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小农民大明星 第146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吟诵出声,就感觉是在吟诵一部,已经传承了上千年时光的传世经典一般。
    这种感觉,所有人都非常熟悉,这是他们曾经诵读《三字经》时的感觉。
    现在,他们再一次享受到了这种感觉。
    “就是这种感觉!就是这种感觉!就是这种在读圣贤书一样的感觉。《千字文》,毫无疑问又将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之作。”
    “《千字文》,感觉其价值比之《三字经》,也是不遑多让。李凡先生又为我们带来一部文学瑰宝。”
    “真的感觉《千字文》已经传承了上千年的时光,就像是之前的《三字经》一样。能读到这么的作品,实在是太幸运了。”
    “的确如此,就像一部自古传承下来的经典一般。这种感觉很是玄妙,却又如此真实。”
    “……”
    第2298章 句句都是警句
    网络上的议论还在继续。
    “《千字文》,哈哈,我知道为什么会叫做《千字文》了?因为不多不少刚好一千个字。我特意数了一遍。”
    “还真有人数了呀!我也猜到了,只是没有特意去数。”
    “虽然只有一千个字,但里面的内容却包罗万象,感觉涉及到了很多个方面。有些地方好理解,很也有些地方感觉不是那么容易理解。”
    “我也感觉有些地方不是太明白。比如‘龙师火帝,鸟官人皇’这一句。‘鸟官’看起来像是一句骂人的话,但我知道肯定不是骂人的话。需要有大佬来为我们解读一下。”
    “感觉这部作品和《三字经》、《百家姓》、《声律启蒙》一样,也非常适合孩子们阅读。但要让孩子们很好的理解文字的内容,还需要我们详细的解释清楚。只可惜有些地方我们自己也不好理解。的确需要大佬出来为我们解读一下。”
    “放心吧,像这样的文学瑰宝,每一句,每一字都一定会有非常多的人去解读的。每一句,每一字都会为我们解释得清清楚楚。到时候,我们再教自己的孩子,将会毫无压力。”
    “这是肯定的。大佬们看到这样的作品,说不定比我们更加的惊喜和兴奋。”
    “在等着大佬们的解读之前,我建议大家自己多读几遍。我感觉每读一遍,都会有新的收获。”
    “这哪里还需要你建议,我们自然会去多读的。虽然有些地方不是太明白是什么意思,但读起来不仅毫无压力,还非常享受。或许,这便是文学瑰宝的特有魅力。”
    “读读读,当然要读了。大家都读起来。”
    “……”
    ……
    国家文化部,沈从办公室。
    看着走进自己办公室的岑庚,沈从笑呵呵的说道:“老岑,我就知道今天你肯定又会过来。”
    岑庚道:“老沈,别扯那些没用的。网络上网友们关于《千字文》的议论,你应该也已经看到了。对于他们来说,有些地方可能的确不是那么容易理解。你说我们现在是逐字逐句的分析解读,还是只选择他们不好理解的地方来分析解读?”
    沈从道:“逐字逐句的分析解读肯定是需要的,只是那需要花费不少的时间,这只能放在以后来。我们现在先整体解读一下,然后再将最不容易理解的几处地方,挑选出来详细解读就可以了。”
    岑庚点头道:“也好,那就开始吧。直接借助小王那边的平台就可以了。”
    沈从自然没有意见。
    ……
    大佬们对于《千字文》的相关解读,不出意外的很快就来了。
    “《千字文》的解读出来了,现在是沈老和岑老的解读,大家赶紧了啊!”
    “原来《千字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 分从天地开辟起,到商汤、周武王时的盛世结束。总算是明白‘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这两句的意思了。”
    “原来龙师是伏羲,火帝是燧人氏和神龙氏。而五帝之一的少昊,竟然是鸟官。这种称法真是非常的…贴切!”
    “我就知道‘鸟官’肯定不是骂人的话,但是没有想到竟然会是五帝之一的少昊,这下子是真的长见识了。”
    “厉害了,我的少昊大帝!嗯,不对,应该说厉害了,李凡先生!”
