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9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只要有小海的同学在场,就算小海在家,她也会将自己的房门锁的死死的。
    晓晓这种防患于未然的操作,的确在她后面的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她已经决定将来要离开家,到外面独自生活。
    外面的生活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风险,她需要做好准备。
    但外面的生活比之家里的环境,对晓晓而言,简直不知道好了多少。
    她渐渐发现,在外面,她能得到更多的尊重和欣赏。
    而在家,她得到的永远只有漠视和伤害。
    这样的家,是她需要远离的。
    她漂亮,聪明,用剩下的钱给自己置办了几身衣服,简单,干净。
    但她那样的花季少女,就算简简单单的白t,也被她穿得相当好看。
    收获了许多的目光和艳羡,她终于不再担心同学的嘲笑和讥讽。
    她学得很快,练得也勤,一个暑期下来,她的古筝已经弹得很不错。
    而跆拳道也打得像模像样,她个子高,腿长,两个月练下来。
    虽然依旧瘦削,但比之之前的柔弱。
    已经改变不少,力道强了很多,那一腿踢下来,虎虎生风。
    这两个爱好,晓晓都坚持了下来。
    高中三年,她利用暑期的时间帮别人补课,古筝帮别人陪练。
    自己赚钱支持了这个爱好,两年下来,她的古筝过了十级。
    跆拳道打到了黑带,她的这些变化,玉兰和老苏一无所知。
    他们只知道,女儿在家的时间越来越少。
    除了拼命学习,剩下的就是拼命练习她的爱好。
    她的苦心没有白费,成绩一如既往地top顶尖。
    古筝已经能信手弹来,跆拳道的段位已经能自保。
    短期爆发,撂倒一个没有提防的成年男子,已经不在话下。
    第六章
    孤独,有时候是一种折磨,更是一种财富。
    经历过最痛苦孤独的人,往往更耐得住寂寞,扛得住压力,最后得到成功。
    高二上学期,晓晓经历了她人生18年最漫长的孤独,虽然在这之前,晓晓也是寂寞的,但还谈不上孤独。
    尽管她在家里饱受漠视,但至少在学校,因为她的成绩,她的外在优势,她还能受到起码的尊重。
    但是那年12月份接连发生的几件事,却让晓晓在长达三个月的时间里。
    没有在家里说过一句话,那段时间应该是晓晓18岁的人生最黑暗,最痛苦的岁月。
    12月份,晓晓的妈妈玉兰因为吃坏肚子进了医院,想想每天去输水太麻烦。
    索性就住了院。
    老苏一向不管事,这每天帮她送饭的任务,就落到了晓晓身上。
    帮她送饭,晓晓并不觉得有没有辛苦,医院离家并不远,晓晓心中其实一直渴望和妈妈修复关系。
    哥哥小海读大学去了,晓晓曾经想过这或许是母女两人修复关系的好时机。
    事实上,两人的关系也的确得到了稍许缓解,哥哥小海不在身边。
    玉兰也就没有了由头,时不时借夸奖哥哥打击晓晓。
    她挑事的时候少了,家里也平静了很多,可惜这种平静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平静。
    短暂的平静带来的是更大的伤害。
    而这种伤害让本来憧憬一切都会好的晓晓彻底失望,险些将她推向绝望的深渊。
    晓晓成年后都一直记得那一天发生的事情。
    玉兰永远不会知道,也不会在意。
    那一天,是她的女儿真正决定离开她,不再对她有任何指望的一天。
    傍晚,乌云密布,晓晓家所在的西南的这个省份地处山区,向来以夏天暴雨倾盆闻名。
    晓晓在用那个不晓得用了多久的电饭锅煮饭时,老旧的电源线却漏电了。
    强烈的电流经过晓晓的身体,将她打倒在地,恶心,眩晕半天。
    还好晓晓在倒地之前及时扯下了电源线,避免的危险的进一步发生。
    她没有让自己在家里休息太久,她拿了饭盒盛好饭菜,朝医院走去。
    在经过一个小卖部时,小卖部没有来得及收起的遮阳伞被狂风刮倒,正好砸在晓晓的头上,虽然被撑起的伞挡了一下。
    但那一下,却依旧砸得晓晓的头“嗡!”地一声,短暂失去了知觉。
    连路人都在惊呼,忙问晓晓有没有事?
