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9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真把吴善琏弄下去了,朝中资历能与陈琦一较高下的,就只剩下礼部的文老尚书,都察院的左都御史蔡老大人。偏偏这两位一个年事已高,一个久患足疾,是绝不可能入阁理事的。
    那时候,内阁就只剩下陈琦一家独大了。皇帝显然不愿意看见这样的局面。
    谢范顿时就松了口气。
    说到这里,谢茂笑了笑,说道,“六哥,你也不必太小心翼翼。”
    “说到底,陈氏、吴氏皆吾等家臣,家里臣仆起了嫌隙互相打架,没得叫主人家心慌意乱不知所措的道理。谁对了就赏,谁错了就罚,谁被冤枉了,还他一个清白。”
    谢范起身拜礼,俯首道:“谨领训。”
    ※
    太平九年秋,黎王谢范再次奉王命旗牌,代天巡狩,驾临黎州。
    第157章 振衣飞石(157)
    六月间,皇帝就钦命黎王往黎州巡查百官诸事,黎王一直拖拖拉拉到了八月才出京。
    这期间黎王就照着皇帝的旨意,在刑部、大理寺、都察院里,抽调了近二十名能吏好手,专门在他钦差行辕听候差遣。这事儿在京城闹得沸沸扬扬,黎王还特意关照这三个衙门的长官,不要吝惜人手,万望着力推荐,说是查完了黎州弊案,立马就把人还来。
    ——这一来,整个朝廷都知道黎王要在黎州搞一票大的了。
    明知道黎王是故意打草惊蛇,黎州官场还是发生了剧烈动荡。这年月当官的哪儿能没点见不得人的私事?旁人都是“贪官”,就你一个“清官”,你还想好好混下去?
    甭管黎王想查的是哪个案子,心里有鬼的官员都在惊慌失措地找关系、打听情况、清扫残局。
    孰不知黎王王驾仪仗留在京城,其实本人在六月末就由羽林内卫护送着进了黎州地界,邸报明发八月启程时,他已经骑快马把黎州各地都转了一圈了,各地衙门的黑材料记了一笔又一笔。
    披上钦差皮正式巡查时,他不急不躁,一个县接着一个县走。
    有功勤勉者,上折向皇帝奏请嘉奖,营私舞弊者,不严重的就记一笔抄送内阁、吏部,严重的直接就地革职,押解上京交刑部或大理寺决案。
    短短半个月时间,他就撸掉两个县令、一个钦命学政了,眼看着还要问黎州的布政使衙门,黎州布政使卢云吓得连夜给郡守李长宜写信求助,黎州各级官员都在瑟瑟发抖——宗室钦差和大臣钦差身份不同,后者还能运作一番,买不下来还可以借着朝中力量攀诬弹劾,这宗室钦差怎么搞?
    似黎王这样只管卫戍军的武官,难道还能弹劾他治兵不力、吃空饷、谋反?
    谢朝文武不相统。因战事频仍,是以谢朝的各个兵衙威权赫赫,很少被文官所挟制。但凡文官弹劾武官,首先就要被质问:你一个文官咋知道人家兵衙的事呢?——窥视武事,这也是涉嫌谋逆的重罪。
    “六哥也是……嫉恶如仇。”
    谢茂看着黎王递回来的折子,朱笔批示交刑部署理,顺手就递给衣飞石看。
    衣飞石这两天已经跟着他在内阁进进出出几回了,陈琦、吴善琏都知道他要入阁,他在文华殿依然一声不吭,回了太极殿,皇帝要他翻折子,不太紧要的他就帮着看一眼。
    黎王的折子涉及黎州之事,又是衣飞石首告于皇帝,他更关心一些,这会儿也就拿来看了。
    黎王在奏折中说,黎州须羊县有个江姓老汉,生了两个如花似玉的女孩儿,长女先被富户抢去做丫鬟,后给富户生了个儿子,抬了妾,那富户又想纳幼女为妾。不想幼女死活不肯,跳河自杀了。江老汉去县衙诉状,要富户赔二百两银子。须羊县令觉得那幼女是自杀,富户抢的是长女,又不曾抢幼女,因何要赔钱?判了富户无罪。
    前不久听说黎王要查黎州弊案,须羊县令想起黎王府的大郡主才捣了拐带窝,只怕黎王也是个偏从穷人妇孺的脾性,深怕那江老汉去找黎王喊冤,找来富户暗示一番,那富户竟然回家逼做了妾的江家长女,回家把江老汉灌醉之后推进堰塘,淹死了。
    那富户又去衙门状告江氏弑父,须羊县令判了江氏绞刑,就此结案了账。
    须羊县令自以为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哪晓得他判决江氏那一日,黎王就在须羊县吃炒肝。
    前些日子钦差行辕行至须羊县,黎王就重审了此案,不止判了富户斩刑,还把已经判了绞刑的江氏尸骨挖出来,鞭尸二百下,至于须羊县令也没落好,已经被黎王就地革职,押解进京了。黎王有王命旗牌,四品以下官员他可以直接处置,然而,他也很有分寸,都是送回京让皇帝裁决。
    这次黎王的奏折狠狠弹劾了须羊县令,说他教唆庶民弑父、杀妾,性情刁毒,心有恶臭,应该判其枭首,明正典刑——在奏折里直接骂人,谢范还是第一次。
    谢茂看多了稀奇古怪的案子,对人伦也不是特别看重,接了谢范的奏折还不觉得如何。
    ——他本意是叫黎王去黎州查华林县的案子,哪晓得黎王这么闲,管这闲事去了。倒不是他觉得须羊县令不该弹劾治罪,而是,这案子随便谁都能查,何必劳动黎王?
