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81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皇帝和大臣们说话,除非必要,衣飞石也从不插嘴。衣飞石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本事,跟着皇帝出门还有侍卫在远处布防,稍微松懈一点儿其实没什么大碍,只是衣飞石心思重,替皇帝执役时丝毫不敢怠慢,宁可沉默些守在皇帝身边警戒四方,也不会轻易凑近说话。
    衣飞石觉得皇帝很奇怪,一路上,皇帝都看了自己好几回了。
    他循着目光不动声色地看了看自己的衣裳挂饰,没哪里不妥吧?难道刚才沾了脏东西?
    玩了大半天就吃了点茶水点心,君臣一行俱是饥肠辘辘,龙门楼烹制了席面送上来,尝膳的宫监先吃了一遍,谢茂要动手,又被衣飞石管住了——
    “陛下,”出门在外,衣飞石照例是不放心的,皇帝入口的东西,他都要亲自尝过,“您稍候。”
    谢茂无奈,想说这事儿真不要你来,当着众大臣的面,又不能下了衣飞石的面子。
    “明德有诗了。”谢茂只好先拿几个翰林待诏出来聊天。
    明德是傅觉非的字,傅觉非是谢朝近二十年来最顶尖的诗人之一,长律堪称旷古。
    那边傅觉非施礼客气几句,文臣们开始吟诗作赋,衣飞石则拿着筷子,将席上已经被尝过一遍的菜又尝了一遍。他见多识广,体含内力,若有毒物入口即知。饶是如此,衣飞石尝过菜之后,还是等了片刻,确认确实安全之后,才冲朱雨点了点头,表示可以服侍皇帝进膳了。
    这边皇帝开始进膳,衣飞石替谢茂添了菜盛上汤,微微躬身退了出去。
    到了隔壁下处,衣飞石就问侍卫:“瞧瞧我后襟莫不是沾了秽物?”
    前边他看得见,就疑心是不是后边弄脏了,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不好问,只得自己出来找。
    侍卫仔仔细细看了好半晌,把他袍子上绣着的寒梅花蕊都当成脏东西擦了擦,最终还是摇头:“将军,干净着呢。”衣飞石轻功好,哪怕穿一身白衣奔波一天都能点尘不染,何况是藏青色的袍子?
    衣飞石将信将疑,侍卫服侍他把外袍解了,脱下来他自己看了一遍,确实没弄脏。
    待衣飞石再回厅上时,谢茂目光在他身上流转,一眼就看出衣飞石解过衣裳。
    众臣就看见皇帝撂下碗筷侧身退席,看样子是更衣去了。
    朱雨服侍皇帝前往下处,衣飞石很默契地跟了来,谢茂将他搂在怀里,问道:“你这是怎么了?”
    二人相处多年,太熟悉彼此的生活习惯。衣飞石可没有吃饭吃到一般出恭的毛病。
    这会儿衣飞石出去一趟衣裳都解了,谢茂就怀疑他是吃坏了肚子——这个时代的衣裳颇为繁复,小解不用脱衣裳,大解就比较麻烦。所以,出恭又被称之为更衣。
    “莫不是饮食不干净?”谢茂拉住衣飞石的手,“叫赵云霞来!”
    “没有不干净!”衣飞石连忙阻止,尴尬地说,“刚才臣将衣裳脱了,看看是不是弄脏了……”
    谢茂不解地看着他。
    “……陛下一路上总是回头看臣,臣是不是哪里不妥当?”衣飞石问道。
    谢茂忍俊不禁,到底还是松了口气。不是吃坏了肚子就好。
    “朕的小衣哪里都妥当。”
    谢茂看着衣飞石挺拔身姿上裹着的黎绣锦衣,喉头略硬。
    衣飞石从年轻时就很注意衣饰穿戴,不是那种浮夸奢华的作风,却样样干净妥帖,身上的挂饰也一丝不苟,从不乱来。唯一让他在大理寺狱待了那段时间,穿着白衣见人,他就局促难堪,觉得非常失礼没有面子。
    如今年纪大了,衣飞石越发看重体面礼数,这回出门,秦筝专门给他带了个搭衣裳的小奴,务必保证襄国公每天出门都低调优雅,乍一看没有存在感,细看绝对不能失礼人前。
    谢茂才在席上喝了两杯,搂着衣飞石就有了微醺之感,牵着衣飞石腰间的挂配:“卿这白玉坠真好看……”
    摘下来给你?衣飞石红着脸压住皇帝趁势摸下去的手,低声道:“这会儿不便。”
    “摸摸也不行?”
