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748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一只手拿着盾牌,一只手举起大斧,挥舞得勇猛生风,他要一直不停的战斗。
    黄帝见刑天没有了头颅,却依旧向着天空,有力的挥舞着手中的盾牌和大斧,似要再与他分个高下,也不禁心生敬意,便没再继续为难,已经没有了头颅的刑天,自己悄悄回了宫殿。
    黄帝走后,刑天却依旧还向着天空,挥舞着他手中的盾牌和大斧。
    这正是: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
    这便是“刑天舞干戚”的故事,而看完了这个故事,所有的读者们终于明白了,“刑天舞干戚”这几个字的意思。
    “干”便是盾牌的意思,而“戚”则是武器的意思,具体到这篇作品里面,便是刑天所使用的大斧。
    而“刑天”这个名字,显然也意有所指。
    天者,颠也。刑者,戮也。天就是黄帝,“刑天”就表示誓戮黄帝以复仇。
    原来这就是刑天的故事,这就是刑天舞干戚的故事,所有的读者们心里,不禁非常的唏嘘和感慨。
    刑天虽断了头,却绝不泯志,那是一种不屈不饶,绝不服输的战斗精神,连黄帝也不免心生敬意。
    黄帝战胜了刑天,依然是那一个无所不能的黄帝,但这一篇故事的主角却是刑天。
    刑天勇猛、忠心,没有了头颅,却依然不甘的,挥舞着手中的盾牌和大斧,那是一种英雄主义的浪漫与悲壮!
    这种浪漫与悲壮,足以让每一位读者感到唏嘘,和一种淡淡的遗憾。
    “原来,这便是‘刑天舞干戚’的故事,这无疑是一个悲壮的故事。”
    “刑天,对炎帝忠心耿耿,不甘心失败,最后与黄帝大战一场,即便是被斩去了头颅,也依然还要战斗到底。这应该可以被称之为‘英雄’吧。”
    “我认为绝对可以,虽然足够的悲情。只是可惜,刑天终究只是一名勇士,没有看到黄帝一统华夏之后的好处。否则,他就不会去找黄帝战斗,也就不会被黄帝斩下头颅了。”
    “那样的话,他也就不是刑天了,也就没有了这个悲壮的故事。所以,我不为刑天感到遗憾。”
    “也是,刑天就是刑天,或许正是因为他去找黄帝厮杀,才得了‘刑天’这个名字,虽然悲壮,却已经成为传说,永远流传。”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说得好啊!”
    “……”
    ……
    京城。
    岑庚、沈从二人也极是惊喜,他们没有想到,李凡为“刑天舞干戚”这样并不出名的神话素材,也创作了一篇作品。
    而且,依然能够感觉到那种玄之又玄的感觉,这就是神话传说历史上,已经失传了的,真实的“刑天舞干戚”的故事。
    岑庚喜道:“这可真是一个意外的惊喜,刑天舞干戚的故事,竟是这样的悲壮。”
    沈从也同样满脸喜色,说道:“‘刑天舞干戚’,这几个字可谓困扰了我很长的时间。现在,终于明白了它的意思,这种感觉真是前所未有的畅快。”
    岑庚又道:“的确是非常的畅快。而且,从《盘古开天》开始,李凡小友这一次,已经连续推出好多作品了,这已经大大的出乎了我们的意料。而这,才是最大的惊喜。”
    沈从道:“不知道他还准备推出多少?估计应该不会有太多了。”
    岑庚道:“的确应该不会有多少了。不过,已经足够了,已经比我们预估的收获,要好得太多了。”
    沈从点头道:“的确,已经要好得太多了。”
    ……
    第1143章 《共工怒触不周山》
    三圣村。
    李凡也同样对刑天的故事唏嘘不已。
    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使得刑天在所有的神话传说中,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没有头颅的刑天,向着天空舞动盾牌和大斧的形象,也极为深入人心。
    凡是看过“刑天舞干戚”的故事的人,对刑天的印象都会极为深刻,很难再忘记。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刑天现在,在网络上的人气很高。
    无数的网友们,纷纷感慨着刑天的勇猛、忠心,以及不屈。
    当然,有些人对于刑天也有不同的评价,认为其有勇无谋,被黄帝斩去头颅,实在是咎由自取。
    这种评价当然也无可厚非,就看大家主要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去看问题了。
    但不管大家如何评价,刑天已经成为了网络上的名人,与之前的蚩尤、仓颉、杜康、岐伯、嫘祖等人一样,为人们津津乐道。
    当然,炎黄二帝那就更不用说了。
    而刑天舞干戚的形象,从此之后,也将会彻底的烙印在这个世界,烙印在无数人的心里。
    写完了刑天舞干戚的故事,李凡这一次准备推出的神话传说作品,也没有几个人了。
    明天,李凡准备推出的作品,则是关于炎黄二帝后裔的故事了,共工、颛顼、祝融之间的故事。
    这个故事便是前世非常著名的神话故事,共工怒触不周山的故事。
    ……
    时间很快就到了11月18号。
    网络上,关于刑天的种种议论,依旧还在持续,网友们依旧还在为刑天而感慨。
    当然,在感慨的同时,也对今天的故事充满期待。
    不知道今天登场的人物,又会是谁?
