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56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都是聪明人,各部又各有盘算与难处,在没有明确利益的前提下,谁都不想轻易表态树敌。
    可学政司算个清水衙门,陈琇自身又无筹码可与人达成利益置换,大半年的辛苦奔走自是枉然。
    学政司这事上辈子是由云知意经手主办的。
    当时她在去年底就已经强压着各方达成共识,此刻各地小塾已陆续在建。
    这辈子她出去了一年,此事就拖到眼下还处于各方拉锯阶段,实在让她不是滋味。
    她明白,不是陈琇不尽力,只是有些事,真就还得她云知意才能办到。
    当初曾有人在背后鄙视她做事总靠着家世人脉,可话得两面说。
    同样一件事,由她搬出云家声势狐假虎威来办,是真的比换陈琇单枪匹马四处碰壁更容易有结果啊。
    果不其然,在陈琇再次剖析广开蒙学的必要与长远好处后,官医署立刻激烈反对,并顺势强调开办官医书院的紧迫性。
    漕运司担心同时增加两笔长期开支会导致压缩漕运相关拨款,自是跳出来搅局,巴不得两项提案都不通过才好;
    连顾子璇都怕这支出会导致缩减军尉府粮草供应,虽未反对,但也未明确支持。
    大家各有立场与顾虑,意见无法统一,言来语往间嗓门慢慢大了起来。
    云知意被吵得心烦,两耳嗡嗡作响。
    她悄悄在桌面遮挡下摸出荷囊里的小竹筒,倒出一颗薄荷蜜丸,借着喝茶的动作遮掩,飞快塞进口中。
    主座上的霍奉卿约莫也被吵得受不住了,屈起长指不轻不重地叩响桌面,众人这才稍稍收声。
    官医署官员见机不可失,立刻抛出了集滢瘟疫的卷宗记档,以实例论证官家医者短缺的弊端,竭力说服众人支持在邺城开办一所专门的官医书院。
    其实,就算官医署的人有借机中饱私囊之心,这个提案本身也并没有错。
    当初集滢的事,若原州府有足够的官医人手,根本就不必耽误那么多时间、精力去与各城医家行会协商征用医者,也不必大老远跑去淮南府借医借药。
    若没这种种周折,去年在集滢还能再少死些人。
    广开蒙学教化普罗大众,功在千秋;增设官医书院则利在当代。
    两方各有各的道理,其余人等也各有各的偏向,议事厅内再起嘈杂,僵持不下,最终便都看向霍奉卿。
    就在他张口欲言时,陈琇没沉住气,急急扬声搬救兵:“云大人!”
    云知意本在漫不经心地揉额角,闻言不由地看向她:“嗯?”朋友,你这是死道友不死贫道啊。
    虽说她眼下坐的是州丞府第二把交椅,但州丞田岭将她推上这么重要的位置,主要是想让她牵头实施新政均田革新之事,其余事务上只需她做摆设充个人头而已。
    今日来之前田岭已暗示过:此次合议只需她旁听,不必过多插手学政司的事。
    田岭放任学政司点用明显无胜算的陈琇来提案此事,显然是不希望学政司得偿所愿。
    这倒霉姑娘,大概就是田岭在这件事上预备好的背黑锅人选了。
    她情急之下这一声唤,莫名其妙将本属于她自己的黑锅当众甩给了云知意。
    所有人都循着陈琇那一声看了过来,云知意若不说点什么,今日就下不来台。
    其实这事若要按她的法子来,很容易解决,保证简单、粗暴、快捷、高效。但那会让田岭暴跳如雷,她不能重蹈前世覆辙。
    云知意不紧不慢地端起茶盏,借着茶水强行将口中那颗尚未化完的薄荷蜜丸囫囵吞下,脑中飞快转动。
    片刻后,她环视众人,徐徐道:“学政司这事,很重要;但官医署的事也箭在弦上。唔,钱粮署那边似乎一直没说话?”
    说穿了,无论最后通过的是哪一项提案,钱粮署的态度是关键,毕竟钱要从他们那里出来。
    众人顺着云知意这话,又纷纷看向钱粮署今日代表田岳。
    突然被推到风口浪尖,田岳先是愣了愣,旋即坦然苦笑:“不瞒云大人,我署已再三合计过,眼下州府财政盈余有限,着实无力同时支撑学政司与官医署两项诉求。”
    这回答四平八稳,两边不得罪,在某种层面上也是事实。
    云知意淡垂眼帘,舌尖抵了抵腮内,面无表情:“小田大人的意思是,若只支撑其中一项诉求,就是足够的,可对?”
