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5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楚璇心里一咯噔,觉得自己说错话了,慌乱不已,正想着要补救一下,却听太后长长地叹了口气:“哀家的亲姐姐就是生孩子难产死的。”
    “那个时候哀家就跟你现在这么大,懵懂天真,什么都不知道。看着自己亲姐姐血崩而亡,却是无能为力。人就这么死了,再也回不来了。哀家就算把全天下关于女子生产的书全都搜罗了来,研究得再精深妙进,也不能令姐姐起死回生。可人就是这样,明知道无能为力,还是忍不住要去做。哀家寡居多年,深宫寂寂,有大把的时光可消磨,便将那些书翻了一遍又一遍,好像那书里有可穿梭时光、弥补遗憾的暗道……”
    寒风凄凄,落叶簌簌。
    楚璇听得心里难过,也忘了畏惧,不由得把手抚在了太后的手背上,却见太后眼睛一亮,伤慨骤然消散,盯着她的手腕,道:“这是新罗进贡的粉翡手镯?”
    楚璇的腕子上确实戴了个镯子,方才一直掩在阔袖里。
    她首饰太多,也记不清来历,只依稀记得应当是萧逸给她的。
    这粉翡是濡种,质地通透,水头足,乃难得的珍品,当时楚璇还稀罕了一阵儿,可过后萧逸又给了她许多别的,一样的质地优良,一样的做工细致,渐渐的就把这个抛诸脑后了。
    今天把它戴出来是因为它跟自己的冬衣颜色相配,楚璇想着这个粉色很是温润乖巧,大约太后会喜欢,才最终在出门前择了它。
    太后盯着这粉翡镯子,眼睛几乎要冒火,“当初新罗进贡了一套粉翡首饰,皇帝派人给哀家送来,哀家喜欢得不得了,但看了看,有耳坠,有戒子,还有嵌钗,唯独缺了个镯子,还特意问过皇帝,他当时脸不红心不跳地说就这些,全给送来了。”
    楚璇听得胆战心惊,立刻就要把镯子往下撸。
    太后见她那副慌张劲儿,怒气平歇了少许,深吸一口气,缓声道:“你是不是觉得,就给了你个镯子,剩下的都给了哀家,皇帝其实挺偏着哀家,哀家再生气就是小心眼,就是容不下人?”
    楚璇忙摇头,并把撸下来的镯子恭恭敬敬双手奉上。
    太后没接,一巴掌拍向石桌,把上面的漆盘茶瓯震得‘咣当’响,她怒道:“跟你说,这一套首饰里水头最足、质地最好的就是这个镯子!哀家刚才仔细看了,绝对错不了!萧逸这个小混蛋!”
    她指着宣室殿的方向骂了好半天,直骂得口干舌燥,才坐下来灌了几口茶,楚璇趁着这间隙,忙把镯子往太后手里塞。
    虽然太后一再表示,这不是个镯子的事,是那宣室殿里的小混蛋太气人。楚璇还是坚持要给,并在被太后屡次拒绝后,把镯子塞给了太后身边的翠蕴。
    高显仁一直守在身边,憋笑憋得脸通红、浑身发颤,一直等楚璇用过午膳睡下了,才一溜烟地跑回宣室殿,去向萧逸通风报信。
    萧逸记性颇好,一下就想起了这事。
    但他觉得他分得很公允。
    他的母后都四十了,再戴粉翡首饰也不合适啊。那种嫩嫩的粉色,就得楚璇这样娇滴滴的小姑娘戴才好看。
    可这种实话他不能去跟他母后说,因为太伤人了,而且说了以后,铁定是要被大巴掌扇出殿门的。
    算了,就这么的吧,不就是被骂了两句,哪家儿子不挨骂。
    萧逸释然,随即嘱咐了高显仁再回去盯着,一旦有什么异动还得立刻来报。
    高显仁快步出了宣室殿,与他擦肩而过的,是顺贞门外的传驿官。
    “陛下,宛州急报。辅国将军常景率五万崖州军把宛州围了,将巡视宛州的梁王殿下困在了城内,梁王已调晏马台守军前去救援,七万大军陆续而至,与崖州军在城外僵持,战事一触即发,宛州太守派人冒死突破重围,送信到长安禀奏陛下。”
    萧逸拍案而起,大怒:“崖州军,晏马台守军。谁准他们调军的?无旨调动兵马,他们是想反了吗?!”
    巨石击破了安稳平静已久的朝局,文武朝臣齐聚宣室殿,议论纷纷,态度不一。
    有主张安抚的,有力主围剿的,几乎要在朝堂上吵了起来,最终也没得出个结论,唯有齐刷刷看向御座上的天子,等着他拿主意。
    萧逸已由最初的大怒而冷静了下来,他看向侯恒苑,问:“常景为什么要去围宛州?”
    侯恒苑道:“他得到了常权在宛州遇害的消息,为子报仇心切。”
    “这事已被秘密封锁,除了你我,便只有梁王和他的近臣心腹知道,常景怎么会突然得知?”
