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205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陈党与吴党之中,陈党势力雄厚,陈琦更是一早就投靠了皇帝,轻易弄不下去,所以,米嘉芝就选择了对吴党下手。南明派如今依附于吴党之下,充作吴善琏的党羽,他们故意攻讦吏部文选司,攻讦单学礼,以达到挑衅陈党的目的,就是想要借陈党之手,把吴善琏排挤下野。
    这样背靠大山凿山穿的行事,左味就很看不过眼,难怪爹骂他是阴险小人,装得倒是挺像。
    不过,米嘉芝辈分高,又出任吏部尚书,但凡是当官的,哪个敢轻易得罪文选考功的吏部尚书?前程都在吏部呢!整个南明派也没几个人肯得罪米嘉芝。这事儿就被米嘉芝轻易说服执行了。
    借刀杀人的计划对米嘉芝而言,可谓是一石二鸟。
    他既教训了不听吩咐的吏部下属,打击了单学礼留下来的势力,又完成了陈党与吴党之间的挑拨,只等着陈琦把吴善琏收拾下野就行了。连他使用的刀,都是东胜党人——南明派辛辛苦苦把东胜党流放的官员捞了回来,东胜党后辈岂能不投桃报李,作马前卒冲锋陷阵?
    千算万算,算不到那华林县令邱灵非走了个通天的门路,弄巧成拙了。
    若皇帝只关心黎州的冤案,查个点到为止也罢了,一旦皇帝有心用力往下挖,这世上岂有不透风的墙?党争都是有迹可循的。真要查下去,米嘉芝这个背后搞事的吏部尚书肯定跑不掉。
    明知道米嘉芝是本门中坚,左味还是巴不得米嘉芝马上倒台!
    ——若不是怕被人知道了会被戳脊梁骨,左味都想偷偷去听事司丢米嘉芝的黑材料了。
    池枚也听得出米嘉芝的担忧与心虚。
    可是,当初米嘉芝拍板行事的时候,并未得到蔡振的准许,就俨然一副南明派新任“党魁”的身份命令各家分头行事,现在出事了,搂不住了,才知道往蔡师叔府上跑。
    这都进门小半个时辰了,蔡振就坐着打瞌睡,一句话都没说,左味干脆就幸灾乐祸。
    池枚真是疲惫至极。哪怕二十年前师门最艰难的时候,也没有这样人心涣散过。
    “蔡师叔?”池枚起身走到蔡振身边,轻声问道,“十多年前,我曾陪老师去过刑部大牢,探望过费涓费师叔。老师劝费师叔不必熬刑坚持,认了罪名流放南州……话里话外的意思,应该是朝中有人故意保全费师叔那一脉,提前找了小罪名开革出京,师叔可知道此事?”
    蔡振好像是真的睡着了,闭着眼睛,呼吸漫长悠沉,似乎随时都会打起鼾来。
    “东胜五学士之一的费师叔?他曾官拜翰林院掌院学士,天下文宗之一啊!”左味惊叹道,“师兄你还有幸见过他?可惜我那时候在房县老家……”
    米嘉芝也看不起费涓,冷笑道:“文章写得好有什么用?汲汲营营渴慕从龙之功,倒把两家都埋了进去!”
    “小师叔倒不渴慕从龙之功,就想当个内阁大学士。”左味讽刺道。
    “放肆!”池枚赶忙喝止。怕米嘉芝和左味训起来,又问道,“小师叔知道当年之事么?”
    米嘉芝还真不知道。自从谢芳死后,他就知道东胜党要坏事,一待孝帝势起,他怕被牵连,溜得飞快。后来费涓被流放南州的时候,他已经在庐阳老家舒舒服服地过乡绅生活了。
    池枚年纪大,当年跟着老师何济也见识不少,拼拼凑凑知道一些内幕。
    “当年起势的就是林附殷林相,他老人家这些年也对我等颇多关照,我原本以为老师所说的保全费师叔那一脉的朝中贵人,就是林相。如今想来……这人莫非是太后娘娘?”池枚轻声问道。
    这个猜测很惊人。
    然而,细想起来,竟然也非常有道理!
    左味微微瞠目,米嘉芝则若有所思,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蔡振身上。
    书房中,点燃的孤灯突然爆了个灯花,噼啪一声。
    一直在打瞌睡的蔡振似被惊醒,慢慢抬起坠着老人斑的眼皮。
    “回去吧。”蔡振含糊不清地说。
    他说话时明显中气不足了,苍老的嗓音往上飘,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熟悉他的三人都是眼前一亮。这就证明池枚说对了!当年保全东胜党的,就是当初的淑妃,如今的太后!林相不就是淑妃的兄长吗?淑妃要在朝堂使力,只能用林相啊!——可是,她区区一个后宫妃嫔,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力量?
