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2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司岂又道:“有两点你们要注意一下。第一,一条胡同里连死两个人,想必邻居们都警觉了,半夜单独去茅房的可能性不大。凶手再想杀人,说不得会换地方。”
    “第二,埋伏的地点不好找,你们天黑时再去,在斜对面的小胡同里候着即可。”
    ……
    罗清身手不错,老郑没再找别人,俩人在街边买些零食,雇辆马车出了北城门。
    在北城门下车,二人慢慢溜达过去,到案发地时天就黑透了。
    胡同里安静下来,几乎无人走动。
    二人在大胡同里逛了一遍,确实没发现合适的落脚点,便依司岂所言,在第三家斜对面的防火小胡同里歇了脚。
    老郑是办案老手,不带背着吃食,还带了两个蒲团。
    二人穿的厚,天气也不大冷,席地而坐,一边瞄着胡同外,一边吃起了小零食。
    这一等就是大半夜,子时都过了,依然人影不见,便是上茅房的都没有一个。
    老郑取出酒壶,呷了一口酒,压低声音说道:“照我看呐,这事不大靠谱儿。哪有那样的事,鬼上身我觉得更可信些,可惜老郑还没见过。”
    罗清拢紧袖子,靠在墙上,说道:“虽说小弟也不大相信,但小弟知道,纪大人从不是瞎说的人。”
    老郑道:“行吧,干咱这行的,等一宿等不着啥也是常事,咱慢慢往后看着就是。”
    他这话的意思是不跟罗清争了,大家用事实说话——说白了就是不信纪婵。
    “行啊,往后看,赌十个大钱的彩头怎样?”罗清对纪婵有信心。
    老郑笑着踹了他一脚,“你小子又不穷,那么抠唆作甚,要赌就赌一百的。”
    “好,就一百。”罗清笑了。
    四更更鼓敲响后,老郑耐不住了,上下眼皮总打架。
    他打了呵欠,“这时候是大家伙儿睡得最沉的时候,几乎不可能有人出来了。你要是忒困,就眯一会儿吧。”
    罗清是下人,可一直在司岂身边生活,日子过得讲究,在这种地方绝对睡不着。
    他让老郑睡,自己先守着,在小胡同里来回徘徊。
    大约走了十几趟,他也感到了一丝困意,正要靠墙上休息休息,就听前面传来“吱呀”一声门响。
    这个声音很耐人寻味,就像在大庭广众之下放屁,不敢放,又憋不住,只好夹着慢慢放的感觉。
    罗清觉得自己这个形容很贴切,得意地扶着墙站起来,然后,捂住了老郑的嘴。
    老郑醒了,点点头,示意自己知道了。
    胡同外隐隐传来脚步声,很轻很轻的脚步声。
    万籁俱寂的村子,此刻的呼吸声都显得有些多余了。
    那人一直在走,二人怕弄出响动,索性一动不动地靠在墙上。
    脚步声先是变近,随后又渐渐远去了。
    老郑在罗清身后轻推一下,示意他起身跟上去……
    二人蹑手蹑脚地走到胡同口,便见一个身材不高且纤细的男人朝东边胡同口去了。
    那人一边走,一边说着话,“哈,朱二一到这时候就躲了,让老子替他受着,快活的时候怎么不想着老子呢?”
    “那朱大早就该死了,等老子抢下这身体,一定宰了他。”
    彼此的距离不算远,他的自言自语罗清听得清清楚楚,一双眼睁得老大。
    老郑捂住了嘴。
    虽然一切还不确定,但仅凭这几句话就可以证明纪婵所说八九不离十了。
    他被刷新了三观,一时无所适从。
    前面的人离开胡同,二人谨慎地跟了上去,随后见朱二拐进了另一条胡同。
    老郑此刻对司岂和纪婵佩服得五体投地,再没有其他想念,只想好好破了这桩奇案。
    月色很淡,胡同又是笔直的。
    二人在胡同口就能看得到整条胡同的情况。
    胡同里依然没人,朱二一直在往前走,在尽头拐了弯。
    他二人便径直往前,果然在前面胡同里发现了他的身形。
    罗清心道,朱二跟前面的人应该不会很熟,再加上才死了两个人,就算当真遇到上茅房的,只怕也不那么好动手吧。
    他一边腹诽着,一边远远地看着,直到朱二进到一个没有大门的院子里。
    老郑道:“不好,我先过去,你慢慢来,见机行事。”他大步跑了过去。
    罗清等他走远了些,才缓缓跟上去了。
    朱二进的是打头一家,房子有些破败,房山挨着一个小土包。
    老郑赶到时,朱二正在用柴刀别上房的门栓。
    他大概听到了脚步声,老郑出现在院门口时,他回过头,收起柴刀朝老郑走了过来。
    “兄台。”老郑拱了拱手,“请问老张家在哪儿?”他换了秦州一带的口音,语调有轻度上扬。
    朱二右手背在身后,借着浅淡的月光狐疑地打量着老郑,“老张家?我们镇姓张的有好几个呢,你问哪个老张家?”
