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五一

第82节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小贴士:页面上方临时书架会自动保存您本电脑上的阅读记录,无需注册
    第76章 振衣飞石(76)
    【建议宿主开启任务辅助系统,获取寄存在本系统的‘再三称帝’特殊成就大礼包!】
    【礼包中包含各种增加文臣武将能力值的素质点,忠诚度礼券!忠诚度礼券适用于特殊目标外的所有人物,大大降低宿主在本次任务中的支线难度。】
    【是否确认开启?】
    谢茂回暖阁的路上,系统一直在苦口婆心地对他安利。
    忠诚度礼券。听上去就是个挺bug的东西。据系统所说,这东西都没有实体,只要谢茂开启任务辅助系统,脑内选择一个人“使用”,系统就自动把对方的忠诚度调整到最大值。bug到什么程度呢?哪怕谢茂一道圣旨砍了目标全家,对方都只会含泪叩谢天恩那种。
    【那你建议我对谁使用?】
    谢茂还记得山上遇袭时系统打算救自己的命,态度难得耐心和气。
    【建议宿主开启任务辅助系统。否则本系统不能对宿主进行任务攻略指导。】
    【你以为我诈你话?】谢茂乐了,【忠诚度礼券这东西是挺诱人,不过,我拿来给谁用?陈朝天昌帝?还是浮托国的金伏王?大明无偏照,至公无私亲。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1。你能给我多少张忠诚券,够不够我给天下所有的陈人、南人都刷一次?】
    早在衣尚予诈降削落陈朝半壁江山之后,天昌帝在陈朝的声望就已堕落。再加上衣飞石在襄州跟陈旭玩的那一出惺惺相惜,陈旭之死直接再削了天昌帝半数威望。陈人不止对天昌帝心怀迟疑,连带着对陈朝的皇室、朝廷的信心都有了几分动摇。
    南边浮托国与中原礼制不同,国主由诸部落推举,好端端的当着国主都可能被诸王推翻取而代之,刷一个金伏王的忠诚度有什么用?除非把浮托国境内所有部落王的忠诚度都刷了。
    别说陈朝的天昌帝,浮托国的金伏王,就算谢茂现在被人下了降头突然想卖国投降,内阁也一样要造反,地方要起义,连衣尚予都要重新出山摁死他——小国不谈,像谢朝、陈朝、浮托国这样层级的大国较量,一两个人的忠诚根本左右不了大局。
    谢茂目前放在心上的就是陈朝与浮托国两个还没并入舆图的势力,哪晓得系统和他考虑的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系统分明毫无情绪的语音貌似幽怨地提醒他:【特殊成就大礼包内包含忠诚度礼券*20张,建议宿主对谢朝宗室、大臣使用。】
    【对宗室、大臣用忠诚度礼券?】谢茂不知道怎么形容自己此时的心情,隐隐有些想笑,【你觉得我目前处境很危险?不即刻刷几个忠诚度起来,我立刻要被宗室、大臣玩死了?】
    系统察觉到他言辞间的嘲讽,默默地在他脑内弹了一个【1】,表示肯定,就不肯发语音。
    【那你好好看着,看朕怎么玩死这批不长眼的。】
    这要是衣尚予或是衣飞石起了反心,谢茂肯定屁滚尿流地求着系统发忠诚度礼券。
    自登基以来,谢茂的诸多行事看上去暴戾粗鲁、横冲直撞,其实都控制在一个很合适的范围内。当了两辈子皇帝,他学会了乾纲独断、一言九鼎,隐忍妥协的功夫更是悄无声息地深入了骨髓,成为他的本能。从城郊客栈残废杨竎开始,他打杀的全都是可控范围内的软柿子,杀了绝对不会出严重后果那一种。
    面对衣尚予时,谢茂的姿态一直放得很低。他对衣尚予的亲切礼遇,难道仅仅是因为他敬仰衣尚予的战功人品?或者因为衣尚予是衣飞石的亲爹?——礼遇的无非是衣尚予的兵权罢了。
    也包括在太平元年的林附殷。林附殷借机杖责衣飞石、离间谢茂与衣家,谢茂恨他恨得牙痒,恨不得一脚把林附殷踹回老家,最终也只是小孩儿赌气似的揍了林质慧一顿,继续忍着林附殷在内阁主持大局。
    暂时不能碰的人,谢茂从来就不会去碰。他若对谁出手,就一定胸有成竹。
    换言之,他既然敢掀桌子对宗室翻脸,就根本没把宗室那一点儿手段搁在眼里。
    勾结羽林卫、放刺客进皇庄,杀内阁大臣?这事儿都敢干,怕不是脑子沤了肥吧?就这智商还特么觊觎皇位?他谢茂重生几次这回彻底放飞了自我,也没风骚到擅杀朝廷重臣,没见他杀的都只是都察院风评不好的御史,对着左都御史蔡振也只敢耍无赖灌下火药?