    池枚没空去琢磨这个问题,他首先要分析的目前的局势。
    “太后当年保费师叔那一脉,可见就是东胜党的贵人。黎王是孝烈皇帝中坚,与东胜党有旧。这样说来,太后为黎王求情,也就是为黎州的东胜党求情,说得通了。”池枚道。
    左味是太常寺卿。太常寺掌管宗庙礼仪,皇帝后宫无人,很多祭礼就由太后代劳。
    也就是说,左味不止能常常面圣,他还有很多机会见到太后。他怎么看,也不觉得太后是个蠢人。蠢人能在当小妃子的时候就把费涓一脉保下来?蠢人能风风光光地从淑妃到淑太妃,最后干脆成了太后?淑妃到淑太妃容易,这太妃变太后,古往今来也没几个。
    “太后因替黎王求情被迫封宫的消息,是从哪儿传出来的?”左味突然问。
    对啊,这消息哪儿来的?
    前天懿旨出宫时,还只是传言说,太后要离宫去天寿山修行,没说黎王什么事儿呀?
    当时众人讨论的重点,也根本就没黎王什么事。
    太后决然封宫,随后颁了懿旨暂停内外命妇谒见,代表着与皇帝公然决裂。
    封宫问题不大,消息锁住了就行了。问题重大的,是那一道颁给所有内外命妇的懿旨。
    旨意一出宫,消息就瞒不住了。但凡家中命妇有资格初一、十五进宫给太后磕头的官员,全都知道宫里出变故了。皇帝后宫空无一人,一直是太后掌着宫权。六尚二十四司这么大一摊子事,没人管辖能行?太后说撂就撂,宫权直接飞给了底下衙门,这事怎么看都极其不寻常。
    ——这要不是太后一怒之下撂挑子不干了,就是皇帝对太后动手了,削权,软禁,放逐!
    天家母子之间岂有寻常百姓家的随意放纵?朝廷上下看来,这就是皇帝和太后母子斗法。
    太后说要去天寿山,若最终却没有去,那就是太后成功拿捏住了皇帝!
    ——隐居深宫的太后用孝道压住了皇帝。
    若皇帝不理会太后的要挟,任凭她去了天寿山,那就证明太后彻底失势了。
    ——太后完全失去了对皇帝的影响力。
    所以谢茂在听说太后封宫颁旨时气得肝疼。太后了解他,他也了解自己。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不可能被这种手段所胁迫——也就是说,太后根本不是为了用孝道压制他,她就是想走。
    她用这种皇帝绝不可能妥协的方式,彻底断了留宫的退路,根本不给皇帝向她赔罪的余地。
    谢茂知道太后就是想离开,可朝臣不知道呀。
    一天之前,朝野上下所有人都在等着,想知道皇帝和太后这一场斗法,到底谁是最后的赢家。
    一直到今天襄国公挨了廷杖被抬出宫来,就有人说襄国公是为了黎王求情才被皇帝杖责,紧接着就有消息说,太后封宫,也是因为太后为黎王向皇帝求情。好像所有人都顺理成章地接受了这个解释,觉得太后就是为了黎王才被迫封宫。
    “是……皇、皇、皇……”米嘉芝脸色瞬间煞白,半晌都说不出后面那个字。
    若是太后主动散布这个消息,前天颁赐懿旨的时候,众人就应该知道了。
    如今消息隔了两天才传出来,不是皇帝的手笔,还能有谁?——这种节骨眼上,谁敢乱传消息编排太后和皇帝的关系?谢茂可不是个讲道理的皇帝,杀起宗室来都不眨眼,审案子都能无赖到不要证据。这时候不知死活去招惹他,不怕被剥皮吗?
    “那必然就是圣人放出来的风声了。”池枚结论道。
    左味口吻中带着相当明显的幸灾乐祸,故意不解地问:“啊,那陛下这么做,是为了什么呢?”
    池枚不语。
    米嘉芝脸色煞白。
    “还能是为了什么呢?我想一想,唔,”左味看着米嘉芝吓得煞白的脸,觉得特别爽气,故意替他分析,“咱们圣人和黎王还真是亲兄弟呢。小侄看哪,和黎王在黎州故意拖延行事的作派一样,圣人此举,想必也是一种不宣于口的恩慈。”
    “圣人何等英明烛照之人?只怕是早就知道此事内情了。只是不大想一个一个地细查。”
    “毕竟查起来朝局动荡、物议蜚声,圣人慈悲,不愿意伤筋动骨。只等这些涉案的罪人自己找条绳子挂干净,圣人满意了,自然就会放过他的徒子徒孙。”
    “若是这些人给脸不要脸,半点体面也不要,那也——”
    左味看着米嘉芝眼也不瞬,嘴角带着冷笑,“怪不得圣人降下雷霆,不留情面。”
    米嘉芝乍惊之后已收摄住心神,闻言急怒攻心,怒斥道:“你便以为自己摘得干净吗?当年东胜党坏事,我们南明一派一样被压得十年喘不过气来!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找一根绳子自挂了,你便逃得脱?可别忘了,你爹左英轩才是最后一任党魁。”
    近二十年来南明派处境不算宽舒,自左英轩死后,南明派就没有再推举党魁了。
    左味立刻回敬:“高门君子谈吐竟如市井流氓,这是你该说的词儿吗?”
