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92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说得也是,这两天时间好多媒体网站,都请了一些所谓的专家,来进行专门的分析和预测。不过,我看那些分析和预测,也纯属瞎几八扯,和我们这些普通书迷的分析、预测也没有什么区别。”
    “很多所谓的专家,最擅长的就是瞎几八扯,这很正常。当然,不包括那些真正的,权威性的专家。”
    “……”
    书迷们兴奋、激动、期待又有些忐忑,一众相关的名人名家们,也同样在守着这一刻。
    沈从、岑庚二人也是如此。
    沈从笑呵呵的说道:“总算是来了,神秘了这许久的时间,总算是要揭开面纱了,我这还真是十分期待。”
    岑庚也是一笑,说道:“能让你老沈如此期待,当真是非常不容易。好吧,我也一样很期待。”
    ……
    就在无数人的期待中,时间终于到了上午10点整。
    李凡的微博上,《西游记》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无数人点开李凡的微博,点开《西游记》的第一章 ,然后看到了这样一首诗。
    “诗曰: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与《封神演义》一样,开篇便是一首诗。
    这一首诗虽然远没有那一首诗长,但其大气磅礴的苍茫之意,比之那一首诗,却隐隐还要胜之。
    无数人喃喃的将这首诗念叨了几遍,越念越是兴奋,越念越是激动,只觉一股浩然缥缈的苍茫之气,向着他们的心间猛的袭来。
    这个时候,他们的脑海里突然蹦出了两个字:
    洪荒!
    这是一种洪荒之气。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这是李凡在之前提出的概念,他把远古的神话时代称之为“洪荒”。
    现在,念着这一首诗,一众书迷们再次体会到了什么叫做“洪荒”,也唯有“洪荒”二字,才能够准确的概括他们现在的心境。
    书迷们变得莫名的激动,而他们之所以如此激动,还有一个原因。
    那便是“西游记”这个扑朔迷离,让他们完全摸不着头脑的书名,因为这一首诗,变得异常的明朗和清晰。
    之前大家分析、猜测和讨论了两天的话题,因为这一首诗有了准确的答案。
    《西游记》仍然还是一部神话作品!
    无数书迷心里之前的那一丝忐忑,在这一刻放下,然后只剩下了兴奋、激动,还有期待。
    而且,比之前更加的期待!
    用一首如此苍茫缥缈,散发着洪荒之气的诗作为开篇,这一部作品又岂会简单?
    一众书迷们如此,相关的名人名家们也同样如此。
    沈从、岑庚二人看着这一首诗,双眼均放出异样的光彩。
    ……
    第1424章 美猴王出世
    心里带着比之前更强的期待,所有人继续往后面看。
    说的是自盘古开天,三皇治世,五帝定轮之后,世界被分之为四大部洲。
    分别是东胜神洲,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和北俱芦洲。
    而在东胜神洲的海外有一个国家,叫做傲来国。
    傲来国靠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叫做花果山。
    在花果山的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二丈四尺围圆,上有九窍八孔,是按照九宫八卦排列的。
    这块仙石自开天辟地以来,便一直存在,每日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经过了漫长的时间之后,已有了灵通之意,其内孕育出了一个仙胞。
    有一日,仙石突然迸裂,产出一枚石卵,石卵见风而长,又化作一个石猴。
    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学爬学走,拜了四方,双目发出两道金光,射冲斗府。
    这两道金光直破苍穹,使得天上玉皇大帝的灵霄宝殿,都受到了干扰。
    灵霄宝殿内众仙卿只见两道金光焰焰,玉皇大帝差遣千里眼、顺风耳二人,前去南天门处察看。
    二人回来报告说,是东胜神州花果山上有一仙石,从仙石中蹦出一个石猴,正在那里拜四方。
    玉皇大帝听后说道:“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看到这里的时候,一众书迷们不禁有了一些迷糊,难道这本书的主角,便是这一只石猴?
    这倒的确脑洞惊奇,与众不同。
    不过,既然是神话作品,主角是一只石猴也不是不可以,关键就看这是一只怎样的石猴了?
