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伙头兵纪事_5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行了,别啰嗦,咱们还得赶路呢!”
    他们要去收菜的屯子叫柳树屯,离镇上不远,整个屯有两百多户人家,屯子里人口多,地也多,算是十里八乡的最富裕的屯子,当然,他们屯会富起来也跟他们三羊镇大营有些关系,这营地里的除了粮草和盐是州府运来,其余都是拨了银两,由大营自行解决。
    老占在三羊镇当了多年的伙房长,手里可用的银两有限,他就自己下乡屯去收菜,这柳树屯地多人多,每年除了种粮,就跟老占约好,每年收他们屯子的菜,这样一来,屯子里的人种的菜能卖钱,营地里将士们吃的菜也有了着落。
    走了大半日,老占到了柳树屯,这会儿屯子里的人大多数都在自家猫冬,路上看不到几个人,老占带着顾小满熟门熟路的到了几间青砖瓦屋门前,隔着院门就拍门喊道:“老王,在家不?”
    “来啦,来啦!”屋里传来了一个应门,接着,院门被打开,一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出现在他们面前,他看到老占,笑呵呵的说道:“占大叔,你来了。”
    说着,他又望了一眼顾小满,问道:“这咋看着有些眼生啊。”
    “营里新来的兵,叫小满。”老占答了一句,带着顾小满进了屋里,进去时,顾小满冲着这来开门的小伙子憨笑了两声。
    进了院门后,有个披着棉袄的老汉已经迎了出来,他身旁跟了三四个小伙子,其中有个还抱了小女娃,这老汉见了老占,笑了两声,说道:“老哥哥,我猜着你这几日就该过来了。”
    “是得来,我看这天恐怕晴不了几日了,要是等下雪封了屯,你这菜恐怕得烂在家里。”
    闲聊了几句后,老占对顾小满说道:“这是柳树屯的王里正。”
    顾小满对着王里正喊了一声叔,便待在一旁,刚才来开门的那小伙子估计是王里正的儿子,他看了王里正和老占一眼,说道:“爹,占大叔,咱们进屋里去谈吧。”
    “对,咱们进屋去再谈!”王里正带着老占他们进了里屋,顾小满跟着一起进去,屋里暖和极了,他好奇的四处打量,只见屋里靠东头盘着炕,炕上放了一张小炕桌,地上点着火盆,火盆上安了一个铁架子,上面放着一个黑漆漆的水壶。
    进了屋后,王里正让老占上炕坐,不一会儿,有个妇人进来送了热茶,顺手还把屋里两个小娃儿领了出去。
    “王老弟,今年你们屯的菜收得都咋样了?”
    王里正笑着说道:“要说这菜,今年也算丰收,你没来前,我就已经嘱咐屯子里的人好生收拾妥当了,你只要开口,啥时候都能送去。”
    “那成!”老占也是个做事爽快的,再者又是跟王里正来往多少年的老关系,便说道:“我今日钱都带齐了,先交给你,你先送四千斤土豆,四千斤萝卜,再加一千斤的白菜过去。”
    听了这话,王里正吃了一惊,他说道:“咋,老哥哥,今年咋比往年少这么些?”
    他们屯里可是种了不少菜呢,要是不收,那么多菜,留着自家吃,那得吃到啥时候啊?
    老占见他变得脸色,忍不住笑了起来,他说道:“咱做了多少年的生意,你还信不过我么,只是今年营里的粮草提早一个多月送了过来,咱伙房没地方再堆这么多菜了,还得你们到时把剩下的一批菜送过去。”
    王里正听了之后放下心来,他掐指算了一下,只怕到时天就开始下雪了,虽说路上难走,但少不得他们辛苦些,谁叫全屯的庄户人,一年到头大项的收益全靠着这军营里呢。
    ☆、第6章
    老占头和王里正打了多年的交道,彼此都很信任对方,不到半日,双方谈拢了买菜送菜的事议,收了钱按了手印,余下的事就全部交由王里正来打理了。
    他们两人说话时,顾小满就坐在火盆旁烤火,王家的火盆里煨了几个红薯,红薯烤好后,屋里弥漫着一股香甜味,顾小满有些馋了,先前在老家,每年到了冬日,顾小满和家里的弟弟妹妹们偶尔也会偎两个红薯吃,这东西耐旱,产量又多,家里的爹娘即便知道了也不怎么会说他们,王里正的小儿子名字叫铁锁,跟顾小满的年纪差不多大,他见顾小满的眼光不时朝着他烤的红薯瞟几下,便用火钳夹了一个烤熟的,递给顾小满,说道:“吃一个吧。”
    顾小满有些不大好意思了,他怕给老占头丢脸,于是摆着手,闷声说道:“我不吃。”
    虽然说了这句话后,鼻子还抽了两下。
    坐在炕上的王里正抽了一口旱烟,对顾小满说道:“吃吧,又不是啥稀罕东西。”
    一旁的老占也对他说道:“拿着吧,两个红薯你王大叔还是请得起的。”
    “不光红薯我请得起,酒和肉我也请得起。”他哈哈笑了两声,又对老占说道:“老哥哥,有人送了我一块顶好的狍子肉,今日咱们兄弟俩好好喝两盅。”
    有酒喝有肉吃,老占自然是一口答应了。
    中午,老占和顾小满留在王里正家吃饭,大锅的狍子肉,猪肉炖老萝卜,韭菜炒鸡蛋,干煸土豆,一碟炸花生米,一碟腌萝卜条,再加半斤自家酿的黄酒,也算是一桌差不多的席面,庄户人家凡事讲究实惠,都是大碗大碟装的菜,老占本来就是打庄户上出来的,也不会挑理,至于顾小满,从上桌后,只管埋头吃饭。
    王里正家的几个儿子们也上了桌,大抵是年龄相当,王里正的小儿子铁锁跟顾小满还挺谈得来的,平常家里来客,他是不能上席的,今日他爹头一回让他上席,铁锁顿时有种长大成人的感觉,他好奇的问顾小满;“小满哥,军营里好玩吗?”
