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快穿之养老攻略 第16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乔木看着他离开的身影,颇为无奈的摇了摇头,原身的娘家虽然子嗣不算少,可惜没一个中用的。
    不是又蠢又笨又没武力,就是文武双全跟她不是走一个路子的。
    都不是啥可靠的人。
    甚至乔木都怀疑,那小子可能都没有她身边的女官来的可靠。
    所以,还得自己培养新人手。
    不过,当前最要紧还是先恢复眼睛,这种基本看不见人,甚至只能看出个人影,连男女都分辨不清楚的视线模式,乔木实在是有些受不了了,必须得赶紧抽时间治疗。
    因此,在窦婴走后,乔木就又发了张懿旨,表示她最近眼睛不太舒服,要调养一个月,让朝中大臣最近一个月的奏折不要送到她这边了,朝中之事也不用说给她听。
    都送到未央宫去。
    乔木这么做,既是为了空出时间好好的调养自己的眼睛,也是为了麻痹众大臣,顺带着给刘彻一些希望,营造一种太皇太后的身体的确不怎么好,并且正在逐步还政的良善假象,放松所有人的警惕心。
    至于其他的。
    等她眼睛好了再慢慢来呗。
    兵符在手,很多事好办的很。
    ……
    不得不说,乔木紧闭长乐宫宫门治疗眼睛,并且将朝政之事全面开放给刘彻处理这件事,的确给朝中大臣和刘彻带来了一种太皇太后的身体可能的确不怎么好,而且他们已经可以做些小动作的假象。
    于是,先前因为太皇太后发威的原因离开刘彻的那些人,又重新回归到了刘彻身边,并且再次为刘彻出谋划策,一些列侯,特别是与窦家和田家都没有关系的列侯,也都开始纷纷选择投靠刘彻,并且尽量的与窦家一系列侯撇清关系。
    其他事情他们看不明白,可是谁活得久,谁活不久这一点,他们还是能看得明白的,太皇太后都那么大岁数了,显然不可能活得过现在才十几岁,还没有加冠的刘彻。
    因此,他们即便不好表面光明正大的表示投靠刘彻,那也在私底下开始进行一些接触,并且在一些环节,和一些执政方向给刘彻稍微放些水,方便他一些政策的执行。
    于是,在乔木紧密宫门,靠吃药针灸等方法治疗眼睛的这一个月时间里,整个未央宫可以说是热闹的很,刘彻也难得展露笑颜,和他母亲开始开心的商议新皇后人选。
    可惜,这种开心的日子,他们没能过上多久,仅仅只有一个月。
    在一个月后的中秋夜宴上。
    乔木整齐着装,穿上太皇太后的礼服,大开长乐宫,并且在没有任何女官搀扶的情况下,一点差错都没有的大步迈进了未央宫,微笑着扫视了一下在座所有人,随后才在一众列侯大臣,以及刘彻和王太后等人震惊的目光下,继续无人搀扶的走到了未央宫前殿的最上首。
    拂袖一挥,坐到了主位上。
    之后,嘴角上扬,微笑问道:
    “诸位怎么不知道见礼,难不成哀家闭宫一个月,你们就都不认识了吗,还是说,不想认哀家了?”
    “见过太皇陛下!”
    “太皇陛下万安!”
    “太皇陛下,您的眼睛好了?”
    “陛下,您怎么变年轻了?”
    在场列侯大臣这才反应过来。
    赶忙问安的问安。
    惊疑的惊疑。
    询问的询问。
    第321章 实权在握窦太皇太后(7)
    众列侯大臣,以及刘彻和王太后看到乔木出现的时候,全都很是震惊,特别是看到她变得更加年轻些的面庞,以及不用人搀扶就能够准确找到位置,都足以让他们震惊。
    因为在此之前,窦太皇太后眼睛不好,跟瞎子没什么区别是件众所周知的事情,这也是大家不担心太皇太后会成为吕后的主要原因。
    一个瞎子又怎能做吕后?
    可是如今,这大跨步,毫不需要宫女在前面引导搀扶着的太皇太后,显然不像眼睛瞎了的样子啊。
    这一瞬间。
    所有人的心都提了起来。
    大家有些不知所措。
    大家这才刚改换阵营,怎么太皇太后就带着更好的状态出现了?
    这让他们该怎么办?
    太难了呀。
    一时间,有人已经在私底下想着他们这根墙头草该往哪边倒了。
    当然,除此之外,大家更好奇的是太皇太后的眼睛到底有没有恢复,还有就是太皇太后这一个月到底发生了什么,怎么就会突然变年轻了?怎么眼睛就会突然好了?是遇到神医了,还是吃了灵丹妙药?
