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4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这一轮李凡把我们从炎炎夏日,带到了万紫千红的春天。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就点明主题,‘胜日’即‘晴日’。诗人为了寻觅一处好的春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晴日,来到一个叫做‘泗水滨’的地方。而下面三句,均是诗人在这个地方的所见所闻。
    这种结构构思可谓别具一格,令人赞叹。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景。‘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诗人此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
    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则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可谓是经典名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中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
    第三、四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了诗人此次‘寻芳’所得。前后呼应,张弛有度,实乃难得的佳作。”
    白易的这一篇赏析让李凡暗自点头,大师就是大师,能够分析的这么透彻。
    不过这首《春日》其实还有更深层的内容,只是在这个世界不能体现出来了。因为它的作者已经变成了李凡,而不再是朱熹。
    这首《春日》是前世朱熹的诗。诗中“寻芳泗水滨”,其实并不是诗人真的到了泗水滨。因为,泗水之滨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自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寻春吟诗了。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
    因此,诗中所谓的“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比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在这个世界,不能让这首诗这方面的隐喻公之于众,让李凡稍微觉得有一些遗憾。
    但即便是将这首诗,仅仅看成是一首游春诗,那也是非常经典的。这也是李凡把它带到这个世界的原因。
    将一切大致了解了一遍之后,李凡退出了网页。随后登陆了qd号,他感觉他似乎有好几天都没有登过了。
    今天应该登上去看看了。
    这一登上去,果然有好几个人发来的消息。李凡看了看,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隔了这么多天,不回也没有关系了。
    只是其中林飞的消息让他比较在意。连续发了好几条,看时间全部都是今天,那个时候他正在忙着搬家。
    难道有什么事情?
    对于林飞,李凡一直都是非常感激的,已经把他当作了自己的朋友。他很快就给林飞回了一条信息。
    消息刚发过去,林飞就回了过来,想必是一直登着qd号在等着李凡呢。
    经过和林飞的一番交流,李凡总算弄明白了是什么事情。
    凡楼?李凡也觉得这个名字挺有意思的,他自然是全力支持。
    至于一个多月没有更新微博,李凡也觉得挺对不起粉丝的。他还真就不太习惯更新那玩意儿。他想了想,便告诉林飞,说自己等会儿会更新一条微博,来弥补自己一个多月没有更新微博的“过失”。
    与李凡交流结束之后,林飞先是把李凡全力支持“凡楼”的事情,和凡楼的众多粉丝们说了一遍,众粉丝自然是欢呼雀跃。
    现在,他们的组织算是真正成立了。
    随后林飞又转达了李凡等会儿要更新微博弥补过失的话,更是让众粉丝充满期待。
    几分钟之后,李凡沉寂了一个多月的微博,终于有了新的动态。
    “各位凡楼的朋友们,一个多月没有更新微博,我感到非常的抱歉。为了弥补我的过失,也为了庆祝凡楼的成立。我决定分别满足凡楼各个小组的一个要求。当然,必须是我可以做到的合理要求。至于什么样要求,各小组之间可以慢慢商量,商量好之后,由组长来告诉我。”
    李凡的这条微博瞬间就引得众人一阵欢呼,一时间纷纷奔走相告。这是今天继凡楼成立后的又一大好消息。
    李凡看着欢呼的众人,也不禁面露微笑。凡楼,以后应该还会继续壮大吧。
    ……
    第200章 春眠不觉晓
    9月4日。
    上午八点,随着一声锤响,李凡与三叔两家的旧房子正式开始拆除。
    在拆房子的过程中,四周围了不少看热闹的村民。一边看,还一边议论。
    “听说这房子要盖成小别墅型呢,不知道建成之后是什么样子的?”
    “凡子这娃子现在是真的有钱了。我已经让我家那小子回来跟着凡子干了,希望那小子以后也能修一栋漂亮的房子出来。”
    “嗯,我家小子也回来了。不过凡子说原则上,欢迎每一位回村的年轻人和他一起干,但要经过他的考核。你们说,这娃子说得到底是什么考核?”
