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12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也不必衣飞石过来请,谢范送厨子的时候就一起过去了。
    衣飞石嘴甜会哄人,谢范也没什么亲王架子,一顿饭吃得殷克家红光满面,心情极其愉悦。
    倒不是谢范来陪给了他多大的面子,而是谢范的出现代表着皇帝对他的看重——这是真想用他去南边。有几个将军愿意壮年隐退?习惯了横刀立马的生活,习惯了一眼望去见不到边的部卒,回家指挥几百个家奴能过什么瘾?
    衣飞石与谢范都有公务在身,就殷克家多喝了两杯,醉醺醺地让侍从扶了出去。
    衣飞石办公的衙门后边有几棵柚子树,上午侍从兵摘了一个来,衣飞石吃着觉得十分甜,这会儿就请谢范稍等片刻,他亲自给摘柚子,请谢范带给皇帝——皇帝哪里缺果子吃?何况,他晚上也要回行宫,亲自带也不差几个时辰。
    然而,热恋中的衣飞石真恨不得把一切好东西都尽快献给皇帝,非得叫谢范等着,马上摘。
    他轻功好,摘柚子毫不费力,挑了一个顶漂亮的,正要抱给谢范,门外侍从兵飞跑进来禀报:“禀督帅!妙音坊前殷将军亲兵与卫戍军械斗!已死了十多个人!”
    衣飞石看了谢范一眼,说:“怎么回事?”
    “暂时不知道。卫戍军有人逃了出去,好像是去找支援了……”
    这侍从兵眼光往谢范身上瞟。
    衣飞石部下与卫戍军关系也不算多好,住下来一个月,两边打架闹事时有摩擦发生。谢范得了皇帝圣旨,一意约束自家兵卒,衣飞石也自知分寸,两边都很克制,底下人反而越发不服。
    现在卫戍军与殷克家的亲兵干起来,衣飞石这边的侍从兵都有些看好戏的心情。
    卫戍军代表着皇帝的颜面,谢范又是卫戍军的最高长官,现在具体什么情况都没弄明白,谢范就不好出面。万一遇到个不好转圜的局面,谢范不在,还能推一推。他若去了,当场就要判罚。
    衣飞石明白谢范的为难之处,说道:“我去看看。”
    谢范知道卫戍军并不大给衣飞石面子,连忙道:“我让张岂桢跟着侯爷去。有事问他。”
    作者有话要说:
    @藕香食肆
    关键词 椰青熏鸭
    关键词不能放评论也不能放微博哦。宝贝们,这是订阅福利对不对?
    第102章 振衣飞石(102)
    衣飞石赶到妙音坊时,不大的长街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
    衣飞石来得着急,带着二十多个亲兵骑着马就出来了,并未排西北督军事仪仗。谢范倒是说了让张岂桢来随从听差,然而张岂桢又不在谢范身边,只得现成着人去找,衣飞石怕妙音坊出大事,等不及张岂桢就独自出来了。
    殷克家来柏郡自然不会带太多人,二百个亲兵有大半都在城外,跟进来也就三十人。
    如今堵在妙音坊外边都是穿着卫戍军服制的人马,还有一群不怕死的陈人站在屋顶上看热闹。
    衣飞石进来看见乱哄哄蹲在房顶上的陈人就皱眉,命令道:“即刻驱散屋顶百姓!”这要是有不安好心地奸细混迹其中,随便冲哪一方放个冷箭,妙音坊立马就会乱成一锅粥。
    孙崇得令立刻吩咐亲兵去驱赶屋顶上的陈人百姓,他自己则紧紧跟在衣飞石身边。
    卫戍军的人是在太多了,隔着这么老远,根本看不清楚里边发生了什么事,围在外边的卫戍军群情激奋地也就是在凑热闹。想着卫戍军与西北军一向不对付,孙崇守在衣飞石身边皮绷得很紧。
    ——这要万一有人冲着督帅脑袋上砍一刀,甭管砍没砍着,都是他的失职。
    “让开让开!”
    两个衣飞石的亲兵竖起没出鞘的单刀开道。
    背后十多个亲兵则在吆喝着驱赶屋顶上的陈人百姓:“读过净街令没有?快快快滚下来!攀爬屋顶高塔树木者,皆以奸细论处!”
    这动静惊动了在围观的外围卫戍军,看见几个神色彪悍的西北军亲卫护着一个锦衣青年走来,俱是神色一肃,赶忙让出一条路来。
    自从谢茂御驾降临长青城之后,衣飞石就很少穿戴戎装,每天上差也都是素净些的常服。
    然而,他这样的年纪,这样风度,还有颊边那一道端端正正的疤痕,在西北军中都是独一份儿的。不少卫戍军在襄州往长青城的行军途中,还见过定襄侯与皇帝并辔而行、谈笑风生的风采。
    如衣飞石这样的人品风度,真是见过一面就永生永世难以忘怀。
    哪怕他出行没有仪仗开道,没有甲胄加身,在场的卫戍军也有很多认得出他的身份,纷纷退避。
    有摄于衣飞石身份战功不敢冒犯的,自然也就有不知事的莽夫愣头青。两个亲卫在前边开道都很顺利,越众行至半途,就有几个不长眼的卫戍军昂起头来,三五个人格住亲卫开道的刀鞘,狠狠把人推搡了回来。
    孙崇厉声道:“放肆!”
