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云知意从她手里顺走一点,边轻轻搓揉自己的手,边忧心嘀咕:“这傻乎乎的,还怎么考试?”
    想是今日的云知意格外好说话,薛如怀边走边起哄坏笑:“少年郎的手就不是手啦?怎不给我们也来点儿?”
    “拿去,”云知意将那瓶子递给他,“你们自己分。”
    薛如怀倒也不客气,好奇又兴奋地与几位男同窗一道瓜分大半瓶,又试探地递给霍奉卿:“你要不要也试试?”
    霍奉卿稍顿,转头看了云知意一眼。
    “我又不是你,哪有那么小气?”云知意大大方方道。
    在大家的惊讶注目下,霍奉卿竟当真接过了那个小药瓶。
    一行人都是多年同窗,虽平日与云知意没什么交道,但还是能找到些共同话题的。
    大家先是七嘴八舌,好奇追问为何云知意今日与霍奉卿、薛如怀没那么剑拔弩张,跟着又聊起即将到来的书法考试。
    一路说笑,气氛慢慢融洽,等到顾子璇彻底醒过神,大家就聊得更加热络。
    这对云知意来说是极为新鲜的体验,时不时也搭几句话。
    谁也没留意霍奉卿是何时走到云知意左手侧去的。
    就在一群人闲聊嬉笑时,沉默的霍奉卿忽然盯着自己的掌心看了看。
    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伸手在云知意手背上轻轻摩过。
    正与人说话的云知意周身一凛,倏地扭头瞪向他。
    他神色自若地看着前方,轻轻搓揉着修长十指,无辜低语:“我也失手了。还你些。”
    先前大家光顾着聊天,谁也没瞧见霍奉卿的动作,因此只觉云知意转头瞪他的动作无比突兀。
    顾子璇紧了紧嗓子:“知意,怎么了?”
    “没怎么。”云知意收回目光,惊疑不定地眨了眨眼。她还想知道是怎么了呢。
    狗竹马突然鬼上身,偷偷占她便宜?!这不能够啊。
    第五章
    云知意上辈子每回考试都绷紧心弦,周身散发着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冷。
    同窗们将此解读为高傲,其实她是紧张。
    毕竟憋着劲要与霍奉卿相较高下,若一不留神跌出考绩总榜前三甲,就连做霍奉卿对手的资格都没了。
    如今重来一回,云知意再无那幼稚的好胜心,整个人比从前松弛许多。虽途中有霍奉卿古怪的小动作惹得她短暂惊疑,但与同窗们说说笑笑带来的愉悦,足使她迅速忽略那点小波澜,从容应考。
    上午考的是书法,这对云知意来说跟玩似的。她漫不经心研好墨,待当目光落在题面上时,却怔住了。
    这场预审考对她来讲算是“时隔多年”,此刻的她并不能清楚记起当初每门功课的具体题面。
    但她很确定,上辈子这场考试,书法题面绝不是眼前这样。
    题面很简单,是“九九消寒图”的字本: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要求将此九字写三遍,考生自选三种不同字体即可。
    若“上一次”考的是这个,云知意绝不会忘,毕竟这个题面在她心中分量不轻。
    题面的无端改变让她隐约意识到,随着她的重生,或许有些事也不同了。
    ——
    以往书法考试,云知意总是第一个交卷。
    这次因为走神耽搁了约莫一炷香才提笔,待到出考房时,楼下已有交过卷的人正在考场小吏引领下退出试院。
    说巧也巧,步下楼梯时,恰好与对面考房下来的霍奉卿迎面相遇。
    方才那道题面勾起云知意太多前尘记忆,此刻她心情复杂,最不想遇到的人就是霍奉卿。
    她一时没心情与他寒暄,甚至挤不出个和气的笑脸来。
    霍奉卿的心情似乎也没比她好到哪里去,周身宛如笼罩了无形薄冰。仿佛早上那个趁人不注意偷偷往她手背上蹭了一掌的少年,只是幻觉。
    场面冷得极其尴尬,偏生小吏又要将二人一并引领。于是双双沉默,面无表情、目不斜视地同行。
    走到门前影壁处,小吏执了辞礼,返回考房那头去继续等候别的考生。
    霍奉卿凝了云知意一眼:“回官驿么?”
    “你先回吧。”
    站在原地望着他渐行渐远的僵挺背影,云知意心中拧得厉害。
    关于“九九消寒图”,她欠霍奉卿一句抱歉。或者说,欠整个霍家一句抱歉。
    ——
    云知意幼时被养在京中祖母膝下。仰仗祖母的面子,她初学写字时便有幸蒙帝师成汝指点入门。
    帝师成汝的书法被誉为“冠绝三百岁”,意为三百年来无人可出其右。如此夸张盛赞,虽多少有世人阿谀吹捧之嫌,但放眼当今世上,成汝的字确实足使天下士子敬服。
    云知意在书法上既有成汝为开蒙半师,是够她狂的。
    而上辈子的她不仅狂,还鲁莽。
    她最初与霍奉卿从“毗邻友好”陡变为“针锋相对”,就是因为一幅“九九消寒图”。
    那是云知意到原州生活的第三年。
    她随父母赴时任原州牧所设的冬至私宴,宴上孩子多,主家便拿出一幅双钩描红的“九九消寒图”给孩子们玩。
    小云知意只瞟了那描红字帖两眼,就断然拒绝参与这项玩乐,理由是,“这字本水平一般”。
    不知怎的,邻家竹马霍奉卿突现怒色,咄咄逼人地和她争论起来。
    云知意从小是个吃软不吃硬的性子,遇事又较真;以往霍奉卿都愿让着她,偏偏那天莫名执拗,两人就这么当场杠上。
    都是才十岁出头的半大孩子,在书法品鉴这种事上不过就跟着大人鹦鹉学舌,哪能真讲得清多少门道?