    “……”
    衣飞石犹豫了片刻。
    不等皇帝露出责怪或进一步要求的表情,单单皇帝问了一句,他就狠不下心拒绝。他缓缓将手松开,还帮着皇帝找了找衣裳下的中衣扎口,提醒道:“宴上大人们都候着……”
    谢茂果然只是摸了摸,叫朱雨递来帕子擦了手,笑道:“夜里下榻了,朕与你细说。”
    衣飞石恨恨地不理他。
    撩了就跑,皇帝也太坏了!
    ※
    龙门楼酒足饭饱之后,众人都累得昏昏欲睡。
    衣飞石安排车驾来接众位大臣,拉到隔壁镇上休息——不能在同一个地方停留太久。
    这群大臣和皇帝不一样,阁老枢臣也罢了,那礼部、户部的官员与地方上都有往来,说不准在哪儿散步多走一圈就被认了出来。再者,这人也带得太多了,乌泱泱一片来去如风也罢,被逮到立马暴露行踪。
    皇帝则游兴不减,带着衣飞石继续往彤城近郊的村落视察。
    “陛下,您才饮了酒……”衣飞石骑着马跟在皇帝身边,深怕皇帝从马背上摔下来。
    彤城近郊种的都是神仙稻,水汪汪的田间还养着鱼,若是阡陌间修起一间小小的茅屋,就代表着这一方田地是有主的,不能随便收割取食,茅屋里说不得就有守田人。
    春耕才不久,水田里稻子就长了出来,谢茂多看了两眼,神仙种基因很稳定,没有退化的迹象。
    “小衣看见了吗?”谢茂问。
    身边服侍的不是宫中奴婢就是羽林卫下属,谢茂与衣飞石相处时就随意多了。
    衣飞石看不懂稻子,只觉得长得挺好:“再有三五日该收割了吧?”
    谢茂指着远处田间劳作的身影。
    那边的稻种下得早些,已经到了收割的时候。种植神仙种没什么困难之处,唯一费力的环节就是收割。衣飞石目力比谢茂更好,他往前看了看,不大明白皇帝的想法。
    “是百姓在收割稻谷。”衣飞石道。这有什么问题吗?
    “可有妇人?”
    “陛下说笑了。素来是男子耕田种地,女子纺纱织布,收割稻田如此重活,本就不该妇人来做。”衣飞石道。
    谢茂笑了笑,问道:“左右可有乡人出身?”
    挑了半天,才有一个二十来岁的宫监上前,施礼道:“回陛下,奴婢老家在黎州乡下。”
    “你可还记得乡下生活?”
    “回陛下,奴婢八岁净身入宫,乡下生活历历在目。”
    “那你告诉襄国公,田间地头劳作的多是男人,还是女人?”
    这宫监想了想,有些为难地说:“回陛下,奴婢记得……下地做活的有男人也有女人,有勤恳的妇人,也有惫懒的丈夫,农忙之时,也不分男女,连五六岁的孩童也要下地干活。”
    谢茂挥手让他退下。
    衣飞石道:“许是女子进城做工了。”
    “所有女子都进城做工了?”谢茂指着车辙厚重的官道,“一路行来,看见妇人了么?”