    这世道确有许多阴私鬼域,可是,有些底线是不能碰的。
    如纪默声、赵良安这样更够生息万民、太平天下的贤臣,谁碰谁就要炮灰。
    谢茂乘坐的肩舆已经在暖阁外停下,他仍旧惧寒畏冷,行走时却一改从前的温软柔和,提起身上厚重的貂裘,大步跨入摆满了盆景的过堂。不等盘桓熏暖身体,他直接褪了貂裘,长驱直入。
    暖阁里满满当当地站着羽林卫,四面八方地守着太后与谢团儿,余贤从亲自坐镇。
    “如何?”太后关切地问。见谢茂独自一人进来,她皱眉道,“沭阳侯何在?”
    谢茂好整以暇地在她身边坐下,还笑眯眯地摸了摸谢团儿的头顶,吩咐余贤从说:“你出去,找你七堂婶和音郡主,就说黎王围了皇庄,叫她立刻拿主意来救驾。”
    一句话把所有人都说呆住了。黎王围了皇庄?上下都是羽林卫,黎王他拿什么围皇庄?
    太后第一个醒悟过来,皇帝这是在给宗室下套儿了。
    宗室刺杀阁臣,走的本就是余贤从属下提拔的勋贵子弟门路。谢茂叫余贤从回京求救,一是调开余贤从,方便张姿重新掌控羽林卫、清洗内鬼,二就是借助余贤从家中贵戚世家的身份,去宗室里散播谣言。
    皇庄出事,捣鬼的宗室心里必然有数。皇庄传消息说谢范围了皇庄,那这事儿是真的假的?
    在文帝朝时,黎王谢范的母系就一直与太后一党不和。谢茂登基以后重用谢范,朝廷上下不知道多少人在犯晕,真相信皇帝与谢范兄弟和睦的,只怕半个也无。
    ——所以,这事起码有三分可能是真的,谢范是真的趁机出手了。
    有三分可能,就足够勾得心怀异志的宗室坐不住了。谢范都能有想法,我为什么不能有想法?谢范都能动,我为什么不能动?万一叫谢范抢了个先,捡了个大便宜,划不来啊!
    能说动羽林卫背叛谢茂的必然不会是一小股势力,要么对方身份尊贵,要么对方势力庞大。
    所谓尊贵,八成就和谢芝留下的几位皇子掰扯不清。再说势力庞大,宗室里目前权力最大的王爷就是谢范,人在枢机处任职,手中握有四万卫戍军,谁能比得过他?其余宗室想要“庞大”,就只能彼此串联,形成一个看上去虚伪繁荣的势力串儿,自谓“宗室正义”。
    不管对皇庄出手的是前者还是后者,据谢茂猜测,这事儿很可能是前、后者联手所为。
    ——谢茂不怕他们联手,人多口杂心眼多,都是太祖龙裔,谁都不服谁,皇帝稳稳立着的时候他们还能齐心协力,一旦皇帝传出“被黎王所围”的消息,这群豺狗就该各怀心思想入非非了。
    就算这个联盟里有聪明睿智谨慎的人在,局面也多半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毕竟,赌徒永远都有,总会有人冒头涉险,想来皇庄分一杯羹。
    一旦来了,就甭想轻易脱身了。
    谢茂借灵狐髓案杀了一批王公贵族,朝臣虽瑟瑟不敢言,可心里对谢茂是有想法的——连衣飞石都对皇帝有了想法,朝臣只会越加腹诽,不敢吱声而已。
    这会儿宗室居然犯蠢杀了两位阁臣,谢茂不趁机把这批想蹦跶的傻逼杀光,那就不是谢茂了。
    只是这事未免太过行险。太后狠狠瞪了谢茂一眼,厉声问:“张姿呢!”
