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小农民大明星 第142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2220章 朝堂空矣
    翌阳郡主竟然没有死,实在是让人大感意外。
    狄仁杰也非常意外,但也非常欣喜。
    狄仁杰与翌阳郡主的父亲长乐亲王有些交情,现在见翌阳郡主没有死,他自然高兴。
    翌阳郡主见到狄仁杰,口称伯父,随后向狄仁杰说起了她会在这里出现的原因。
    翌阳郡主说一个月之前,她奉命嫁往突厥,但还未出京城便遇到了袭击,歹徒将她打昏,当她再次醒来的时候,便在现在这里了。
    原来如此,看样子当时歹徒并没有杀死翌阳郡主,而只是将她打昏带走。这样做或许是为了在关键时刻,能够将翌阳郡主拿来做人质。
    书迷们暗自点头,这倒是解开了一个他们藏在心中已久的疑惑。
    刚开始时,在翌阳郡主被袭事件中,歹徒们不仅杀死了翌阳郡主,还将其毁容。
    当时,书迷们不明白歹徒们杀死翌阳郡主之后,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的将其毁容?
    现在明白了,原来他们并没有杀死翌阳郡主,只是給翌阳郡主找了一个替身,让人认为翌阳郡主已经死了。既然是替身,那自然就需要毁容了。
    疑惑被解开的感觉,总是非常舒爽的。
    书迷们非常舒爽的继续往下面看。
    搜查山穴发现翌阳郡主还活着,对于狄仁杰来说,是一个意外的惊喜,狄仁杰让李元芳好生照顾翌阳郡主。
    之后,李元芳表示他们这一次的收获巨大。然而狄仁杰却提醒李元芳说,他们刚刚在鬼镇消灭的那些匪徒,只是那个组织的一小部分人罢了。
    另外,那个组织冶铁铸兵,洞穴中就该有大量的库存兵器,但却一件也没找到。这说明,对方的主力已经转移了。他们的阴谋并不会因此有所收敛,恐怕还会就此起事,硬仗还在后面。
    书迷们暗自点头,不愧是狄仁杰,将一切都看得十分透彻。
    鬼镇荡除,亲人重见,附近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乡众们一齐来到鬼镇感谢慰劳狄仁杰的队伍。
    这让狄仁杰再次心生感慨。
    而后,狄仁杰一行回到幽州。
    这个时候,武则天的圣旨下达,同意了之前狄仁杰要求就近调动军队的请求,封狄仁杰为河北道行军大总管,就近调动府兵,协助吉利可汗回国平叛。
    吉利可汗向狄仁杰道别,道别时发誓将一生与大周修好,永不与大周开战,之后带兵回国平叛去了。
    另一方面,狄仁杰发现幽州突然暗潮涌动,知道那个组织的计划即将展开。
    狄仁杰成竹在胸,严阵以待,但他清楚地知道,从朝廷调拨的十万精兵,已经随吉利可汗去突厥平叛,幽州附近一时已无兵可调,他现在唱的实在是一出,动用智谋的空城计。
    金木兰磨拳赫赫,即将在幽州展开行动,而狄仁杰却无兵可调,双方最后一次的较量,实在是不得不让人为狄仁杰捏把汗。
    不过,自从翌阳郡主出现之后,金木兰就再没现过身,这倒是让书迷们有些疑惑,金木兰到底躲到什么地方去了?
    还有,虎敬晖忽然现身大都督府,不仅暗中给狄仁杰留了“小心”的讯息,还嘱咐李元芳一定要保护好狄仁杰。
    而李元芳问虎敬晖是不是知道些什么的时候,虎敬晖又表示他只能说这么多了。
    这也让书迷们疑惑,虎敬晖到底啥意思啊?听他的意思似乎是狄仁杰有危险,但到底有什么危险却又不明说,只是暗中让狄仁杰小心,又让李元芳保护好狄仁杰。
    这到底是搞什么嘛?书迷们搞不懂。
    狄仁杰会有什么危险?金木兰的确是想杀死狄仁杰,但这个时候金木兰都不知道躲到什么地方去了,还怎么来杀狄仁杰?