    “上天保佑,太一圣德。
    哀家新得的秘方总算是治好了眼睛,如今倒也能看清事物了,可能是因为眼睛恢复的原因,哀家心情甚佳,都感觉自己年轻了许多。
    如今,哀家才算是第一次见到诸位的具体模样,以前一直都看不太真切,只能听声音辨人,要不趁着今天大家难得聚齐的日子,诸位再给哀家自我介绍一番,也好让哀家认一认人,免得回头再弄错了。”
    乔木端坐在上面。
    很是仔细的打量了一番刘彻和王太后的具体模样后,微微笑道。
    她这么说是没有其他想法的。
    就是单纯的想要认一认人。
    毕竟,原身都已经半瞎了小半辈子了,在座的这些列侯大臣要么已经不是几十年前的那一批了,要么整体面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因此,乔木一时之间还真没办法把这些人跟原身记忆中的一些人对应上,自然需要他们自我介绍。
    不过,她没想太多,但是下面的列侯大臣们想的可就多了,他们现在都有点怀疑先前那一个月是不是太皇太后在钓鱼执法,现在让他们自我介绍就是在确定具体人员。
    一想到这,一个个身子都不由有些微颤,没有哪个敢抢先说话。
    最后,还是坐在左边第三位的大长公主刘嫖,心情很是激动的走出来说了一番恭喜母后复明,母后长寿久安之类的喜庆话,这才开了诸位自我介绍的头子,乔木也在极短时间内迅速认清了大汉的贵族。
    了然的点了点头。
    等到大家自我介绍完毕,乔木象征意义的说了两句中秋贺词,吃了两口菜之后,就再次离开了。
    她这次过来,主要就是为了震慑一下开始搞小动作的刘彻以及诸位列侯大臣,顺带着认一认人,看一看刘彻具体长什么样子,如今这两个目的都达成了,自然也没有必要留在这边吃已经冷了的饭菜。
    回去小厨房里有的是热菜热汤吃,何必在这喝油都结块的冷汤。
    乔木走后,在场所有人才感觉稍微自在了一些,同时,彼此间的态度和情绪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比如说,窦家那一派的列侯大臣,如今的心情都放松了许多,大长公主刘嫖也比过去那一个月稍微放纵了些,不像先前那样有些担惊受怕,生怕太皇太后撑不住去了。
    反正她老娘还活着,只要她不造反,没有人敢对她干什么。
    当然,窦婴那一系的列侯大臣们松了一口气,相对应的就是,其他的,已经投靠了刘彻的那些列侯大臣,全都有些心惊胆颤,一个个开始小声的商量起应对方法,而刘彻和王太后坐在上面,脸色也很不好看,内心更是忐忑纠结非常。
    不知这太皇太后回头会用什么招数对待他们,更不知如何应对。
    这一场中秋夜宴,大多数人都没有心情吟诗作对,至于吃饭,那就更没心情吃了,因此,在乔木走后没多久,刘彻就忍受不了宴会上的这种氛围,直接宣布了中秋夜宴结束,让众列侯大臣都各回各家。
    随即,跟着他的母后以及已经归附于他的一些亲信,前往未央宫的后殿当中,开始连夜商量对策。
    这一夜不知多少人彻夜未眠。
    不知多少人连夜交流。
    也不知多少人。
    总算能睡个安稳觉了。
    实际上,乔木本身也没有做什么,既没有训斥某个人,也没有贬斥某个人,更没有杀人,只是出来露了个面,但是,大家的确都很畏惧,由此也可见原身的威望之重。
    也难怪历史上的刘彻一直都不敢有所动作,直到那窦太皇太后去世,这才敢开始插手朝堂政事。
    ……
    自从乔木露过面,并且表示自己眼睛已经康复之后,刘彻和王太后,以及他们那一脉列侯的所有小动作就全部都停了下来,开始重新规矩起来,不过,乔木也没有收回刘彻批阅奏折的权力,除了紧握兵符之外,剩余所有朝堂权利全部都全面放给了刘彻,让他完全掌握。
    而乔木的主要精力则放在了改良良种和军队改革,以及火器制造方面,当然,这些都是乔木私底下派遣自己的亲信偷偷摸摸进行的。
    说实话,乔木现在依旧还有些犹豫,犹豫到底是缓慢的把所有权力全部都交给刘彻,让他对匈奴作战,还是索性自己来,也正是因为乔木有着这样的犹豫,所以她才没有将自己的动作全部放到明面上进行,而是依旧有所保留的偷偷干。
    接下来,就是刘彻的考察期。
    乔木决定自己仔细的观察一段时间刘彻的行为举动,借此了解一下他的性格脾气,随后再放点兵权给他,之后再看看他的行为态度。
    如果能过关,那么乔木就会逐渐的将兵权都给他,甚至于还会将火器的制作方法交给他,只留下改良良种,作为他们窦家的保命符。
    如果不能过关。
    那乔木也只能自己上了。
    反正又不是第一次。
    习惯就好!
    第322章 实权在握窦太皇太后(8)
    建元三年九月
    刘彻因为发现太皇太后自中秋夜宴之后并没有专门针对他,甚至还又放了更多的权力给他,因此心情也稍微放松了些,并下招选举天下文学才智之士,予以破格重用。
    没办法,朝中的列侯勋贵都因为畏惧太皇太后的原因,并不怎么敢跟他太过亲近,而且也不是很愿意把自家后辈送进宫中任他调用。
    再加上他先前没能护住最先投靠他的那批文人,使得那批儒生几乎都被太皇太后灭尽,如今,不少儒家学子已经不愿意掺合进来了。
    因此,他只能寄希望于民间。
    希望能从民间得到些文人、智者和谋士的投靠,增强自己势力。
    不得不说,虽然乔木在朝堂当中的威望极高,但她到底只是太皇太后,不是皇帝,算不得正统,因此刘彻下诏之后,各地但凡有些能力的几乎都蜂拥而至,想要上位。
    不要觉得奇怪,这时候不要说科举了,就连察举制都没有,察举制那也是刘彻在窦太皇太后死后才正式确立的制度,因此,此时普通平民文人是几乎没有上升渠道的。
    这时皇帝要人用,且愿意看他们的文章,他们当然蜂拥而至,赶紧将自己的平生所学倾囊而出。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