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74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侯恒苑被这么一噎,气得脸涨红,心道太后什么时候变得这么蛮横不讲理,那股执拗劲儿上来,刚想替自己分辨几句,却楚璇打断。
    她已将新批好的奏折晾在案上,从御阶下来,朝侯恒苑使了个眼色,冲太后温声道:“母后,咱们这就去上香吧,虽说晚了半个时辰,可事出有因由,英灵在上,眼明心亮,自然知道,不会怪我们的。”
    太后忿忿地瞪了侯恒苑一眼,拉过楚璇的手往殿外走,边走边道:“尚衣局新制了襦衫,颜色挺鲜亮的,哀家的首饰都不配,你不是有一套赤金嵌红宝的凤钗吗……”
    留下侯恒苑呆立在殿中,等他回过神来,这两女人已经走远了,他静默了少顷,揽袖出殿,悄悄在心里为萧逸掬了一把同情泪。
    不容易,皇帝陛下真是太不容易了。
    ……
    大周历代皇帝牌位、画像在上,楚璇和太后各燃了三支香,跪在蒲团上对着牌位三叩,将香插进了铜炉里。
    这些日子楚璇好似完全把自己变成了萧逸,听政,见朝臣,批奏折,哄太后,做着从前萧逸一天到晚都在做的事。
    她会有疲累、厌烦的时候,可每当站在殿中央看着龙案后的榻席,想象着从前萧逸坐在那里的模样,想得久了,神思渐恍惚,好像真得就能看见萧逸坐在那里,容颜俊朗,眉目如画,正温柔和煦地冲她笑。
    虚空中的笑,摸过去就会化作尘屑,可是却能抚慰她惶惑不安的心,能消除疲惫,能给她继续撑下去的力气。
    她习惯了他在身边,习惯了他总缠着他,可当他真得不在了,她才觉得心里空荡荡的,生命如此枯燥乏味,一点乐趣都没有。
    从前萧逸总是对她说,在她进宫之前,他一直很孤独,那种孤独的日子让他很难捱,总好像心里漏风,找再多乐子也填不满。
    她没有往心里去,觉得他为了喂她甜言蜜语,故意夸大了。可如今当自己过上了这种生活时,才知他并没有骗她,孤独如刃,刮骨噬髓,真得是很难捱的。
    可是话又说回来,尽管孤独如影相随,冰凉彻骨,她却觉得从未有一刻像如今与萧逸离得这么近。
    就是这么矛盾,明明分离,明明在忍受孤独,却觉得与对方靠得更近了。
    或许是因为,她如今在走的这条路正是萧逸曾经走过的,如今过的生活也是萧逸曾经过的,甚至于她的烦恼、纠结、喜怒也都是萧逸曾经有过的。
    想要真正去了解一个人,体味他的内心,唯有把自己变成他。
    楚璇做到了。
    虽然长久以来她总是在为萧逸担心,可这一刻,跪在巍峨肃穆的太庙里,嗅着清苦的檀香,想着她与萧逸的过往种种,内心格外的平静。
    她对这世间不再有怨,不再有恨,上天曾给予她的所有不公与残忍,她都安然接受。
    从今往后,她的眼睛明亮,内心澄净,会平和宽容地对待人世间的所有,她爱这山川大地,沧海人间,会认真努力地度过余生的每一天。
    只求,上天保佑她的夫君,萧氏的列祖列宗保佑他们的子孙,让他平安归来。
    楚璇双手合十,默默祷念。
    好半天,她觉袖子紧了紧,睁开眼见太后在扯她的衣袖,她凑过来,小声问:“你说……他们能保佑思弈吗?”
    楚璇弯唇浅笑,笃定地点头:“能。”
    太后沉颜稍霁,也跟着轻笑了笑,好像楚璇说的话就是神之预言,一定能够实现。
    过后几天,不断有宛州战事的后续传入长安,楚璇小心收集着,仔细分析着,以她的判断……局势不妙。
    原先她和萧逸推断,在萧逸抵达宛州后,三舅舅会调集宛洛守军攻打宛州,先杀萧逸,然后再巧立名目粉饰一番,伺机谋朝篡位。
    可事实,萧逸抵达宛州月余,驻守京郊的十万宛洛守军毫无动静,半点要拔营的痕迹都没有。
    他们好像天降的兵将,石凿般扎在那里,纹丝不动,虎视眈眈地盯着京都,意图不明。
    可即便是这样,宛州依然不太平。除了梁王的残军作乱,还涌入了一些来历不明散兵,他们不攻城垣,不占粮道,气势汹汹直奔萧逸而去,只想要他的性命。
    楚璇突然很不安。
    宛州那边厮杀至今,耗损巨大,兵将都疲惫,可十万宛洛军却一直在以逸待劳,三舅舅想干什么?