    衣飞石作为一个标准的古代人,看了折子就感慨良多,叹息道:“六哥说的是,教唆治下庶民弑父、杀妾,全然不顾人伦,实在可恨。”
    谢茂笑了笑也没多说,只问道:“依你看,如何处置?”
    皇帝朱批就是交给刑部裁决,衣飞石答道:“臣于刑名不甚了了,此事可问刑部。”
    谢茂就拿回奏折,用朱笔又添了两个字——可恨。
    这是衣飞石的态度,不是谢茂的态度。衣飞石有些惊慌地看着他,他撂下朱笔,将头歪在衣飞石怀里躺下,说道:“迟早也是要帮朕看折子的,早些习惯吧。”
    这事儿只怕不大好习惯。
    衣飞石看着堆积在书案上的高高几摞奏折,第一次感觉到沉重。
    他没有那种初次察觉到“一字决断天下”的激动。作为曾经领兵十万的将军,他太明白权力的滋味。如今奏折朱笔皆在咫尺之间,衣飞石唯一能感觉到的,只剩下沉重。
    皇帝写折子,很少会露出个人情绪,用词也很固定,很难被底下人猜测到真实情绪。
    今天皇帝把他的情绪写上去了。
    他说须羊县令可恨,皇帝就在折子上写了一个“可恨”。
    内阁看见皇帝的朱批会怎么想?刑部看见皇帝的朱批会怎么想?
    皇帝都说须羊县令“可恨”了,须羊县令还能活吗?甚至——须羊县令还能“好死”吗?
    简单两个字,皇权就影响了刑部决案的结果,宣判了一个人的结局。
    衣飞石心里明白,皇帝这是教导也是提醒自己。既要他尽快适应朱批所带来的权力,又要他明白朱批对治下百官庶民的威力。
    正所谓案上一点墨,民间千滴血1。
    丹朱之笔,字字鲜红,不正是提醒为君者须字字谨慎么?每一个字都不能乱批。
    ※
    黎王奏折回京,照例有给太后的请安折子。
    衣飞石觉得意外的是,皇帝居然亲自跑了一趟,去长信宫代黎王送信。
    至长信宫后,谢茂和太后一起看了黎王送来的家书,太后难免关心谢范在黎州如何了,是否安全——事涉两位阁老之争,凶狠起来说不得就要见血杀人,太后在文帝朝见得多了,所以担心谢范的安危。
    谢茂叫太后宽心,说六哥正认真查案子呢,讲故事一样把江氏案子跟太后说了一遍。
    这一日,两位皇子、三位郡主都在长信宫玩耍,也都把这个民间故事听了一遍。
    太后还未说话,谢茂就问道:“沃儿、泽儿怎么看?”
    谢沃压根儿就没认真听,冷不丁被抽问一句,磕磕巴巴地说:“儿臣觉得,皇父说得对。”
    谢茂看着这个近两年长胖了一圈的小胖子,笑着摇摇头。自从谢琚闯宫之后,谢沃这小孩儿就自暴自弃了,书不好好念,功夫也不认真学,每天就知道吃吃喝喝,反正太后不管他,谢茂也不是很顾得上——总不能不给孩子吃喝吧?
    “你怎么看?”谢茂又问谢泽。
    谢泽习惯性地紧张,一被问话就紧蹙眉头,如临大敌,绞尽脑汁想要答一个完美答案:“以儿臣看来,江氏女不孝,富户为富不仁,县令当官不为民做主,都该处置了。”
    谢茂点点头,感觉到谢绵绵眼含渴盼的望来,也转身问道:“绵绵怎么看?”
