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萧先生待产记_36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大家要么一天一换,要么光膀子外套防晒衣。
    萧玉带过来的短裤也只穿了一次,山里的蚊虫不愧是野生的。
    战斗力惊人,拍都拍不死,和蜘蛛一般大小,幸亏大熊给他收拾了长裤。
    这些艰苦的环境男人都有些受不了何况女人。
    三支队伍里一共五个女生,在一周之内哭了四次。
    最后两个姑娘实在忍不了回了家,只剩下程嘉和白新,还有另外一只队伍里的一个女生。
    有时候大家累的不行了暂时歇息,萧玉看着满头汗水的白新和程嘉,心里都纳闷这两个姑娘怎么这么执着。
    随后便想通了厉衔为什么总不想让他来这里干这样的工作。
    可是谁都有个热爱的东西,萧玉也是如此,这不仅是他的热爱,更是他的本职工作,几位上了岁数的老人还在坚持着的工作。
    他沉溺在考古的汪洋里,待在无人的田野挖一天的土也不烦躁,除了累点,其他一些都令萧玉觉得舒服。
    他向往这样的体验,无拘无束,无人在身边说话干扰,与自然对话,与历史对话,与自己对话,乐在其中。
    山洞外的探方发掘了十天左右,三十来个考古队员终于得到一丝喘气的机会。
    回到惠安县休整两天,收拾好身体,准备迎接接下来对墓穴内的发掘工作。
    萧玉这些天来的工作除了多出点汗没别的,他甚至在晚上睡在帐篷里的时候一度怀疑自己没怀孕。
    因为那里一点反应也没有,这样的工作强度也没令萧玉的腹内感觉到什么不适。
    山里有时候信号不太好,萧玉便不能经常和厉衔打电话。
    回到惠安县修整,便一次性的把电话打了个够。
    那天一整天,坐在办公室外的厉衔助理,都能听见冰山大老板喜咯咯的笑声,令他一度以为自己的老板已经疯了。
    而山洞内厚重的墓门最后被萧玉他们巧妙的打开,里面暗藏了机关,只要打开机关。
    墓门便像灵活的机械一样,轻而易举的打开。
    开门那天,几十个考古人员对着莫大的墓穴目瞪口呆。
    主墓室正对墓门,按照阴阳八卦的摆发放置棺椁。
    上坎下乾,左离右坎。左右两旁还放置了人高的烛台,上面插的手腕粗的蜡烛均是玉制,但表面已经裹了厚厚一层土质物。
    墓室内整体被切割平整的石块装裹。不同洞门高度各异。
    另外还有三个侧墓室,位置变化的放置了三十八个棺椁。
    左右两间耳室被金戈银玉器等陪葬品塞满,又有大大小小的漆花梨木箱挡在两室门口。
    长长的甬道内战立两列木甬人与车,马邱明同其他队员数了数。
    仅仅一侧的木甬与车马就有上百的数量。更何况整座墓穴的空间有他们学校礼堂两倍大。
    看木甬的发型可考是清代人,然而身上的服饰却是明代独有。这在队员们的心中留下一个疑点。
    进了墓穴才领略到这座墓址的浩大,陪葬品堪比皇陵标准,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也令考古队有些犯难。
    现在的规定,禁忌挖掘皇陵,那可都是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
    幸好坐北朝南的棺椁给了他们唯一的提醒。
    众人小心的记录着墓室内的一点一滴,白新端相机的双手颤抖,一半兴奋,一半害怕。
    从前都是在外面挖探方的工作,这还是她第一次进到墓室内。
    萧玉拿手电走到墓主人的棺椁前,看到棺椁正对着大门的顶端放了个木托盘,托盘上置有方形物体。
    这么多年过去了,竟然还可以看到其成色,这更加加深了他对这座墓穴主人的好奇。
    专家组跟在他的身后,一行人把手电放到腰间的小包里,带上专用手套。
    光打在托盘上,才瞧见那碗大的方形物体竟然是一尊玉玺,底下的托盘内竟然还覆着一层字迹。
    头发花白的章鹤通俯下身细观察。
    字迹那一面,比托盘外面颜色深,呈灰色,在手电筒的照射下可以看到上面粘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他推测这应当是一块布料,字字写在布料上再托盘上平整摊开,上面又压了一方玉玺。
    由于墓室内潮湿,水汽和灰尘覆到布料上,才造成了像是字迹写在托盘上的效果。
    萧玉从腰包内掏出冷光灯,托盘上的东西进一步展现出来,白新上去,在强光的照亮下拍照取材。
    那字迹是熟悉的汉文,从右至左,最右端写有“与后”两个大字,落款还有两枚章印。
    “王瑾老师,过来帮我一下。” 章鹤通从包里找工具喊人。
    站在后面的王瑾走过去,看到章鹤通拿出来的细毛刷与镊子。
    高个子的萧玉站在他们身边打着冷光灯,两个老教授配合着刷掉托盘内表层的灰尘。
    熟悉的字迹一点点清晰。
    八开纸大小的“与后”,里面的内容却惊天动地,也完完全全解释了这座墓穴为何如有如此宏伟的建制。
    章鹤通眯着老花眼一行行的念出来。
    “仲王千岁,书此以明志后人。焉有雄图之志奈何王祖不识明珠,武十年,耐皇室倾颓以满夷易位,呜呼。又,左迁母郡,百姓拥趸,实有慧目。生祖治三十五年,逝夷满治七年武治二十七年。骥生宏图未达,往西以建国,巍大明之光。”
    萧玉心中的疑惑才解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