    衣飞石一愣。
    他这才想起,从彤城城门出来之后,一路上似乎都没有看见过妇人。
    不止没有城中那样不戴帷帽、面目发光的妇人,连带着帷帽的妇人也没见着一个。这太反常了。正如皇帝所说,不可能乡下所有妇人都去作坊做工,总有家中不便抽身或想法各异不愿上工的妇人。
    “朕巡幸彤城,不是因为东湖风月,也不是为了岸边织坊——”
    谢茂用马鞭指着西方,此时天色渐晚,赤霞遍天,仿佛温暖洒向大地,“这里有个贾家村。”
    衣飞石知道贾家村。
    去年彤城知府上了个折子,似是要为贾家村的某个妇人请立牌坊,皇帝坐在榻上就骂“臭不可闻”,直接扔给了司礼监李从荣,连御笔都懒得沾。
    因这件事涉及了彤城知府与听事司的笔墨官司,衣飞石避嫌没有多问。
    如今隐隐绰绰地想起来,也觉得彤城知府实在有些混账。
    彤城知府具折呈报,奏曰,彤城近郊贾家村有个孀居的老妇秦氏,守寡二十多年,膝下三个女儿。长女姜大娘,次女姜二娘,三女姜三娘。全都嫁进了贾家村。去年彤城山洪暴涨,贾家村淹死了不少人,姜家三姐妹的丈夫在村子里都遇难了,三个姑娘则在城里做工,逃过一劫。
    这贾家村的族老跟秦氏老妇鬼吹,说贾家三个死鬼托梦,一个说泉下寂寞,一个说怕老婆改嫁,另外一个说我听两个哥哥的,既觉得孤单又怕老婆改嫁。秦氏本就是个守节的贞妇,脑子比较轴,把三个女儿哄回家里,一包耗子药下去,全毒死了——三个女儿全杀了“殉夫”。
    秦氏毒死了女儿,自己活着也没了指望,干脆也灌了一壶耗子药,一家四口全死绝了。
    彤城知府觉得这个秦氏是贞妇列女啊,自己为丈夫守寡多年,又教子有方,“教育”女儿们都给丈夫殉葬守节,这是满门贞烈!于是上书朝廷,要给秦氏立牌坊。说是立给秦氏的,其实也顺带给她三个女儿都立上,记载上她们的贞烈事迹,供后世感念瞻仰。
    至于秦氏偷偷下药毒死女儿的事,就被他春秋笔法了,称之为“秦妇训女”。
    当然,如今这个前彤城知府尸体都已经凉了。
    ——这人名叫石乐志,与京兆府尹常葛是同窗好友,志同道合,感情甚笃。
    当时常葛才因吴氏案被发落到大理寺,彤城知府石乐志就愤而打脸。
    贾家村的秦妇杀女案,完全就是地方政府与听事司之间发生冲突酿成的惨祸。
    听事司本就是监察衙门,作坊又涉及了很大块的利益,招聘女工筹备姐妹会,更是会在某种程度上移风易俗。地方官衙没有一个喜欢听事司的——我的地盘,你来指手画脚?
    听事司与地方官衙的矛盾在彤城显得尤其地深,原因就是以蔡仙仙为首的一帮子上岸的娼妓,活得太过张扬,也闹得太过“伤风败俗”了。
    前彤城知府石乐志若不上表为秦妇请封贞节牌坊,听事司也不可能把底下明争暗斗的事挑破了上奏皇帝——龙幼株为了让姐妹会在作坊里扎住阵脚,与地方官吏常常发生摩擦,几次都差点正面冲突,谢朝无数州县,听事司就有无数个麻烦,真要告状,除了凸显自己无能,难道还能让皇帝出面把朝廷命官灭了?
    石乐志是个和常葛一样志同道合的“殉道人”。
    得知京中的好友常葛死谏不成,被小人蒙蔽的圣君即将残害忠良,石乐志紧随常葛的步伐,拼死上(打)谏(脸)。他就上了这么一道其实完全站不住脚的请封折子。
    请封列女必须符合很多标准,贞节牌坊也不是随便立的。
    ——秦妇杀女,即为不慈,按道理说,她根本就没有资格请封。
    石乐志非要给她请封,其用意根本不在对付听事司,而是剑指太极殿。
    皇帝你支持太后败坏纲常,臣就要告诉你,这天就是天,地就是地,丈夫就是丈夫,妇人就是妇人,京城之外,烈妇遍地。不可改也。
    常葛找死就真的死了,石乐志找死也真的死了,甚至死得没有一点儿水花。
    谢茂不肯在石乐志的折子上用御笔,直接发去了司礼监,除了内阁几位大臣,都没什么人知道彤城知府曾给皇帝上了那么可笑的一个请封折子。
    “陛下,此朝堂利益之争……”关这个村子什么事?
    衣飞石认为,这就是很单纯的地方官衙和听事司抢话事权的问题。
    听事司在地方上特别横行霸道。身负监察之责,又有上达天听的本事,跟谁都敢对着干。衣飞石在各地的旧部都曾写信来诉苦,埋怨听事司各种蛮横不法。衣飞石也只能笑一笑。
    那是皇帝的私奴,除非听事司闹得狠了,否则,衣飞石也得给面子让一让。
    “朕想去看看,能闹着叫妻室陪葬的村子,究竟是个什么地方?住的究竟是人是鬼?”谢茂冷笑道。
    衣飞石想想也对。皇帝驾崩之后,随葬的通常都是妾妃奴婢戍卫,就跟生前喜欢的字画玩物一样,带到地下去继续享用。往前数上几千年,能让正妻陪葬的帝王,多半都出身蛮夷。
    ——谢茂是极不认同不人道的殉葬制度,衣飞石则不然。
    他想的是,你个庶民百姓也玩殉葬?你也配?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