    “这个我倒是听说了一点,好像是关于人的品性方面的。就是说人的品性一定要好。”
    “哎,这个自然。谁家的娃子要是品性不好,别说凡子了,就是咱们也不同意他跟着凡子一起干啊。”
    “……”
    将旧房子拆除大概需要一天的时间,然后就是扩展面积,挖地基。当然,这一切不用李凡操心。王谦在这方面比他更专业。
    李凡需要操心的是他的土地改建工程,这个他必须亲自盯着。尽管已经把改建计划详详细细的和村民们说了,但在实际的改建过程中,村民们难免还会遇到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就需要李凡来解决了。所以他刚刚看了一会儿拆房子,就没再继续看了。而是来到土地改建这边,看看大伙儿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现在大伙儿的主要力量是放在白云山脚一带。这一带的土地将被改建为果园区,纯土地面积原来大概是30亩左右,改建之后将增加到40亩左右。
    因为改建的过程中,会把水平位置差不多的,几快相邻的地全部连接成一片。然后再在改建好的土地中,统一修建一米宽的水泥路面。
    原本有些荒弃的地方也会被整理出来,与土地相连。以后这一带就是农庄的生态果园区,将会被种上各式各样的果树。除了本地的果树之外,李凡还会引进许多外地特有的果树。有仙缘空间,他并不担心果树的存活和生长问题。
    他以后的果园区里的水果不仅美味如仙果,而且种类繁多。
    “凡子,你来得正好。你来看看这两块地要不要连起来?如果连起来的话,坡度会比较大,土壤容易流失。”
    李凡刚走到目的地,就有一位组长这样说道。
    这是两块水平位置落差比较大的地,按理说是不应该连成一快的。但如果不相连,上面那一快高地就只能让它单独留在那里。因为它处于白云山脚的一处隆起之上,水平位置比周围的土地都要高出不少。
    李凡看了片刻,决定就让它保持原来的风貌。只需要在周围用乱石砌成一个围栏,让它作为附近这一片地的一个高点存在,也颇有一番风味。
    随后,又有几位组长和李凡商量了一些问题。待问题全部解决之后,李凡才离开这里。
    回到办公楼的时候,已经差不多到了中午时分。饭菜都已经准备好,拆房子的工人们也马上就要回来吃饭了。
    李凡回到房间,将今晚要用的两首诗上传到华国诗词协会官网。今天晚上又是两轮比赛接连举行。是广大诗词迷们最喜欢的时刻。
    小组赛是循环赛,而且对诗词没有任何要求,只要是自己原创的就可以了。但总决赛就没有这样轻松了。总决赛是淘汰赛,而且是命题做诗,这才是考验一位诗人水平如何的真正时刻。
    想要进入总决赛,就必须要获得小组赛的前四名。每一个人都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李凡自然也不例外。虽然这对他来说,似乎比较轻松。
    ……
    魔都,某酒店包房。
    年纪相仿,穿着却是截然不同的四人,正在此饮酒。其中一人面色悲戚,似乎心情不爽。
    “王兄,来来来,干了此杯。一场平局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一名身穿白衫的男子说道。
    “是啊,王兄。这只是你大意了而已,论真实水平,那个齐铭是远远不如你的。”一名身着灰色复古t桖的男子说道。
    “王兄,一场平局并不会影响你头名的位置。来来来,干了这杯我们早些回去,今天晚上有两轮比赛呢。”身穿黑色衬衫的男子也说道。
    这四人自然就是颇具名气的诗中四少了。王龄因为昨天被对手意外逼平,心中不爽。这才有了现在的这场酒会。
    良久,王龄才叹息一声,说道:“谢谢三位兄弟了,我只是有些不甘心罢了。对了,杜兄,明天就是你和那李凡交手的时候了。你可千万不能轻敌啊。”
    杜风郑重的点了点头。自从看到柳元对李凡前三诗的赏析之后,杜风对李凡的慎重无疑又高了一层。李凡的三首诗之间有那样的联系,他们诗中四少竟然都没有看出来。
    按理说,按照他们的水平是应该可以看出来的。可为什么没有看出来呢?也是因为他们看到李凡的后两首诗,不如第一首诗的时候。就开始沾沾自喜,认为李凡水平不过如此,而没有去发现更深层次的东西。
    为什么又会这样呢?也许是因为他们内心当中,其实是非常忌惮李凡的。正是因为忌惮,才会那样的沾沾自喜。
    不过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诗中四少尤其是莫白、杜风、王龄三人,是绝不会承认自己不如李凡的。
    而明天,杜风与李凡的直接交手,就是证明的一次好机会。
    ……
    三圣村。
    下午,工人们继续开工。李凡和老爸、三叔三人,下午无事也在一旁帮忙。到晚上6点收工的时候,两家人的旧房子已经差不多全部拆除完毕。
    这个时候,第5轮小组赛也准时开始。
    这一轮李凡继续沿用描写春天的诗,而且选择了一首杀伤力极强的诗。
    这首诗和李凡之前的诗一样,语言平易浅近,自然天成。初读似觉平淡无奇,但细细一品,顿觉诗中别有天地,韵味无穷。
    此时,无论是白易、柳元、韩忠、余秋、郑洁等文坛名人,还是电脑前的无数诗词爱好者,都看到了这首诗。
    他们在开始短暂的惊疑之后,都抑制不住的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反复吟诵: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第201章 《春晓》的不一般
    《春晓》是前世唐代大诗人孟浩然,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这首诗的艺术魅力不在于华丽的辞藻,不在于奇绝的艺术手法,而在于它的韵味。整首诗的风格就像行云流水一样平易自然,然而却又悠远深厚,独臻妙境。
    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探讨。仿佛在这短短的四行诗里,蕴涵着开掘不完的艺术宝藏。
    现在,这一份宝藏被李凡带到了这个世界,也必将在这个世界成为经典。
    京城,华国诗词协会总部。
    会长韩忠将《春晓》吟诵几遍以后,忍不住赞道:“我们作诗有时候要讲究一个自然,但大多数的时候,都是有自然却无韵致,整诗流于浅薄,难称佳作。但这首诗即不失自然,有富有优美的韵致。细细品之,顿觉诗味醇永。实乃佳作也。”
    白易也赞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想要表现他喜爱春天的感情,却又不说尽,不说透。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捉摸、去猜想,处处表现得隐秀曲折。妙,妙哉!”
    柳元却道:“这小子干嘛把这么经典的诗用在这一轮上呢?这一轮他的对手王栋,明显跟他有比较大的实力差距。他应该把这一首诗用在第7轮对阵杜风的时候嘛。”
    白易笑道:“你担心这个做什么,那小子既然敢这样用,就说明他还有并不比这首差的作品。这小子在诗词创作上绝对是一个天才,他以后的成就,绝对比我们想像的更高。”
    韩忠与柳元两人同时点头,很是认同白易的话。点头之后,柳元突然说道:“既然如此,那这首诗的……”
    只是他话还没有说完,就被白易打断了,“老柳,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不要忘了,我已经……”
    然而白易的话也没有说完,两人只听得会长韩忠忽然说道:“嗯,这首诗不错,我今年第一篇赏析就是它了。哦对了,老柳、老白,你们刚刚似乎想说什么?”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