家的姑娘,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了。
    在顾李氏失神之时,顾小满他大嫂已打了洗脸水送进来,寇镇洗漱完,来到院子里,只见顾老三和周老汉正在喂马,地上是一筐带着露珠的青草,还放有两升豆子,顾老三见了他,停下手里的动作,朝着寇镇瞄了一眼,跟他打了一声招呼。
    寇镇朝着他点了点头,又看着周老汉,说道:“周大叔,你去套马车,咱们往镇上去一趟。”
    顾老三低声说道:“眼瞅着要吃早饭了,这会儿往镇上去干啥,你们对这儿的路不熟悉,要不要打发人陪着一起?”
    寇镇说;“不用了,我们去去就回。”
    顾老三见他没说去干啥,也不敢追问,昨晚吃饭喝了几杯酒后,顾老三好不容易没那么怕寇镇了,等到了夜里,听孩子娘说这人家里是在京中做大官的,比县老爷的官儿还大,顾老三被吓得不轻,一早面对寇镇,又开始畏畏缩缩起来。
    “孩子他娘,你这饭几时能好,这寇大人要往镇上去。”
    顾小满他娘从屋里出来,她拍了拍身上的灰法,惊诧的问道:“咋这时候要往镇上去,饭好还得一会儿呢。”
    寇镇看着顾李氏,认真的说道;“我昨夜仔细想了大娘的话,既是来求亲的,该请上一个媒人来为我们说合,我这便去镇上请媒人。”
    顾李氏与顾老三互相看了一眼,顾李氏又想起庙祝说得情定三世的话,她嘴里吱吱唔唔的说道:“你这话说的,像是谁逼你似的?”
    寇镇微微一笑,他的假期不多,没有空闲的时日等着寇李氏细细考量,他既是连京中的老爷和大太太都不惧,更没道理会说不定顾小满的家中,他说;“大娘别想差了,原是我想得不周到,也请你们多担待一些罢。”
    见他如此谦虚,顾老三憨声说道:“快别这么说了,你还要咋周到,昨日带了一车的东西,有好些是我们先前见都没见过的。”
    顾李氏拉了拉顾老三,冲着他使了一个眼色,她想了一下,对寇镇说道:“大人说得很是,还是找个媒人合规矩,只是也不急在这一时,吃了早饭,我请人陪你一起去吧,这镇上你不熟,只怕办事不方便。”
    “不碍事,我昨日打县上经过时,已请了县衙的陈捕头过来,他先前在我手下当过兵,请他来当这见证人,也还算合适。”
    顾小满爹娘顿时被震惊住了,若说寇家那些官老爷距离他们遥不可及,县上的捕头大人们离他们可就近了,寻常百姓,哪一个不是见了捕头就是躲着走,他竟能轻飘飘的就请人家来做这见证人?
    说话之时,那老周已套好了马车,寇镇与他俩打了一声招呼,骑着另一匹枣红马,便出了屯子。顾李氏亲眼目送着他们走远,这才回屋忙活。
    这边顾小满,直睡到早饭做熟后,才慌慌张张的起床,他刚起来,顶着一个鸡窝头东张西望,谁知,千总大人没看到,周老汉没看到,马车也没看到,他急忙问道:“娘,我们大人呢?”
    顾李氏白了他一眼,说道:“走了!”
    顾小满脸上一白,瞪大眼睛,颤抖着声音说道:“走了?”
    旁边他小妹见了他的反应,‘噗嗤’一声笑出来,说道:“哥,娘骗你呢,那位大人往镇上请媒人了!”
    顾李氏瞪了他小妹一眼,骂道:“大人说话,小孩子家插啥嘴。”
    小姑娘朝着她娘吐了一下舌头,笑嘻嘻的跑出屋外,而顾小满,听说千总大人只是到镇上去了,心里松了一口气,但想到昨夜才刚做的那个梦,脸上忍不住又开始发起烧。
    “别干杵在这儿了,赶紧洗洗吃饭。”
    “哦。”顾小满嘴里应一句,进灶屋洗漱去了。
    吃了早饭,顾家的各人都忙起来了,只有顾小满,干啥都心不在焉的,最后他在家里待不住,干脆跑到村口去等着,经过一日,村里的人都知道顾小满被一位当大官的看中了,要娶回家做正君里,不管是谁见了顾小满都要打趣两句,要是往日,顾小满肯定早就躲开了,只是他惦记着在还没回来的寇镇,于是就任人拿他说笑,傻乎乎的等在村口的树下。
    一直到了将近中午,顾小满才远远看到那个熟悉的马车和人,他惊喜的站了起来,刚想迎上前,跑了两步,又停了下来,他呆呆的望着那渐渐走近的身影,骑在马上的寇镇似乎也看到顾小满,他一夹马肚,跨下的马儿快步跑了起来,一转眼,寇镇便骑马到了顾小满的面前。
    顾小满上前,他拉住寇镇丢下来的马缰,嘴里喊道:“大人。”
    刚说完,耳根一边发红,寇镇翻身下马,他望着顾小满,扬着声音问道:“等我的?”