    侯恒苑意态端稳,不慌不忙道:“臣和陛下自然不会去告诉他,梁王身在宛州也不会去告诉他,那便只有梁王身边的人,那所谓的近臣心腹。”
    萧逸唇角边绽开一抹幽沉的笑,“看来是有人想挑动内乱,不光是要梁王和常景相争,甚至还想把朕也算计进去,他好坐收渔利。”
    侯恒苑躬身揖礼,“陛下英明。”
    萧逸向后仰了仰身,宛若静坐钓鱼台的仙渔,天下风云尽揽其袖,成竹在胸,说不出的沉稳。
    他幽缓道:“那看来朕得让他如意了。调五万驻守京畿的北衙军前往宛州,任镇国大将军封世懿为主帅,立即拔营前往宛州平乱。”
    此话一出,举朝哗然。
    且不说北衙军是驻守京畿,拱卫长安的,轻易调动不得,就算要调出去,可只有五万,能顶什么事?
    梁王和常景敢无旨调军,是已经存了背弃天子、破釜沉舟的心思,他们两个人手中的兵马加起来有十二万,到如今这个局面,绝不会听朝廷节制,两人都是辅臣,是骁勇善战的悍将,区区五万兵马怎么可能镇得住?
    他们不敢明面儿反对天子诏令,便将希望寄托给了侯恒苑,这老尚书为人最是沉稳谨慎,绝不会赞同陛下做这种冒险之事,一定会反对的。
    可出乎他们所有人意料,侯恒苑非但没有反对,反而大加赞同。他与陛下一唱一和,将此事敲定,两人一样的神情幽邃,一样的目藏精光,在朝堂上不住地交换神色,好像早已布好了局,专等着什么人来钻。
    宛州发生异动,身为宛洛守军统帅、云麾将军的萧雁迟自然一早就得到了消息。
    他刚要去军营召集将领商量对策,却被江淮堵住了门。
    早先江淮与楚玥定亲,两人只当要做亲戚,来往了些时日。他们都是心思单纯干净的人,没有京中纨绔的恶习,自然一拍即合,十分投契。
    后来江淮和楚玥的婚事作罢,萧雁迟又获封云麾将军,公务比从前繁忙了许多,两人便渐有所疏远。
    此次江淮登门,实则是对萧雁迟很是担忧。
    “梁王此举恐怕已是存了心思要背离朝廷。雁迟你尚在京中,可千万要稳住脚步,不能随波逐流,这条路一旦走了就是叛臣逆贼,不能回头了。”
    萧雁迟将他带进了自己的书房,斟了两杯茶,听他说了这么些推心置腹、关切颇深的话,心里也是感动的,这个时候,各自都有各自的算盘,都忙不迭地要趁乱为自己谋利,也就只有江淮会这么诚恳真挚地为他分析时局,给他指明路。
    他好心归好心,可萧雁迟却难以做决断,因为他知道,这样的决断不是他自己能做的。
    两人各怀心事,商量了一阵,忽听外面传进纷嘈之声,萧雁迟起身去窗边看,竟是外面传讯的校尉和父亲一起来了。
    他立于窗前的身形滞了滞,转身冲江淮道:“安郎,你去屏风后躲着,待会儿不管有什么动静,你都不能出来。”
    江淮诧异,心道哪有君子如此鬼鬼祟祟的,萧雁迟若是当真有军情秘务要处理,不方便给他知道,他走就是,何需如此。
    谁知萧雁迟十分坚持,一口咬定他现在不能出去,必须躲起来。
    江淮拗不过他,便依言躲到了屏风后。
    萧佶先推门而入,传讯的校尉紧跟其后。
    “世子正在外联络京中要员,调遣兵马,他命属下传讯给云麾将军,请您即刻率军前往宛州解梁王之困。”
    萧雁迟没做声,只看向他的父亲。
    萧佶依旧一副书生样的温儒谦和,他微笑看向校尉,从怀中拿出一封书信,扔到桌上,客客气气道:“大哥的安排,我们做弟弟做侄儿的应当遵从。可他给庭琛去了信,要他率军从淮西来长安……这我就不明白了,按理说,淮西离宛州更近,为什么不是庭琛率军去解父亲之困,雁迟驻守长安,而要舍近求远?”
    校尉看着桌上刚刚发出的密信,心中一凛,他沉默片刻,未答,反问:“敢问三老爷,这是世子发去军中的密信,怎么会在您的手里?”
