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3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半个多时辰后,闻恕将她汗湿的发丝捋到耳后,男人的声音略显低沉沙哑,他低头道,“不是说好,都教过的?”
    茗颂脑子昏昏沉沉,闭了闭眼,竟觉得有些丢人。
    原本,她以为都学会了。
    这夜,闻恕叫了三次水。
    待最后一次时,他将人抱起走向耳房。
    洗净后,茗颂抱着被褥,闭眼沉沉睡去。
    她已经累到,连怕他的力气都没有了。
    闻恕拿过床头架上的紫色盒子,里头是淡黄色的膏体,冰冰凉凉。
    他用指腹抹了些许,转头看向浑身惨况的人,脸上却是一丝一毫的懊悔都没有。
    就连这去肿的药,都知定会用得上。
    男人屏住呼吸,面无表情的收回手,拢好被褥。
    —
    许姑姑在景阳宫门外的长亭上候着,直至方才给寝殿送水的小宫女小跑来,她才打起精神,上前两步道:“里头,可还好?”
    宫女脸色通红,“皇上叫了三次水,应当...应当是还好。”
    应是好的吧……
    她没说的是,方才她见皇后娘娘露出的半边肩颈,青青紫紫,密密麻麻的,怎一个香-艳了得。
    光是想想,小宫女便不自觉咽了口水。
    许姑姑一听三次水,眉梢眼角都带着笑意,赏了她两个银子,便匆匆赶回永福宫。
    沈太后闻言一愣,欣慰地笑道:“那便好,哀家就怕又和以往一样,光是娶进宫里当摆设了,现在看来,皇上总算是想开了。”
    这夜,沈太后总算安心睡下。
    翌日一早,沈太后容光焕发,早早洗漱穿戴完,等着儿媳来请安敬茶。
    正此时,小太监匆匆上前,“娘娘,景阳宫请御医了。”
    咳,咳咳咳咳咳——
    沈太后一口茶尚未咽下,便叫他这句话呛着,起身问,“出何事了?”
    太监一脸郁郁,“这,这奴才打探不出啊,皇上没让人进去伺候,谁也不知御医去做甚的......”
    沈太后沉下脸,气得两眼一黑,往后跌坐至榻上,抖着手指向外头,“摆驾,摆驾!”
    太监连连点头,“是,是是,奴才这就去传凤舆。”
    第35章
    安静空旷的景阳宫,静的像是无人居住似的。
    闻恕喜静,伺候在殿前的早早就习惯于轻手轻脚的做事,不敢生出半分声响。
    寝殿外,遮月着急的来回徘徊,里头传了太医,她又见不着姑娘,加之又有妃嫔死在宫中的传闻,遮月脸都白了,生怕、生怕就……
    素心稳重的立在一旁,见她如此,好言劝道,“皇上宣了太医来,遮月姑娘不必太担忧。”
    遮月脚步挺多,看着她张了张口,又泄气的闭上嘴。
    素心原是伺候在殿前的宫女,也就是皇上的人,自然是偏帮皇上,哪里知道她心里的恐慌。
    此时,屋内比之殿外更加安静,香炉中缓缓飘散着苏合香的味道。
    床幔遮的严严实实,完全瞧不清里头的人。
    太医跪在床榻边,用帕子覆盖在那只手腕上,这才敢搭脉。
    只见他眉头一皱,神情十分认真,接着,眉头皱的更紧看了。
    闻恕瞧着,脸色也不大好看。
    太医顿了顿,收回手,低着脑袋道:“微臣诊断,皇后娘娘应是受了凉,又、又疲惫过度,气虚,体乏,低热,加之娘娘本身便体质薄弱,不是个强健之人,因而更易病倒,倒也不是大事儿,开两幅药,歇几个时辰便能恢复。”
    闻恕侧目,看向床幔里的身影,“仅是如此?”
    “额…”太医将头又低了一寸,“服了药后,歇几个时辰应能转醒,不过,不过就是…”
    “说。”他不耐的蹙了蹙眉。
    太医摸了把额前的汗,颤颤巍巍道:“就,就是娘娘年纪较小,身子薄弱,初经人事,不宜过度…”
    话落,屋内是好一阵寂静,静到太医缩了缩脖子,恨不能给自己几个巴掌,这个嘴啊,何必多言!
    “下去吧。”男人淡漠的掀了掀眸。
    太医求之不得,扶了扶头顶上的乌纱帽,松了口气。
    须臾,素心端了碗参汤进来。
    这时床幔已被挂起,她一眼就能瞧见那是个什么情形,饶是多年在景阳宫伺候,练就了面不改色的本领,也还是忍不住红了脸。
    怪不得宣御医…
    她轻声道:“皇上,参汤备好了,可要奴婢伺候娘娘用下?”
