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晓晓惊恐万分,幼小的眼中满是恐惧,希望她的母亲能保护她,能抱着她。
    可母亲从来没有这样做过。
    她管不住她的嘴,她总要争一个是非,女儿从来不是重要的人,威胁不了她。
    她薄薄的嘴唇中怨毒的话一句不少,该吐多少吐多少。
    到了后面,晓晓从害怕到绝望到坚强到冷漠,最后终于变成了厌恶。
    严格说来,晓晓爸妈的婚姻完全谈不上所谓的幸福。
    按照她妈的说法,这叫搭伙求财,晓晓的妈妈出自农村,为了能跳出农门,很是拼搏。
    几经蹉跎,好不容易考上师范,有了正经工作后,年龄也不小了。
    有了二十九,在那个时代算得上老姑娘了,没有多少资本挑选家世背景更好的男子。
    只好嫁了工作尚可,家境贫困,长得不错,一大堆负担的爸爸。
    而爸爸,因为家境贫困,只好娶了农村出生,工作不错,大了他四岁的妈妈。
    这种典型的搭伙求财的婚姻,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幸福。
    相反,随着晓晓的出生,变得更加狗血,一地鸡毛。
    据晓晓妈妈讲,晓晓是一个意外,因为是二胎,在那个特殊年代是要被咔嚓掉的所在。
    但因为妈妈自己分析,看反应估计又是一个大胖小子。
    妈妈咬咬牙,本着儿子越多越好的精神。
    跑到晓晓爸爸的老家躲了半年,硬生生让爸爸少了一级工资,生了晓晓。
    晓晓生下来,让她大失所望,总觉得吃了亏,上了当,为个赔钱货损失工资,实在不划算。
    最让她不忿的是,在晓晓奶奶家坐月子时,受到了婆婆的轻视和慢待。
    得了一身的月子病,她奈何不了晓晓的奶奶,就把气都撒到了晓晓身上。
    每当她有个头疼脑热,关节腰腿疼什么的毛病发作时,就破口大骂晓晓。
    这个时候也是晓晓最难过的时候,因为这个原因,晓晓成了全家最被嫌弃的人。
    小时候,她还不懂这个道理,小小的女孩,眼中闪动中天真的光。
    总是努力挤出一丝笑容,怯怯地讨好父母。
    小心翼翼地说话,做事,生怕一个不小心,又惹得一顿怒骂,暴揍。
    可随着年龄的增大,晓晓终于明白,她改变不了任何事。
    她遭受的一切待遇,受到的一切不公平都源于她是女孩,无论怎么做,父母对她的方式都不会改变。
    记忆中发生的一幕幕,晓晓早就已经心死了。
    记得晓晓上小学的时候,成绩很好。
    但父母却从不在意,也从不为了晓晓送老师礼物。
    晓晓她妈的口头禅一向是:“打铁全靠本身硬,你要学习不好,我送多少礼都没用。”
    所以晓晓成了班上唯一不送老师礼物的学生,相当不受待见。
    三年级时,晓晓学校改制,因为原定的每个班人数太多,要从原来的学生中抽一部分学生出来,组成一个新班。
    老师们动了心思,将班上成绩最差的学生,最麻烦的学生纷纷往这个班扔。
    按说晓晓的成绩根本不会落入这样的命运,可惜,在新班老师抗议后,学校采取了抽签的办法,决定去新班的学生人选。
    晓晓原来班上被抽中的是班长,和晓晓的名字一字之差。
    于是,从不送老师任何礼物的晓晓,成了顶替的对象,被发配到了新班。
    她却意外成为了新班里面的凤头,新的老师觉得小姑娘漂亮,成绩不错,口齿伶俐。
    尽管没有收过晓晓妈妈的任何好处,还是好好地培养了晓晓。
    晓晓也争气,帮老师拿到了校演讲比赛的第一名,让老师扬眉吐气了一把。
    可惜,晓晓在这个班的幸福日子却没有持续多久。
    她那个不稳定的妈妈,有一天抽风,喝了点小酒,认为老师作业布置得太少,在家校册上骂了老师。
    这下捅了马蜂窝,好强的老师觉得晓晓妈妈不知好歹,气愤之余,将气都撒到了晓晓身上。
    此后的三年,晓晓经历了童年最黑暗的时光。
    她被发配到最后一排,每次开班会就是老师批斗的对象。
    被同学孤立,被老师打压,性格变得孤僻的同时,却也坚强起来。
    三年,她在这样的环境下,成绩从未掉下过前五,班主任老师带的语文更每次都拿第一。
    不得不说,那个时候的晓晓已经有了小强的潜质。
    她从不多话,从不认输,靠实力,靠坚持为自己找回自尊。
    三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县城最好的初中。
    可这样的经历,却在晓晓心中流下了一个黑洞。
    9岁的孩子提前早熟了,她敏感地发现,在她受到伤害,受到打压时。
    她的父母除了袖手旁观,从未为她做过什么,争取过什么。
    她唯一能依靠的人只有自己,而她生活中所有的不开心的根源,居然是自己的父母。
    晓晓渐渐长大,她变了很多,勇敢,坚强,从不表露内心的想法。
    她甚至可以做到在初二时,她的母亲当着她的面和同事聊天。
    说道:“我就是讨厌女儿,女儿有什么用?赔钱货。”时。
    她目无表情,转身离去,那个时候,她的话已经不能再伤害她了。
    她不会再像小时候一样受到伤害,悄悄躲在被窝里哭泣。
    这样的事情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她已经没有眼泪再浪费了。
    她变成了母亲口中的白眼狼,从不和她母亲啰嗦,难得说句话,也都是冷冷淡淡。
    伤害太多,母女之间早就有了深深的鸿沟,再难跨越。
    ------题外话------
    开新书了,本书励志系,某些情节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请勿人肉,敏懿一向认为,幸福无关出身,只关系自己的选择,有的人哪怕一手烂牌,也能靠努力活出美丽人生
    第二章 砸了家里的门
    晓晓不说话,不代表她不明白,不清楚。15岁的花季少女,有了超出大多数同龄人的成熟和敏感。
    她在门口徘徊很久,是因为两天前,她的母亲已经和她旁敲侧击过,让她放弃中考的机会,去读父亲单位的技校,成为和他父亲一样的铁路工人。
    据她母亲描述,这是多少人求都求不到的铁饭碗,女孩子要读这么多书干嘛?又费钱,又花时间,还不找份工作出来嫁人?
