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四百四十六章 见王文石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正当王文石哀愁之际,忽然就望见前院那两个负责招待的弟子走进了中庭,后面还带着一个陌生的青年人。
    “嗯?阿亮和阿彪这带的是什么人啊?”王文石疑惑的站起了身来,往门口迎了上去。
    阿亮和阿彪二人看到王文石,脚步就加快了几分,走到了他的跟前。
    二人整齐的汇报道:“师傅,萧先生来了。”
    “什么?”闻言,王文石大吃一惊,赶忙定睛一看,一个气度不凡,面带微笑的年轻人在那里笔直的站着。
    “您,您莫非就是萧先生吗?”王文石惊讶的问道。
    “您好,我就是萧逸,王师傅,初次见面,请多指教。”萧逸和善的笑了笑,点头回道。
    听到这个肯定的答复,顿时让王文石喜上眉梢,乐不可支,没想到萧逸居然这么快就上门来了。
    他赶忙的伸出了手,与萧逸紧紧的握了握手:“萧先生您的到来,真是令寒舍蓬荜生辉啊。”
    “客气了,客气了,王大师,我是麻烦您在先的。”萧逸非常有礼貌的回应着。
    王文石年龄在五十岁上下,穿着一身唐装,气质平和。个头不高,中等身材,不过他那一双臂膀和手腕却很壮实,应该是长期工作的缘故。
    “来来,萧老板,路进来坐。”王文石笑容满面的拉着萧逸走了正堂。
    正堂面朝太阳,很亮堂,很有家具布置古典的风味。墙上悬挂着木质的牌匾,屋子正中间摆着一张梨木八仙桌,围着几把核桃木的高背椅子,甚至还能闻到一股淡淡的木香。除了天花板上那个灯罩以外,看不到任何的现代电器的影子。
    阿彪和阿亮拉出来两个椅子,摆放好,王文石拉着萧逸坐了上去。
    梨木的八仙桌上还摆放着茶具,紫砂壶的嘴里喷出薄薄的水烟,沁人心脾。
    “子君啊,快出来,把我的大红袍拿出来,好好的沏上两壶。咱们家今天来了贵客了。”
    听到这边的动静,一个中年妇人赶忙的从偏屋当中走了进来,手里还拿着一包茶叶。
    “呵呵,萧先生,这位是我老婆,张子君。”王文石笑着介绍道,然后偏过头去:“这个是萧先生,那块玄铁的主人。”
    知道了萧逸的身份以后,妇人张子君本来暗淡的眸光,一下子就亮了几分。
    “萧先生,您好,欢迎您的到来。”张子君热情的伸出了手掌,和萧逸握了握手。
    “萧先生,您稍等,我给您泡茶。”
    “张夫人不用那么客气,你们让我有点儿受宠若惊了。”萧逸笑了笑,平和的打趣道。
    “唉,瞧您说的,您是我王家的客人,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王文石摆了摆手,理所当然的说。
    沏好了茶,张子君坐在一旁,而阿彪和阿亮二人又回到了前院,萧逸和王文石二人又简单的交流了几句。
    “来来了,茶好了,萧先生您尝尝我这个第三代的子树大红袍。”王文石双手奉上了一杯茶,以示恭敬。萧逸一再推让了,王文石却一直坚持,萧逸只得接了过去。
    “一家人对我这么热情,看来肯定是要我解决什么麻烦事了。”萧逸心中暗自寻思着。他心里面也并不是非常的在意,一是人与人之前相互来往,就是人情来往,你帮我我帮你。二是萧逸是宗师之境的武者,在天海市又有那么大的势力,一般的事情对他来说就是举手之劳而已,弹指就可以解决了。
    萧逸略略的小酌了一下,他平时不怎么懂得品茶,但是这个母树大红袍的滋味却是非同一般。
    不过既然有正事,萧逸也就不想再浪费时间了,他把茶碗一放,说:“王大师,张夫人,您这次邀请我过来,究竟是为什么事情啊,还请明讲。”
    见状,王文石和张子君对视了一眼,后面王文石又摇头长叹了一口气。
    “萧总,怕打扰了您的压醒,我本来是打算和您喝完茶以后,再找这个时机说这些正事的,现在就说的话……”
    “不不,王大师,您但说无妨的。也许只是一些小事而已,您不用搞得那么沉重。”萧逸摆了摆手,说话的语气非常的轻松。
    他觉得对方肯定是不清楚他的实力跟为人,自己既然都来了,那么就肯定就愿意帮忙了。
    再说了,如果对于自己来说,之是一群芝麻蒜皮的小事的话,那么就连帮忙都算不上的。
    萧逸这种随和的态度和愿意帮忙的意愿,让王文石夫妇二人非常的欣喜,几日以来紧锁的眉头已经渐渐舒展了。
    沉吟了半晌,王文石的神情变成了一脸的正色:“这件事情,需要从我家的那一本家传古籍说起来……”
    大约花费了十几分钟的时间,王文石把这件事情的原原本本的讲了出来。
    原来事情是这样的。王文石的家中一直流传着一本叫做《炼神记》的家书,这是一种带有玄幻色彩的家族史,记载着很多令人匪夷所思的内容。
    最富有奇幻色彩的是一种顶级的炼器器材——玄冥金。传说中这种金属是来自于一块天外的陨石,在天外受到过五百年天雷的淬炼,还有五百年弱水的洗礼,最终形成了这种顶级的材料。这种金属,无坚不摧,可以破坏一切对抗之物,没有任何一种其它材料的武器,能够望其项背。
    这一块金属流落到中国后,迎来古武世家以及诸多的武学教派的大规模的争夺。明争暗斗,阴谋阳谋,所有家族都用尽了手段,甚至牵扯到了非常多的当年的重大事件。这块金属也是几经流转,昆仑派,眉山派,唐门……先后几次易主,搅得华夏江湖,满城风雨。
    直到了最后,最后这块金属却消失了,从此下落不明。很多门派和组织也曾大规模的探寻过,可终究只是一场空。渐渐的,所有人就将这件重宝渐渐的遗忘了。
    可是,王家的这一本家史当中,却是详细的记载了这个重宝最有可能存在的位置,甚至还给了详细的地理地图。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