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凤华权臣 第100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张培青要来我燕国?”他坐在王座上,呵呵笑了半天,询问朝堂中的人:“寡人笑的肚子疼,你们觉得好笑不好笑?”
    群臣面面相觑,勉强挤出一丝笑容。
    “嘶,这个张培青胆子不小,明知道寡人扬言要活剥了她,还敢闯入虎口?”燕王眼中血腥和残暴交织,有种异样的兴奋。
    “大王!”
    一个臣子连忙出列:“张培青杀不得!”
    “为何?”燕王也不生气,只是阴森森地笑着问他。
    那人义正言辞:“先不说张培青此人的才能天下皆知,就说目前齐楚战事吃紧,张培青此番前来,一定是为了楚国拉拢盟友,因为,她一定带了足够的利益。”
    听见最后两个字,燕王浑浊的眸子亮了亮,捋着胡须:“有理。”
    ☆、第102章 劝谏
    迎接的人是燕国太子。
    燕国国君有许多公子,然而大多不成器,太子是最贤明声望最高的人,那些异国贵族中人多称呼他佩兰君。
    “久闻张大谏盛名,千里迢迢而来,舟车劳顿,还请快快入宫。”
    几年前的十年峰会上张培青曾经见过燕太子,那时候的他和现在没多大差别,依旧长身玉立,温文尔雅。
    这种儒雅和百里仲华那种深藏精明算计的儒雅不同,他是个真正心怀大义的人,一如当初韩国献祭的太子易登。
    想起韩太子易登,张培青不由得想起来现今的新韩王。
    当初那个整天默默无声、端茶倒水的少年郎,现在也成为了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她和他的距离,从分别那一日起就越来越远,终有一天会成为两道平行线,再也没有交集。
    不过短短三年。
    物是人非。
    听手中的探子传来消息,彼时韩王重病暴毙,实则和国相百里仲华逃不开干系。韩王一死,最大的受益人就是韩平晏,任谁都不会不怀疑。
    只是韩王本来就身体不好,加上韩平晏是韩王生前亲自立下的太子,因此纵然群臣心有怀疑,依旧纷纷装糊涂。
    况且群臣们更加怀疑的是另一件事情,韩王暴毙新王登位,究竟和千里之外的张培青有没有关系?
    所有的思绪不过一瞬间的事情,张培青行了礼,跟着燕太子一同往前。
    楚国一同出使的士兵大部分留在了驿站,还有几名大臣和同行的贴身护卫跟着她,只不过待会儿入宫的时候要统统把兵器取下来。
    几人一进门就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目光洗礼。
    大名鼎鼎的张培青,天下谁人不知?
    说来她入世其实也没几年,就这么个光杆子没有半点背景的黑脸小子,现今一跃成为诸国群雄角逐的人物,只能感慨造化弄人。
    张培青和燕王可是“老朋友”了,燕王没少被她明里暗里当刀使。
    “外臣张培青拜见大王。”她的礼数恭恭敬敬。
    要不怎么说天下谋士多狡诈,无论背后捅你多少刀子,面上都能和和气气。燕王冷笑,口上也周当的很。
    “张使臣不必多礼,你同寡人熟识甚久,寡人天天盼着你来。”
    以前盼着她来为燕国效力,后来盼着她的尸体来挂到燕国城门上。要是张培青死了,燕王肯定会欢天喜地大庆全国。
    “承蒙大王厚爱,外臣不胜感激。大王姨母坞城公主乃是先王宠姬,与寡君母子感情甚笃,寡君日日期盼能同大王把酒言欢,然国事繁忙,寡君迟迟不得空,故令外臣前来拜见。”
    说话间将士们已经把楚国带来的宝物献上,除了稀世珍宝金银雕器之外,张培青特意奉上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大木箱。
    “虽天下重宝繁杂,然大王乃一国之君,想必未曾有宝物大王不认识,故而外臣特意带了一件与众不同的宝物。”
    她说的玄乎,本来就期待的燕王更加好奇了,“是何物?”
    群臣也都伸长了脖子看过来。
    张培青命令士兵打开箱子,里面一卷卷竹简暴露在众人面前。
    “此乃《武夷兵书》,是寡君献给大王的礼物。”
    话音刚落,朝堂里顿时炸开了锅,一片窃窃私语嗡嗡不断。
    “武夷兵书?是鬼谷子所撰的武夷兵书?这东西不是失传了吗?”
    “听闻鬼谷子死时把两百多卷武夷兵书通通烧了,除了他的弟子没人知道武夷兵书的内容,这个不会是假的吧?”
    燕王也震惊好半晌。
    兵书的意义和金银财物何止是云泥之别?书籍本就是千金难求的贵重之物,何况乎兵书也?
    “快快拿上来给寡人看看。”
    这会儿他激动的懒得装矜持,盯着大木箱的眼里火焰直冒。
    燕太子先一步走过去,颤抖地拿起一卷竹简,打开看了两眼,眼中迸发出狂喜,三步两作上前大声道:“父王,是武夷兵书!”
    他常年带兵打仗,通晓用兵之术,尽管看了没多少,依旧能肯定这就是兵书!