    嫁人?晓晓心中冷笑,嫁给父亲一样的男人吗?晓晓不是傻瓜,她读的书,了解的知识,已经让只有中专毕业的母亲忽悠不了她了。
    她知道唯一改变自己命运的办法,就是通过读书考出去,离开这个让她厌恶不已的家。
    这是她的底线,也是她最在意的。他们骂她,打她,忽视她,她都可以忍,因为她很早就不在乎了。
    可要剥夺她唯一的改变命运的机会,她不会妥协,也不会屈从。
    她老早知道家里的条件,供她和哥哥上大学没有问题。
    经济上没有问题,他们唯一不让她读书的理由只有一个,因为她是女儿,不值得为她花钱。
    这种事情落到很多女孩身上都会变成悲剧,女孩本来就应该柔弱,听话,父母养你一场不容易,自然父母说什么,听什么。
    放弃一个上大学的机会,让父母开心,是那个时候很多人认同的价值观。
    可晓晓不是大多数女孩中的一员,她冷脸把妈妈的提议挡了过去,只有一句话,我要考高中,上大学。
    自那天后,父母再没有和晓晓说过话,晓晓在家变成了一个透明人。可晓晓并不在意,他们对她的冷淡已经影响不了她了,多年的情感漠视早就让她的心练得强大无比,她想要的,不会为任何人改变。
    终于,晓晓徘徊了十多分钟后,叹了口气,她始终要回家,就算他们的脸再难看,她也要面对。她轻轻推开门,像一道幽灵,漂了进去,尽量不想引起任何人注意。
    回来晚了,家里已经吃过饭了,没人为她留饭,晓晓不介意,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她自己摸索着走进厨房,将齐肩的秀发挽了挽,敲了两个鸡蛋,给自己炒了碗蛋炒饭。
    她初三了,要给自己补充点营养,她洗了两片青菜炒进饭中,收拾好后准备朝自己的房间中走去。
    却迎面撞上从卧室出来的妈妈,妈妈看了她一眼,神情有些冷淡,点点头说:“回来了!”
    晓晓目无表情,连话都懒得说,略微点了下头,意思一下,就头也不会地朝自己的房间走去。
    妈妈张玉兰大怒,她这是什么态度?这个女儿让她越来越厌恶,成天不说几句话,一直就是这么不冷不淡的,相比儿子,简直就是个另类。
    儿子每天倒是对自己嘘寒问暖,跟上跟下,又懂事又乖巧。唯独这个女儿,一直死僵僵的,她那个表情,好像全家都欠她的。
    又不少她吃,有不少她喝,她还要怎样?在农村,她这个年龄早就出去打工赚钱了。
    玉兰想到自己弟弟家的三个女儿,比她还小一点。现在去了广州打工,每个月给农村的弟弟赚钱养小儿子。
    就觉得很不平衡,最气愤的是,晓晓爸爸已经帮她找了这么好的铁饭碗,她还不肯去,自己上辈子造了什么孽,养到这种不争气的孩子。
    玉兰越想越气,她本就性格要强,在家里从来说一不二。现在看到刚刚长大的15岁女儿居然刚公然挑战她的权威,越发怒火中烧。
    脾气上来,决定牛不喝水强按头,晓晓爸爸今天已经把技校的报名表拿回来了,她今天不肯也要肯。
    怎么样也要让她报了,我就不信我这当妈的还拧不过一个15岁的小妞。
    她冷冷喊道:“回来!我和你爸有事和你说。”
    晓晓的脚步顿了一下,心里咯噔一下,还是那个事吗?
    她心中冷笑一声:果然,妈的性格没那么容易妥协,该来的还是要来。既然躲不过,就看她到底想怎样吧!
    她回过头,看了一眼玉兰,轻轻说道:“好!等我放一下书包。”
    她迅速进了自己的房间,放下书包。
    轻轻用手抚摸了一下已经用了两年,显得有些旧的书包。拿定主意,转身出去,到了客厅。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