    既然搞不懂,那就先不去管它了,继续往下面看。
    一番思索和推理之后,狄仁杰成功发现了,金木兰在幽州城中的最新秘密联络点,“天宝银号。”
    有了这个重大发现,狄仁杰不动声色,暗中进行布置。
    另一方面,大战在即,正置用人之时,被救下的翌阳郡主却无理取闹,非要李元芳离开狄仁杰到她身边听用。
    李元芳担心狄仁杰的安全不肯答应,狄仁杰却语重心长的表示,十几年前,皇上靠佞臣诬告,以各种借口残杀了大批李姓王公,能活到现在的只有寥寥数人,翌阳郡主就是其中之一。
    此次她惨遭匪徒绑架,却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不能不说是李唐之幸。
    所以,他们决不能让翌阳郡主再出意外。
    狄仁杰告诉李元芳,李元芳保护的是李唐宗嗣,维护的是李唐神器。
    李元芳明白了狄仁杰的良苦用心,答应到翌阳郡主身边听用。
    熟悉历史的书迷们看到这里的时候,暗自点头,在真实的历史,狄仁杰的确始终心怀李唐天下。
    武则天成为天子之后,有一件事情始终拿不定主意,那就是当她大限到来的时候,她是应该将皇位传于她武家子嗣,还是传于李姓后人?
    在武则天的心里,肯定是想传位于武家子嗣的。
    不然,她也不会想办法废去了李显的太子之位,将其贬为庐陵王。
    只不过因为朝堂之上,想要武则天传位于李姓后人的人很多,武则天才不敢一意孤行的要传位于武家子嗣。
    有一次,武则天欲立侄子武三思为皇太子,询问大臣们的意见。狄仁杰说道:“我看天下人都还思念唐朝恩德,若立太子,非庐陵王不可。”
    武则天听后大怒,不过,却并没有为难狄仁杰。
    武则天对狄仁杰极为信任和敬重,常尊称其为“国老”,而从不直呼其名。甚至不让狄仁杰行跪拜之礼,说,“每当看到您跪拜的时候,朕的身体都会感到痛楚。”
    此外,武则天还免除了狄仁杰晚上在宫中值班的义务,并告诫官员说,“如果没有十分重要的军国大事,就不要去打扰狄公了。”
    狄仁杰去世时,武则天痛哭道:“朝堂空矣!”。
    而后废朝三日,追赠狄仁杰为文昌右相,赐谥号“文惠”。
    此后,朝廷每有大事不能决断,武则天都会想起狄仁杰,叹道:“老天为什么要这么早夺走我的国老?”
    武则天对狄仁杰如此敬重,狄仁杰对武则天自然也是鞠躬尽瘁,这和他心怀李唐天下并不矛盾。
    或许也正是因为武则天对狄仁杰十分敬重,她最终听了狄仁杰的建议,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
    这才有了在武则天之后,李显即位,复国号为“唐”。
    可以说,李唐天下能够得以恢复,狄仁杰立下了汗马功劳。
    ……
    第2221章 韦后母女毒死李显,是真是假?
    说到武则天最终听了狄仁杰的建议,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一事,便有一个不得不说的故事,那便是著名的狄仁杰“解梦复唐”的故事。
    武则天欲立侄子武三思为皇太子,询问大臣们的意见,狄仁杰表示如果要立太子,那非庐陵王莫属。
    武则天当时很不高兴,自然没有采纳狄仁杰的意见。
    不过,后来武则天做了一个奇怪的梦,心中不解,便让狄仁杰解梦。
    关于这个梦有两种说法。
    一是,武则天梦到自己下双陆(古代的一种棋盘游戏),却始终不能赢。
    狄仁杰解梦道:“双陆不胜,是因为没有子了,这是天意在警示陛下。太子乃是天下根本,根本一动,天下就危险了。”
    二则,武则天梦到一只大鹦鹉,两翼全部折断。
    狄仁杰解梦道:“武是陛下的姓氏,两翼是指二子。陛下现在只有庐陵王李显、相王李旦二子,只要起复二子,两翼便能振作。”
    解完梦境,狄仁杰又说道:“太宗皇帝栉风沐雨,亲冒矢石,方才平定天下,传于子孙。先帝将二子托付于陛下,陛下现在却要把天下移交给外姓吗?况且,姑侄与母子哪个关系更亲近?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千秋万岁后可以配享太庙。若立侄子,从没听说有将姑姑配享宗庙的?”