    至于是不是武夷兵书……
    燕王伸出干枯苍老的手接过来,迫不及待看下去,一排排大篆清晰明了,看得他龙颜大悦。
    楚国既然有求于人,且在他燕国的地盘上,谅张培青也没那胆子欺骗。
    台下的张培青还是那个瘦那么黑,丑的跟煤炭一模一样,但现在燕王怎么看怎么顺眼。
    “楚王有心了,你替寡人谢谢他,不过,武夷兵书早已失传,楚王是怎么得到的?”
    天下想得到武夷兵书的人多了去了,这楚国人怎么就这么幸运呢?
    燕王越想越嫉妒。
    张培青都被他们霸占了去,现在又搞出个武夷兵书来,指不定哪天又弄出些什么东西。
    “回禀大王,这兵书本不是我楚国之物,而是从齐国换来的。”
    “哦?”燕王惊异。
    群臣面面相觑。
    齐楚现在是死对头,不弄死对方不罢休,怎么可能在这个关键时刻把如此珍贵的兵书给对方?
    “实不相瞒,齐国那新来的大将军客卿军师薛纪清,乃是鬼谷子座下亲传弟子,深受鬼谷子宠爱,尽得鬼谷子兵法相传。”
    张培青唏嘘不已,“此人兵法之高举世罕见,我大楚屡屡败在他手中,若不是齐国有这个人,楚国泱泱大国何以沦落到这般境地。
    这兵书就是薛纪清初入世之时所写,彼时他不过一介庶民,身无分文饥寒交迫,被过路一老汉接济,身染重病的薛纪清怕自己活不了多久,又不甘兵法失传,于是将这武夷兵书撰写下来,藏在老汉家床下。
    后值战乱,两人逃奔而走,一小贼偶到此地,遇之,却因不识货将兵书卖给楚国商贾,几经辗转落入楚王手中。”
    这等奇事听的在场人咂舌不已。
    薛纪清的名声虽然不如张培青,对诸国贵族而言也不陌生。此子兵法之高,天下诸国的谋士早就分析过了,张培青不是他的对手。
    要不是张培青总能出其不意,现在的楚国只怕将近一半都被他打下来了。
    诸国早就猜测薛纪清可能是鬼谷子传人,现在张培青澄清,让他们更加感慨了。
    只是薛纪清再厉害,在燕王眼中那也是比不上张培青的价值。和张培青这个老谋深算,对诸国牵连众多的人物相比,薛纪清那厮尚且稚嫩。
    所以说,他还是得想办法把张培青留在燕国。
    杀了,真是舍不得啊!
    张培青讲完故事,这才开始说正事:“大王,如今天下战乱,正是能浑水摸鱼分一杯羹的时候,外臣斗胆向大王请一计,助大王开疆拓宇。”
    燕王眼皮子跳了跳。
    张培青会帮他?
    稀奇!
    肯定有阴谋!
    “讲。”
    台下那人长身玉立,一派浩荡潇洒之风,“纵观今日天下,齐楚对立,战乱滋生,诸国惶惶,且说六国中韩、魏二国皆是楚国盟友,尤以新兴韩国为首,如此齐须得拉拢秦和大王之势,才能分庭抗衡。
    然秦国狡诈,举世皆知,齐国要拉拢,未免得谨慎小心,且我大楚也派出使臣前往秦国,带了一件秦太后不得推辞的礼物,这结果胜负……”
    她笑了笑,“外臣有把握,胜的肯定不是那齐国。”
    朝堂上的臣子们默默无声。
    张培青用计,迄今为止尚未失手过,就是不知道她给秦国准备了什么礼物。
    燕王思量再三。
    按照她的算法,如此下来,齐国本来就必得的两个数,现在一个也变成不确定因素了,不管成还是不成,在楚国面前都落了下乘。
    见燕王犹豫了,她连忙再接再厉。
    “大王,齐国之地何其富饶,数百年来占据中原核心,更有无数金铜矿,寡君已然承诺,彼时落魄之齐,天下诸国凡参战者,皆可分而食之。”
    燕王不得不承认,他很心动。
    泱泱大国,谁不肖想?能分的一点油水,足够他燕国发展好几年!
    他沉吟的时候,朝堂中立马有人出列了,拱了拱手:“敢问张外使,楚国大王承诺分与我们的,是土地还是矿产?”
    齐国土地广袤肥沃,矿产数量繁多,哪一个都是上好,哪一个都舍不得,但利益分配可不是你想要就给你的。好东西谁不想要?
    “那就要看贵国有多少的决心了。”她道:“此次伐齐,大国小国各有无数,论功而分配,即便我楚国也会遵循这条规矩,否则的话,如何使诸国间利益均衡?”
    那人点点头,的确是这样,诸国混战,利益分配不好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真的论功而分,对谁来说都公平。
    高座上的燕王面容阴沉,没有吭声。
    张培青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想法。
    燕王素来贪婪,怎么舍得花那么大的力气去抢东西?他更加喜欢的是,不费一兵一卒占取最大的功劳。
    “你说助寡人开拓疆域的计谋,就是要寡人参战?”燕王沉吟着,显然此时他内心极其纠结。
    去吧,燕国比不上其他国家,一定损失惨重,不去吧,这么大一块儿肥肉难道让给别人?
    张培青立即摆手,“非也!”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