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63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本来,他是有把握拿出质量不在那两出话剧之下的作品的,只是现在上面把时间,规定在了一个星期之内,这就难办了。
    他是不愿意去找古庸帮忙的,但现在这种情况,如果不去找古庸帮忙,一个星期之内,拿不出让上面满意的作品,上面怪罪下来,他这个主任的位置,怕是都会有些岌岌可危。
    唐秋运的心里非常矛盾。
    这个时候电话响了起来,拿过一看,是自己儿子打过来的。
    接通之后,电话里立马传来儿子的声音:“老爸,我新发给你的那两部作品怎么样?”
    唐秋运露出一丝苦涩的笑,说道:“小攀,你的那两部作品是很好的,只是改编成话剧的话,比起那两出话剧来,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当然,这不是说你的两部作品,与那两出话剧的原著小说有多大的差距。而是那两出话剧的原著小说,非常适合改编成话剧,似乎就像是专门为话剧量身定做的一般。”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才说道:“老爸,我知道了,我再研究研究,我一定会创作出,比他更好的话剧作品。”
    唐秋运犹豫片刻,还是说道:“小攀啊,其实咱们没必要非要在话剧上赢他嘛,毕竟这不是你擅长的领域,你最擅长的武侠小说,不是已经赢过他了吗?甚至还把他赶出了武侠小说领域。这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要知道,他可是曾经的武侠第一人。”
    电话那头这一次没有沉默,而是立马就说道:“不,老爸。如果是其它的什么领域,任他怎么折腾,我自然懒得理会。可现在这话剧领域非常特殊,你是南方剧院艺术创作部主任,而他又恰恰为东方剧院和京都剧院都创作过作品,与你形成了竞争关系,我一定要创作出一部,比那两出话剧更好的作品,让你们南方剧院赢过那两家剧院。老爸,你要相信我,在武侠上我都可以赢他,更别说话剧了,这创作起来,可比武侠简单多了。”
    唐秋运听后,眉头一皱,说道:“小攀,我有必要纠正一下,你千万不要小看话剧创作。诚然,按照一般的说法,话剧的确比武侠作品更加容易创作,几乎各个领域的作者都可以进行创作,门槛很低。但正因为它门槛低,要创作出优秀的话剧作品,反而比创作出其它的优秀作品更难。
    而要创作出《梁山伯与祝英台》、《窦娥冤》那样堪称经典的话剧作品,更是难上加难。这也是为什么近几年时间,鲜有优秀话剧出现的原因。小攀,你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如果你认识不到这一点,你永远也创作不出,比他更好的话剧作品。”
    这一次,电话那头又沉默了片刻之后,才说道:“是,老爸,我知道了。我一定要创作出比他更好的话剧作品。”
    唐秋运心中一叹,说道:“小攀,老爸理解你的心情,也相信你的实力。只是要创作出一部经典的话剧作品,是需要灵感和顿悟的,是急不出来的。所以,你不必强迫自己,一定要在短时间之内创作出来。”
    电话那头又道:“可是老爸,你们那边不是很急吗?而且,我也想尽早赢过他。”
    唐秋运道:“小攀,老爸这边自有考虑,有句古话是这样说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老爸相信你的实力,你会创作出比他更好的话剧作品的。”
    这一次,电话那头沉默了很久,唐秋运也没有说话,他相信自己的儿子能够明白,他刚刚话里暗示的意思。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本身所要表达的意思谁都能够明白,唐秋运则是用这一句话暗示自己的儿子,他准备去找古庸引进一部话剧作品,以更加清楚的了解对方的实力,做到知己知彼。
    换句话说,就是他准备去找古庸帮忙了。
    他之前之所以不肯去找古庸帮忙,正是因为他儿子的原因。
    他儿子叫做唐一攀,有一个笔名叫做,剑一神。
    自从东方剧院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爆火之后,唐一攀便下了一个要创作出,比《梁山伯与祝英台》更好的话剧作品的决定。
    本来,唐一攀以为除了武侠小说领域之外,他和古庸之间不会再有任何的交集。
    古庸在其它领域再怎么折腾,唐一攀也不会理会,就比如古庸现在以两部纯爱小说,在言情小说界混得风生水起,唐一攀也根本不在意。
    却谁知,古庸偏偏又跑到话剧领域瞎折腾。
    因为其父亲的关系,唐一攀自然又盯上了古庸。
    他知道南方剧院的高层,已经下达了让艺术创作部,拿出一部质量不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之下的作品的任务,便想借此机会,创作出一部比《梁山伯与祝英台》更好的话剧作品。
    一则可以帮助父亲,二则可以再次赢过古庸,多美好的事情。
    从小就对话剧耳熟目染的他,不认为创作出一部比《梁山伯与祝英台》更好的话剧作品,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只是事情往往不会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创作出一部话剧,对唐一攀来说,的确非常容易,说信手拈来都不是太夸张。
    只是,要创作出经典的话剧作品,似乎比想象中的要困难许多许多。
    唐一攀想要用话剧作品再次赢过古庸,唐秋运自然明白儿子的心思,也自然要给儿子这样的机会。
    所以,他之前一直没有去找古庸帮忙的打算。
    即便是今天上面突然把时间,限制在一个星期之内,他也非常犹豫要不要去找古庸帮忙。
    然而在刚刚与唐一攀通话的过程中,他突然决定要去找古庸帮忙了。
    因为,他发现唐一攀的心态有些不对,太过于急躁,太想用话剧作品赢过古庸了。
    这样的心态,怎么可能创作出,比那两出话剧更好的作品?