    “放五呢。”穿着卫戍军兵尉常服的武官双手抱胸,仰着头瞥向衣飞石,“你西北军的督帅,威风抖不到我……”
    一句狠话没放完,孙崇飞起一脚踹他脸上,生生将他踹了个倒退八尺,被背后堆砌的卫戍军人群挡住了,才没横撂在地上。他身边的几个同袍急欲抽刀,衣飞石的亲卫已背起单刀,赤手空拳杀了进去,三下五除二,几个挑衅的愣头青被摔了一地。
    能在衣飞石身边随侍的亲兵,那都是数千人里甄选出来的高手,个个以一敌十。
    这动静就更大了。
    卫戍军全都愣愣地看着。毕竟衣飞石在西北名声太大,敢招惹他的人委实不多。
    “你们张校尉即刻就到。”衣飞石骑在马上竖起银质的马鞭手柄,遥遥指着地上挑衅的兵尉,“让路。”
    自从黎王执掌卫戍军之后,曾经凋零一时的卫戍军衙门又重新抖了起来,这叫汤耀文的兵尉就是刚被家中长辈塞进卫戍军镀金的高门庶子。中军与边军的关系本来也谈不上很和谐,刚开始这汤耀文还以为自己等人是要随皇帝御驾亲征打西北“平叛”,就现在卫戍军也没解除对西北军的防范。
    汤耀文自从军以来一直吹嘘自家的家世身份,在卫戍军里隐隐是个受追捧的头头儿。现在被衣飞石的亲卫一脚踹脸上,牙齿都掉了两颗,脸是丢尽了。
    要他灰溜溜地爬起来让路,他办不到!汤耀文梗着脖子盯着衣飞石:“有本事你踩死老子!”
    衣飞石目光冷静地盯着他,冲他背后的卫戍军挥手示意,命令让路。
    这两年加入卫戍军的确有不少镀金的高门大户子弟,从前卫戍军那衙门就是爹不疼娘不爱的冷板凳,贫家子弟少有毫无意义的自尊心,衣飞石军官极高,身份极尊,被他眼神示意一下,本来堵在汤耀文身后的一群人轰然散开。
    汤耀文心里发寒,仍旧死撑着面子:“你来!”
    衣飞石轻夹马腹,胯下神骏的乌骓马就小跑起来,轻松地从汤耀文头顶跃了过去。
    带着粪臭味儿的马尾扫过汤耀文的脑袋,臭而骇人,汤耀文吓得面无人色。眼见身边的同袍都看着自己憋着笑,汤耀文自觉丢极了脸面,爬起来猛地抽出腰间单刀,就要朝着衣飞石背心掷去。
    孙崇一把拉住他手腕,干净利索地往他手肘猛击一拳,咔嚓一声,他胳膊就断了。
    这本是一件极微小的事。
    卫戍军低级军官挑衅西北军督帅,当场打死都不为过。何况,他在衣飞石背后掷刀,孙崇也只打断他一条胳膊,这已然是记得衣飞石的钧令,要求再三礼遇卫戍军的结果。
    孙崇丢下汤耀文就要追随衣飞石而去,哪晓得汤耀文直愣愣地瘫软在地上,很快就停止了呼吸。
    衣飞石已经一路越众而去,抵达了妙音坊门前。
    这里显然经过了一场厮杀。门前的茶汤果子摊子乱七八糟散落一地,地上泼洒着大篷大蓬鲜血,卫戍军这边地上躺着八具尸体,妙音坊半掩的木门内,颤巍巍地探出几张连弩、长弓,人则躲在各种掩体之后,藏得非常严实。
    躲在妙音坊里边的,很显然就是殷克家所带的人马。衣飞石站在门前看了看,那小小的妙音坊显然已经被布置成一个小小的堡垒,有弓手藏在屋脊下占领了高处,连弩与长弓在门前、屋后设下了前后三道箭阵,轻易是闯不进去的——除非拿人命填。
    殷克家本就是攻坚的高手,要他这样的老将来摆阵御敌,自然也是尤其地精通。
    相比起训练有素的殷克家亲兵,这群卫戍军就太吃亏了。
    衣飞石骑在马背上粗略看了一眼战场,就知道刚一交手,卫戍军这边就被放倒了四五人,仗着人多,大约是反杀冲坏了殷克家一方的阵形,所以殷克家仓促逃入妙音坊设障拖延。
    衣飞石见过谢范操练卫戍军,什么都训,然而,没有实战,训多少都是虚的。
    “此地何人做主?”衣飞石问。
    此时卫戍军与殷克家的人已经陷入了僵持,卫戍军不甘再拿人命往里填,可也绝不想轻易放殷克家走。殷克家那边勉强能守住阵脚,可也只能守得住这么一点儿安危之地,想要突围逃走,也是绝不可能。
    当蹲在死去几个卫戍军身前的黑袍军官转身站起时,衣飞石就知道,这事儿不好办了。
    因为,转过身来的那个人,就是谢范打算让他来平事的卫戍军校尉,张岂桢。
    “张校尉。”衣飞石从马上下来,走近两步,低声道,“黎王在我处兵衙。”
    ——你家王爷不好出面,所以才叫我来主持大局,你要冷静一些,给你王爷面子。
    张岂桢一向是个识时务的人。这回却一反常态地没有向衣飞石妥协,冷冷地说:“便是王爷亲临,卑职也是一样的道理。”
    孙崇又大喝:“放肆!”
