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3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司岂一拍惊堂木,“说,为什么杀人?”
    陈大生抿了抿肥厚的嘴唇,淡淡说道:“他们一家早该死了,杀了也算替天行道。”
    司岂怒道:“不过些许口角,何至于此?那可是八条人命,里面还有两个不懂事的孩子。”
    陈大生无所谓地挑了挑粗黑的扫帚眉,“早死晚死都是死,孩子有什么了不起的?”
    “你个窝囊废,你活够了,我儿还没活够呐,你个挨千刀的王八羔子!”后面有人咬牙切齿地骂了一句。
    陈大生忽的转过身,森然地看着骂他的人,“你知道我为何要杀米氏吗?”
    那人哆嗦了一下,紧紧地闭上了嘴。
    陈大生继续说,“就是因为她指着我对她儿子说,”他忽然变了个声调,像是被人掐住了脖子,“你好好读书,将来考上秀才有了功名,咱家铺子就不用交那么多的税银了。娘告诉你,你可不能像他一样,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够,都十七八了,连个媳妇都娶不上。”
    “还考秀才呢,去地府考吧,哈哈哈……”陈大生狂笑起来。
    “肃静!”一名衙役举起杀威棒,狠狠落在陈大生的后背上。
    陈大生怒目而视。
    “你还敢瞪人?”另两个衙役也冲了上来。
    三根杀威棒轮将起来,雨点似的落在陈大生身上……
    不打不足以平民愤。
    司岂没有喊停,他忽然想起了纪婵关于精神变态的那些言论,两厢印证,感觉十分有道理。
    这陈大生就是典型的精神变态。
    左言轻轻叹了一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恨不休啊。”
    泰清帝点了点头,“确实如此。”
    左言又道:“此子也是疯了,不过些许小怨,却害了八个人的性命,唉……”
    ……
    案子审完后,司岂左言送泰清帝出大理寺。
    泰清帝问司岂:“那位纪仵作哪里人啊?”
    司岂道:“襄县人,是朱子青衙门里的。”
    泰清帝知道朱子青,笑道:“他一向是个有福气的,想不到眼力也不差。”
    左言走在泰清帝右侧,他把手臂从泰清帝身后探过去,扯了扯司岂的袖子,“纪仵作跟你说了什么,为何他说完你就抓到了人?”
    司岂道:“她把罪犯的特征告诉了我,强壮,个性孤僻,不大与人交谈,放过火,没有女人,从有人发现走水他就一直在现场看着……找一个这样的人不难,多问几个街坊四邻就知道了。”
    左言想起那些老百姓的话,心服口服地竖起大拇指,“司大人,你可是给咱大理寺捡到宝了。”
    “人家不来。”司岂不无遗憾地说道,“说京城居,大不易。”
    泰清帝上了马车,笑道:“师兄可替朕赏他一百两银子。”
    司岂长揖一礼,伸出手,“皇上还欠我六百多两呢,先还了再说。”
    泰清帝随手把门关了,说道:“师兄是财主,就先垫着吧。”
    司岂无奈,只好拱手道:“臣恭送皇上。”
    纪婵回到客栈,胖墩儿还在门口玩风车。
    从南跑到北,从北跑到南,小短腿倒腾得飞快,两只彩色风车在胸前呼啦啦地转。
    张妈妈穿得不多,脸色冻得发青,手帕不停地往鼻子下面招呼着。
    纪婵脸色一沉,扬声问道:“纪行,你怎么想起玩风车了呢?”
    纪行是胖墩儿的大名。
    胖墩儿听到纪婵的声音,“哎呀”一声钻进了客栈。
    小马拎着勘察箱,笑着追了上去。
    张妈妈如蒙大赦,“诶呦,纪先生可回来了。”
    纪婵不好意思地从袖子取出一只荷包塞到张妈妈手里,说道:“孩子顽劣,辛苦张妈妈了。”
    张妈妈一怔,堆到嗓子眼儿的牢骚咯噔一声,又咽回去了,随后赶紧往回推,“纪先生客气,来之前三爷已经给过了,可不敢再收。那什么,案子破了吧?”
    “破了破了。”纪婵坚持着塞回她手里,道:“我这儿子顽劣起来非比寻常,张妈妈辛苦,买杯热茶吃吧。”
    张妈妈深以为然,想附和,又觉得拿人手短,只好说道:“哪里哪里,小少爷聪明着呢,一般人比不上。”
    纪婵一摆手,“已然午时,张妈妈进去喝杯热茶,一起用个午膳如何?”
    “不不不,不必了,老夫人和大太太还等着老奴回去复命呢,老奴这就告辞了。”张妈妈行了个礼,转身就走。
    憋了一上午的气,她回去可得好好念叨念叨。
    好让老夫人和大太太明白明白,到底什么叫淘气,什么叫蔫儿坏,府里的少爷姑娘们到底有多知书达理。
    第13章
    纪婵脱下脏衣服,一边洗手一边问胖墩儿,“张妈妈怎么你了,你要这样欺负她?”