    老郑睡觉时怕冷,肩膀上的花布包袱始终都背着,确实有些旅人的意思。
    朱二似乎没有起疑。
    老郑听罗清说过,朱二胆小,不敢说话,但这个朱二却一丝怯意都没有,便更加谨慎起来。
    “在下姓黄,姑婆前几日去世,被人杀了,就是那个老张家。”
    “哦。”朱二往前两步。
    老郑往后退了两步。
    朱二到了大门口,见左右无人,一侧嘴角突然上提,扯出一个残忍的笑意,说道:“你姑婆?张家婶子是本地人,没听说她老人家有亲戚在外地啊。”
    老郑道:“我们家离开京城有年头了。”他从腰上摘下荷包,假装取铜板,“小兄弟,路上车坏了,银钱又不够,只好走过来了,这点铜板……”
    “嗖……”一道风声在老郑耳边响起,他飞快地一矮身子,躲过柴刀,再起身时,另一刀也劈到了。
    他身材比朱二高,动作不甚灵活,好不容易躲过第二刀,第三刀又来了。
    “罗清!”他急急叫了一声。
    “唰!”一根烧火棍从老郑斜侧方飞过来,直直地扎向朱二的脸。
    朱二并非练家子,反应不及,被扎了个正着,动作变形,柴刀从老郑鼻尖上险险擦过。
    两人对一人,立刻占了上风。
    老郑这一声惊到了院子里的人,他二人刚刚把朱二绑起来,屋子里便走出来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者。
    “什么人,啊?”老者走路缓慢,声音也颤巍巍的。
    老郑道:“老人家,你认得此人吗?我过来的时候,他正拿着柴刀别你家的门栓?”
    “啊?你说啥,我听不清楚!”老者声音极大,显然是耳朵聋了。
    罗清凑近他的耳朵,说道:“这人要杀你。”
    这回老者听清楚了,吓了一跳,随即看到朱二,又笑了,“原来是朱二啊,他杀我做什么,这小子人好着呐。”
    老郑登时气了个倒仰。
    朱二抬起头,说道:“方大爷,我……我只是来,看看你。”他目光单纯,说的跟真事似的。
    大家伙儿的嗓门都很大,很快又惊醒了邻居。
    隔壁院子出来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你们是……”
    老郑亮出大理寺腰牌,说道:“老伯,在下大理寺捕头,姓郑。”
    那男人吓了一跳,“又死人了?”
    罗清道:“如果我们没来,死的就是他了。”他指着七旬老者。
    七旬老者一脸茫然,还再紧着求老郑放了朱二。
    那男人眼里有了惊骇之色。
    老郑道:“你去看看他家门上的门栓,新的刀痕,肯定清清楚楚。”
    那男人拔腿就跑,到上房取下门栓放在地上,点了火折子,果然瞧见几条新鲜的刀痕。
    那男人捧着门栓过来,问朱二,“真的是你?”
    朱二哭了,“王九叔,老刘叔生病了。”
    那男人喝道:“那你带刀作甚?”
    朱二道:“不是有人杀人吗,呜呜……”他一个大男人哭得跟个孩子似的。
    那男人将信将疑,对老郑说道:“捕头兄弟,朱二这小子胆小得很,心肠也好,刘叔家里没人了,朱二经常送吃食给他,你们是不是搞错了?”
    老郑苦笑着摇摇头,说道:“是不是搞错了,审一审就明白了。天亮后,你去通知朱大,让他来顺天府来一趟。”
    “啊?”那男人有些犹豫,又瞧了瞧罗清。
    罗清挺了挺胸脯,“我家大人是大理寺少卿司大人。”
    那男人吓了一跳。
    他身为京城人士,对首辅司老大人和少卿小司大人的名头如雷贯耳,当即不敢再拦,眼睁睁地看着老郑和罗清推搡着朱二走了。
    三人走出胡同,往北城门的方向走了几步,老郑忽然掉了头
    罗清奇道:“为啥往北走?”
    老郑道:“城门还没开,如果纪大人的推测都对,只怕朱大不会这么容易让咱带走他,咱先躲一躲。”
    “姜是老的辣。”罗清竖起大拇指,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布帕子,把朱二的嘴塞上了。
    ……
    顺天府。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