    顾小满害羞的点了两下头,被寇镇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他装作不经意的四处看了看,说道:“大人肚子饿了吗?我还特意叫娘她们晚些做饭呢。”
    “饿了,早饭都没吃呢。”寇镇说道。
    顾小满听说他早饭没吃,连忙说道:“咋还没吃早饭哩,那咱快回去吧。”
    寇镇语气里带了笑意,他凑近顾小满,低声说道:“舌头被咬破了,疼得吃不下。”
    听了这话,顾小满傻了一下,随后脸上红得快滴血,寇镇看了他这副呆样子,不禁笑了起来。
    ☆、第65章
    在寇镇与顾小满站在树底下说话之时,周老汉赶着马车已进了村,顾小满看了一眼,只见车头上除了周老汉,还坐着一个穿着缁衣,腰上挎刀的捕快,那捕快三四十岁的年龄,生得虎背熊腰,马车刚停下,他从车上跳了下来,先上下打量了顾小满一眼,然后扭头望着寇镇,问道:“二爷,这就是您看中的那位?”
    寇镇颔首,他对顾小满说道:“这是陈捕头,原本是我手下的人,退了军籍回乡干了捕快,如今是你们县上的捕头,要是日后你爹有啥事要帮忙,可直接去找他。”
    顾小满听说眼前这人以前是他们大营的将士,现在又是县上的捕头,于是恭恭敬敬的对着他打了一声招呼:“陈捕头。”
    陈捕头爽朗的笑了两声,他拍了拍顾小满的肩膀,说道:“好,能得我们二爷的青眼,想必是个好的。”
    说了两句闲话后,车上的帘子被打起来,从马车上下来一个身穿青色裙子的中年妇人,她高高的个子,头上戴着一支银钗子,下车之后,也是先望了顾小满两眼,接着又说;“寇大人,陈捕头,时辰不早了,不如先往主家那里去吧。”
    顾小满心知这妇人就是千总大人请来的媒人了。他们这边的举动,不大一会儿,便招来了村里许多看热闹的人,人家看到来的媒人,还有挎刀的捕头,都远远的站着议论起来。
    顾小满有些不好意思,他带着他们往家里去,还没到家,便看到他爹和娘已等在院子门口,想必是有人已提前去跟他爹娘报信了。
    进了院子之后,顾老三和顾李氏迎了上前,还不待他们说话,媒人先望着顾李氏,笑吟吟的说道:“这便是顾家妹子吧!”
    顾李氏仔细一看,原来寇镇请来的是他们镇上有名的刘媒婆,这人入了行当三十多年,撮合了无数的姻缘,人称她长了一张巧舌,就没有她说不合的姻缘,故此名气十分大,等闲人是请不动的。
    “竟是刘嫂子,快屋里坐。”顾李氏不敢轻慢她,她家还有一个儿子两个姑娘没有结亲,要是能得她说一门好姻缘,那能省她多少事呀。
    站在后面的陈捕头,顾老三也不过比他大个十多岁,陈捕头叫他一声兄弟也算是尊敬了,只因寇镇要与他家儿子结亲,故此陈捕头自降辈份,直接喊顾小满他爹娘喊叔婶。顾老三见了这穿官衣挎大刀的,连大气也不敢出一声,人家喊他叔,他也不敢接,只管埋着头不作声,顾李氏也怕官家的人,但家里汉子只管缩头不说话,也只得她站出来应付,她说:“这么热的天,大家伙儿快进屋里歇歇。”
    说着,顾李氏将他们引进屋里,并招呼儿媳妇灶屋里烧饭端茶,还打发她家小儿子往村里种瓜的人家那里去买两个西瓜回来待客。
    这趟上门,寇镇又买了许多礼,都是照着媒人的吩咐买的,满满当当的摆了一地,顾小满跟着一起进了屋里,她娘见他也进来了,挥了挥手,说道:“这里没你啥事,你出去看看西瓜买回来了没有。”
    那媒婆接着他娘顾李氏的话,故意开着玩笑说道:“放心吧,有我和你娘替你把着关,一准儿跟寇大人把彩礼要得多多的,到时好给你裁新衣裳穿。”
    顾小满红着脸,他不敢看千总大人,于是转身出了堂屋。
    顾小满出去后,一行人先坐下,刘媒婆热络的对顾李氏说道:“顾家妹子,只消看到我登门,你这必定是已经猜到了。”
    顾李氏干笑了两声,没有说话,刘媒婆看着她,又说道:“我听说这寇大人与你家那孩子在军中就已认识,如今他又在你家住了两日,咱们都是当女人的,你倒是说话,你看他为人如何?”
    顾李氏嘴上只管陪笑,人家正坐在她对面呢,这话叫她如何说呢,说得不好吧,人家登门前,买来的吃的喝的,都抵得上她家几年的开销,待人接物也是进退有礼,若说好吧,他家远在京城,对他家里一无所知,就这么稀里糊涂的把孩子许给他,总感觉有些不大放心,只是想到早上给他和小满算得那一卦,顾李氏心里其实也是有几分想应下来的。
    刘媒婆笑道:“看来竟是好得你说不出来了!”
    顾李氏抬眼看了对面的寇镇一眼,他施施然的坐在她家那把修了许多次的破凳子,脸上的神色一成不变,像是没听到她们正在提起他似的。
    顾李氏说道:“寇大人自然是没得说的!”
    刘媒婆拍手笑着:“看来这好姻缘一说就要成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