    “若只一项,那勉强可以支撑。”田岳紧张地干咳了两下,答话很有技巧地留了含糊余地。
    云知意颔首,敷衍笑道:“既如此,那我投学政司一票。”
    陈琇失望又无助地皱紧了眉头。
    她以为,就算云知意不能提出什么两全其美的好法子,也至少会帮着尽力说服在座众人支持学政司。
    结果云知意只是轻描淡写地表达了个人偏向而已。
    场面再度陷入胶着,霍奉卿便宣布合议暂停,稍事休息。
    大家三三两两行出去议事厅,各寻隐秘角落去单独开小会了。
    陈琇孤零零坐在原位。顾子璇约她一道出去吹风,她沉默摇头,落寞地耷拉着脑袋。
    霍奉卿先看了陈琇一眼,再淡淡轻瞪云知意:“云大人,烦请借一步说话。”
    ——
    霍奉卿处理公务的书房就在这院旁边,穿过一道雕花拱门就到了。
    两人前后脚迈进书房,霍奉卿立刻反手将门掩上。
    云知意倏地旋身,抬肘横在他颈间,凶巴巴将人抵退两步靠到了门板上:“霍大人这是怜香惜玉,找我兴师问罪来了?”
    霍奉卿任她挟制,背靠门板,眼底神情无辜又纵容:“我即便怜香惜玉,那对象也是你,何来兴师问罪之说?”
    “那你看陈琇一眼再瞪我是什么意思?”云知意冷眼睨着他,两腮忿忿微鼓。
    霍奉卿懵了片刻,随即笑如春山雪融:“原来,你方才偷吃的竟不是蜜丸。”
    “啊?”这下换云知意懵了,“是蜜丸啊。”
    他将横在自己喉间的那条纤细手臂挪开,低头在她唇上轻啄一记,舌尖轻轻扫过她的唇。
    然后,重新将她手臂抬回来横在自己喉间,望天回味片刻,唇畔笑意促狭:“酸的,不可能是蜜丸。”
    被戳穿心事的同时还被吃了嫩豆腐,云知意双倍恼羞成怒,烫着脸使了点力。
    喉间受到些许压迫,这使霍奉卿呼吸不畅,艰难咳嗽两声后,笑着告饶。
    “别闹,别闹。叫你过来是想提醒你,不要贸然插手此事。田岭就没打算让学政司将这事办成,你今日若强出头,待将来均田革新之事完成,田岭必对你卸磨杀驴。”
    他再有心眼也不至于能掐会算,无法确保在云知意完成均田革新之前扳倒田岭。
    他不能放任云知意将自己置于可能的危机之中。
    “你才是驴呢,”云知意嗔他一眼,手上松了些,“我哪里插手了?没看见陈琇失望成那副样子?”
    霍奉卿深吸一口气,没好气地捏住她的脸颊:“攀扯别人做什么?我还能不知道你?你方才指着田岳问钱粮署意见,不是打算插手才怪。”
    “我真没打算插手,”她坏兮兮笑弯了眼,“是你霍大人要插手此事,为学政司仗义执言。”
    霍奉卿被气笑了:“我官医署的钱还没着落呢,凭什么为你们的学政司仗义执言?”
    云知意伸手挠着他下颌软肉:“两项一起办,怎么样?”
    霍奉卿嗤之以鼻:“田岳不是说了么?钱粮署手上的财政盈余只够支撑一项。我可没法子。”
    “我有法子,而你有我,”云知意眨眨眼尾,强装轻浮地朝他飞了个媚眼儿,“就看你敢不敢了。”
    霍奉卿忽地满脸爆红,不可思议地瞪著她,久久无言。
    云知意半晌等不到他的回答,蹙眉:“这么看着我是什么意思?”
    “云知意你这样很烦,知道吗?”他绷着红脸,轻易挣脱了她的钳制,一把将她搂进怀里,悲愤控诉,“好不容易对我说一回情话,为什么要裹在公务里!”
