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1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他离开家门,不知不觉就到了大队,来到医务室附近,林菀家还亮着灯,显然没睡。
    隐约的,还能听见陆明良和小明光的声音。
    “三婶,什么是痄腮啊,就是像鱼那样裂开吗?”
    “欸~~~好恶心!”小明光的声音。
    “以后见到陆饱儿你们躲她远点,不要和她一起吃饭玩耍,小心传染。”
    “娘,我知道的,我才不喜欢和她靠得近呢,她凶巴巴的和小妖婆一样。”
    豆花羡慕陆心莲,处处学小姑的样子,连那嚣张骄纵的眼神都学了个十成十。
    陆正琦先是生气,林菀居然挑唆孩子闹不和,随即又没了意气。
    他叹了口气,想转身离开,却看到不远处树下黑暗里一个红点一亮一灭的,“谁在那里?”
    胡向阳:“你管呢?”
    陆正琦走过去,“胡向阳,你那点小心思瞒不过别人,你也不是为下乡来的,要混日子你在城关大队更好混。”
    胡向阳嗤了一声,“我乐意,你管不着。”
    “你妄图破坏别人家庭,那是我三哥,我……”
    “你哪只眼睛看到我破坏了?你不是有毛病吧?”胡向阳把烟屁股扔在地上,狠狠地碾碎了,转身走开。
    这时候林菀的声音传来,“谁在那里吵吵?”
    陆正琦赶紧走了。
    陆正霆下地开门出去看看,他家和金大夫家与医务室隔着一条小道,这时候没人静悄悄的,前面大队办公室以及大队场院却亮着灯,社员们在上夜班,热闹得很,显得这里更加安静。
    他回房关门,“没什么。”
    不管胡向阳在外面站多久站多少天,只要不来自己家范围他就懒得管。小孩子的喜欢来得快去得快,得不到回应不定什么时候就死心溜走了。
    第二日挂儿特意跑来问林菀她的名字如何,林菀听说是她自己起的夸了她,于是他们就去大队改了名字,陆学医和陆念书,直接当大名。
    虽然陆饱儿改了名字,嘴上说不会打弟弟,林菀却不想冒险。她对陆老太和陆心莲不信任,对陆饱儿也没那么大的耐心用小光的安全来考验她是不是真的知错就改。
    而陆老太和陆心莲在那个家里彻底没了威信,陆大嫂和二嫂直接不理睬她们,孩子们都躲着她俩,豆花更不敢再近前,连陆正琦对她们的态度都变得不再信任,时刻警惕她们闹事。
    陆大哥也好不到哪里去,被编在秋收队里累了一个秋收,又瘦又黑。结果秋收结束,县里又下来新的任务,要求各公社、各大队出劳力去修新的水渠。陆大嫂直接以后,直接同意大队让他继续去干活儿。出夫一天十个工分,大队额外补贴五个,这样家里劳力多的就愿意去。
    陆大哥赚的工分自然全都划在他自己的户头上,分秋粮的时候也是分给陆大嫂的。
    分出来的兄弟三个按村里养老规定给陆老太和陆老头凑了工分,保证他们一年360斤的口粮标准。
    陆老头自己还挣工分,不需要补贴,也就补贴陆老太的,分摊下来并没有多少。
    可陆心莲的却没人给她补贴,她回来这阵子一天挣四五个工分,连她自己的口粮都赚不出来。
    这下子,母女俩尝到了前所未有的憋屈。
    尤其看着林菀家过得越来越好,简直是对他们**裸地嘲讽。
    陆正霆从好几个大队给林菀买了十来斤羊毛,送来的时候都去油脂处理过,洁白蓬松,直接纺线染色就可以。而他托沈飞买的两台收音机和电池也到了。
    林菀骑马给娘家送了一台收音机,把羊毛也拿去让林母织毛衣和毛毯。
    原本以为秋收结束医务室会没事儿干,谁知道却一下子忙得脚不沾地。
    豆花被确诊痄腮以后,村里又有好些孩子得了,同时附近几个大队也很厉害。痄腮虽然不治疗也能好,但是有些孩子高烧不退会并发脑膜炎。本村赤脚大夫处理不了,就请金大夫和林菀去帮忙。