    时间慢慢到了下午两点,又一篇新的神话传说作品,出现在了专属页面中,出现在了无数读者的眼前。
    作品名叫做,《共工怒触不周山》。
    看清作品名之后,绝大多数的读者都是心中一惊,不是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故事,而是因为他们“不周山”。
    在这个世界,有史书这样记载:“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
    可见,不周山是一座传说中的名片,很多的读者都是知道的。
    现在看这书名的意思,很明显是这个叫做共工的人,因为什么事情而大怒,从而撞向了不周山。
    共工是谁?所有的人都不知道,但一些对历史熟悉的人,知道有“共工”这么一个神话素材,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
    那么,共工会因为什么事情而发怒?从而撞向了不周山。
    还有,共工撞向不周山之后,会有什么后果?
    要知道,既然是神话传说,那么,共工就不是普通人,他撞向不周山,可不比一个普通人撞向不周山,谁知道会引发什么样的后果?
    作品还未点开,“共工怒触不周山”这个标题,却是已经让读者们的心里,升起了层层疑问,对于故事的期待,瞬间变得极为强烈。
    迫不及待的点开作品,刚一开头,又让所有的读者们心里猛的一跳,变得莫名的兴奋。
    “共工,又称共工氏,炎帝后裔,神话传说中的水神,掌控着洪水。”
    炎帝后裔?水神?
    我去,共工竟然是炎帝的后裔,还是水神。
    这是要讲述炎帝后裔的故事了吗?那么,呆会儿是不是还会出来一位黄帝的后裔?
    所有读者的兴奋之情,又哪里还抑制得住?
    而事实也如大家所想,作品在介绍了共工之后,又介绍了另外一个人。
    “颛顼,上古时期华夏部落联盟首领,黄帝之孙。”
    颛顼,大家自然知道,也是上古时期的著名首领,继黄帝、少昊之后,继位成为首领。
    算起来,已经是黄帝之后的第三代首领了。
    难道,这篇作品讲的就是炎帝后裔共工,和黄帝之孙颛顼的故事?
    而这两个人之间还打了一架?我去,这是炎黄大战的延续呀!
    所有的读者,毫无理由的变得更加的兴奋,继续往下面看去。
    相传,颛顼继位成为华夏部落联盟的首领之后,和掌控着洪水的水神,炎帝后裔共工,一向不合。
    双方之间,时不时的便有一些摩擦。
    颛顼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望,统治的地盘非常大。
    颛顼所统治的地盘,自然也包括共工所管辖的部落。
    共工对于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
    有一次,共工考察部落土地情况的时候,发现有的地方地势太高,田地浇水很费力。
    有的地方地势太低,又容易被淹。这样,非常不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共工制订了一个计划,用高处的土地,去填地势的土地。
    这样,就可以把地势低的土地垫高,以扩大耕种面积。而地势高的土地,也可以去得平一些,利于水利灌溉,对发展农业生产有很大的好处。
    然而,颛顼却不赞成共工的做法。
    颛顼认为,自己才是部落联盟的首领,整个部族应当只听从自己一个人的号令,共工不能自作主张。
    当然,这很明显的跟他和共工一向不合有关。
    共工要实施自己的计划,颛顼却反对他实施计划,双方谁也不肯相让,一场争斗是在所难免了。
    颛顼派出同为黄帝后裔的祝融出战。
    祝融便是传说中的火神,他与水神共工之间,更是水火不相容,这一场战争更是不可避免。
    共工与祝融的单独实力本来难分伯仲,但祝融身后站着的是,联盟部落的首领颛顼。
    这一场战争,其实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一方是共工。
    事实也的确是这样,祝融一方气势如虹,而共工一方则节节败退,一直退到了不周山附近。
    共工见胜利无望,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向颛顼妥协。
    共工来到不周山前,打算把不周山撞断,来表示自己坚强的决心。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