    顾小满咽下嘴里的饭,他想了一下,军营也就那个样子,除了有些不自由,有吃有喝的,顾小满是比较满意的,他点着头说道:“挺好的。”
    老占喝了一口酒,瞅了他一眼,说道:“也不知道是谁刚来时,天天躲在被窝里哭。”
    顾小满脸红了,他刚来军营时,白日还好,伙房里的事情等着人做,顾不上去想他爹娘,到了夜深人静时,就会想他爹娘,怕被人知道了,蒙在被窝里哭几声,他以为别人不知道,其实整个伙房里的人都听到了。
    铁锁吃惊的望着顾小满,在他印象里,像他们这么大的男娃,那是极少还有人会掉眼泪的,他问道:“小满哥,军营这么好,你干啥还哭!”
    顾小满越发羞得连头都恨不得埋在碗里了,铁锁他大哥瞪了他一眼,说道:“这么大一桌好吃的也堵不上你的嘴。”
    铁锁这才讪讪的闭上嘴。
    在王里正家吃了中饭,老占和顾小满还得赶着回营,王里正也没虚留,走之前给他们送了不少自家腌的咸菜,老占都收了,冬日里能吃得菜少,正好用来换换口味。
    出了柳树屯,顾小满央求着老占带他到镇上去看看,上回进宝回来,跟他说镇上很热闹,卖什么得都有,听得他羡慕不已,以前在家里,他们村离镇上几十里路,要是没啥重要的事情,他家爹娘轻易不往镇上去。
    老占嫌他多事,骂了几句,到底也没说啥,还是带着他往镇上来了,只是让顾小满失望的是,镇上来来往往的没几个人,看起来也不怎么热闹的样子。
    “傻,都过了响,做生意的人早就回去了!”老占告诉他。
    虽说是个镇,但其实也就两条街,据老占讲,这还是因他们三羊镇大营驻在这里才有了这镇,其实二十多年前,这里也就是个破村子罢了。
    一条街逛到头,只有街角有个老汉守着个摊子卖烧饼,好不容易出来一趟,顾小满总觉得应该买点什么带回去,他问那老汉:“烧饼怎么卖?”
    老汉手套在袖子里,答道:“有甜口的,也有咸口的,都是两文钱一个!”
    顾小满便对老占说道:“占大叔,你能借我些钱吗,我想买些烧饼带回去,等回了营里,我就还你。”
    “带啥带,买一个你在路上吃就完了,一个月发得那几个钱,还不够你吃烧饼!”
    顾小满憨笑了两声,他对老占说道:“李大叔他们平时也挺照顾我的,买咱们每人吃一个。”
    “就你事多!”老占瞪了他一眼,还是从口袋里摸出了钱,又跟那老汉还价:“买九个饼,你多送我一个!”
    “再加两个!”顾小满插话,他把进宝和张示也算进去了,上回进宝出来玩,给他带了一串糖葫芦,现在他要买东西回去吃,肯定也要给进宝带一份。
    那老汉喜笑颜开的答应一声,他们一口气买这么多,多送一个也值得。
    老汉动作熟练,他揪了一个面团,擀了两下,往里面抹了一小撮黑色的蔗糖,又洒了些芝麻,便放进炉子里烤起来。
    老占和顾小满等了一会儿,老汉就将十二个热气腾腾的烧饼给他装起来,烧饼上洒着芝麻粒,刚出锅的闻起来香喷喷的,顾小满刚吃完中饭不久,这一会儿看到烧饼又开始流口水了,他拼命克制自己不去看烧饼,准备等回了营里跟大家一起吃。
    “眼瞅着天色就要晚了,快走吧。”老占说道。
    顾小满点了点头,抱着烧饼跟老占一起往回走。
    镇上离他们大营还有好远,冬日的天又短,走了几十里路后,天色已经有些发昏了,再爬过这道坡就能看到军营了,想到等会儿就能吃上香喷喷的烧饼,顾小满满心的欢喜。
    正在这时,后面传来一声马蹄声,老占往后看了一眼,说道:“八成是巡营的回来了。”
    顾小满也跟着回头一看,只见乌压压一片人骑着马过来了,大概有一两百人,全部骑着高头大马,看起来威风极了。
    老占拉着顾小满站到路旁,不一时,骑着马的将士们走近,跨马走在最前头的是寇镇寇千总,他穿着甲衣,披着一领风衣,顾小满看到他,赶紧低下头。
    寇镇走过来后,拉住马绳,先看了一眼顾小满,视线又落在老占身上,问道:“出去收菜了!”
    老占比寇镇年长,又在三羊镇大营当了多年的伙房长,是以寇镇对他说话十分客气。
    老占也不敢拿大,他见了寇镇,先对着他见了一礼,又答道:“回大人的话,刚从下面的乡屯回来。”
    寇镇点了点头,又对老占说道:“不日就是冬至,别忘了去收几口猪,给将士们打打牙祭!”
    这也算往年的惯例,每年春节,中秋加冬至,营里都会杀几口猪来吃肉,这事其实不归寇镇管,只是现下遇到老占,寇镇不免就问了两句。
    “哎,记着呢,已经找了杀猪匠定好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