    “不必。”他淡淡应了声,随即伸手将睡的昏天黑地的人扶了起来。
    素心面色一瞬惊诧,捧着碗递上前,闻恕拿着汤匙,一勺一勺,极具耐心的往小姑娘嘴里喂。
    眼见一碗参汤快要见底,付茗颂似是被呛着,眉头一皱,嘶哑的嗓子咳了两声,正这时,殿门外风风火火闯进一人——
    沈太后面色凝重,见素心捧着药,心下更是一沉,疾步上前将药碗接过,低头一瞧,乌漆麻黑的,也不知是个什么药!
    “你,你这是做什么?”沈太后怒道:“人可是你非要娶的!这丫头如今是皇后,可不是你那些随随便便抬进宫的嫔妃,若是出个好歹,朝野上下,你如何交代!”
    又是好一阵寂静。
    素心惊讶的瞪大了眼睛,还保持着双手捧药碗的动作,见沈太后劈头盖脸一顿骂,人都吓傻了。
    而向来喜怒不形于色的男人,此时也难得一怔。
    片刻,闻恕整顿好神色,抿唇看向沈太后,“母后,在想什么?”
    他微一顿,目光落在她手中的药碗上,“参汤都洒了。”
    沈太后目光凝滞,就这么面色凌厉的与闻恕对上视线,手中动作一顿,半天没说上话。
    她这才将目光移向床榻上的女子,还穿着昨日大喜时的暗红色里衣,但领口皱乱,白皙的肌肤上,隐约还能瞧见些五颜六色的…
    沈太后就这么默了好半响,拿着药碗的手一晃…
    参汤?
    她轻咳了两声,将碗递给素心,走近两步,低头端详着闭眼未醒的人,迟疑道:“这是怎的了?”
    男人面不改色,抬手用指腹擦过茗颂唇角上的汤渍,“风寒,无碍,太医已开了药。”
    沈太后忽的缓了两口气,点了点头道:“风寒…是该叫太医瞧瞧。”
    说罢,她正了正神色,“无甚,大婚第一日便病了,哀家一时心急,既只是风寒的话,便让太医好生调养。”
    沈太后面色尴尬,她也是过来人,瞧床上的人这番模样,再联想至风寒,傻子都能瞧明白是怎么回事。
    她张了张嘴,却又紧紧闭起,最后只道了一句“哀家乏了”,便转身离去。
    比之来时,脚步可要温柔许多。
    素心捧着冷了的参汤,犹豫的递上前去,“皇上,这…”
    “下去吧。”
    素心颔首,轻声退下。
    殿门阖上,四面无声。闻恕低头,只能听到怀中人平稳的、浅浅的呼吸声。
    他抬手至她细白的脖颈,碰了碰夜里他咬出的那些痕迹,当真羸弱,这样便病了,跟朵娇花儿似的。
    这样一副身子骨,如何在大宅院里长这么大的。
    闻恕垂眸看着靠在胸口的这张脸,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在心头缭绕。
    片刻,他将人安置在床榻上,掖好被角,正欲起身时,又听她皱眉唤了几声,哥哥。
    闻恕起身的动作一顿,眉间一沉,究竟是哪个哥哥,叫她这般魂牵梦绕的。
    —
    大婚三日不上朝,闻恕也没想能把茗颂折腾病了,是以闲着也是闲着,便到御书房将两日来积压的奏章给批了。
    夏日闷热,殿内置了冰,元禄持着锦扇缓缓摇晃,叫那冰面上的凉气飘向座上的人。
    须臾,男人狭长的双目微阖,目光下移,落在署名的三个字上。魏时均。
    伍成河溃堤,至今工部都未能拿出一个满意的法子。
    实在是先前国库已拨了十万白银,现下不可能再叫朝廷拨出这银子,只能工部自个儿通过各州县调款去补这漏洞,如此一来,谁也不愿趟这滩浑水。
    这魏时均乃护国将军府老将军的嫡幼子,文不成武不就,没能像他兄长那般继承父亲衣钵,只在工部一个不起眼的主事之位上浑水摸鱼。
    可这份对修河一事写的满满当当,逻辑清晰的折子,竟是魏时均写的。
    “魏家近日可有变故?”
    元禄一顿,抬眸稍作沉思,挑拣着反常的事儿说:“旁的倒是没有,就是那魏主事,近日很是勤勉,常常去将军府向老将军请教政事儿。”
    魏家兄弟早已分府别住,许是已有继承衣钵的魏小将军魏时栋,这魏时均反而被忽略放养,近一阵子,却频频出入将军府,难免叫人注意。
    闻恕合起折子,捏着一角上下晃悠,轻轻拍打在桌案上,又问:“那是来了什么人?”
    哪怕是魏老将军魏起平,也不过一届武夫,性子直爽,并非细腻之人。
    这折子,总不是他教魏时均写的。
    元禄叫他这么一问,眉头忽的一扬:“倒有一人,魏家府上新来的门客,上回翰林院的孔大人还同奴才说过一嘴,听说才十七的年纪,却颇有文采,名为…”
    元禄皱着眉头仔细想了想,“好似叫,宋长诀。”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