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7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好,一定!”司岂上了马,带着一干羽林军消失在正在关闭的营门之外。
    宁州离拒马关不算远,司岂酉时出发,凌晨时分在一个镇上睡了半宿,第二天下午便赶到了宁州城。
    同知李大人、通判佟大人接待了司岂一行。
    用过午饭,司岂带人前往武文齐遇害之处。
    武文齐遇害当晚不在衙门,而是在城东的一个四进大宅子里。
    宅子里的下人不少,但大多住在前院和宅子的边缘地带,能进正院的不多。
    武文齐于凌晨时分被杀死在正院的卧室内。
    尸体早已入棺,现场也必定遭到了破坏。
    捕头给司岂介绍道:“凶手后半夜从后花园闯入,进入正院之前,不曾惊动过其他下人。花园的泥地上有两个人的脚印,已经比较过,不属于这个院子里的任何下人。”
    “正院的大门晚上上了栓,凶手从后罩房的围墙跳进来,到二进时惊动了一个出门解手的粗使婆子。婆子被其中一人绑了手脚,堵了嘴,眼睁睁地看着二人进去把人杀了。”
    “婆子说,两个凶手都是中等身材,脸上蒙着黑巾,全程不曾说过一句话,杀完人顺着原路离开了这里。”
    “那婆子吓得要死,天又黑,至今想不起来那两人的眉眼长什么样。”
    武文齐的卧房陈设极为豪华。
    全套紫檀木家具,多宝阁上摆着各种各样的玉雕摆件,瓷瓶精致,虽不能凭肉眼推测其年代,但器型多是前朝和前朝以前的。
    地上铺着纯羊毛的波斯地毯,中间的空地上黑了一大片,星星点点的喷溅状血迹从这里向外漫延。
    不远处的琉璃屏风上,布满了黑色的彗星状血迹。
    司岂问道:“有财物丢失吗?”
    李同知道:“据管家说,没有丢失财物,下官亦不曾听说武大人有什么仇家。”
    司岂又问捕头,“尸体验过了吗?”
    捕头道:“验过了,没有什么发现。”
    司岂想了想,吩咐道:“带我去看看尸体。”
    捕快们把武文齐地尸体从棺材里请了出来,放在停尸床上。
    司岂带上口罩和手套,按照纪婵的方式检查了武文齐脖子上巨大的创口。
    “从伤口上看,凶手是右撇子。”他一边说,一边打开了武文齐的牙齿,“武大人丢了一颗牙齿。”
    司岂直起腰,心中五味杂陈——所以,朱子青和朱平不但从乾州逃跑了,而且还把人杀到了这里?
    朱深蓝是在向他示威吗?
    宁州府的推官听说过京城的连环杀人案,立刻明白了司岂的意思,说道:“所以,这是京城人做下的案子?”
    司岂没有回答,问道:“武大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李同知道:“武大人为官清廉,处事公允,呃……”他说到这里忽然说不下去了。
    武文齐家世一般,不是豪门大族,但其住处却如此豪奢,显然与“清廉”二字不相匹配。
    推官替他解围道:“司大人,我们也是头一次来这里,平常武大人都是住在府衙。”
    “如果他为官清廉,便攒不下这般家业,你们可曾找过府里的账册?”司岂用手帕垫着打开梳妆台上的一个抽屉——里面空空如也。
    他突然回头,看向一直跟在后面的武宅管家。
    武宅管家也正看着他,眼里的忧色来不及收回,被司岂堵了个正着。
    司岂一指,喝道:“把他拿下,大刑伺候。”
    那管家吓了一跳,扑通一下跪在地上,叩头道:“小人冤枉,我家老爷不是小人杀的呀!”
    李同知和几个州府官员也被司岂突然的命令吓了一跳,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李同知迟疑着问道:“司大人,这是何意呀?”
    两个羽林军走到管家身边,随时准备把人架出去打板子。
    司岂说道:“想不动刑也容易,把武文齐的账册给本官找出来,实话实说。”
    管家又开始磕头,“大人,我家老爷的账册不是小的保管的,大人开恩大人开恩,小人冤枉啊!”
    司岂冷笑一声,“不见棺材不掉泪,拖出去打!”
