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小农民大明星 第1277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当然,农庄其它产业,也同样还需要不断扩张。
    现在,三圣村周围的几个村子,都成为了农庄的场地,再扩张的话,只能朝着更外围的几个村子扩张了。
    那几个村子的村民们日盼夜盼,早就盼着农庄扩张到他们的村子了。
    事实上,他们并不需要等多久了,农庄不久之后,就将再一次扩大规模,更外围的几个村子,全都将纳入为农庄的场地。
    到那个时候,要饶农庄一圈的话,开车都至少需要一个小时的时间。
    李凡、秦雨霖二人快要走到大堰塘时,李凡笑着问道:“丫头,你说他们四人现在谁赢了?”
    李凡之所以会这样问,那是因为四位老爷子每次钓鱼的时候,都会相互比试一番,看谁钓的鱼更多?
    秦雨霖想了想,嘻嘻一笑,说道:“我猜测应该是梁老,我感觉梁老的技术最好。”
    李凡笑道:“你这话要是被你爷爷听到了,他估计不会轻饶了你。”
    秦雨霖吐了吐舌头,说道:“姐夫,你可不能跟爷爷说。”
    李凡道:“好,我不说。”
    秦雨霖听后,伸出自己的右手,拇指和小指伸直,其余三指弯曲,而后晃了晃。
    李凡笑笑,自然明白李凡的意思,也同样伸出自己的右手,和秦雨霖做出一样的动作。
    然后,两人的小指勾在一起,拉了拉。拉完之后,两人的拇指又碰了碰。
    在做这两个动作的时候,两人还同时念道:“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之后,秦雨霖得意的轻哼了一声。
    很快,只听秦雨霖“咦”了一声,似乎是想到了什么疑惑的事情,说道:“姐夫,这句话我们小时候就在说,要表达什么意思也很清楚。只是,我刚刚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这拉勾很好理解,但在拉勾之后为什么要上吊呢?还有,为什么是一百年不许变?一万年不是更好吗?”
    李凡听后,不禁哈哈一笑,说得也是,拉勾之后为什么要上吊?为什么又是一百年不许变?
    “拉勾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这句话应该算是一句童谣,而且应该还是自古就流传下来的,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一句话。
    小的时候,很多人应该都做过拉勾的动作,念过这一句话。
    动作做完,话也念了之后,就再也不担心对方反悔或者违约了,小小的心灵得到了慰藉。
    只是,小的时候大家在念这句话的时候,并不会去想,为什么拉勾之后要上吊?更不会去想为什么是一百年不许变?
    现在一回想,就发现问题了,拉完勾之后上吊,这的确很有意思,也让人不能够理解。
    还有一百年不许变,也同样让人觉得有些奇怪。
    其实,这里的“上吊”,并不是我们所想的自尽那种上吊。
    吊,在古代是一种钱币单位,人们常说一吊钱,通常为一千个制钱,或值一千个制钱的铜币数量。
    古时候,铜钱不容易管理,放在身上也容易掉,人们就用绳子把铜钱穿起来,然后打结栓定,这样就不会掉了。
    一般把1000个铜钱拴在一起,称为“一吊钱”。
    拉勾上吊中的“上吊”,说的就是将铜钱穿起来的过程。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理解拉勾上吊中的“上吊”,是什么意思了?
    而且,当两个人做出“拉勾”和“上吊”的动作时,静止不动。
    这个时候,两个人的小指相勾,拇指上翻相挨,从侧面看去,就像是一吊穿起来的铜钱一般。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
    至于为什么是一百年不许变?
    这个就要这样理解了。
    我们常用百年代指人的一生,古人有云:“人生百年常在醉,算来三万六千潮。”
    百年时间虽然长,但有时候却很短,能做的事情也很少,故而从这个程度上讲,百年也有人生苦短的意思。
    “拉勾”、“上吊”之后,如果要再加一个期限,不需要太久,百年足矣。
    因为,百年既可以很长,又可以很短。
    那么,对于约定的双方来说,它既是一个很长的约定,双方都可以放心。
    它又是一个很短的约定,双方都可以想,既然约定的时间这么短,那对方肯定能够遵守约定,不用担心对方会因为约定的时间太长而毁约。
    所以,这一百年的时间,那是有讲究的。
    李凡把这些讲究和秦雨霖一说,秦雨霖瞬间瞪大了眼睛,情不自禁的“哇”了一声。
    原来是这样!
    ……
    感谢?
    第1980章 再去京城
    秦雨霖总算是搞明白了,拉勾之后为什么要上吊?又为什么是一百年不许变这两个问题。
    而后,跟在李凡身边继续向着大堰塘走去。
    片刻之后,秦雨霖又说道:“对了,姐夫,你还没有猜他们谁会赢呢?”
    李凡道:“这个嘛,我觉得这个时候苏老爷子的赢面最大。”
    秦雨霖道:“好,我猜的是梁老,你猜的是苏爷爷,我们也比一比,看到谁猜对了?”
    李凡笑道:“好,没有问题。”
    而后,两人走近堰塘,找到四位老爷子钓鱼所在的位置。
    每位老爷子的身前都放着一个渔网兜,垂进水里,用来放钓上来的鱼。
    秦雨霖刚一走近,便直接走近梁生的身边,准备将梁生前面的渔网兜拉出水面,想要看看梁生钓了多少鱼了?