    羽林卫都没清理干净,谁知道这满屋子护卫里有几个是心向孝帝的“忠臣”?
    就是眼前这个余贤从,太后也觉得不甚可信!倘若不是余贤从在接掌羽林卫之后,大肆提拔被张姿冷待打压的勋贵之后,羽林卫岂会出今天这样的纰漏?
    如今待在皇庄之内说得上话的,没一个是傻子。
    太后知道羽林卫出事了,余贤从当然也知道。
    他由始至终对皇帝没有二心。
    ——他是皇帝在潜邸时就倚重的心腹,堪称殿前第一人,若论亲卫武职,谁都不能与他相比。皇帝登基之后,即刻加封他为御前侍卫首领,还把京城最精锐的羽林卫交给他执掌。这是把一身安危都托付给了他。
    皇帝把命都给了你,你还担心皇帝会亏待你吗?余贤从当然不担心。
    他提拔被张姿冷待打压的勋贵出身的侍卫,本也是遵照皇帝的心意,试图彻底掌握羽林卫。张姿在羽林卫中声望颇厚,继续用张姿的心腹下属,哪一天才能让羽林卫从长信宫彻底改姓太极殿?
    若不是灵狐髓案发了,若不是皇帝擅杀宗室,他的做法半点儿问题都不会有。只要再过两三年,他就能把底下人都笼络住。偏偏就在他还没完成对羽林卫的人心收编,皇帝和宗室开战,羽林卫中那一部分不被他彻底掌握的角落,就被宗室收买了过去。
    张姿还要看了花名册才知道羽林卫出了内鬼,余贤从听报说山房护卫连带两位阁老被尽数杀死时,他就知道自己完了。
    这锅就是他的。
    他领下的羽林卫出了纰漏,死了两位阁臣,甚至威胁了陛下安危,这是必死之罪。
    自知必死的余贤从没有慌乱,没有疯狂,他冷静地把所有可能涉案的羽林卫与张姿心腹编成一队,派去皇帝、皇太后游猎的反方向“梳篦刺客踪迹”,待皇太后与谢范回驾后,他亲自带了御前侍卫、羽林卫中明显属于张姿心腹的二百人,守在暖阁。
    ——张姿的心腹,他指挥不动。具体有多少羽林卫被收买蛊惑,他也弄不清楚。
    如此千钧一发的时候,他只能装着不知道发生了事,尽量守住皇太后的安危。
    谢范不敢查羽林卫,是怕内鬼数量众多蛊惑人心,一旦炸营,皇帝、皇太后必然不保。余贤从的为难之处与谢范一样。满打满算,他兼领羽林卫的时间不超过七个月,一边是张姿旧属,一边是被宗室拉拢、心向故主孤臣,他只能带人守在太后身边。
    “娘娘放心,暖阁内皆御前侍卫,暖阁外护卫皆沭阳侯心腹。”余贤从解释道。
    暖阁中,太后紧张,余贤从紧张,连不明所以的谢团儿都下意识地被带得紧张了起来。
    只有谢茂还有闲心跟宫婢要茶喝,拿银叉子戳了个芝麻团儿,从容自在地吃了下去,说道:“沭阳侯办事阿娘还不放心吗?”他不止自己吃团子,还给别人吃定心丸,“是,是,是儿臣错了。这回事了,儿臣让沭阳侯再领羽林卫。”
    太后在听闻皇帝山上遇袭时就起心说服皇帝,重新让张姿执掌羽林卫,她实在看不上余贤从。这会儿如愿以偿了,心中却不知道是何滋味。两位内阁大臣啊!付出的代价委实太大了。
    余贤从对此没什么意外。羽林卫在他手里出了事,他就是个还会喘气的死人罢了。
    此事尘埃落定,沭阳侯重掌羽林卫,他也该被处死了。
    哪晓得坐在榻上一手抱着谢团儿,一手叉芝麻团子的皇帝状若随意地说:“余卿就继续待在御前吧。朕身边一时半会儿也离不开爱卿。”不会处死,也不会革职,就是从前兼任的羽林卫将军卸了,还给张姿而已——对余贤从而言,羽林卫将军本来就是个兼领的差使。
    余贤从心口一闷,虎目渗出点点泪痕,半晌才瓮声瓮气地磕头:“臣谢陛下活命之恩。”