    忙了十来天这一阵风才差不多过去。
    今年节气关系,九月中就立冬,天冷得早,大部分社员就没什么农活可干。
    社员们闲下来,之前因为忙碌而忽略或者压制的病痛也开始显露出来,不少人来医务室挂号。
    有祛风湿的药和止痒药等,那些风湿患者以及各种过敏、荨麻疹病人都好对付。
    不过妇科病、各种伤筋动骨、肌肉劳损等也相当麻烦。
    全村妇女,只要是生过孩子的,几乎都有一定程度的妇科病。只要不影响生活,大部分妇女会忍着,实在有些厉害了才会去看大夫。以前是男大夫,再不舒服她们也忍着或者自己弄点什么洗洗,现在有女大夫,她们也愿意跑医务室挂号看病。
    还有一些咳嗽、喘不动气或者什么毛病的老人,以及干活伤筋动骨的劳力,每天都把医务室挤得满满的。
    病患多也是带学生实习的好机会,正好有李金玲和王芳芳两个实习大夫,林菀就带着她俩一起学。
    赤脚大夫不需要太高的学历,也不需要懂太多医学知识,很多都是熟能生巧、见多识广。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各种病都有固定的治疗套路,有经验就算合格的赤脚大夫了。
    李金玲和王芳芳做林菀的助手加学生,两人也累得够呛,但是怕林菀笑话所以咬牙坚持。
    这日快到中午的时候,两人本来要下班的,结果又结伴来了两个妇女。林菀那边有个来看腰腿的,而且俩妇女以前来过她心里有数就让李金玲和王芳芳自己检查写好病症情况然后判断用药。
    李金玲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也实在太欺负人了,这都下班了还不让她们回去吃饭。这天越来越冷,一会儿不吃那饭就凉得透透的。
    再者她一点都不想帮忙看什么妇科病,她们可是未婚的黄花大闺女哎,谁要给那些乡下妇女看病啊。
    脏不脏呢。
    她忍不住跟王芳芳嘀咕,“她肯定是自己不想看才让我们来看的。”
    王芳芳比她小两岁,但是对学大夫比她有积极性,她反而觉得林菀跟传说的和刚接触的时候不一样,虽然对她们不冷不热的,但是教东西很认真不藏私,只要她们问的她就教,而且教得非常到位。
    她小声道:“她也在忙呢。”
    李金玲撇嘴,如果不是大队干部来,她会中午接诊么。
    来的是陆正金,他以前修水渠的时候就伤过腰腿,当时养了个把月觉得好了,谁知道这一次秋收强度大点,又疼得厉害。
    林菀帮他针灸、推拿,检查过腰椎没问题,是腰肌劳损没有彻底恢复导致惯性拉伤,至于他的腿并不是别人的那种风湿,也是劳动的时候运力不当导致的拉伤。
    她道:“你的情况只针灸没用,风湿药对你没效果,你需要做复健。”
    陆正高纳闷道:“林大夫,啥是复健?”
    乡下根本没有复健的概念,干活儿弄伤身体也是常有的事儿。一般都说伤筋动骨一百天,养着就是。可很多人发现就算好了,曾经骨折的地方还是会隐隐作痛,而且力气也不如以前大。不仅如此,那些曾经脱臼的,或者劳损的、伤筋的等等,并不能完全变好,以后还是会复发。
    整个秋收时间,一直都有社员们来医务室拿膏药、针灸等,就是因为之前伤筋动骨的一到出大力气的时候就犯。
    林菀也想过要帮他们根治,却没有办法,因为他们要干活,总要重复那几个动作,伤患处就不容易恢复。
    就算冬天可能不出大力气,可他们就那么歇着,不但于患处无补,反而会加重一些症状。
    这就是没有经过正确的康复导致的。
    他们需要科学正确的复健办法,针灸推拿糊膏药,然后配合一些简单有效的活动动作。
    林菀:“复健就是让你恢复健康,今天先这样,回头我再想想办法。”
    她给陆正高贴了膏药,让他先回去。
    陆明良和小明光俩跑过来,小明光:“娘,吃饭啦!”