    “你这不废话吗?”
    “接下来的第二部 分,又在着重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夫。指出人要孝亲,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这便是‘恭惟鞠养,岂敢毁伤’这句话的意思。哈哈!如果我们以后再遇到那种,动不动就要自寻短见的人,就可以用这句话去教育他了。身体是父母给的,我们必须要珍惜。感觉这句话比‘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更有逼格。”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的确更有逼格。但愿以后不要再有那种因为某种挫折,就要去自寻短见的人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哪有什么一帆风顺?如果用面对死亡的勇气,去面对遇到的挫折,又哪里会有过不去的砍?唉!有些人重病缠身,却顽强的活着。有些人身体健康,却轻易的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对于那些重病缠身的人来说,真是不公平。但愿大家都能记住这一句话吧。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但愿这冥冥之中的圣言,能够让那些一时想不开的人,幡然间醒悟吧。”
    “然后第二部 分的这两句,‘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又讲做人要讲信用,要保持纯真本色,树立良好的形象和信誉。接下来的几句,又接着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保真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有了岑老和沈老的解读,我果然更理解这些句子的意思了。而越是理解,越是感觉这些句子的不凡。”
    “这是肯定的。这第二部 分主要是讲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功法。感觉句句都是警句,真的让人受益良多。”
    “而接下来的第三部 分,却是突然一转,开始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其跨度可谓非常大,但又感觉并不违和,当真是有些神奇。”
    “‘宫殿盘郁,楼观飞惊’,此句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接下来,‘既集坟典,亦聚群英’又说,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最后‘九州禹迹,百郡秦并……旷远绵邈,岩岫杳冥。’,又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可谓字字连珠,极尽文字之美。”
    “这是我见过的,描写风景方面的最美丽的文字。一部《千字文》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最后还有第四部 分。这一部分的画风再次急转,主要又在描述恬淡的田园生活了。跨度可谓极大。”
    “跨度的确极大,但给人的感觉却又偏偏非常和谐。通过对恬淡的田园生活的描述,赞美了那些甘于寂寞、不为名利羁绊的人们,对民间温馨情怀的向往。作为整部作品的最后一部分,这样结尾,就感觉是前面说的那些开天辟地、历史沧桑、修身养性等,渐渐归于平静。这种感觉真的很好!”
    “……”
    有了沈从、岑庚二人的解读之后,大家发现他们对《千字文》理解的更透了。
    之前那些不太明白的地方,现在全都理解了。
    这样一来,更是感觉《千字文》中句句都是警句,句句都让人若有所思。
    吟诵起来,也同样更有感觉了。
    ……
    第2299章 众书法大家一起挥毫
    随后,更多的名人名家们,又纷纷在网络上,给出了自己对于《千字文》的评价。
    其中,郑洁在评价了《千字文》之后,还将自己所写的《千字文》书法文本,拍照上传到了网络上。
    很快,郑洁《千字文》书法文本,同样在网络上火了。
    无论是书法大家,还是书法爱好者,又或是对书法没什么感觉的人,全都注意到了郑洁的书法文本。
    大家都有一种相同的感觉,那就是写得太好了,看上去太有感觉了,比电脑系统的正楷字,看着要有感觉的太多了。
    书法大家和书法爱好者们,有这样的感觉倒是十分正常。他们对于书法本就偏爱,看着书法文本,自然更有感觉。
    而那些对书法没什么感觉的人,也同样感觉更有感觉得多,就显得稍微有一点奇怪了。
    按理说,他们对书法没有感觉,看到郑洁的书法文本,应该也没有什么感觉才对。
    怎么会更有感觉呢?
    这个问题就连对书法没有感觉的那些人,自己都觉得有些奇怪。
    我什么时候对书法有感觉了?我自己怎么不知道。
    但这种感觉又似乎的确是真的,真是奇哉怪也。
    “我擦!看了郑老的《千字文》书法文本之后,我好像有书法有些兴趣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儿?是因为郑老的书法水平造诣很高?”