    所以,他决定去找古庸帮忙了,一来可以解决目前的困境,二则可以让唐一攀冷静冷静,真真正正的认识到,创作出优秀话剧的难度。
    只有这样,他才有可能在话剧领域赢过古庸。
    电话那头,唐一攀沉默了好久之后,终于说道:“老爸,我懂你的意思,我今后一定会赢他的。”
    唐秋运道:“只要你能把心态摆正,一切都是有可能的。”
    挂了电话之后,唐秋运把助理袁洪叫进办公室,说道:“小袁,马上预订两张最快的去府南省的机票。”
    袁洪一愣,紧接着就是一阵惊喜,连忙说道:“好的主任,我这就去办。”
    ……
    第971章 农庄第二期工程开建
    魔都,大武侠杂志社,剑一神的专用创作室。
    剑一神挂断电话后,很是不甘的使劲锤了锤桌面,他这一次终究还是没有赢过古庸。
    他为了打败古庸的两部话剧作品,费尽心思的创作了三部作品,却都被老爸否决了。
    好在古庸不知道,外界也不知道他在创作话剧作品,想要打败古庸的话剧作品。
    这一次即便是没有赢过古庸,也不丢人。
    他知道老爸的话是对的,他之前的确是小看话剧了,以为凭借自己从小对话剧的耳熟目染,要创作出比古庸那两部话剧更好的作品,并不是什么难事。
    虽然老爸这一次,终于还是决定去找古庸帮忙,让他很不甘心,也有些不爽,但他能够理解老爸。
    要怪也只能怪他自己,没有创作出足够好的作品。
    不过,他这一次虽然没有赢古庸,但他相信他绝对能够创作出,比古庸的话剧作品更好的作品。
    既然在武侠小说领域,他能够战胜古庸,没道理在话剧领域,他就赢不了了。
    ……
    一出《窦娥冤》在京都剧院演艺大厅,演过四场之后,终于完成了今天的全部演出。
    四场演出,观众场场爆满,这一天对于京都剧院来说,绝对是值得纪念的一天。
    剧院高层也对今天的演出,给出了高度的表扬和肯定,这一个月的奖金,估计是少不了了。
    毕竟,精神和物质两方面要同时奖励,对于很多员工来说,才算是真正的奖励。
    ……
    8月10号。
    京都剧院的《窦娥冤》,将会在今天继续演出,而对于李凡来说,今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农庄的第二期工程建设,将从今天开始。
    上午10点,王谦和他的工程队出现在了村口。
    装载着各种建筑设备的大卡车,排成一条长龙,非常的壮观。
    王谦和工程队的工程师们,站在村口,看着周围的一切,心中感慨万千。
    这才一年多的时间,整个村子就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们还记得去年第一期工程开建的时候,这里除了如诗如画的风景之外,与其它的农村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龙山乡到村口的这一截公路,都还是工程开始前,才刚刚加固加宽,从新翻修的。
    一年之后,重回这里,这里已经成为了旅游胜地,仙缘农庄名动全国,甚至已经开始走向世界。
    这从那些不算少的外国游客的身影上,或许能够看出一二。
    而且,也要开始第二期工程的建设了。
    李凡走向王谦和工程师们,哈哈笑道:“王老哥,还有各位师傅们,欢迎,欢迎啊!”
    王谦同样哈哈一笑,说道:“李老弟,你这农庄的发展速度,当真是比人想象的还快。这样的大热天,也有这么多的游客前来。”
    李凡摆手道:“正因为天气热,大家才会前来嘛,谁让咱的村子凉爽呢。”
    王谦道:“你就得瑟吧,不过,在这里好像是感觉要比其它地方凉爽一些。”
    李凡嘿嘿道:“这是自然,这里还是村口,到村子里面感觉更明显,只要不被太阳直晒,保管你心底都是凉幽幽的,全身舒爽。”
    “嗯,这话我相信。”王谦呵呵笑道,他倒是并不怀疑李凡的话。
    这时,其余的一众工程师,也纷纷笑着和李凡打招呼,他们之中大多数人,都参加了去年第一期的工程建设,与李凡已经非常的熟悉了。
    李凡这样的老板,是他们见过的最为豪爽的老板,也是最没有架子的老板。
    他们去年离开的时候,就盼着这里第二期工程的时候,能够再回来这里工作。
    今天,他们总算是回来了。
    与李凡打完招呼,又聊了一会儿天之后,工程师们开始忙活了,他们先得把相关的建筑设备从卡车上卸载下来,再找地方安装好,还得搭建临时房屋等等,这些本身就是一个不小的工程。
    这一次,李凡一共招聘了300多名小工,今天一早便全都已经到了。
    这300多名小工,有一部分是附近村子的村民,另外一部分来自较远的村子,甚至还有少数人来自于隔壁县。
    他们一听说三圣村要招一批小工,便急急的赶到三圣村报名。
    同样是打工,他们显然更愿意到三圣村来打工,一则待遇好,二则离家近。
    工程队的工人们加上小工,数百人同时忙碌,再加上起重机等工程车的运转,场面看上去颇为壮观。
    纷纷到来的游客们看到这一幕幕,基本上都会驻足观望一会儿,相互间小声的议论几句。
    他们自然看得出来,农庄又要开始新的工程建设了。
    对此,游客们倒也颇为期待。
    李凡与王谦站在村口,一边看着工程队忙碌,一边聊着天。
    有熟悉的游客经过,看到李凡,总会笑呵呵的说道:“李庄主,恭喜恭喜啊,农庄的规模越来越大了。”
    李凡也总是笑呵呵的回应道:“谢谢,谢谢!今天玩得开心。”
    王谦则很是有些羡慕的看着李凡说道:“李老弟这生活真是让人羡慕,在这个如此美丽的地方,做一个庄主,潇潇洒洒。”
    李凡则道:“王老哥若是羡慕,也可以到这里来过这样的生活嘛,反正你也不差钱了,不需要再去挣钱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