    晓晓摸摸头,觉得隐隐作疼,她咬咬嘴唇看看已经快到的医院。
    摇摇头,再晚饭就要凉了,那个时候她想让玉兰吃一口热饭。
    她没有停留,继续朝医院走去,走进玉兰的病房,她的人整个都快虚脱了。
    推开病房的门,看到的是玉兰的冷脸。
    玉兰的第一句话,说的是:“怎么这么晚才到?”
    晓晓的心跌入谷底,她忍住心底的失望。
    轻轻解释:“刚才做饭是电饭锅可能碰到了水,有点漏电,我……”
    玉兰却粗暴地打断她,吼道:“你多大了?连个电饭锅都不会用?
    漏电?怎么没有打死你?丢人现眼!……”
    她还在骂,可她后面说什么,晓晓已经听不下去了。
    她将饭盒放在病床旁边的小桌上,转身离开。
    冲到雨中,借着大雨的冲刷,哭了个痛快。
    只有这个时候,才没有人能注意到她的脆弱。
    雨很大,分不清哪些是雨水,那些是她的泪水。
    晓晓现在才明白,不是她不想要,她原来也想要玉兰的关心和在乎。
    不是她不在乎,她在乎的,只可惜她一直都没有得到过玉兰的温情。
    她曾经以为哥哥小海不在玉兰跟前,她或许会有机会得到玉兰多看一眼,多关心一下。
    现在发现,这一切只不过是梦,是幻想。
    她终于明白,不管小海在不在跟前。
    玉兰都不会喜欢她,也不会在意她。
    她想要自己不受伤害的唯一方式,就是彻底放弃和玉兰亲近的想法。
    她终于明白,书上都是骗人的。
    并不是每一个母亲都会在意,都会爱自己的孩子。凡事都有例外,母亲对孩子也一样,
    她想不通,是什么样的母亲才会在孩子冒着大雨,差点被砸死的时候给自己送饭时,说出怎么没有打死你的话。
    玉兰的话终于将晓晓的心和自己完全隔离,同一个屋檐下的母女终于完全陌路,如果这件事只是一个开始,将晓晓的内心撕开一道冰冷的口子。
    那接下来发生的事,则将这道口子彻底撕裂,最终让晓晓的内心形成一个情感的黑洞。
    很多年以后,晓晓才知道,那个黑洞叫爱无能。
    其实不止玉兰,我们很多做父母的其实并不明白,也不懂,孩子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爱我们。
    而我们看到的只有孩子的缺点和短处,玉兰其实是一个性格有缺陷的人。
    她偏执,重男轻女,她喜欢的在她眼中,只有优点,就像小海。
    而她讨厌的,她只看到缺点,并毫不掩饰自己的嫌弃,就像晓晓。
    她的这种做法,终于造成了自己的悲剧,被宠爱的总是有恃无恐。
    太容易得到的小海,长大后不断啃老,欲求不满。
    而被她一次次打击的晓晓却独立坚强,远走他乡,靠坚韧和勇气打下一片天地。
    但却对情感用了深深的恐惧,差点错失自己的幸福。
    晓晓妈妈玉兰出院后,母女俩的生活又回到了小海出去读书前的冰点。
    相对无言,冷冷淡淡,一天说不了几句话。
    12月底,临近元旦前,晓晓班上要举办元旦晚会,大家群策群力。
    有的同学出音响,有的同学出话筒,有的出道具,有的出插线板……
    统计下来,还少了一个插线板。
    前面什么都没有出的晓晓,便自告奋勇带一个插线板到学校。
    吃过晚饭后的晓晓,找了半天。
    找到电视机旁边有一个插线板,她拔了下来。打算带到学校,完成自己的承诺。
    可这样的一个小小的奢望,竟然也被玉兰拦住。
    她冷冷地将插线板从晓晓手中抢了过来,而说出去的话,更让晓晓难堪。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