    “我也有这样的感觉。但我认为原因并不是你说的那样。郑老的书法水平造诣的确很高,但我之前也见过郑老其它的书法作品,却并没有和这一次一样的感觉。我估计原因应该和《千字文》这部作品本身有关。是这部作品本身,让郑老这一次的书法,有了这样一种颇为神奇的魔力。”
    “我擦!还可以这样?《千字文》还有这样的能力?”
    “谁知道呢?但除了这个原因,又还能是什么原因?话说像《千字文》这样的瑰宝作品,身上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神秘力量,也是正常的嘛。”
    “越说越玄乎了。不过,我看着郑老的这篇《千字文》书法文本,的确有些异样的感觉就是了。”
    “哪有那么玄乎。应该是郑老现在的书法水平造诣,比以前更高的原因吧。以前看郑老的书法作品,没有这种感觉。现在郑老的书法造诣更高了,那自然就有感觉了嘛。就像我们看李凡先生的书法一样,明明对书法没有兴趣,却能够沉醉其中。郑老现在的书法造诣,还是不能和李凡先生相比。所以,还不能让我们沉醉其中,只是有点特殊的感觉而已。”
    “好吧,你说的好有道理的样子。”
    “……”
    对书法没有兴趣的人在议论,很多的书法大家们,也同样罕见的在议论。
    “咦!老郑这一次书法水平,提升了很多呀。按老郑正常的功力,应该写不到这种程度才对。难道,老郑的功力在这段不长的时间里,就提升了这么多了?”
    “不可能提升这么明显吧。按理说,老郑的书法水平与我相比,还是有一点差距的。但看现在这篇《千字文》,完全不在我之下了,甚至还可以说是略胜一筹。为什么会这样?”
    “你们说有没有可能是这篇《千字文》,让老郑在书写的时候感觉非常好?这才超水平发挥了。”
    “有可能。不管怎样,老郑这篇《千字文》写得是真好,我看了之后都感觉手痒了。不行,我也得写一篇《千字文》,现在就写,现在特别有感觉,应该能够写出一幅不错的作品。”
    “你这么一说,我也手痒了。那我也写一篇,我也感觉现在的感觉很不错。”
    “既然如此,那我来凑个热闹好了。”
    “……”
    一众书法大家们说着说着,突然有了也要写一篇《千字文》的冲动。
    而且,全都感觉非常有感觉,正是提笔的最佳时机。
    于是,众多的书法大家们在不同的地方,同时挥毫书写《千字文》。
    这在以后,也成为了一段佳话。
    不久的时间之后,不同的地方全都传出了哈哈大笑的声音,正是刚刚那些挥笔书写《千字文》的书法大家们。
    他们终于知道郑洁的那篇《千字文》,为什么书法水平会比郑洁的正常水平更高了。
    原来,真是因为《千字文》这部作品本身的原因。
    因为,他们刚刚在写《千字文》的时候,从提笔写第一个“天”字开始,就感觉突然进入到了一种颇为神奇的玄妙状态,就感觉手中的笔特别有灵性,无论怎么写,都非常有感觉,那在一种真正笔走龙蛇的神奇感觉。
    这种神奇的感觉,是他们之前从来没有过的。
    他们很是兴奋和激动,他们知道自己这一次写出来的东西,一定会非常不错,甚至是自己从未达到过的巅峰水准。
    这种感觉很奇妙,但又非常真实。
    等到他们一气呵成,写完整篇《千字文》停笔之后,迫不及待的去看自己刚刚所写的《千字文》。
    这一看,便是抑制不住的哈哈大笑。
    “完成了,完成了。这绝对是一幅完美的作品,刚刚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之前从来没有过刚刚那么好的感觉。这《千字文》还真是一部神奇的作品。大家想看我刚刚的作品吗?马上,马上,我马上就分享到网络上来,大家一起欣赏一下。”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