    双方搜肠刮肚用尽词汇,依旧说服不了对方,最终陷入了“车轱辘废话打嘴仗”。
    他俩谁也不肯先住嘴,围观的各家小孩儿劝不下,最终自是惊动了大人。
    做为主人,时任原州牧当然要主持公道。他和蔼地询问小云知意:“你且说说,这字本何处有不足?”
    若说得清楚何处有不足,云知意也不至于同霍奉卿打半晌无用的口水仗。于是她只道:“我就算是用左手写,也比这字好。”
    这话其实是耍了点小心机的。
    她天生左撇子,虽在家人的强行纠正下,日常也能灵活运用右手,但她左手字历来就比右手写得更好些。
    小孩子的浅薄狂言在大人眼中别有童趣,闻听此言,宾主尽皆捧腹,纷纷撺掇她当场写来,让大家眼见为实。
    她也不怯场,当真就用左手执笔,认认真真写下“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
    “原州牧”这官阶是原州最大的,能受邀参与其所设私宴者,哪个不是原州地界上举足轻重的人物?
    都是见多识广又深谙官场人际的老狐狸,一看她那字迹竟有帝师成汝的六七成风骨,众人态度迎风一面倒,纷纷判定原本那幅描红的字迹确实不够好。
    那件事以后,霍家大人们对小云知意的态度一如既往,但她与霍奉卿却总在各种大大小小的事上有所冲突,冤冤相报地负气较劲,就此从求学一直斗到为官。
    后来过了很多年,云知意才懂了小时那次宴会上霍奉卿怒从何来。
    因为主家最初拿出的那幅“九九消寒图”描红,字本是霍奉卿已故祖父霍迁的幼年手笔。
    霍迁自幼天资过人,在原州有“神童”之名,生前也曾一度官至原州牧。
    在他年少时,还得到国子学祭酒亲点入京,成为原州府第一个无需应考便进了国子学深造的寒门才俊。
    可惜过慧易夭,霍迁才过不惑就英年早逝,从此成了让霍家人骄傲又痛心的一笔浓墨重彩。
    霍迁的后辈个个资质平凡,他辞世后,靠他一人之力撑起来的门楣家声实质已是外强中干。
    到霍迁的儿子接手掌家时,霍家在邺城就剩表面风光,背地里不知被多少人说着风凉笑话。
    十岁那年的云知意为争一口莫名意气,当众挫了霍迁生前在原州的美誉才名,更伤及霍家已所剩不多的颜面。
    虽是无心,但对霍家造成的无形打击着实不小,霍奉卿不恼羞成怒才怪。
    晚了很多年才明白真相的云知意想,待平息了槐陵县的事再回邺城时,定要诚心诚意摆酒向霍家致歉,当场恭恭敬敬填一幅霍迁老先生的九九消寒图。
    可惜,她没料到到自己会死在槐陵。
    更没料到,弥留之际躺在霍奉卿臂弯里,她连想说“抱歉”二字,都发不出声。
    ——
    云知意在影壁前揉着自己发烫的双眼,身后传来匆忙的脚步声。
    她立刻敛好混乱的心情,缓缓回头。
    有一小吏边跑边喘着近前来,庆幸地执礼道:“云大小姐,幸亏您还没走远。恭请移步,有贵人在东后院的堂室候您相见。”
    邺城试院占地近百亩,过了最前头这考场,再往里便是考官封卷、阅卷之所。
    那可不是考生能随便涉足的地方。
    云知意疑惑扬眉:“您可别诓我。考生无故滞留试院,按律是要问罪下狱的,更何况是进后院堂室。”
    《大缙律》对科场舞弊防范严苛,明令禁止已交卷的考生无故滞留试院之内,否则一概以作弊论处。
    “‘无故滞留’才有罪,”那小吏道,“如今是有人留您,自就不叫‘无故’。”
    “那我就放心了。烦请带路。”
    云知意飞快思索,口中故意道:“难怪昨日听说有贵人驾临,又见比我早交卷的霍奉卿竟比我还晚出试院。原来,贵人竟是先见了霍奉卿。”
    试院小吏也归原州学政司管,多多少少听过“邺城庠学云知意与霍奉卿斗气二三事”。
    小吏赶忙赔笑安抚:“您与霍公子都是咱们原州的顶尖学子,难分高下。奈何贵人事忙,一次只能见一位。排序上并未特意区分先后,你们那位同窗陈琇还排在明儿才见呢。”
    云知意淡垂眼帘,神色无波。
    ——
    当看到端坐堂室主位的盛敬侑时,云知意总算确定,事情真的和上辈子有些许不同。
    前世此时,盛敬侑这位“贵人”只见了霍奉卿和陈琇,与她相见则该在下个月月底的“送秋宴”上。
    不过事已至此,她也就走一步看一步了。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