    既然是天地精华孕育而生,又是主角,这一只石猴想来定然会极为的不凡。
    在心里带着这样的期待,一众书迷们继续往下面看。
    之后,这只石猴与群猴会合,因为成功闯入水帘洞,被群猴拥立为猴王,口称“千岁大王”。
    既然已经登基为王,石猴便将“石”字去掉,自称为“美猴王”。
    “美猴王?”一众书迷们均在心里点点头,想着这个称谓倒是不错。
    美猴王带领着群猴,成天在山间嬉戏玩闹,日在过得当真是悠闲。
    只是有一日,美猴王突然忧虑起来,原来美猴王是担心有朝一日寿命将近,再也无法这般逍遥自在。
    群猴中一年长猿猴则说,这天地间有佛、仙、神圣三者,可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
    美猴王听后便决定前往拜访这三者,学一个长生不老之法。
    于是,美猴王乘上一小小木筏,漂流了两重大海,跨越了南瞻部洲,耗费了十数年的光阴,来到了遥远的西牛贺洲。
    到达西牛贺洲之后,经过一个樵夫的指引,来到灵台方寸山上的斜月三星洞中,拜得了须菩提祖师为师。
    菩提祖师给美猴王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孙悟空。
    悟空在斜月三星洞中呆了数栽之后,菩提祖师传给悟空地煞术七十二般变化,以及一个筋斗云。
    筋斗云乃腾云驾雾之术,一个筋斗便是十万八千里。
    而在悟空学会了这两样本事之后,菩提祖师便让悟空离开,让悟空从哪里来,便回哪里去。
    悟空不舍,说未报师恩,不敢离去。
    菩提祖师却说,哪里有什么恩义?只要悟空日后惹出祸来,不连累他也就罢了。
    随后又说:“你这一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
    悟空见师父执意如此,只得含泪拜别师父,离开斜月三星洞,回花果山而去。
    悟空来的时候费了十数栽的光阴,回去的时候,纵起筋斗云,不消一个时辰,便已经到了花果山。
    悟空拜别师父的不舍和真情流露,不禁让一众书迷们暗自动容,有些书迷甚至还隐隐红了眼眶。
    孙悟空虽然是一石猴,但现在,他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却与人类无异。
    在所有书迷的眼中,孙悟空已然是人了。
    孙悟空归来,而且已经学得了一身的本事,群猴自然欢喜异常。
    在悟空外出学艺的十数年间,有一混世魔王经常来欺负群猴,群猴纷纷向悟空诉苦。
    悟空听后,非常生气,找到魔王,并且轻易的就打败了魔王。
    而后,悟空再展神威,收复了七十二洞妖王,并与六大魔王结义。
    群猴见大王已经如此厉害,无不欢喜异常,又说大王应该再去寻找一趁手的兵器。
    悟空听后很是意动,便问应该到何处去寻?
    有一年长猿猴又说,花果山的水域直通东海,那东海龙宫中宝物甚多,定然有趁手的兵器。
    悟空听后大喜过望,去到东海龙宫中,说是龙王的邻居,特来借一件趁手的兵器。
    东海龙王听悟空说是他邻居,倒也欢喜,表示愿意赠送悟空一兵器。
    只是,龙王一连拿了多副兵器给悟空挑选,悟空都觉得不趁手,嫌兵器太轻了。
    悟空没有找到趁手的兵器,闹个不停,龙王很是头疼,龙女出了一个建议,说他们这海藏中,有一根神珍铁,乃当年大禹治水时,测定江海深浅所用的一个定子,有一万三千五百斤重。
    既然那泼猴嫌武器太轻,那就让他去拿那神珍铁作为武器,如果拿不动,那是他自己没有本事,也就不好意思再闹了。
    龙王听后很是高兴,采取了龙女的意见。
    悟空来到那神珍铁前,说这武器好是好,就是太大了,无法拿,如果能在细小一些就好了。
    却不曾想,那神珍铁真的变得细小了一些。
    悟空大喜,连呼再细小一些,那神珍铁果然也如此变化,而悟空感觉拿在手里足够趁手之时,将神珍铁拿起一看,两头是两个金箍,中间乃一段乌铁模样,紧挨箍有镌成的一行字,唤做“如意金箍棒”。
    这如意金箍棒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却被悟空轻易的拿在手中,随意玩耍。
    悟空对着如意金箍棒非常满意,龙王见悟空真的拿起了如意金箍棒,不禁十分后悔和不舍。
    但他之前有言在先,又恐悟空本事,只得让悟空拿走了如意金箍棒。
    而后,悟空又说这武器虽好,身上却无衣物相趁,让龙王再送他一件披挂。
    就这样,悟空又从龙王处讹诈了一件披挂、一副锁子黄金甲、一顶凤翅紫金冠、一双藕丝步云履,将披挂、金冠、金甲、云履穿戴好之后,才心满意足的离开龙宫。
    而龙王虽然十分不舍,却又不敢强行留下悟空。
    悟空得了满意的兵器,威风凛凛的一身装备,回到花果山后自然又是一阵威风。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