    梁生见状,笑道:“你个丫头是不是又和那小子比试猜测,我们谁钓的鱼更多了?你猜的是我钓得最多,你个丫头的眼光倒是不错。”
    秦雨霖嘻嘻一笑,说道:“梁爷爷,那你钓了多少?我拉起来看看。”
    “这个……”梁生轻咳一声,正想再说什么,却见秦雨霖已经将渔网兜拉出了水面。
    结果……里面空空如也,连一只小虾都没有。
    梁生却是稳如泰山,说道:“丫头,不要着急,很快就会有了,到最后肯定是我们赢。”
    秦雨霖有些好笑的将渔网兜放回水里,说道:“我相信梁爷爷。”
    这个时候,其他三位老爷子说话了。
    郑洁道:“老梁,论吹牛皮的本事,倒的确是你赢了。”
    苏易霖道:“老梁,你今天可是连脱钩都没有一次呢。”
    秦烈道:“丫头,过来,过来,你将我的渔网兜拉起来看看。”
    秦雨霖一边和三位老爷子说话,一边将三位老爷子的渔网兜都拉起来看了看,结果郑洁和苏易霖两人的渔网兜同样空空如也,毫无收获。
    唯有秦烈的渔网兜拉起来很沉,里面有一条近半米长的大鲤鱼。
    结果很明显,到目前为止是秦烈赢了。
    秦雨霖嘻嘻笑道:“爷爷真厉害,我猜错了,我该猜爷爷赢的。不过,姐夫也猜错了。”
    李凡笑道:“不管怎样,我们今天晚上有大鲤鱼吃了。”
    随后,李凡便将明天要去京城,以及今天晚上请郑洁、梁生两位老爷子一起吃饭的事情说了。
    四位老爷子均是点了点头,他们自然知道李凡去京城做什么。
    秦烈说道:“剧本已经创作完成了吗?”
    李凡点头道:“已经全部完成了。”
    秦烈又道:“既然剧本都已经完成了,那电视剧名定了没?”
    李凡道:“定了,既然是关于三国历史风云的电视剧,那就叫做《三国演义》吧。”
    “《三国演义》?”四位老爷子听后,又同时点了点头,苏易霖道:“这名字倒是很形象,东汉末年,三国之争,倒的确是一场历史演义。只是既然是演义故事,想必并非是完全真实的历史故事吧?”
    李凡笑道:“自然不是。想看完全真实的三国历史故事,现在有梁尚的《三国那些事儿》。我这部《三国演义》大概七分实三分虚。”
    苏易霖点头道:“这样最合适,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还原真实历史,又能够通过一些虚构,让整部作品更具有吸引力,吸引大量的平时并没有看书习惯的观众。国家这一次要拍摄这么一部电视剧的决定,还真是非常有必要。”
    秦烈接口道:“的确很有必要,虽然《明朝那些事儿》引发了历史热潮,各个朝代的事儿作品也纷纷出炉。但看书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人是不会看书的。如果要让他们对历史产生兴趣,最好的办法的确就是电视剧作品了。而一部能够让那些人,对历史产生兴趣的电视剧作品,远远要比一部让看书的人,对历史产生兴趣的小说作品难度更大。你小子的这部《三国演义》,将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你最好是做好足够的心里准备。”
    李凡笑道:“爷爷请放心,我既然答应了沈部长、王部长他们创作这样一部作品,那自然有这个信心。”
    秦烈道:“这倒也是。不过,你小子也不要自信过了头。”
    李凡点头道:“不会,我有分寸的。”
    秦烈点点头,他自然相信李凡会有分寸的。
    李凡、秦雨霖二人在堰塘边大概呆了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内,四位老爷子均没有收获,总收获还是只有秦烈钓的那一条大鲤鱼。
    尽管四位老爷子已经是老手了,但想要钓上来一条鱼,也依然很不容易。
    当然,也正因为鱼难钓,四位老爷子的比试的兴致才这样浓。
    离开堰塘之后,秦雨霖回了家,李凡则走出村子,他要去龙山乡学校接苏情。
    今天不是周末,不过,李凡明天要去京城了,苏情今天自然要回村子。
    龙山乡学校门口,苏情、小丫头两人走出学校,走到李凡身边,苏情挽着李凡的左手,小丫头则拉着李凡的右手,三人走出龙山乡集市,一路上说说笑笑。
    晚上,郑洁、梁生夫妇,三叔、三娘、小丫头全都在李凡家里吃饭,李凡亲自下厨,弄了满满一大桌好菜。
    其中自然有秦烈钓的那一条大鲤鱼。
    四位老爷子今天收获不佳,忙活了一下午,仅秦烈钓上来一条大鲤鱼。
    吃饭的时候,梁生笑呵呵的对秦雨霖说道:“丫头,今天只是意外,下一次你看我一定是钓的最多的。”
    秦雨霖则嘻嘻回道:“我相信梁爷爷。”
    其余三位老爷子没有说话,但看其表情,面上明显写着两个字:“呵呵!”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