    两个羽林军抓住管家的肩膀,一人拎一条胳膊往外走。
    “李大人,佟大人,小的真没见过什么账册啊,小的冤枉啊。”管家哭喊着被拉了出去。
    李同知觉得司岂有些过了,便道:“司大人,他只是个下人罢了,未必知道什么账册,而且也未必有账册,就这么用刑怕是不大妥当吧。”
    “嗯……咳咳!”佟大人咳嗽两声,示意李同知慎言。
    司岂点点头,“李大人说的很有道理。”他转身出了案发现场,在堂屋的主位坐下。
    不知羽林军从哪里寻了板子来,外面很快就响起了“啪啪”声。
    管家叫得鬼哭狼嚎,不出二十板子就松了口,“大人饶命,大人饶命,小的招,小的都招。”
    司岂看了看李同知,笑道:“守着这么一大笔财富,不动心是不可能的,他自然也不会例外。”
    第152章
    管家肖忠老老实实地把事情交代了一遍。
    当晚,武文齐被割喉,宅子里的所有人都吓傻了,与其同睡一榻的大姨娘更是尖叫不已。
    深夜静寂,叫声传出很远,引来了恰好在东城巡逻的衙役。
    一州知府被杀,这是天大的事。
    同知、通判、推官等官员迅速赶到,细细勘察了现场。
    这就导致管家肖忠失去了布置抢劫杀人现场,拿走钱财的最佳时机。
    他是武文齐巨额财产来源的知情者,对巨额财产起贪心是人之常情。
    司岂之所以怀疑管家,而不是官员和捕快,是因为官员有足够的能力和时间拿走这个屋子里所有财物——绝不会只清空抽屉里隐藏的东西,而放弃多宝阁上的十几件珍宝。
    他们能坐到这个位置,没那么蠢。
    肖忠拿出私藏的三千两银票和一本账簿。
    账簿上记载了武文齐的每一笔收入和支出。支出是明确的,全部是人情往来和日常消费。收入只有姓氏,没有名字。
    所有财物都是到访大宅的人送的。
    肖忠只知道有个经常来的员外姓古,经营商队,此人在两国开战后就没有了踪影。
    最后一笔收入是司岂纪婵等人进入宁州境的前一天:武文齐收到了一尊重约二百两的金佛,送礼的人也姓古。
    但肖忠说,他没见着古员外,也不知武文齐何时收的礼。
    司岂一行抵达蒙城后,派人知会过粮草辎重抵达宁州的大概时间,以便武文齐做好接待安排。
    司岂合理怀疑,这个姓古的人是金乌国细作,而武文齐是卖国者。
    那么,这尊金佛是否与他们一行有关呢?
    司岂略一思忖也就明白了。
    粮草辎重目标大,金乌人稍加注意就能知道准确消息,不用贿赂任何人。但纪婵加入军医队伍,并隐匿在粮草之后的消息并不是所有人知道。
    联想到纪婵等人遭到袭击的经过,司岂以为,武文齐卖的应该是纪婵的消息。
    朱子青也许就是因为查到这些,所以才杀了武文齐。
    由此可见,他在找到朱子青的外室陶姨娘后,朱子青便已经逃离乾州,往西北来了。
    司岂苦笑着摇摇头,难道他想杀遍天下恶人不成?
    ……
    案子与京城的连环杀人案串起来,司岂就不用继续跟踪此案了。
    他亲自画了朱子青和朱平的画像,以大理寺的名义下了海捕文书,通缉二人。
    之后一行人在宁州休息一宿,探望了留下的羽林军伤兵——伤兵们的伤势大多有所好转,包括那个肠子跑出来一多半的小兵。
    第二天一早,司岂辞别同知等官员,返回拒马关。
    战争时期,形势瞬息万变,司岂担心前线战局,更担心纪婵的安危,路上不免走得有些慌张,天黑时便错过了商旅打尖的镇子。
    晚上变了天,西北风刮得人睁不开眼,风沙落到衣裳上,能听到“噼啪”的声音。
    气温降得很快。
    大约一更时分,风略略小了些,但雪又下起来了。
    司岂穿着翻毛皮的斗篷尚且冻得瑟瑟发抖,穿着棉衣棉甲的羽林军就更受不了了。
    一行人冒着风雪走了十几里,总算在一处山麓下发现了一个小村子,村子里有两点橘红色的烛火。
    烛火虽然微弱,但在这样的夜里,却像熊熊燃烧的火炬一般,照亮了每一双渴盼温暖的眼。
    司岂心中一定,指着路边的蜿蜒小路说道:“走吧,我们过去。”
    小村子距离官道甚远,走了大约一炷香的功夫才到村里。
    司岂选了村里最大的一个宅院,让士兵上前敲门。
    “咚咚咚……”
    敲门声持续许久,才有一个粗哑的声音问道:“谁啊?”
    一个羽林军士兵说道:“路过的,借宿。”
    “啊……不借不借,家里没地方了……咣!”那人跑回去了,使劲关上了房门。
    “咚咚咚……”士兵力气颇大,把门拍得山响。
    “嗷,嗷……”村子里的狗叫了起来。
    “你再不开门,我们就硬闯了!”有的士兵冻得不行,大声威胁道。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