    武则天对此很不高兴,说道:“这是朕的家事,你不宜干预。”
    狄仁杰却道:“王者四海为家,天下的事都是陛下家事。君王是元首,臣下为四肢,犹如一个整体,况且臣忝任宰相,怎能不管呢?”
    虽然武则天并没有立即听狄仁杰的建议,复立李显为太子,但狄仁杰解梦的话语,却始终在武则天心头。
    后来终于将李显接回洛阳,复立其太子之位,还对狄仁杰说,“朕现在将皇太子还给你。”
    太子李显复位,为后来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等人,趁武则天病重,发动神龙政变复辟唐朝,奠定了基础。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等人趁机发动政变,逼迫病重的武则天让位。
    武则天最终传位于太子李显,李显第二次即位皇帝,是为唐中宗。
    不过,李显第二次即位后,仅仅只做了五年皇帝,在其五十五岁的时候,便身亡了。
    关于李显之死,有史书记载是死于韦后和安乐公主之手,被二人下毒毒死。
    二人之所以毒死李显,是因为韦后想做皇帝,想成为第二个武则天。而安乐公主则想做皇太女,之后继承韦后的皇位。
    李显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这种说法,比较普遍。
    不过,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其实是有争议的。
    第一,在现存史书中,第一次提到唐中宗李显被韦后谋杀,是在李显死后半个多月的一场针对韦后的政变中,带有明显的军事动员色彩。就在中宗去世十八天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联合发动了政变。当时一个政变的将军对士兵说:“韦后毒死先帝,我们今天要杀死韦后,为先帝报仇!”
    显然,说韦后毒死中宗只是给政变找个充分的理由,不足以作为了解事实的依据。
    第二,完全把安乐公主作为反面教材来对待的《旧唐书》中,提到了她想当皇太女、修定昆池等作威作福的许多细节,但是却根本没提到她还给中宗下过毒。
    显然,这样的重大遗漏,绝不是因为《旧唐书》的作者袒护安乐公主,只能说在当时人们还不认可安乐公主投毒这件事。
    第三,韦后和安乐公主在死后都以礼改葬。在唐中宗死后半个多月,韦后和安乐公主也死于政变。虽然政变打出的旗号,是她们两个人毒死中宗罪该万死,但是在政变结束后不久,她们俩却还是被以礼改葬了。如果她们真毒死了中宗,怎么还能认可她们的身份、以礼改葬?
    第四,韦后和安乐公主当时并没有毒死中宗的现实需要。她们当时的准备还非常不充分,如果唐中宗在,她们还可以背靠大树,在他的保护下进一步发展势力。等到势力发展到足够大时,再对唐中宗下手。这才符合常理。
    这样看来,说韦后母女狗急跳墙,毒死唐中宗的记载并不完全可信,很有可能是当时胜利者的谎言,为自己的政变找到足够的理由。
    估计就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搞出来的。
    而李显真正的死因,应该是死于疾病。众所周知,李唐家族有心脑血管的遗传病史,唐高祖、唐太宗、长孙皇后、唐高宗统统患有“气疾”、“风疾”,这在古代都指心脑血管类疾病。
    所以,李唐王朝的皇帝们大多都不长寿,李显五十五岁病故,倒也正常。
    当然,也有算是长寿的,比如唐玄宗李隆基。
    总的来说,说韦后母女毒死中宗李显,很有可能是一个千古冤案。
    当然,这只是推测。
    至于事情真正的真相,或许会是一个永久的谜团。
    当然,韦后和安乐公主都想做皇帝,这肯定是真的,还有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也想做皇帝。
    中宗李显死后,睿宗李旦即位,太平公主便开始了和李隆基的皇位争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