    把米嘉芝气了个倒仰,池枚连忙劝架:“小师叔,您别和他个浑人一般见识,当务之急,咱们先商量对策。”
    左味冷笑道:“还能有什么对策?咱们那陛下是好对付的么?还想赖着不死不成?”
    米嘉芝确实想赖着不死。
    他入京的时候,谢茂已经不再需要耍无赖了,他见识的皇帝,是一位非常温和宽裕的圣君。
    他当然也听说过皇帝不经堂审剥皮杀人的事迹,可那不都是登基之初,帝位不稳时的无奈之举么?这些年怎么不见皇帝再撒泼了?一个皇帝,皇位坐稳了,他就不会随便发疯。穿上鞋子的人,总比不穿鞋子的人稳妥些。
    “党争这种事,顺藤摸瓜地查出幕后之人容易,要定罪名,只怕不大容易。”米嘉芝说。
    他用隐含着期盼的目光望着池枚,希望这个聪明稳重的师侄能给他一些支持。
    池枚果然也没有让他失望,低声道:“小师叔说得,也有道理。”
    “譬如查到刘世新头上,他与寇真苑合谋指使下官宋彬,陷害华林县令邱灵非。这是听事司能拿到证据口供的,实打实的罪名。”
    “再往上,查到刘大川师兄头上,查到池枚贤侄头上,要说他们借陷害华林县令邱灵非的官司,攻讦吏部文选司,攻讦单阁老,甚至借刀杀人,挑拨陈阁老一党与吴阁老一党厮杀……”
    米嘉芝绝口不提更往上的自己,先把池枚拖下水,池枚微微抿嘴,左味则对他怒目而视。
    “罪名是极严厉,党争乱政,可夷三族。”
    “但是,这罪名根本就不可能查出实证,如何定罪?”米嘉芝肯定地说。
    攻讦文选司,攻击单学礼,挑拨陈党吴党相争,这都是党人间存于一心的默契。
    没有人会大喇喇地在给盟友商量的书信里写,你去陷害谁,然后攻讦谁,借此达到什么的目的……谁会傻成这样?这不是写信,是写认罪书。
    左味笑道:“小师叔怕是不知道咱们圣人的脾性吧?漫说他杀人不需要罪名,就算要罪名,这还不好找么?什么贪污、渎职、大不敬……莫说是当官的,就是个老老实实吃饭睡觉种地的农夫,我也能给他找个能砍头的罪名来。”
    说到这里,米嘉芝已经彻底镇定下了心神。他懒得跟左味废话了,端茶啜了一口。
    池枚叹气道:“先抓人再栽罪名,也不是不可行。不过,这样做很容易闹得人心惶惶,更会败坏朝廷风气,圣人应该是不愿意轻易这么做——否则,他何必故意放出风声来?”
    正是谢茂不愿闹得鸡飞狗跳,所以才暗示闹事的南明派和东胜派自我了断。
    米嘉芝是南明派目前最重要的大佬之一。
    ——蔡振是都察院的长官,都察院负责监察百官,和身为吏部尚书的米嘉芝同为九卿之一。然而,蔡振常年借口足疾不理事,实际用处并没有米嘉芝那么大。
    米嘉芝当然不会轻易自裁。哪怕他才是这次事件的主谋和预谋得利者。
    池枚身为南明派在京的联络人和核心弟子,权位不显,又亲自涉及了与东胜派刘世新的交涉,只能选择第一个牺牲。他起身笑了笑,拱手道:“我先试一试吧。”
    左味拦住他:“师兄!”
    “家中妻儿就托付师弟照顾了。”池枚深施一揖,推门而去。
    ※
    衣飞石“受杖”离宫当夜,翰林院侍读学士池枚于家中自缢身亡。
    第167章 振衣飞石(167)
    池枚寓居京城,住的是左家位于刺柳河畔的两进小宅。因与户部、光禄寺、翰林院比邻,进宫也有便道,住在刺柳河畔的多是官宦人家。池枚寓居的这座宅子虽小,却极其抢手,想买都买不着。
    他当年进了翰林院,师叔左英轩关照他,就近借了个宅子给他住——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