    自从能说话以后,他叫娘的时候总是格外大声。
    林菀笑了笑,“好的,就来。”
    她对李金玲和王芳芳道:“按照我教过的步骤检查,把情况清楚地记下来,不怕琐碎,只要如实记录即可,可以照方抓药。”
    林菀针对几种常见妇科病配了一些药方,有内服和外洗的药,只要身体没有特殊情况的都可以照方抓药。如果有特殊情况的,她会给诊脉另外增加药材。
    这俩妇女过来的时候,她看过气色、舌苔等,没有什么特殊问题,而且之前也来过她心里有数,日常药方足够应付的。
    她一走,李金玲就彻底垮了,撅着嘴万分不乐意。
    王芳芳却激动得很,这可是第一次自己看病号呢,情况太常见,她一下子就对上林菀拟定的方子,兴奋道:“就是这个了。”
    她给开了药,又叮嘱注意事项让俩妇女走了。
    李金玲看她还想清洗器械消毒,直接拉着她就走。等她们到家,陆二嫂家已经吃完,江映月给她们留在锅里,还热乎着。
    李金玲羡慕道:“映月,幸亏你没和我们一起学当大夫,那林大夫肯定得故意刁难你。”
    江映月惊讶道:“不会吧,你们学得不是很好吗?”王芳芳晚上还会跟她兴奋地说学了什么什么,能看什么什么,信心百倍的呢。
    李金玲撇嘴,“好什么啊,累死。哎,什么时候回去啊,说是让咱们下乡支援建设,那支援几年也不说清楚。原本说年底就能回去,还有说第二年就能回去的呢。”
    王芳芳道:“那都是一些假消息,我觉得够呛。”
    江映月也道:“从前支援边疆的可都没回来呢。”
    李金玲不满道:“他们是自愿去的啊,我们……”
    江映月:“我们不也是自愿吗?”
    下乡没有不是自愿的,不自愿也要自愿,和她一届66年的高中毕业生凡是下乡的可都没回来呢。
    这么一说,李金玲更烦躁了,从前看不起乡下人,现在自己也变成乡下人还要给乡下人看病,简直要命。
    吃过饭李金玲说自己累得不行,下午不去了,让林菀自己忙,“我就不信,没我们使唤的时候,她自己不要忙的?”
    她让王芳芳也不要过去,去也是被使唤。
    王芳芳想到还有一些用过的医疗器械没清洗消毒,而且如果不去说不定林菀会给低分,到时候她们不能结业呢。
    等她到医务室的时候发现林菀也在,王芳芳赶紧给李金玲请假,“林大夫,金铃身体不舒服,下午躺着起不来了。”
    林菀点点头根本不问什么病,继续看她们的学习笔记。等王芳芳收拾差不多,将器械泡在消毒液里,林菀示意王芳芳上前。
    王芳芳也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有点害怕林菀,因为她觉得林菀不是个严肃的人,对小孩子、病人都非常和气,可她对自己这些知青不知道为什么就没几个笑脸,李金玲说是针对江映月。
    林菀给她指了几处错误,又讲了几个细节问题,“下午病人会少一些,你自己学习吧。”
    虽然时间不长,但是林菀已经积累了厚厚的好几本病历本,都是她在林家沟和五柳大队给人看病的记录,每一种病症都详细剖析,还结合系统医书,内容详实丰富,是学习的好资料。
    三点多钟,陆正霆来找她,“二嫂买了新锅给咱们。”
    林菀笑起来,怪不得前两天陆二嫂借了两块钱,原来是买锅了啊。
    林母之前送给林菀的锅借给陆二嫂,说等有钱买新锅还。现在天冷了,屋里都要烧火,否则炕上又冷又潮容易坐病。陆二嫂虽然钱不够,她还是和陆大嫂凑一下,又跟林菀借两块,先买了锅还给林菀,钱么等年底分红就能还了。
    她就跟陆正霆回家看看。
    陆正霆之前就带人垒了灶框,这会儿直接把铁锅按上用黄泥封住即可。
    他还拿出一块带着猪皮的手掌大小的肥猪肉来,“把锅炼炼,晚上就能烧火做饭。”
    林菀惊喜地看着他,“陆绝色真是贴心,连炼锅的肥肉都准备好了。”
    陆正霆微微挑眉,一时间没弄明白陆和绝色是怎么连起来的,应该是什么意思。林菀已经开心的去金大夫家厨房拎菜篮子,找了茄子扁豆过来,“晚上就用新锅炖菜吃了。”
    陆正霆则脱了毛衣,去外面把一个大树墩子拖过来要劈柴火,除了家里用的还得给医务室准备生炉子。冬天滴水成冰,他怕林菀冷,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