    正忧心忡忡之际,画月拂帐进来了,说是岐南进贡了一批蒙顶茶,内直司派人送来了。
    楚璇没有心思见他们,只让画月她们查验好了,一并锁入库房。
    可画月却道:“内直司来人说了,这批蒙顶茶特殊,该如何引用,需要面见娘娘,亲自说明。”
    楚璇朝她点了点头,让把人带进来。
    此人面黑如铁,脸上浮疮,看上去丑陋至极,可只要再仔细看看,就会看出他经过了乔装。
    楚璇心里一惊,忙拂开碧绫帐快步出来,正要叫“父亲”,却见父亲悄悄朝她摆了摆手,又以眼角余光扫了下满殿侍候的宫人。
    楚璇会意,让都退下,并把殿门关上。
    “璇儿,你马上收拾东西,把朝政交托给侯尚书,命人把太子抱来,叫来太后,咱们入夜便离开禁宫,躲出去。”楚晏神色凝重道。
    楚璇怔了怔,心里一紧,忙问:“为什么要躲出去?宛州局面对陛下不利吗?他现在怎么样了?他有没有受伤?”
    她连泡似的问了一大车,楚晏心焦难耐,瞥了眼更漏,简略回答:“你不必担心陛下,他早就想到了如何对付萧佶,现在关键是你,陛下说你必须离宫,不然你会有危险。”
    楚璇追问:“为什么这么说?我为什么会有危险?谁会来害我?”
    楚晏愣住了。
    是呀,为什么璇儿会有危险,谁会来害她?萧佶吗?可是……他有什么理由要来害璇儿?
    楚晏恍然发觉,萧逸让他快马加鞭赶回长安,只说让他把楚璇带出宫,可从来没有跟他说过为什么。
    他救女心切,有感于当前紧张的局势,在皇帝那样说之后,下意识便认定是萧佶要害她,在领旨后火速赶回长安,精心布局要把楚璇带走,可从来没有往细处想。
    楚璇哪里碍着萧佶的路了?
    若皇帝陛下还活着,自是号令四海,天下归之,对付楚璇也没有用。只有皇帝陛下遭遇了不测,才会有人把主意打到楚璇的身上,毕竟她如今正掌玉玺,垂帘听政,若有谋逆者想要一个名正言顺,总绕不开她这个坐朝理政的皇后。
    若从这个角度来想,能稍稍想通一点,萧佶觊觎神器,可唯恐贸然起兵持名不正,引来天下诸侯讨伐,所以他会从楚璇的身上做文章,让她给他一个合乎正统的名分,以便诏令天下。
    但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皇帝遭遇不测。
    很简单的道理,要想丝毫不授人以话柄地改朝换代,必然是当今的陛下龙御归天,才能自然而然地使皇位传递承继。
    他觉得,也就是基于这一点,皇帝当初才敢把朝政托付给楚璇,让楚璇替他坐镇后方。
    因只要他活着,楚璇就是安全的,可若是他死了,自有满朝清正之臣、天子心腹会拥护太子继位。
    可萧佶凭什么认定皇帝一定会死?十万大军安营不动,凭他派去宛州的那些乌合之众吗?简直是笑话。
    抛开这一点,楚璇也不可能在皇帝还活着的情形下帮着萧佶篡位,凭什么?凭他是她的三舅舅,她就要帮着他谋杀亲夫?简直是荒谬!
    况且若他留着大队兵马是为了攻入禁宫,威逼皇后,那他之前躲躲闪闪,伪作贤良所付出的努力不是都白费了?
    楚璇观察着父亲沉默时的神色,面容雪澈干净,一片了然,道:“陛下没有跟您详说他的推演猜测,也没有详说他的计划,对不对?”
    楚晏不甚肯定道:“兴许……他是忘了?”
    楚璇摇头:“他那么精明缜密,怎么可能把这么重要的事忘了。”
    楚晏忖了忖,也就只剩下一种解释:“他故意没有告诉我。”
    楚璇漫然踱步,抚着碧绫帐,道:“陛下从来不会做无缘无故的事,他不告诉您,一定是他早就算计好了的。”
    “可是……为什么啊?我们如此帮他,忠心耿耿,难道他还不信任我们吗?”
    楚璇摇了摇头。
    如果萧逸不信任她,就不会把虎符和玉玺交托给她,他不说,一定是有别的原因。
    她沉眉思索,心头倏然浮掠上一种猜测。
    这种猜测是来自于她多年以来对萧逸的了解,并且内心深处有一个声音,在告诉她就是如此。
    楚璇抬眸看向父亲,面容贞静,语气笃定:“陛下不肯说,是因为怕我知道了不肯走,怕我会以身涉险……就是这样,我的位置至关重要,若我肯冒险,兴许可以帮上他。”
    楚晏被她这种猜测吓出了一身冷汗,忙上前抓住她的手,急道:“你不能做傻事,必须跟爹走,这就走!”