    萧佶笑了。
    这笑容颇有些墨客谪仙的飘逸之感,如清风化煦,淡雅无害至极。
    他撩起前裾,慢慢地站起来,走到校尉跟前。那校尉满面提防,手抚上腰间的佩剑,却在一瞬间,只觉有微风自面前轻撩而过,等反应过来,已有利刃破胸而出,寒光凛凛的刃尖滴着血,一点点落到了面前的梨花木桌上。
    校尉轰然倒下,在落地的瞬间,唯有一个念头:太快了,他也是行伍出身,竟没看清那刀从何而来……
    这个念头闪过,他便闭了眼,咽了气,因这一刀不光快,而且直中要害。
    萧佶身上滴血未沾,依旧清雅皎洁,缓慢地走到屏风前,敲了敲屏风架子,慢慢道:“江侍郎,好戏唱完了,出来吧。”
    第55章
    萧雁迟的眼皮跳了跳,身形微颤地看向屏风。
    薄绢面上,稀疏的笔墨,柳梢梅萼自成风骨,宛如从屏风后绕出的这个人,文隽俊秀,风华绝尘。
    江淮凝目看向倒在地上的校尉,又把视线落到了萧佶的脸上。
    他的脸素淡如雪,半点多余的表情都没有,纵然仍有疑虑,可隐约里却又明白了什么。
    “萧祭酒……”他一字一句地吟念,“我实在没有想到。”
    萧佶微微一笑,含了几分文人的儒雅端沉,却又隐隐藏着浮跃而起的得意。
    “人世间想不到的事可太多了,可有一条真理总归是不会错的,那就是少管闲事。可惜,江侍郎不懂,我本不愿意伤害你,令尊当年是忠义热血之将,我深深钦佩,若非无奈,我也不愿意杀他。”
    江淮一怔,垂在身侧的手猛地一瑟,双目充血地看向萧佶,凛声问:“我爹是你杀的?”
    萧佶目光淡掠向躺在地上的校尉,恍如叹息,“就是刚才那一招,他死得很快,没什么痛苦,你都看见了,我故意再使这一招,就是想让你看一看,人之将死,还是别让你留遗憾了。”
    话音甫落,萧雁迟忙飞奔过来,挡在江淮身前。
    “父亲,别杀他。”
    萧雁迟的唇颤了颤,目光中满是脆弱的恳求,“把他关起来,我保证他不会坏事,求您了,您已经杀了冉冉,不要再杀害无辜了。”
    萧佶看着他的儿子,脸上那份怡然的笑意渐渐冷却。
    “雁迟,我跟你说过多少遍了,要成大事绝不能心慈手软,都到这个地步了,你若要对自己的敌人心软,就等于是在自掘坟墓。”
    萧雁迟上前一步,哀声央求:“我只心软这最后一次……”
    风咽轻啸,他只觉腰间一空,低头看去,那天禄僻邪的赤铜剑鞘已经空了,剑光寒烁,随着江淮清扬的衣袂,刺向面前的父亲。
    萧佶并不急着迎敌,只素身而立,看着剑尖一点点逼近自己的喉间,嘴角噙起一抹蔑意,剑风撩动他薄绸的衣襟,略一闪身,气势汹汹的杀招擦身刺向虚空。在轻尘飞溅的一瞬,萧佶将手抚向了自己的腰间。
    薄刃软剑灌力而起,宛如一道鬼影,迅疾地刺向江淮。
    萧雁迟的心砰砰跳,他知道江淮一定不是父亲的对手,他想立即上前相救,可在慌乱中拾起的几分急智阻止了他这样做。
    他紧盯着两人的身形,在剑刃即将刺入江淮身体的一瞬,快步上前,一掌劈到江淮侧肩上,把他的身体打歪了半寸。
    血肉碎裂的闷顿声传来,江淮轻飘飘地倒地,胸前渐有血水渗出,洇透了纤薄的青衣。
    可就是因为刚才被萧雁迟打歪的那半寸,剑没有刺中要害。
    萧佶不满地瞥向萧雁迟,“你这是什么意思?”
    萧雁迟垂眸看着倒在地上、已晕厥而不省人事的江淮,道:“父亲已经将他刺伤了,就把他交给我吧,出了这么多血能不能活全看他的造化,行吗?”
    萧佶目光如炬,紧盯着自己的儿子。
    萧雁迟在他的注视下,缓慢道:“我以后都听父亲的。”
    屋中一阵死寂的默然,萧佶突然转过了身,说:“把这个校尉的尸体处理了,还有派人暗中守住长安城外的各条驿道,若遇你大伯向外递信的信使,一律截杀。记住,把尸体处理干净,要做到了无痕迹。”
    萧雁迟蹲下,自袖边沿撕下一截绸带,把江淮胸前的伤口缠住,问:“为何要如此?”
    “他打得一副好算盘,想把你调出长安,而自己率精兵坐阵京都。这样,你爷爷若是胜了,他还是世子,地位无可撼动。你爷爷若是败了,他有大军傍身,又占据绝佳地势,不愁趁乱再起。”
    “可若是这样,咱们父子就成了那出头的筏子,给他人做嫁衣的蠢货。你爷爷赢,咱们得屈居人下,没准半截还得被人家当成镇主的逆臣给灭了。你爷爷输,那得先把你手里这点家底打光了,到了连保命的护身符都得拱手交出,还能有什么指望?”
    萧雁迟愣愣地看着眼见这个与以往截然不同、精明似魅的父亲,听着他言辞清淡,却把一切算计得滴水不漏,一时无言,半晌才道:“依父亲的意思,咱们不管爷爷了?”
    “不管。”这两个字,萧佶说得干脆且冷漠。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