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就一点喜欢_第285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袁阔海气乎乎地说:“那也不好讲,损人不利己,也许就只是因为眼红,嫉妒。”
    骆遇川摇摇头:“我还是觉得,不是他。”
    袁阔海说:“你怎么能肯定?”
    骆遇川沉默了一会儿,才说:“直觉吧。”
    骆遇川他们也是院里接到上级部门下达的要骆遇川配合调查的通知后,才知道,早在五天前,匿名举报的信件就送到了政府办公室和负责图书馆招标的相关部门的案头和邮箱里。
    这份举报,一开始是没有引起任何关注的。
    涉及到设计案的举报,如果是举报抄袭、剽窃之类,恐怕当即就会引起重视,但这份举报信要举报的不是设计案,而是设计者曾经“涉黄”。
    对这种有关设计人员私德的匿名举报,相关人员起初并没有当回事,大量的工作经验告诉他们,在作品评选阶段出现的这类举报,编造或者捕风捉影的太多太多。
    造谣的成本太低,而为了澄清谣言,却要更多的人付出更多的精力。
    但谁也没想到,这件事后来的走向会变得这么的诡异。
    先是有人在本地论坛上发起一个帖子,楼主声称从朋友那儿听说,这次图书馆设计案排名前五的某设计师曾经“涉黄”被抓过。这个本地论坛并不怎么热门,一直不温不火,每天的发帖量和浏览量都很平常,但这个帖子却莫名盖起了高楼,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有的网友说自己知道某设计案是某亲友的作品,对亲友的人品非常信任,因此“涉黄”的肯定不是自己的亲友。有的网友则开始挨个点评入选的设计案,从设计的风格分析背后的设计者是什么性格,进而判断是否是那个“涉黄”的设计者。
    不能不说这其中楼主的作法相当聪明,他不单在楼中对某些有倾向性的言论推波助澜,还总是在适当的时候出来添些新料。先是在大家的猜疑中慢慢排除掉排名靠后的设计案,后来又指出设计者曾就读Z大,还很年轻,最后一点一点地,终于“爆”出大料,“涉黄”的设计师姓骆。
    接下来,这事就从本地论坛渐渐扩散到了微博、贴吧和其他一些比较大型的网站上,带煽动性和导向性的言论也越来越多。
    甚至有人贴出疑似“涉黄”设计者的照片,照片上也不知道是什么人的模糊的一个影像,但因为身材高大衣着得体,便有不少人嘲讽道“衣冠禽兽”“道貌岸然”“伪君子”。
    就算有理智的质疑这种爆料的声音,也被越来越偏激的言论淹没了。
    在这些爆料的帖子下,网友们纷纷开始了“仇视”。他们仇富,谁不知道建筑师是高薪啊,有钱人最会乱来;又仇学历,会读书了不起,怎么不想着为国家多作贡献,那点智商都用在怎么乱搞上了吧?还仇长相,看着一表人才,结果是一副花花肠子算得上人面兽心,白瞎了一张脸——他们可不承认那张模糊的照片上连五官都看不清。
    到后来,就有不少的“热心市民”向负责图书馆招标的部门、政府办公室、市长公开电话投诉,要求取消这位骆姓设计师的3号作品的评选资格,他们的理由是,市民图书馆那是让市民学习文化,汲取知识养分,陶冶情操的圣洁之地,他们不能接受这样的圣地,由品行如此不堪的人来设计。
    短短两天,一份被相关部门忽视的匿名举报,却在网上发酵到了这么严重的地步,这让所有收到举报信的单位都惊出了一身汗,于是他们只能向设计院施压,暂停了骆遇川设计案的投票进程,要骆遇川配合调查作出解释,并在报纸和网络上都对这个处理办法进行了公布。
    网上掀起的这番风浪,骆遇川没有多作关注,在处理办法公布后,网上关于这件事的声音也越来越小,照以往这类事件的发展趋势来看,真等调查结果出来,可能就已经是关注者寥寥,最后不了了之。之前群情激昂的那些人中,又有几个是真的在乎真相的呢?
    他曾想过要不要让江淼最近都不要上网,又觉得这样做是矫枉过正,反而会让江淼心生警惕,本来没注意这事,说不定也因此注意到了。
    还好江淼跟着姚绛书去了外省,似乎忙于工作,连投票结果都没时间关注,骆遇川便没跟他提,日常联系里只说想他,让他专心工作。
    送袁阔海出设计院时,袁阔海感叹道:“希望这是最后一次了,我也回去抓紧弄材料,这事啊,早完早好。”
    骆遇川也这么希望,在江淼回来之前解决掉就最好了。
    快递柜里取出来的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纸箱,略有些重量。骆遇川看了上面的发件地址,竟然是骆家。
    回到家把纸箱放到茶几上,划开封口的胶带,骆遇川看到纸箱里的内容,怔住。
    他缓缓在沙发上坐下,伸手从纸箱里拿出一样东西,是他小学时候用过的一块乒乓球拍,球拍的胶皮都已经脱胶老化,他都不记得上次看到这块球拍是在什么时候。
    纸箱里还装着别的一些东西,都是他的,从小到大得的奖状,用秃了的钢笔,几本翻得卷边的课外书,一个拳头大小的存钱罐,摇一下,叮当作响,里面原该塞满的硬币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清掉了。
    骆遇川又翻了翻,从底下翻出一本《新华字典》,信手翻开,扉页上有两个黑块块,他仔细辨认了一下,认出第一个黑块块原本写着他的名字,被划掉之后写上了“骆伟”,之后“骆伟”也被划掉又重新写上了他的。
    他恍惚想起,这本字典是他小学二年级评上三好学生之后学校发的奖品,等到后来骆伟长大上学,也没问过他,就把字典偷偷拿去把他名字划了写上了自己的。
    当时应该是打了一架吧,骆遇川记得小时候也没少和骆伟打架,张晶总是要他让着骆伟,他也常提醒自己不要和骆伟争,可毕竟还是小孩子,哪能回回都管住自己的脾气处处忍让。
    其实那时候他已经上初中用不上这本《新华字典》了,可住校的他偶尔回一趟家,发现自己一直好好爱惜的奖品被骆伟胡乱扔在桌子角,自己的名字还被划成了一砣黑块块,那股火气真是怎么压都压不住。
    如果没记错,那时候好像他还在纠结为一笔学校催收的费用该怎么向骆正强和张晶开口。
    初中生的他和小学生的骆伟打起来,不管事出何因,错的都是他。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