    【我有法子,而你,有我。】
    这么勾人的情话,居然是裹在公务里讲的,太煞风景!霍大人恨到咬人了。
    第五十五章
    黏黏糊糊小闹片刻后,霍奉卿背靠门扉,右手捏住云知意的指尖,噙笑垂眸,专心聆听她的解决办法。
    “我仔细想过了,官医署要建书院,是因去年集滢瘟疫的事让大家意识到医官人手不足。但根子上的问题在于,原州整体医术水平比不过淮南、庆州等地,就算短期内补充了大量官医,再遇到类似集滢那样规模的事件,能起到的作用也有限。”云知意成竹在胸,抽丝剥茧、条理分明。
    “哪怕立刻变出现成书院和充裕钱粮,官医署内部医术造诣高到足以服众、够格讲学的人,撑死也凑不够五个。若费钱费力建好书院,呼啦啦招来几百上千号生员,却连讲学夫子都凑不足数,官医署又能落什么好?”
    虽是方才会间临时才想出的法子,可她既敢提出来,便不是一时冲动,利弊轻重早已在心中捋得明明白白。
    “而学政司运作成熟,这些年没能补上官缺的‘待用学士’大把,后备人手方面不成问题。待用学士多为历年官考乙等者,虽称不上惊才绝艳,但为孩童开蒙讲学是绰绰有余的。只要有了讲学场地,钱粮到位,各地开蒙小塾立刻就能遍地开花。”
    “嗯。所以呢?”霍奉卿抬眸看向她,唇角浅笑不变。
    云知意反手扣住他不安分的长指,认真与他四目相接。“所以,官医署这事不必急于求成。可先从各城医家行会中招募二三十位小有经验但尚未成名的年轻医家弟子,把这批人做为将来进官医书院讲学的种子来栽培。”
    霍奉卿愣了愣,旋即轻哂:“若招募对象只是稍入门的普通医家学徒,官医署还寻得出三五个能镇场讲学的人。换成有经验但尚未成名的医家弟子,官医署能教的东西未必强过他们在民间的师傅,他们不会来的。”
    云知意轻挠他的掌心,笑吟吟歪头觑他:“这简单。我背地里打点好京中人脉通路,你出面做主,将他们送去太医院名下学馆深造,这不就成了?”
    有些事在旁人手中寸步难行,到了云大小姐手中,只要她想,便能有无数种轻而易举的通途。
    这是云氏几十代人共同积攒并传续下来的底气,祖辈筚路蓝缕不惜心血,后辈遇事就能比寻常人少许多艰难险阻。
    云知意接着道:“让官医署事先挑选资质好又肯学的年轻人,最多两三年,必有大进益。若其中有顶尖者被太医院看中留京,于他们也是登高的一条通途,他们肯定愿意去博这把的。”
    “若有去无回呢?那不是白费了州府栽培的心血与钱银?”霍奉卿随口一问。
    云知意却并不担心这个问题:“人心到底难离故土。我相信,他们中的大部分最终定然会选择回来。而且,也不至于三十人全杰出到被太医院看中,原州还没到如此地灵人杰的地步。”
    霍奉卿微微点头:“那回来以后又当如何?”
    “等这批人回来时,我的均田革新也该初见成效了。”
    对于这一点,云知意还是很有把握的。均田革新对她来说无非是“同样的事再做一遍”,她只会做得更好,轻易不会失手。
    “届时州府财库盈余充足,就能毫无顾虑地鼎力支持官医署办学。所以你看,何必非要急于在这时与学政司拉锯呢?”
    上辈子云知意顶着各方压力,强压着官医署让步,使财政倾斜给了学政司,旁的什么都没管,彻底将官医署得罪狠了。
    最终槐陵爆发瘟疫时,她被逼到舍近求远向京中太医院求助,主要原因是那瘟疫古怪到不同于过往任何一种,原州官医们的整体水平无法有效救治;但也有部分原因是官医署应对得消极拖沓。
    当时官医署本该在太医院来人前全力控制瘟疫扩散,之所以消极拖沓,多少有点对她挟怨报复的缘故。
    所以这次云知意长了教训,在为学政司争取的同时,也没忘了替官医署另辟蹊径。
    “法子是个好法子,”霍奉卿淡垂眼帘,长睫微动,“但,就算只有二三十人,去京中深造两三年,所需开销也不是一笔小数目。总不能由京中云氏再大包大揽吧?”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