    胖墩儿不吭声,板着小脸,把一个集合了数理化三门基础知识的小册子翻得哗哗作响。
    这是纪婵特地给他编写的学习绘本。
    为好玩易学,她编了不少小故事,还配上了彩色插图。
    这样的小册子胖墩儿有好几本,内容由浅到深。
    带过来的这本,纪婵画完没几天,还是胖墩儿的心头好。
    “她说你的书不好?”纪婵胡乱猜道,小家伙是个睚眦必报的,轻易不捉弄人。
    “啧啧,这是什么呀,我家小少爷都会背三字经啦。”胖墩儿把册子一合,忽然怪声怪气地来了一句。
    “所以你就生气了?”纪婵擦了手,换上干净的衣裳。
    “三字经有什么了不起的,我也会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胖墩儿滔滔不绝地背了起来,从头至尾,一气呵成。
    纪婵问道:“齐先生教你的?”她文科一般,除一些简单诗词外,从未教过胖墩儿这些东西。
    “齐叔叔教橘子来着,我随便听听罢了,算不得教。”胖墩儿傲娇地抬起了双下巴。
    “就你能!”纪婵在他的小脑门上弹了一下,“一场风寒就足以要命,这大冬天的,你把她冻成那样,死了人怎么办?你爹要是知道了饶不了你!”
    “哼,我又不认他。”听说会死人,胖墩儿的小脑袋终于耷拉下去了。
    “儿砸。”纪婵缓和了语气,把他抱到怀里,“娘不是告诉过你,你学的这些是他们这辈子都可能学不到的东西,她不懂,你和娘知道就好了呀,对不对?”
    胖墩儿搂住她的脖子,在她颈窝上拱了拱,“娘……她不会死吧。”
    纪婵知道,这孩子服软了,后悔了,便道:“身体好就能扛过去,身体不好必定会病上一场,就像橘子一样。日后娘替你问问司大人,看看她情况如何。”
    “娘,我饿了。”胖墩儿嘴硬,后悔和回避就是他认错的常用方式。
    纪婵也怕吓着他,不再多说,抱着他下楼用饭去了。
    ……
    下午买吃食耽误了些时辰,到吉安镇时已经二更时分了。
    镇上的大部分人家都安歇得早,只有齐家还亮着灯,外面的马蹄声一响,齐家的大门就开了。
    齐文越提着灯笼出了院门,身后还跟着一个男孩子,个头很高。
    “纪娘子总算回来了。”他笑着迎上来,从纪婵手里接过缰绳。
    “回来了,齐先生家里来客人了?”纪婵摸出钥匙去开大门,又对小马说道,“你快回去吧,辛苦一天了,早点休息。”
    小马答应着,把勘察箱送到库房里,又跟齐先生打了个招呼,往岳父家去了。
    “纪祎快过来。”齐先生把他身后那人拉到前面,提起灯笼,照亮了一张青涩的瘦得脱相的脸,“你弟弟过来找你,天儿太冷,我就让他到家里等了。”(纪祎yi,一声。)
    “我弟弟?”纪婵吓了一跳,略沙哑的嗓音也陡然尖锐起来。
    她一开始都没想起来弟弟是谁,稍后才意识到原主确实有个弟弟,一直跟叔叔一家生活在任上。
    “你怎么突然回来了?又怎会找到这里?”她的问题脱口而出,随即又觉得似乎有哪里不对。
    纪祎站了片刻,忽然朝官道的方向跑了过去。
    细长的身影融入黑暗之中,低低的啜泣声顺着北风钻到纪婵的耳朵里,扎得她脑瓜仁疼。
    “这……”齐先生欲言又止。
    纪婵把熟睡的胖墩儿从怀里卸下来,塞到齐文越怀里,“齐先生先带胖墩儿回你家,我马上回来。”
    她大步追了上去。
    纪祎虽说只有十三,但个头不比纪婵矮多少,不过几息的功夫就上了官道,一转弯人就不见了。
    纪婵心里着急,脚下加速,又快了几分,等上了大路,却看不到人了。
    一时间茫然无措。
    “呜呜呜……”一棵老槐树后传来了大哭的声音。
    还在还在,幸甚幸甚。
    纪婵松了口气。
    姐弟俩关系不好,所以她刚刚冲口而出的那句话在纪祎的心里等同于不被欢迎。
    原主的父亲纪从丰在八年前病逝,之后母亲黄氏带着她们姐弟回襄县过活。
    从此,姐弟俩的关系一年比一年差。
    原因无他,就是黄氏对五岁的纪祎比十三岁的原主更好些。
    原主那时正处于逆反期,认定黄氏偏心,却又不敢公开违抗黄氏,便越来越讨厌纪祎。
    纪祎也同样越来越不喜欢原主。
    黄氏去世后,纪祎拒绝同原主去国公府,跟叔父去了南方。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