    楚璇没有挣扎,任由他拉扯自己,只是稳稳站着,分毫不移,神色坚定。
    “父亲,我不走,我不能在这个时候舍弃他,若是没有了他,那我就算最后活下来,余生也不会有半分乐趣。”
    楚璇目光莹莹,微笑着说:“我曾在冰冷深渊里苦苦挣扎,是思弈把我拉了上来,他抚平了我心中的伤痕棱角,给了我最温暖的爱,我愿意为他任何事,就像他,不愿让我为他冒半分风险,费尽苦心要让我离开是非之地一样。”
    “我们待彼此之心都是一样的。”
    楚晏的手隐隐发抖,恐惧在心底飞速蔓延,他颤声道:“可你是个女人。这权力争夺,尔虞我诈本就是男人之间的事,你一个女人就该躲得远远的……璇儿,跟爹走吧,爹求你了,过去十九年因为使命在身,我不得不伪装自己,无力保护你,你知道爹的心里有多痛多恨吗?我大概还能活几十年,你给我个机会让我好好补偿你,以后我一定好好保护你,照顾你,不让你受一丁点伤害,把你失去的父爱加倍还给你,好不好?”
    楚璇笑了,她上前抱住父亲,挚情道:“我从来没有怨过您,在我的心里,我的父亲是个大英雄,他刚勇正直、忠君爱国,忍辱负重这么多年全是为了除国贼、铲奸佞。您没有做错什么,也不要觉得亏欠了我什么,因为上天已经补偿我了,他把思弈给了我,我很满足,也很幸福。”
    楚晏嘴唇嗡动,还想再说些什么,被楚璇抢先一步,她的声音柔缓,带了浓浓的恳求,“咱们先按兵不动,静看时局如何演变。父亲,若您真得疼女儿,就答应我吧……”
    这样的请求,这样婉婉的语调,这样坚决的态度,作为父亲,他还能如何?
    楚晏不顾萧逸的诏令,没有带楚璇出宫,滞留京中,埋伏在梁王府周围,趁着萧佶巡视宛洛守军,乔装入府,把萧腾偷了出来。
    其实事情原本不会这么顺利,他甫一入府便遇上了护卫查验,眼看就要露馅,关键时候是萧雁迟救了他。
    萧雁迟没有逼问他的来意,只把他带到了安全处,让他快走。这一拖延,潜藏入府的暗卫顺利找到了萧腾,借着萧雁迟为楚晏开的方便之门,在他的眼皮底下把萧腾一并带了出去。
    这期间宛州不断传来战报,封世懿和常景率军扫清了乱兵,已拔营回京。
    萧逸本意是想把战场定在宛州,可萧佶不上钩,便只有在稍事休整后,疾速拔营回京,因为耽搁得越久,变数越大,不知萧佶还会使出什么阴损招数。
    这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回京,势必会在城郊遭遇上宛洛守军,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萧佶都不会让萧逸顺利回朝。
    在硝烟弥散,烽火燃烧的境况里,长安中谣言四起,遇风而长,没有几天便遍布街头巷尾。
    人都说,皇帝陛下已经遭遇不测,封世懿和常景暗含祸心,秘而不宣,是为了率大军回长安夺权。
    这话初初传入宫城,楚璇便知道是三舅舅的阴谋。
    可这阴谋太经不起推敲,因为只需等大军回銮,萧逸亮亮相,谣言便会不攻自破。
    但楚璇很快就想通了。
    三舅舅根本不会让萧逸有亮相的机会。
    只要大军抵达长安,他就会立刻命以逸待劳的宛洛守军截杀之,到时一片混乱,萧逸这真龙天子根本无法突出重围示真龙颜,甚至萧佶还会暗派杀手混在大军里,趁着乱战取萧逸性命。
    他把封世懿和常景污为叛臣,就是为自己派兵迎战北衙军和崖州军立名目。
    到时,就算此事有疑,会引来多方猜忌,可皇帝已经死了,明面上萧佶又是斩杀叛军的功臣,根本不会有人能奈他何。
    楚璇深有感叹,这一个接一个的毒招,环环相扣,阴损且缜密,这人还真是难对付得紧。
    她什么也做不了,唯有清点宫闱禁军,核算人数,密切关注着前方战事,一旦长安出现异动,她就把禁军派出去,能帮上萧逸多少就帮他多少。
    计划正有条不紊的实施,可战事来得超乎想象得快。
    萧逸是急行军,他屡屡派人往长安递信,就是联络不上楚晏,料到肯定是楚璇不肯跟他走,暗道不妙,这小狐狸素来机灵,自己那套把戏铁定是没瞒过她……且韶关的战报送了过来,说是阿史那思摩神兵天降,突破了边防重围,一路南下杀了过来。
    萧逸必须要尽快解决掉萧佶,才能调转兵力驱逐外敌,守卫大周疆土。
    于公于私,都必须速战速决。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