    衣飞石举起手,示意他稍安勿躁,问张岂桢:“那你就和我说说道理。”
    他平平的目光在骚动又激愤的卫戍军身上都扫了一遍,声音放大了些,“整个西北都知道,我衣飞石是讲道理的人。”
    陈朝刚刚被打灭,衣飞石这三个字,无论在西北,还是在整个谢朝,都是响当当的。
    尽管眼前的素袍青年看上去年轻,俊秀,可是,没有人会怀疑衣飞石在西北的权威,更没人敢质疑他所说的每一句话。
    张岂桢倏地单膝跪下,上禀道:“求督帅做主!”
    衣飞石丝毫不为所动,冷冷地说:“说你的道理。你有道理,我给你道理,你没有道理,我给你的仍旧是道理。”
    张岂桢就跪下将事情前因后果说了一遍。
    原来他本是出身罪奴,被罚没时家中还有一姊两弟,全都卖作奴婢。他运气好,被黎王买下之后极其赏识,提拔到身边做了近侍,立功之后更是消了奴籍,借着黎王的门路,堂堂正正混进了锦衣卫。
    这些年他一直在寻找姐姐和两个弟弟的下落,弟弟没找到,意外地在长青城遇到了姐姐。
    他姐姐张岂楠被辗转卖了几次,意外地被一个陈朝商人典买为奴妾,一直在长青城生活。西北军攻破长青城之前,商人携家带口逃了,张岂楠与她的一双儿女被抛在了城内。躲过几日乱相之后,无以为生的张岂楠在妙音坊卖艺糊口。
    因张岂楠会唱谢朝的京黎小调,就常有思乡的西北军来妙音坊听她唱曲,听了她的遭遇也很可怜她,多多少少会额外多给一些铜钱——张岂楠已不年轻了,所以,并没有多少人打她主意。
    既然名声在外,初来乍到的卫戍军也难免慕名而来,一来二去,就惊动了张岂桢。
    姐弟二人的名字就相差一个字,有心人自然会联想。
    前两日,张岂桢才和姐姐相认,本要立刻接张岂楠出来,另外找地方安置。然而,这会唱京黎小调又是谢人的张岂楠,已经成了妙音坊的护身符和台柱子,掌柜的苦苦哀求张岂楠再留几日,等他重新寻个接替的歌姬来了再走,念着掌柜的施舍粥饭的恩情,张岂楠就答应多唱几日。
    昨儿就有与卫戍军不睦的西北军故意到妙音坊找茬,调戏张岂楠以达到羞辱张岂桢的目的。
    若不是张岂楠性子好,团团劝架,昨儿晚上卫戍军与西北军就打起来了。
    张岂桢是谢范心腹,最重要的职责是保护皇帝,哪儿能时时刻刻照拂亲姐?张岂楠要回妙音坊收拾行李,特意挑了个妙音坊还没开张的白天,由弟弟安排的几个同袍兄弟保护着到小心翼翼地到了妙音坊,哪晓得就碰见了殷克家。
    殷克家他是个色中饿鬼啊!
    张岂楠固然沧桑年老、姿色全无,可是,她一双儿女端的生得好样貌。
    殷克家喝了两盅酒,想着自家抱上了皇帝的大腿,正是得意无比的时候,路过妙音坊时,看见张岂楠带着一双如花似玉的儿女从妙音坊里出来——妙音坊那是什么地方?说好听点,那是听曲儿消遣的风雅之地,说不好听,那就是个卖肉的妓寨!
    从妓寨里出来一双美人儿,这就勾去了殷克家的全部心神,哪里还顾得上其他。
    就算他看见了站在一旁的几个卫戍军,他也不会放在眼里。
    几个大白天逛窑子的小兵,他犯得着多看一眼吗?他这样身份的老将军,麾下几万部卒,整个长青城能让他多看一眼的丘八都数不上五个数!
    一方要抢,一方要护,瞬间就是一场混战。
    殷克家是没想过在西北居然还有小兵敢跟他老人家动手,这不是反了天了吗?卫戍军?卫戍军不也是小兵吗?卫戍军的小兵到西北就变将军了不成?——在谢朝,哪怕分属不同军籍,照样是官大一级压死人。
    张岂桢派来保护姐姐的这几个卫戍军也不认识殷克家啊。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