    “朕自然不杀你。你回京替朕‘求援’,别被旁人杀了才是。卿也看见了,朕身边无人,潜邸里也就这么几个得用的心腹,还望爱卿善自珍重。差使要办好,命也得留下来,往后几十年,朕还要继续倚重爱卿呢。”谢茂认真诚恳地说。
    这是谢茂的真心话。余贤从的忠诚经得起几辈子考验,哪怕是他被卢真砍了脑袋的前世,余贤从也是在他与卢真逃亡之前,就带领侍卫替他阻截追兵死在了信王府门前。
    忠心总是会有特权的。谢茂能够宽恕他的疏漏与错处。
    作者有话要说:
    1摘自张蕴古《大宝箴》。
    第77章 振衣飞石(77)
    余贤从带人离开半个时辰之后,谢范与张姿通往暖阁拜见。
    谢茂注意到太后的目光首先落在张姿身上,张姿微不可闻地点了点头,太后一直紧绷的肩骨才松弛了下去。
    余贤从对目前的羽林卫已经失去了控制力,或者说,他一直以来也没能真正从张姿手里夺走羽林卫。加之皇帝不许黎王调卫戍军来援,羽林卫的忠诚就成了皇帝能否保全的关键。太后这么关心张姿的安排,似乎很合乎情理?
    谢茂想起白天谢范与张姿在山坳里打架,隐隐觉得这其中……有那么点意思?
    “陛下,恕臣斗胆,请旨即刻调卫戍军前来护卫。”谢范再次请求调兵。如今山里有刺客,他手里却没有兵,实在放不下心。
    谢茂跟谢团儿玩跳棋,胡乱按子,漫不经心地说:“朕钓鱼呢。兄王回京露了面,朕这饵就不香了。”他见谢范如临大敌的模样,不禁失笑,“羽林卫是有些不妥当,这不是都按下去了么?”
    “臣以为,这时再谨慎两分也不为过。”谢范第一次拿出兄王的姿态,固执己见。
    谢茂抢先一步跳棋过河,谢团儿悄悄偷他的琉璃子,被他一手捉住:“赖皮。”
    “再来一盘!”谢团儿直接掀桌子。
    谢范看得眉头都皱紧了,提醒道:“谢谢?”
    他闺女才被太后、皇帝养了几天?这没大没小没脸没皮的矫性儿,只差上房揭瓦了。
    偏偏皇帝半点都不生气,抱着谢团儿笑,还真的跟她重新来一盘。
    二人坐在一起重新摆跳棋盘子,谢茂一边捡棋子,一边跟谢范说话:“六哥仔细想想,你若想干收买‘故臣’刺杀阁老的勾当,敢不敢大声吆喝?——几条小虫子罢了,翻不起浪。”
    谢范一心只想着羽林卫里有内鬼,轻易不敢查问,实在是因为他手里没兵,就怕一个不小心炸了窝,连皇帝带太后一起赔进去。他做臣子的,难免设想得更谨慎一些。
    谢茂想问题就干脆多了,如他所说,宗室勾结羽林卫放进刺客杀了阁老,这事儿做得太恶心了,哪个敢大张旗鼓地在羽林卫中肆意串联?做得太嚣张了,只怕早就被张姿心腹察觉上报了。
    现在这场刺杀来得如此突兀汹汹,可见消息被控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那就证明,参与了奸细计划的羽林卫,绝不可能太多。
    相比起担心与宗室勾结的那一部分心向谢芝的羽林卫,谢茂更担心的其实是张姿的忠诚。太后不信任余贤从,谢茂则不信任张姿。这场刺杀打乱了谢茂的安排,羽林卫重新回到了张姿的手里,谢茂只能选择信任太后的眼光。
    当然,他也不是彻底盲信太后的眼光。
    </div>
    </div>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按 →键 进入下一页。