    “孩儿以为,那投河自尽的小江氏才是不孝至极。”谢绵绵立刻答道。
    她说话时故意瞥了谢团儿一眼,“她长姐被恶人抢了去,家中只得一个老父,何等孤苦无依?便是为了老父亲,她也该坚强勇敢地活着,岂能抛家弃父,一死了之呢?她死了是干净了,留下老父睹物思人,岂不伤心难过?父死子继才是天理人伦,叫白发人送黑发人,就是大不孝。”
    谢团儿曾带着琥珀兄弟抛家弃父私奔,一向被谢绵绵所鄙视,这会儿找到在御前攻击她的机会,谢绵绵岂会客气?嘴里骂的是小江氏,实际上谁都知道她骂的是谢团儿。
    谢团儿稳稳坐着喝茶,好像根本不知道谢绵绵在指桑骂槐。
    谢娴将她二人看了一眼,摸出小帕子揩了揩嘴角,文文静静地说:“依娴儿看来,江家小女固然不孝,那江老汉也委实称不上慈父——小江氏被逼投河而死,他诉状公门,不叫富户赔命,却叫赔二百两银子。可见,在他心中,小女之命岂有银钱重要?”
    谢绵绵被戳得哑火,狠狠瞪她一眼,你到底跟谁一头的?
    谢沃则摆手道:“不不不,那可不是这样了。娴儿妹妹,你不知道,那富户打官司,都会给县官银子,穷人死了女儿,县官也不会判富户赔命。不如要一些银子养老。”
    他想把刚才的出糗找补回来,恨恨道,“皇父,儿臣觉得,这县官太坏啦,老汉死了女儿,不过要区区二百两银子,他竟也昧着良心不叫富户赔偿!”
    谢茂才问谢团儿:“你怎么看?”
    谢团儿放下手里茶杯,说道:“这县官权力也太大了些,须得人盯着他。若我父王日日都在黎州,富户敢抢大江氏么?小江氏也不必求告无门,自投流水。那县官更不敢胡乱判富户无罪,教唆富户去杀人灭口——”
    其余少年还在争执谁对谁错的时候,谢团儿的想法已经倾向于如何解决问题、杜绝再次发生。
    谢茂失笑道:“你父王只得一个人,咱们家里统共几十个大州,把他劈了也盯不过来呀。”
    “这两年是进益了,黎夫人教得好。阿娘要放赏。”谢茂把任务布置给太后。
    孩子功课好,人聪明了,赏孩子东西那是宠溺,赏太傅才是正规途径。毕竟黎簪云是女臣,和龙幼株这样的还不大一样,叫太后放赏比较合适。
    几个孩子坐了一会儿就被谢茂打发出去了,他吩咐屏退闲杂人等,叫大宫女亲自去守门。
    太后和衣飞石都很意外,太后问道:“还有何事?”
    “阿娘不觉得六哥有些奇怪么?”
    谢茂揣了七本谢范从黎州递来的折子,此时摆在榻上一一给太后看,“六哥做事从不拖泥带水,儿臣叫他去查此事是否与吴党有涉,前前后后这都有快两个月了。他还在黎州慢腾腾地查什么县令教唆百姓弑父杀妾的案子……”
    太后不曾细想,如今被谢茂提醒,她也觉得这事儿不大符合谢范的处事风格。
    她翻了翻谢茂带来的黎王奏折,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你觉得他是故意不曾认真查华林县的案子?——吴善琏在朝中就有些根基,也不至于让谢范忌惮至此。我儿是否想多了?又或许,这是他混淆视听的计谋?”
    “那或许就是儿臣……”谢茂笑了笑,“想多了吧。”
    谢茂隐藏情绪的功夫一向极好,太后丝毫没察觉到他笑容中的不祥。
    衣飞石却能准确地感觉到皇帝对太后的愤怒。他根本不知道皇帝为何愤怒,也没法解释自己的感觉,就算想提醒太后一句,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从长信宫回来之后,皇帝依然没有露出任何不虞之色,和往常一样看折子,用膳。
    趁着秋高气爽,天气不冷不热,皇帝还拉着衣飞石的手,在太极殿背后的小花园转了一圈——衣飞石能感觉到,和自己在一起散步之后,皇帝的怒火消散了一些。
    一直到了夜里安寝时,衣飞石才稍微感觉到皇帝的怒火,折腾得有些苦楚。
    不过,皇帝也很快就清醒过来了,满含歉意地温存了许久,床上床下端茶倒水不住亲吻。
    总共也没疼上两下,皇帝又不是故意折腾,衣飞石不在乎这点儿床笫间的小磕巴。他比较在意的是,皇帝究竟在为什么生气?
    难不成就因为太后没有跟他一起骂谢范办事不力,所以他就吃醋不依了?
    ——这理由听起来很扯淡啊。
    ※
    第二天,久未进宫的龙幼株就被皇帝宣入了太极殿。
    谢茂处事并不避讳衣飞石,所以,他召见龙幼株时,衣飞石就侍立一侧。
    “还记得当年审谢沣案时,突然冒出头来的秋氏么?”谢茂问。
    龙幼株当然记得。
    秋氏是谢沣的乳母,相传,她是被文帝满门抄斩的兵部尚书秋腾云的女儿。本该死在多年前,却意外成了谢沣的乳母苟活至太平年间。她的出现,险些就把吴善琏从内阁大臣的位置上摔下地。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